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巨富与我们》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巨富与我们》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19-12-29 22: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巨富与我们》经典观后感1000字

  《巨富与我们》是一部由Jacques Peretti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一):阶级固化

  现在这个时代贫富差距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随着商业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后来者想要进入分一杯羹已经越来越难。结果就是,穷人越来越难致富,一直被剥削。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中国、俄罗斯和中东的炒房团让英国的房价是当地市民收入的111倍,让英国变成租房的国家。巨富们购买珠宝等不单是消费,更多地是为财富保值。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二):记录

  第一集:

  Trickle down policy:

  低税引进富豪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撒切尔)VS 他们只会买保值品,而不是促进经济

  富豪低税的坏处

  1. 房价飞涨,当地居民进入租房时代。

  2. 因为钱生钱的各种方式,钱流入富豪,中下层人总资产下降。

  引进富豪的真相

  政府让GDP好看,掩盖经济衰退的真相,从而维稳。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三):富豪比你还左

  这片子介绍英美的不平状况经济危机之后,不平等变本加厉。英国顶部1000人的收入不降反升,而中产阶级和穷人都在下降。前85个人拥有世界一半资产。以前讨论的是贫富分化,现在是中富分化。右翼思想者用trickle down来解释他们的重要性。但是,这个片子里面一个重要信息是:富豪们自己都并不喜欢社会变得如此不公

  片子里接受采访的富豪认为是政府不但不作为,反而为富豪提供他们自己都没想过的各种优惠。很多会计师楼雇佣政府税务局里官员给富豪出主意。这些官员觉得自己是给富豪服务,但是连富豪都说政府官员干这种事儿属于不务正业。官员应该是想方设法为政府增加岁入来提供公共服务。现在基本上就是富人的仆人。有个超级富豪受访者说,他对此也并不满意花盆里的花要有土壤才能长好,土壤贫瘠花也活不长。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的土壤,现在英美的做法是拉大中产阶级和富豪的差距,他担心的是这种状况无法持续。

  有人说现在的情况不是trickle down而是trickle up。连富豪们都不想这样下去了,反而是政府使劲往他们手里塞钱。原因吸引多少富人现在成了政客形象工程。他们把自己的城市吸引了多少富豪当作政绩宣传

  看看那些给差评评论,随随便便就说是左派言论。但是呢,说这些话的人不是那电视台记者,是富豪们自己。这个片子给人一个警示,给极右捧臭脚的人恰恰需要看到,巴结了半天富豪,人家根本就看不上你的人品

  啧啧啧。一边看这节目,我一边羡慕嫉妒恨啊。怎么才能让自己幸福起来呢?看这些富豪的活动,比如30000英镑一次的护肤面膜是金的,估计效果不怎么样。想到这里,我又乐了。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四):巨富视频资源

  资源链接点我

  《福布斯》2012年亿万富豪榜上有1226名富豪。其中840属于“白手起家”类。的确,如今的顶级富豪几乎不会生来就穷困潦倒,以至于与机遇完全不沾边——良好的早期教育是一大先决条件,有一个富裕的任专职的父亲也帮了大忙——但他们的巨大财富通常来自辛勤工作聪明才智和很大的运气成分总体来说,他们不是贵族,而是经济精英,他们不仅专注于消耗财富,而且一心创造财富。

  巨富与我们的差距毫无疑问不是一般的大,是巨大大大大的。

  作为剩余的99%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过好当前的生活下,可以看看《巨富》这本书,一探巨富是怎么成为巨富的。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五):被设计的世界

  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想起一个故事,讲的是北京的教育两极分化很早就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高官和富人为了自己家的孩子能和别的孩子拉开差距,强烈反对学校统一补课,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每天早早放学。孩子回家后高官和富人纷纷请家教给孩子狂补课,教育的分化由此就展开了。所谓的素质教育,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富人为穷人量身设计出来的幌子而已。

  一句话简而言之就是:穷人的孩子快乐教育,富人的孩子苦逼学习

  英国最初出于“财富下渗”的考虑,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富人,指望富人通过创业、消费等形式将自身的财富逐渐向下渗透到其他阶层。但是结果却是,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普通民众薪水没有实质的上升,但是富人的财富却增加了一倍!为什么?

  本片试图为这种现象寻找答案。第一个浮出水面的答案是,富人的消费只是占其支出的很小一部分,指望富人一日三餐,买几件衣服就拉动经济发展作用实在是太有限了。富人大部分的支出都用在了投资资产方面,比如房产、金融资产或者一些奢侈品。所以富人们一边汲取穷人的血汗钱,一边让自己的钱在上层社会打转,同时抬高资产价格(如房地产),让穷人的生活更加艰难,自己的身价却不断上涨。

  中产阶级的存在才大量拉动消费和投资,富人的不断膨胀不断压缩中产阶级的规模,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然而英国为什么仍然低税吸引巨富呢?还有一种考虑是为了英国的经济数据更好看一些,也就是说巨富们带来的靓丽的经济数据可以掩盖英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事实,这也是政府一意孤行的原因之一。因为政府的需求,造成了英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实施老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我一直跟我一个读物理学博士的同学说,你可以不指望从金融系统赚钱,但是不要变成金融的炮灰。08年次贷危机就是金融机构疯狂赚钱,底层民众苦做炮灰的故事正常百姓买房产生抵押贷款已经不够银行赚钱用了,所以银行鼓励原本买不起房的老百姓买房,然后打包层层出售,攫取利益。然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AIG因为“大而不能倒”,得到了政府的援助。而底层百姓呢,因为银行家的“设计”,只能流落街头。

  其实大到买房,小到平时无节制的消费,何尝不是企业“设计”的结果,具体可观看《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此处不表。

  这个世界的设计太多,底层百姓因为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有限等等原因,基本上处于任人宰割状态。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发生多起针对巨富的抗议示威,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可能想象严重得多。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六):我们是99%

  2015年,最有钱的85个人占有英国一半的资产,伦敦七成的房产是中东、俄罗斯和中国等外国人在买的……其中有位西雅图长得很好看的电子新贵接受访谈,说给穷人减税让他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比维稳省钱多了。

  事实上,70年代,1%的人占有6%的资源,银行家的收入和老师医生一样,慢慢地政府用各种方法鼓励消费,保护欠债的人,资源向1%的人聚拢,达到14%。底层劳力,做到死,不过三餐。。。

  不平等会带来暴力,这是常识。但是,不安还会带来仇恨。这解释了脱欧和川建国的上任。后面会如何,继续看呢。

  对了,英国那点事,改革同龄人的我也感觉熟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