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黎立现象”看学校教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从“黎立现象”看学校教育

2020-01-19 13:13:50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黎立现象”看学校教育

  上周五,中央电视台的《理访谈节目播放了一期题为《抢银行的黎立》的访谈节目。事件主人公黎立是来自农村贫困庭的大学生。六年前,黎立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困难(家里时只有两亩稻地和三间泥瓦房)。为支付黎立的学费姐姐外出打工,并发誓:黎立一天不大学毕业,她一天不结婚。困难的生活处境使得黎立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精力体力严重透支影响了黎立的学业。黎立从入学时优秀生一落到大四时几门功课不及格,最终被学校责令搬出校园,以延期毕业生身份继续完成大学的学业。生活的重荷、学业的压力使得黎立的精神防线几近崩溃,终而走上抢劫犯罪的道路。据他的同学讲,黎立平时生活极其节俭,每天只吃一顿饭,也基本不参加集体活动,并且早已出现口吃、强迫症状,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得到学校和周围人的足够关注,直至黎立持刀犯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黎立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更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剧,贫困的家庭状况使黎立背负了太多、太沉重希望名牌大学录取通知对于黎立,不仅是改变祖辈苦命运的一个美丽想,更是一纸价格昂贵入场券!两万多元的学费(不含四年的生活费)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而言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姐姐的付出肩膀稚弱的黎立更添内疚,而拮据的日常生活使得黎立在大学里感到极其的自卑抑郁,他的人际关系几乎封闭,很少与人来往,内心的压力没有了沟通渠道,一味内积,最终无法控制,酿成悲剧。

  看完这期节目,我在想:我们的学校教育究竟给了黎立这样智力优异的学生带来了什么?

  在黎立十几年的学生时代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对其学习上所取得的优秀成绩的肯定赞扬外,我们有没有去关注他心灵成长、内心世界丰富健全?有没有对学生的抗挫伤能力社交能力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培养?我们的学校是否太偏于智育而忽视了对于一个社会中人更其重要适应能力——心育的培养?当黎立孤独窘迫内忧外患之时,我们的大学教育对他的救助又是如此的冷漠与无力!

  当然,我们不能把事情责任一味地推给学校,从而否定黎立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成年人所应担负的自我成长与自助的责任。但是,我要说的是,这种自强、自助的动力不仅源于人的生存本能,更多的源于我们的成长环境引导塑造了他怎样的价值取向人格结构。在一个只对学习成绩充满赞扬与赏识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内心更多的关注只有学习,其他方面都被压缩或隐匿了,成为他成长中被忽略的次要方面,而一个人一旦脱离了他赖以生存惯性的生活环境,去面对一个崭新的、未知的世界时,智育以外的品质对一个人而言则更其重要,但我们没有给他!任凭他在孤立深渊里越陷越深,无可自拔!

  黎立的悲剧不是单一个案。在大学校园里,每年都有一些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精神和心理原因导致辍学、犯罪或自残、自杀恶果的学生。即便是我的身边,这样的案例也是并不鲜见的。几年前,我教过的一个品学兼优的,但家庭状况同样窘迫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唯一的市重点高中后,因心理问题患上了强迫症中断了学业;去年,我的一个学生的表姐学习成绩优秀,因不能适应新学校的环境,辍学回家,放弃高考;两星期前,我县一中的一个高三女生因患上了焦虑症和强迫思维,学习成绩从前千分之十落到一百名以后,已经不能正常上学,找我来做咨询;一个多星期前,我校的一个成绩不错初三女生因早恋问题离家出走……

  看着这一朵朵初绽的花蕾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在我们的校园之中枯萎、折损,我的内心波澜动荡!我在探问:中国应试教育还要走多久?几年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的喊了那么几嗓子后,为何就像一个愣头小子似的心虚胆怯的没有了底气,从此隐匿江湖,没了声息?心理健康是关乎个人生存、成长、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至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教育仍旧以教学为“主阵地”,一切“向分看”。竟不知,我们的学校还要培养出多少个高智商、低情商的“黎立”?我们辛苦培育出的人才究竟是哪方面的人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