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
回望一个学期,似乎每天都是快乐的。这其实是我很看重的,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是人生重要的一个部分。很多成长有时候跟课本无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是关于分数的细节甚至会完全忘记,而更多关于学习生活的情景又常常跟考试关系不大。
今天到校其实一些仪式性的东西。跟我们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但是校园里空荡荡的,似乎还是有点不习惯。缺少了孩子显得冷清。
最近借的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翻看之后那些教师成长的最大动力就是来源于读书,经典的书可以反复读,他所谈到的那些老师都是因为学养深厚,所以无法复制他们的某些单独的教学行为。教学方面即使学到了一点皮毛的形式如果不从跟不上改善,也是不能达到目标的。
一年过去回看自己的一年读书的确还是有不少本。年初自己网购李镇西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乐嘉的《谈笑间》。而后买了一套大书《吴姐姐讲历史》这套书很多时候可以当做文学书和历史书来看。
雷夫的《第56号教室》 (感觉版本不好,不喜欢看,没有看完……)
而收获最大的一本书就是《教学勇气》 ,而且有幸亲自跟译者吴国珍教授当面交流学习,真正体验到教师成长必须从内在心灵打开。由此才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
再见张文质先生,于是我们再次更新自己的勇气,有勇气启程做一个幸福教师。 之后读钱理群教授的《我的精神自传》 ,很多文字全是已经淡忘,但是那种从自己成长经历开启的研究的确也给予我们作为教师的人一种启示,就是真正把心灵看做一个神圣庄严的事情。他自己人生中经历的那种惨烈的撕裂是无法平复的伤痛吧。隔绝人性的天然关系,却因阶级一个词语而给孩子们心灵种下了什么样的祸根。
曾经也读了几本小说毕淑敏的《女心理师》 也是一种另外角度去理解人生吧。甚至还钱穆的《人生十论》,那时据说已经失明了,凭着记忆所做的演讲,读来真的令人感动。
周国平《周国平散文集》《人生哲思录》。需要细细读,每个句子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
一本很大的书《细说汉字》近千个汉字解析甚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源头。
8月在上海还有幸得到了陈家琪先生签名的书《从实践到文本》主要是指导中小学教师写作的。
重点读了《过去未来之间》其中《教育的危机》部分,感慨作者的眼光,六十年代的美国可能某些教育情形跟我们中国差不多吧。
再次读张文质先生的《回到每个人的生命化教育》 凌宗伟的《做一个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有些书再读还会有收获。
《教学大道》 最近借来的《神一样的男人王阳明》翻看 一下,感觉语言俏皮倒也有可读处。寒假里,可以有这样的先生陪伴倒也是幸福的。其实读什么书是很重要的。真二八经的一本书而不是一个简单看看杂志或者什么报纸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