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的蛋》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祥的蛋》是一本由米·布尔加科夫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祥的蛋》这部科幻想象之作,毫无惊喜之处,科技催生出一系列的弊端甚至是劫难,这些场景在科幻片里甚至都是老旧题材了,然而,这本书写于近百年以前啊,这种对于未来的预见力和想象力可谓难得,现代人对于基因改造,克隆技术的恐慌不正是作者的神预测吗,不过作者的主旨可不仅讥讽科技带来的危害,主要还是在嘲讽决策部门对于科技的无知却横加干涉,自酿苦果。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双刃剑其实也取决于如何应用科技,这就是科幻片里总有跟正面角色对立的反派,他们其实就是对科技技术的滥用和亵渎。
荒诞小说在现代作品中另辟蹊径,闯出一条啼笑皆非的路,布尔加科夫的小说《不祥的蛋》就是一部荒诞小说,光怪陆离以及戏谑的笔墨,让人获得的思考以及更加深了一层的思考。
文艺仿佛天生就是和科学对立的,文艺对科学通常来说是没有修正的,只有指名道姓的鞭挞和踏伐,一般没人性的谩骂和敬畏的宣讲纷至沓来。即便笔者是相信科学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在小说的环境里,依然一样要对啼笑皆非的一切,来一点怀疑,这样才有板有眼,这样才更搞笑一点,这样也才说明我看懂了。对于布尔加科夫来说,我相信他在写作小说时,是带着笑意的,科学的怪人让我们这个世界不是变得更好,不信有一大堆事例验证了预言,病毒肆虐,艾滋横陈,他们是不是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炮制的。
好了闲话少叙,我还是来描述下作者的创作吧。动物学家佩尔西科夫成果卓著,他的实验室主要在研究蛙类这些两栖动物,在经历了不断的意外事件后,作品中并没言说是什么意外事件,荒年、政治、社会动荡……不得而知,总之经历了以后,他的实验室被缩减了,他研究的两栖爬虫统统衰亡,可能是没有了吃食,等到时机稍缓,他在野外重新抓了些蛤蟆,红火了实验,然后无意中发现了促进生命繁殖的照射红光,在红光下,他的蝌蚪、蛤蟆在争斗,但是也在从实验室不断跑出来。发现本没有对错,人总是始作俑者,记者登门,他成了新闻人物。不巧的是,城市爆发了鸡瘟,为了拯救养鸡行业,他的红光被重视,动物学家本人不能拒绝,他要听命于政客掌权者,要动用生命之光这个伟大武器,荒诞之于荒诞,总有些啼笑皆非的阴差阳错。“他们把您订的蛇蛋和鸵鸟蛋运到了国营农场,而又将错就错地把鸡蛋还给了您。”于是乎成群结队的鳄鱼、蟒蛇被繁殖出来,爬行动物成灾浩浩荡荡的侵占人类生存的空间。人们的愤怒总要有发泄的出口,于是乎,人民做他们认为的重要事情,他们在一种疯狂的刺激下将佩尔西科夫教授大捧打死。这样的桥段我们是不是觉得眼熟,你出自人民,你所要拯救的国度的人民,然后你会死不得其所,变成孤胆汉。
大幕落下,又用了它理所当然的方式,八月的苏维埃居然寒潮来袭,连续三天的低温,爬行动物在这个极端环境下全部死去,还有它们无数的蛋也直接死亡。人类解决了难题。一切恢复了正常,人们正常的度日。但是这生命的光,再没人能够实验复制,随着佩尔西科夫一起消亡。
这是一个充满荒诞的啼笑皆非的故事,无论它多么的不合理,但是总荡漾着现实的影子,但是我希望这是对人性的踏伐,而不是对科学的恐惧,因为太多文字陷入了虚妄,掉进了反智的坑。当我拿着智能手机,用电脑打着文字,我要好好的享受这便利,也接受他们带来的桎梏,我想我唯一需要从作品举一反三的地方,就是涨一点心眼,不要胡乱的公布发现。
《不祥的蛋》读后感(三):求真与求全
不得不说,米·布尔加科夫的语言是非常丰富而幽默的,而且,对于任务的刻画上也非常的又个性,寥寥数笔不仅将一个既可怜又固执,对自己事业无比投入的老研究刻画的丝丝入扣同时也将他的性格刻画的生动而又真实。阅读这本小说的感觉就是流畅,尤其在书中没有那么长且拗口的名字,算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其次就是对于里面各色人物的描写都非常的注重,除了外在的人物形象和语言之外,更是使用了大量的衬托的形式来刻画任务的个性,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各自有各自的可贵、各自也有各自的悲哀,非常的丰富且能够给人留下深刻且鲜明的印象。
在看小说之前,首先看了作者的简介,然而在阅读小说过程中,有几次都带着疑惑去翻看了作者的简介,已在确定他的身份和国籍,他真的是俄罗斯国籍,并且在斯大林的干预之下成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助理导演,那因该是深受“皇恩”不是吗?为什么对“共产主义”大加讽刺呢?带着这种疑惑看完整部小说的,看来自己是有偏见了,对于改革大家应该是拍手称快、乐见其成的,然而对于革命之后的建设,对于伟大的、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来说,可能更能够看到位高权重者看不到的弊端吧。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创作出复位人类心灵的艺术作品,更是能够创造出反映社会现实与弊端的作品以警示。秉承的正是作为国民的义务、高知分子的正直、为人的良知和艺术家的敏锐。就像书中后记中写到的那样“小说再次证明,文学不仅是再现,他的最高品味应该是发现和思考。塔影早于社会学和历史学,关注到社会进程中的负面现象。”
其实在看到这个故事的开端的时候,看到动物学教授佩尔西科夫发现的那种神迹之光,让我想到了之前那对基因干预的双胞胎,不敢想象之后回事怎样的发展,但是会引起一定的恐慌也是在意料之内的,因为这是人的本性,对于无法了解和认知的领域,恐惧时本能,然而希望不会像书中动物学教授佩尔西科夫那样,制造出空前灾难。
这个世界上的力量分五种,信仰的力量有信仰,灵魂的力量会思考,思想的力量会周全,财富的力量是勤劳,智慧的力量就是敢于寻找真相,然而,真相也要考虑到周全!
《不祥的蛋》读后感(四):一枚未必就真的“不祥”的蛋
一个并不特别的动物研究所的教授,一束具有特殊功能的“红光”,一台可以产生“红光”的机器,一次围绕“红光”所作的科学研究,然后是一场差一点儿就灾难性事件……幸亏,如其来的,持续了两天的寒流拯救了人类社会——只不过教授可就再也没办法做下一次实验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似乎也可以提出来回答一下:假如没有那场寒流,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当然,对于这个“可怕”问题,能回答出来也罢,回答不出来也罢,实质上终究是没办法进行验证的——因为一切的一切的前提就是假设的。所谓的教授或许是真的,但“红光”也好、变异的蛋也罢,都是假设的,真实的世界里似乎很难出现这样的场景——如果是在科幻世界里倒是非常有可能,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讲的就是这一切。所以一切都是假设,不需要“小心求证”,只管“大胆假设”就行!想到哪里就是哪里,哪怕事情最终真的无法收场——那就无法收场好了!
所以,俄罗斯小说家、戏剧家米·布尔加科夫讲《不祥的蛋》这个故事,他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题中之义”呢?!而听到、看到这个故事的每一个人,又会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想法去看待这个故事呢?比如,如何去看待动物学教授佩尔西科夫的科学研究?如何去看待那个不听劝告的国营农场专长的养鸡生蛋的“大”计划?等等之类。最可怕的一幕终归没有出现,不知道那些“好事者”会不会很失望?!
《不祥的蛋》是一部幻想荒诞小说,实际上来说,幻想的意味倒是足够了,但荒诞之说却未必就是;而且不仅一点儿也不显得荒诞,反而却因此而具备了足够的讽刺性!米·布尔加科夫显然并不想掩饰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某种批判和讽刺。作者的勇气可嘉,只是他的这种勇气,是否能够取得足够的共鸣和足够的理解呢?!他的良苦用心,是否能够被有心的读者发现和体会到呢?!
动物学教授的科学研究本无可非议,而具有可怕前景的错误的根源却是因为研究内容和成果被有意无意地泄露出去,所以,那个可恶的家伙到底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呢?仅仅因为好奇吗?还是真的就是别有用心?!绝望的养鸡行业把产生“红光”的机器视为最后的救星本也无可非议,这一点不过就是科技成果得到运用!但只是因为事情出了差错,就该去责怪那个国营红光养鸡场场长的脑洞大开吗?!假如没有可怕的后果,而计划如预期般发展,他该得到那些喝彩和掌声吗?!
围绕《不祥的蛋》的问题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看似荒诞的故事“外衣”里面,其实米·布尔加科夫更想讲一个“戏”之外的故事。只是不知,他的知音听到了吗?!
《不祥的蛋》读后感(五):读《不祥的蛋》
读《不祥的蛋》
《不详的蛋》,是俄国作家哈伊伊尔·阿法维奇·布尔加科夫(1891--1940)著,是该作者魔幻三部曲中的其中一本。布尔加科夫是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的一个俄罗斯家庭。父亲是神学教授,而他是家中长子。1909年时入基辅大学医学系学习,1919年放弃专业,转而从事文学创作。虽然我对这个作家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真的很惊叹于他的写作才华。
从作者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创作《不祥的蛋》在设定人物时有折射的成长自身环境。我相信作者作为一名俄国的作家,他的小说选定的时间一定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很大的联系,这必然要涉及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魔幻主义文学更能将社会矛盾体现的淋漓尽致。
此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不祥的蛋》故事不长,但十分含有韵味。类似于这种外国文学的小说,我们肯定要从他的政治背景来思索。书也不过百页,但它背后所要折射的问题却让人深刻不已。这本《不祥的蛋》是一部幻想荒诞小说,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本书就是在描写一个关于孵蛋的故事,只是不是一般我们经常吃的鸡蛋之类的小蛋。《不详的蛋》描述动物学教授发现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红光,“红光”国营农场场长不顾教授的反对,建议政府利用红光发展养鸡事业。场长负责制定并实行计划,向德国订购鸡蛋,可是阴差阳错,场长收到的却是鸵鸟蛋、蟒蛇蛋、鳄鱼蛋。这些蛋受红光照射数小时后,无数巨大的鸵鸟、蟒蛇和鳄鱼出壳到处横行,吞噬了场长的妻子,疯狂攻击居民,然后朝莫斯科进发,引起全国恐慌。政府出动军队、警察和飞机,都无法制止这些怪兽。意外出现的强大寒流突然袭来,鸵鸟、蟒蛇和鳄鱼才被全数消灭。
这本书充满着魔幻色彩,连高尔基也对这本书赞不绝口。这不过短短一百来页的书,通过荒诞的事情,讽刺着社会。读得畅快淋漓,悬念迭起,高潮不断。阅读其乐无穷。通过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洞察力,对社会予以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不祥的蛋》读后感(六):《不祥的蛋》--天才的“阴差阳错”
一般情况下,一颗蛋堪称是最“无害”的了--除非被丢在雨刷器上。但是,如果被冠以“不祥”之名,当然需要好好“调查一番”。
所有,到底是谁能让蛋惹出大乱子的?
是这些蛋的血亲吗?可是,它们根本不认识佩尔西科夫教授,更不知道教授本人是“在涉及水陆两栖动物或者无鳞两栖动物的领域里”非常出色的专家,才找上门“要加持”的。何况,当佩尔西科夫教授偶尔发现了一道能够让生命体加速、加倍成长和繁殖的红光,再被各类报纸撰稿人“添油加醋”地报道了一番之后,他早就被骚扰的够烦心了--美中不足的是,所有的人只是不断地向他要“报道素材”,却往往只在听他说了一句话后就开始“信笔由缰”。可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人关注他,认可他的学术成果和追求。神秘人物和神秘部门则相继出现,以异常“功利、鲁莽,却又自信、无知”的心态,在他把这道红光应用在给合作伙伴增加学术成本上之后,又要求他把这种尚未弄清其原理和可以应用范围的红光,用在其他人莫名其妙的需要上--比如孵化一堆号称是来自国外、用来应对国内鸡瘟风波的“鸡蛋”上,而佩尔西科夫教授自己想继续自己的研究、订购研究资料的过程却被一概延后甚至阻挠。所以,他只能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常常在特别委员会的会议里泡掉整整一个晚上”、“和其他编外副教授一起解剖瘟鸡”、“甚至用三个晚上匆匆忙忙写完一本小册子《瘟鸡肝脏的病变》”等最无趣和最看似严肃却没什么实际作用的事情上,也根本不能在事件走向完全不可控的一面时,及时阻止。仪器被搬到农场后,即便附近的动物们都有了奇特的反应,但是坚持自己设想的农场小领导都选择性地无视了,结果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变就此爆发:并不是鸡蛋受到红光照射后孵出的小鸡,直接长大到人们吃不完或者导致“生态不平衡”,而是被错认的蛇蛋孵化后,引发了一场军队都难以预料应对的“狂蟒之灾”!而佩尔西科夫教授的眼睛只能“越来越红”,在他“无声无息”地死去后,他的红光似乎也与他的天才一道消逝了,再难复制······
从被“捧杀”到被“抹杀”,天才的构思,让我们看到了精彩绝伦的故事,也让我们在啼笑皆非之余,感到悲伤--而悲伤,绝不仅仅适合用来反思。从一个天才阴差阳错地发现了一道神秘的红光,到一位天才安排了一个最荒诞不经的“阴差阳错”的细节,到一个自认为“天才”的想法因为这个阴差阳错的细节酿成的大祸,人们终究要意识到--在自身的欲望与科技的稳步推进的夹缝中做出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外部环境,更是为了自身,为了不让每一位天才因为“阴差阳错”而失去自我,为了不让每一点“阴差阳错”毁掉了人类的未来。
《不祥的蛋》读后感(七):今天,罗克依然存在
这部由前苏联作家米·布尔加科夫所著的中篇小说《不详的蛋》,是漓江出版社所出版的“拾珍译丛”系列丛书其中的一部。
《不详的蛋》全篇大概七万字,讲述了一个离奇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动物学教授佩尔西科夫无意之中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红光,这种红光可以使动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都更加迅速,变得更有生命力,甚至更加凶狠且暴力。媒体们蜂拥而至采访教授,夸大其词争相报道了这一伟大发现。正当教授想好好研究这种红光的时候,共和国鸡瘟爆发。喜好邀功又盲目自信的官员罗克突发奇想,希望通过红光重新振兴国家的养鸡业。迫于高层领导的压力,佩尔西科夫教授不得不把自己做实验的红光机器借给罗克孵鸡蛋。阴差阳错,“鸡蛋”和“蛇蛋”被搞错,一场灾难随之而来。
主角佩尔西科夫教授是一位典型的科学家的形象,他对于自己的专业头脑灵活、做起研究来废寝忘食、不善交际、不拘小节、视金钱如粪土、对学生和助理严苛、脾气暴躁、不喜欢被媒体打扰等等。这些小细节穿插在故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动立体的研究学者。他对待专业非常热爱,一但谈起自己所熟悉的那些知识,便滔滔不绝起来,即使对面坐着是他最讨厌的记者。那些狡猾的记者非常轻易就能找到对付教授的方法,让他不自觉地落入挖好的陷阱里。
再说说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罗克,他的出场时间并不长,却处处带着讽刺意味。他的名字“罗克”在俄语中意为不祥。他与教授有一段对话”……我告诉您,我们必须恢复养鸡业,因为国外说了我们许多坏话……”让人好气又好笑。
教授的死无疑是一个悲剧,故事里无辜人民的死都是悲剧。这是怎么造成的,不能说单单是罗克的责任,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领导一拍脑袋就做出这样那样的决定,完全不考虑现实情况,就在当今也是普遍的现象。故事的结局人们冲进研究所打砸烧、发泄自己的愤怒。人们的情绪总是很容易被居心叵测的人煽动和利用,没有理智和思考,无论在这一百年前的小说里还是今天。
这部作品发表于1925年,故事的背景却是在那几年以后。作者米·布尔加科夫大胆的想象和创作,带来这样一篇精彩的科幻作品,也为百年后的我们带来了思考的余地。
《不祥的蛋》读后感(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书的腰封醒目地告诉读者: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洞察力,神秘地预测了未来。《不祥的蛋》机警而巧妙。正如我们所期盼的,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全书追寻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简要地说,这是一个关于孵蛋的故事,只不过不是我们寻常的鸡蛋,而是大型动物,如鳄鱼、蟒蛇、鸵鸟等,对于前者,场长是可以控制的,对于后者,则牵涉到国家机器,尽管乱作一团,但是结局还是差强人意的,在强大寒流的奔袭下,这些怪物也算是“寿终正寝”。
故事的意味是荒诞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源于其对社会不公的抨击,更多的是对极权的嘲讽,在一个正常的、民主的社会,作者如果写出这般的文字,毕竟是其心可诛,新政权在哲学意义上是优于旧政权,至少没有开着历史的倒车,但是作者总是没有发现其良性的一方面,而将目光锁定于新政权的不完善、不健全。 文学如果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作者是担着很大的风险,试想哪个执政者愿意看到自己的子民唱着对台戏,所以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是不容反叛者的存在。
故事的结局滑天下之大稽,在共同的敌人消灭之后,剩下来的故事就是论功行赏,制造恐慌的要承担其不利的后果,而在拯救中出智献力的官僚依然是我行我素,沿着固有的逻辑去活着,该巧取豪夺的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做着格格不入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即使自己不为,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
教授的“红光”是个比喻,在此之前是费尽心思的,在此之后也将销声匿迹。对于健忘的人类,红光不曾存在过,也不曾制造过恐慌与灾难,在某种意义上,你我都是历史的必然,而所谓的姓啥名何,并不重要。联想到不久前,新闻媒体报道的人类基因克隆,是否违反了科学伦理,自然在国家政权的扑灭下,无人再提、无人再议,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科技的伦理,只是我们平常人,只要有一日三餐就足以成为井底之蛙,何必让自己在逻辑与伦理中变得焦头烂额呢?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与其说是诡辩,不如说是人类对自己想象力的挖潜,知道这一答案,对于维护和平、拯救灾难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不是吗?
《不祥的蛋》读后感(九):被作者大胆的想象和讽刺幽默的文笔折服
《不祥的蛋》的情节荒诞离奇,作者想象力超级丰富。令人难以置信这本小说是诞生于1924年发表于1925年。作者是俄罗斯人,我看到的这本书有点薄,应该是有删减,我看到有豆瓣网友留言说: 有删节,求生欲太强了…… 想必小说中对于“红光”的质疑,以及对红光的特异超生能力方面大力夸张和研究,有些隐喻现实的一面,引进到中国的时候应该收敛起来了。因为红色是中国人敏感的色彩,其实跟红光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的。我只是猜想,反正没有看到原版。
《不祥的蛋》是布尔加科夫 魔幻三部曲之一,被作者大胆的想象和讽刺幽默的文笔折服 。生物学家佩尔西科夫教授在试验室发现了彩色涡形光,那个明丽的早晨,眼前的境像令他惊奇,而一切的悲剧就此埋下伏笔。在彩色涡形光中,有一道光特别明亮、强烈。因为助手叫走了教授,变形虫被这道光照射了一个半小时,其结果证明了这道光有着疯狂的繁殖能力——它摧毁了西科夫了如指掌的所有规律。红光里的变形虫,在几秒内长大成熟并立即繁殖下一代,而它们比普通的变形虫大几倍,并且特别的凶恶和敏捷。然后这道红光被《科技新闻》报道,各种杂志都在争相报道这种奇异的红光,而在这一阶段,我发现了《不祥的蛋》的一个闪光点,那就是作者笔下的对话。
小说中的对话往往要推动情节的跳动,而对话中埋下的玄机和交待的情节,往往令人更容易接受并被吸引,好的对话真的非常有魔力,令人觉得很强大。
下面是一个年轻人来打探红光的消息,他应该是一个记者;但此时的教授,很反感被骚扰和媒体对红光的报道,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完全掌握红光的情况,还不想引起众人瞩目。
“您发现了一种光,可以制造新生命,这消息可靠吗?”
“什么新生命?您胡说什么!我发现的光现在还远远没有研究清楚,一切都是未知数!也许它能提高原生质的活力……”
“几倍?”
“嘿,混蛋。简直鬼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假定,我说,提高一千倍!……”
“培养出了巨型机体?”
“根本不是!确实,我培养的机体要比一般的机体大……嗯,具有新特性……”
“请您别写!”
“两昼夜内从蛙卵里可以孵出两百万只蝌蚪,这是否确实?”
译者翻译的特别好,语感也很好,中文语境里感觉不到翻译的痕迹,翻译的特别流畅,妙语连珠,读罢酣畅如读原著的感觉。而上面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年轻人记者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一切消息,让红光的功能被进一步放大和扩散,然后就出现了拿红光来孵蛋的事情来。
生命之光……爱克斯光……鸡瘟……
那是生命之光吗?那其实是毁灭之光。 “红光”国营农场场长不顾教授的反对,建议政府利用红光发展养鸡事业。场长负责制定并实行计划,向德国订购鸡蛋,可是阴差阳错,场长收到的却是鸵鸟蛋、蟒蛇蛋、鳄鱼蛋。这些蛋受红光照射数小时后,无数巨大的鸵鸟、蟒蛇和鳄鱼出壳到处横行,吞噬了场长的妻子,疯狂攻击居民,然后朝莫斯科进发,引起全国恐慌。政府出动军队、警察和飞机,都无法制止这些怪兽。 后面的对话仍旧很精采,我发现人物对物写到这种精准的地步,作者的功力和对人物的把控相当有水准。
《不祥的蛋》是布尔加科夫早期的讽刺幻想小说,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加深邃的洞察力,神秘地预测了未来。那个预测就是后来的战争吧,俄罗斯的红色革命么?不了解1924年及后面的俄罗斯历史,但应该也是跟中国后来的历史差不多吧,我们不是一直在学习俄罗斯老大哥的社会主义道路吗?那个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才刚刚发展起来的样子,而俄罗斯应该比我们早一些强一些。
《不祥的蛋》读后感(十):嬉笑怒骂,入木三分
《不祥的蛋》是俄罗斯作家米·布尔加科夫创作的中篇小说,1925年发表。故事主要围绕了佩尔西科夫发现的“生命之光”展开,这道光没有赋予目标生物以活力,反而繁殖出了一大批巨大的爬行怪物。故事的最后,就在莫斯科城因怪物来袭危在旦夕之际,一阵寒流突然降临,那些热带生物禁不住酷寒纷纷死去,莫斯科城的危机才得以解除。
小说充满了荒诞因素,看似光怪陆离的故事,却讽刺意味十足,写出了当时人们喜欢跟风、随大流的社会现象。我们都知道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作者没有直接写那些社会现象,而是通过小说中看似荒诞的故事表白的自己的心。当时俄国的现实背景是列宁去世,斯大林成为新的领导人,开始了其长达近30年的独裁统治。斯大林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他也开始为巩固个人地位而残酷消除其他政党和党内的反对派和政治对手,大搞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以确保斯大林路线得以全面贯彻施行。反对者们因此称斯大林主义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而作者也是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当时统治者的一种讽刺,嬉笑怒骂之中,入木三分。我记得那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荒诞主义作品,比如《等待戈多》等等。
小说中的记者们像是无头苍蝇一样无孔不入,他们对于热点无限狂热,抓住一个热点无限放大,夸大事情的真相只为博人眼球,这就和我们现在许多的媒体一样,捕风捉影,一但有一点儿热点,就蜂拥而来,大写特写,全然不顾事情真相,更不会管什么社会影响,美其名曰为了流量,这种现象看来真的是从古至今都从未停止过。一方面,这种现象会造成社会风气的一种浮躁,另一方面,还会给那些哗众取宠的人以可乘之机。不得不说,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作者往往会在作品中加入自己个人的主管情感,这也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小说中除了讽刺之外,还写出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小说揭示了人类随意的改变自然规则,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