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
开学伊始,上课是生活的最重要内容。第一节课我去领会作业本,看着那么些本子,堆在那里,情愿少些,不愿多。送本子去英语老师办公室,看见我们的教室里一片快乐的气氛。刘老师正在询问宋旭家的商店,不知道是谁就说他家糖葫芦好吃,尤其是草莓味的。我忍不住停下脚,站在窗外看着他们脸上的那种喜悦。
早上到校依然是习惯看见报纸,没有想到何洪微《换个角度看世界》 和郑琦的《雪在舞》居然都刊登了,孩子们分享之后还是满怀喜悦的。大家似乎没有人嫉妒他们。更多的是那种开心和自豪。
开学的第一单元是关于自然界的山水的,按照主题集中的原则,基本是经典之作。开篇是《独坐敬亭山》 ,板书课题之后,我问孩子们这个课题中哪个字触动了你的心?
略作思索,孩子们说——独,因为那是孤单的一个人,独自一个人去登敬亭山 心情应该如何?
思考……
对呀,孩子们,李白此时年纪已经不小了,在外漂泊了将近十年,不知道未来的人生应该怎么走,心中应该是很迷茫的,加上那时他自己年纪渐渐大了,还有很多关于家庭,孩子,人生的问题,可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他的,心里说不定很狂乱。犹如一团麻。
众鸟高飞尽,其实鸟飞来飞去是很自然的,可能被人惊吓了。 而李白却感觉自己似乎被鸟抛弃一般,它们都高飞而去不留痕迹。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的心境是美好的。
所以以我观物则物着我色。李白此时心情是漂泊无所依,所以看见流云孤单单的一朵,似乎就是自己在人生的路上飘泊不定。那云儿呀,你是不是跟我一样疲惫呢?
至于相看两不厌,厌是满足的意思,谁也看不够谁。这是李白跟敬亭山的一种心灵的默契。思维的质量决定了诗歌的质量,因为李白的大脑里想着的是敬亭山的感觉可能就如同自己看他一样,假设敬亭山有知觉,它也一定会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李太白。后来这句子被何洪微引用去了做了一首类似打油诗,孩子们却感觉依然非常好。
今天的课堂总体是有些沉寂的,很多孩子似乎还没有发言的积极性。但是看出来他们很是喜欢,新来的女孩子没有自己的书,她还是看看同桌的书,而那个男孩子却似乎没有认真听课的样子,看得出属于学习比较被动的,后来回答一个问题是跟大家相反。可见孩子的学习不是那么专心。
独坐敬亭山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能太高,但是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孩子尽可能从高的眼界去理解这个诗歌之后的那个人,心情不同作品自然也不会相同。
说到底归结到对于人的要求上面,还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善于体验诗歌的情绪,诗人的心情才能表达出来。
下课时,就看见几个三年级的孩子叽叽喳喳跑来,说要我扣扣号码,他们一定是看见倪涵的文章发表了,所以才受到刺激的。倪涵还拿着自己发表的那片文章高高举起。
后来我给了他们号码。希望孩子们将来能够把自己的生活中最实在的内容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而且写成最好的文字。传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感觉。期待你们的成功!加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