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宫心杀(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宫心杀(九)

2020-03-14 08:15:29 作者:苏小旗 来源:苏小旗 阅读:载入中…

宫心杀(九)

  我有光芒,此生不灭

  杀(九)

  宫心杀(一)

  宫心杀(二)

  宫心杀(三)

  宫心杀(四)

  宫心杀(五)

  宫心杀(六)

  宫心杀(

  宫心杀(八)

  17

  嘉靖待陈皇后态度,令张顺妃深为震撼

  争宠也好,吃醋也罢,不过是后宫女人之间相处常态,纵然陈皇后有千般错,在她身怀六甲之时也该有所顾惜,毕竟她腹中的,是嘉靖的孩子,嘉靖却全然没有放在心上,将陈皇后身心摧毁殆尽,此等冷血行为让张顺妃每每想起便心生寒意

  也许是因为嘉靖越来越沉迷于求道修真,而顾不上充实后宫,也许是因为嘉靖认为张顺妃毕竟入宫年头久而有了做皇后的资格,总之,张顺妃也没能想到,皇后的宝座竟然轮到了自己身上。

  张顺妃心中没有喜,只有忧。

  这个嘉靖,已经不是当年初登皇位的嘉靖了。他凭一己强硬之力顶住巨大压力,在“大礼议”之争中胜出,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为其修建了只有皇帝在死后才有资格住的陵墓;他打压太后,使自己的母亲成为大明皇太后

  无疑,这种强硬与执拗让嘉靖尝到了甜头,毕竟朝廷天下尽在自己掌控之中是一件无比美妙之事。

  张顺妃知道,若说嘉靖册封自己为皇后是因为感情,她是绝对不会相的。陈皇后与之相伴七年,尚落得如此下场,自己若不谨小慎微侍奉着,还真不知道何去何从

  因此自从上皇后,看似平步青云的张皇后便开始小心翼翼,言行举止皆十分谨慎,力争让嘉靖挑不出差错

  张皇后这个皇后可谓是当得非常辛苦

  嘉靖越来越痴迷道教,也越来越注重用庄严的古礼祭祀,他要求大臣考证古礼,从服饰到仪节,每一个小节都力求十分隆重,丝毫不能懈怠,对张皇后也是如此,只要有祭祀,张皇后必须身着繁重礼服相从,张皇后从不违背嘉靖的意愿,皆十分迁就顺从。

  嘉靖还下令扩建京城郊区的天坛与地坛,在京城四郊分建风云雷雨坛,役使数万民工整日建造,丝毫不顾百姓怨声载道

  张皇后陪同嘉靖参与大小祭祀,嘉靖还是不满意,认为作为皇帝与皇后,求神之心尚不虔诚,除了各种道教节日祭祀外,嘉靖认为还应该遵循古礼,比如后宫之主应该亲祀蚕神。

  有了此种念头后,嘉靖便命礼臣考证古礼,特意制定出祭蚕神的礼仪,要张皇后亲自祭祀。

  彼时,先蚕坛尚在京城北郊,祭祀日期一到,张皇后便亲自率内外命妇数百人,身穿特制的异常繁琐沉重的礼服,从京城浩浩荡荡开往京郊。

  复杂的祭祀礼仪结束之后,张皇后还要带领命妇掘土栽植桑树。因此每次祭祀蚕神,都异常劳顿辛苦。

  某次祭祀出发之前,天空已经阴云密布,张皇后有所犹豫,这到先蚕坛一去一回便需一天光景,若路遇大,祭祀怕是无法完成,嘉靖却不以为然,坚持照旧祭蚕神。

  无奈,张皇后便再次带领众命妇出发祭蚕神。一路上并未下雨,在众人掘土种植桑树时却突然雷声滚滚,大雨如注,于是张皇后不得不草草结束祭祀,仓惶赶回宫中。

  张皇后本来就因为之前频繁的祭祀活动疲惫不堪,再遇雨淋便大病了一场。想到自己做皇后以来的繁重压力,张皇后心中委屈难过,竟然在嘉靖面前流起泪来。

  “皇上敬天尊地,追神慕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国运昌盛,百姓安乐。”张皇后说道,“只是臣妾本来身体便不太好,实在承受不住如此频繁的祭祀礼仪。”

  嘉靖面无表情,不说话。

  “皇上看看臣妾这双手,”张皇后伸出双手,那双原本白皙细嫩的手因为繁多的祭祀礼仪,并需要亲自种植桑树,而已经变得粗糙。

  “成天里风吹日晒,其实不只这双手,脸上也是伤了的。”张皇后有些委屈,留意着嘉靖的反应说道。

  她实在是打心底反感这些无聊荒诞的各种仪式,但又不能直说,自从陈皇后惨死后,张皇后可以说是小心谨慎了许多。她只是想通过这曾经最让嘉靖迷恋的白皙细嫩的手来唤起哪怕嘉靖一点点的同情与怜惜,如果可以,她便也可以少参加一些这样无聊的活动。

  嘉靖依然面无表情,只是看了看她的双手,又将目光落在张皇后脸上,说:“皇后好好养身体便是了,几日后还有一场斋蘸科仪(即道场,道家的法事),身为一国之母,皇后是务必要参加的。”

  “否则,”临走之前,嘉靖又扔下一句话,“又怎能显出皇后厚待子民之德。”

  张皇后的一颗心瞬间落至谷底,这下是真的哭了起来。

  想当初被选入宫,自己还为没能成为皇后而耿耿于怀,觉得只要当上皇后,便再也不受陈皇后的气,如今确实如愿以偿,却早已经物是人非。

  皇上越来越无情,连待身怀龙胎的陈皇后都是恩断意绝,更何况自己这么一个后来被册封的皇后呢?

  想当年心心念念自己能生下一儿半女,以稳固自己在后宫之中的地位,现在别说龙种了,嘉靖基本不再来自己宫中,更不用说什么宠幸不宠幸,今天来宫中,还是因为自己染疾,并且他来的目的,还是为了告诉自己过几天的斋蘸科仪自己不能缺席。

  现在,她甚至开始羡慕文恭妃了,尽管在她这个皇后的带领下,文恭妃也得参与各种祭祀礼仪,但最起码不用被架于皇后的位置上,以必须母仪天下被苛刻要求。

  不过,令张皇后稍稍安慰些的是,嘉靖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顾虑到她,张皇后病倒后,经过再三思量,嘉靖召见大学士张孚敬与尚书李时,与他们商议将先蚕坛易址之事。

  “朕非常重视农耕蚕桑等重务,但是现在先蚕坛位于北郊,皇后每次祭蚕神都十分不便,”嘉靖说,“二位对此有何好的建议?”

  张孚敬说:“皇上不仅爱护子民,亦爱护皇后,此乃仁者之心。”

  李时说:“臣以为,为了便于皇后亲蚕,可将先蚕坛建于安定门外。”

  最后经过三人商议,决定将先蚕坛建于紫禁宫西苑。

  按照嘉靖的要求,先蚕坛的修建规格也是极高的。

  东、西、北三面均种植护坛桑林,南面为三间正门。入门即为先蚕坛,东南为观桑台,观桑台东西有三间天蚕神殿,院内前殿为茧馆,殿南北为井亭与宰牲亭,殿西有神库三间,南有神厨三间,殿北有蚕署三间,蚕署以北有蚕室二十七间。

  整个先蚕坛皆是绿琉璃瓦悬屋顶,五花山墙,甚至坛外还有一独立院落,院中有陪祀公主及命妇室各五间。

  先蚕坛于嘉靖九年开工,嘉靖十年方完工。

  嘉靖的这个举动,多少还是让张皇后有些宽慰的,尽管她依然逃脱不了亲自祭祀蚕神的活动,也避免不了参加其他大大小小祭祀活动,但嘉靖将先蚕坛建立在西苑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使自己不用那么辛苦。

  唯一遗憾的是,无论是她张皇后,还是文恭妃,在陈皇后死后,一直未能怀有龙种。

  18

  彼时已是嘉靖九年,嘉靖已经继位九年,24岁,却依然没有子嗣,每每念及此,众大臣便忧心忡忡。

  前一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就是没有子嗣,才会由嘉靖继承大统,因为这,还导致了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如果嘉靖再没有自己的子嗣,难道要走朱厚照的老路?把帝位拱手让给并非直系之人,再由小宗继承大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刚刚稳定的大明朝岂不是又要陷入一场礼议纷争之中?

  虽然嘉靖初年便通过公开选秀册立了一后二妃,陈皇后没等诞下龙子便一命呜呼了,张皇后和文恭妃侍奉这么多年,肚子依然没有一点儿动静。嘉靖是大明当朝皇上,生下子嗣可不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当时文武百官共同之愿。

  想要多生皇子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广纳美女,充实后宫,这皇帝的女人一多,还愁生不出皇子吗?于是众大臣私下这么一商量,便由当时的首辅大臣张璁上奏,恳请嘉靖公开选秀,充实后宫。

  张璁认为首先应该宣告天下,广选民女,再将精心选出之女按照《礼记·昏仪》中所示那样,设立在皇后之下,设置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后宫制度,如此,方可保证皇脉绵延不断,大明江山恒在。

  听了张璁的建议后,嘉靖面容缓和,闭上眼睛哼了一声:“嗯。”

  之后睁开双眼,对张璁说:“那就烦劳张大人着手准备吧。”

  可以说,这次选秀的规模比嘉靖元年选秀的规模要大得多。

  嘉靖元年选秀的范围仅限于京城及京郊,而这次选秀则是在全国范围内。宫中派出若干太监到全国各地采选秀女共五千名,这五千少女年龄须在十三至十六岁之间,不看出身,只看容貌,只要选中,皇家便会支付银两若干,用作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在规定时限内将女儿送至京城应选。

  之后是初选,这五千少女按照年龄大小排序,每百人一行,共五百行(我去我居然没列算式就直接得出答案了)(sorry,还是算错了,每百人一行,五百行,那就是五万人…所以应该为五十行),掌事太监挨个看过去,挑出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者,淘汰之。如此,初选便会淘汰一千人。

  初选之后是复选,复选是初选后的第二天,过关的少女依然列队,被掌事太监以更挑剔的标准挑选,如仔细观察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及身材,只要有一项不合标准,便淘汰之;随后让各位少女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她们的音色及仪态,之后嗓音粗浊者、口齿不清者、仪态欠雅者,淘汰之。如此,复选又淘汰两千人。

  复选之后为精选,标准更加苛刻。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手足,再让她们来回踱步,以便考察步姿与风韵,之后,手腕稍粗者、举止不端者,淘汰之。如此,又淘汰一千人。

  最终留下的一千人,则交由宫中老宫娥筛选。

  老宫娥们将少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经过此番对更隐秘处的检查,仅留三百人。

  这三百名少女会被留在宫中,由皇帝特派之人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来判断性格是否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贤惠。如此,再筛选掉二百五十人。

  最终被留下的五十人,皆被留于后宫之中。

  直到此时,嘉靖方觉自己有了个皇帝的样子,三宫六院皆被美女充实,后宫佳丽专为侍奉他一人。

  在嘉靖元年的大选中,除了陈皇后、张皇后和文恭妃,还有几十位秀女被选进宫中,除了前三甲分别被册封为皇后、顺妃与恭外,其余人,嘉靖一律没有进行册封,此次大选后,嘉靖听从张璁的建议,在选出的五十名秀女中,精选九位进行了册封。

  这几位美人分别是:方氏,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其中有两位女子为沈姓)。嘉靖九年十月,这九位美人拟册为嫔。

  嘉靖十年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之际,紫禁城内举办了盛大的册封典礼。

  方氏等九位美人身着华贵礼服,只等大礼过后的一道圣旨,她们便会成为后宫有名有份的女人。

  此次册封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嘉靖一朝为首次,整个紫禁城于庄严肃穆之中透出喜庆与欢欣。

  喜庆的是氛围,欢欣的是九位美人。

  五千人中选出九位,可谓过五关斩六将,才最终得以胜出——这对这些寻常百姓人家的少女来说,是何等的荣耀与光彩,这简直是对她们出众容貌和良贤品德最好的肯定,此时,无人不价值感倍增,无人心中不欢欣,不对未来的宫中生活充满期待,仿佛眼前便是以金玉铺就的锦绣前程。

  她们偷偷地,又远远看着那个头戴冕冠身着衮服的男人,他是如此尊贵,又是如此威严,他的举手投足之间看上去格外虔诚,格外自信,又格外彰显帝王风范。

  九女既好奇又紧张,既激动又欣喜,她们随着礼部各负责人的命令跪了又起,起了又跪,直至引礼官将册封文书交与正副使,正副使又将皇后册封文书交于女官,女官受册,九女受册。

  方氏被册封为德嫔,郑氏被册封为贤嫔,王氏被册为庄嫔,阎氏被册封为丽嫔,韦氏被册封为惠嫔,沈氏被册封为安嫔,卢氏被册封为和嫔,沈氏被册封为僖嫔,杜氏被册封为康嫔。

  直到典礼结束,九位新嫔之心依然不能平静,没有人知道她们各自的未来究竟通往何处,也没有人不对各自的未来充满幻想般的展望。

  当然,就像她们没有人知道前一批入选秀女的前尘往事,没有人知道她们九人之中有人会成为皇后,有人会生下下一任皇帝,有人结局凄凉,有人终生无子女,却受到宠爱直至寿终正寝。

  她们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侍奉这个叫嘉靖的皇上。

  · 未完待续 ·

  开始放大招儿了,不是我,是嘉靖,前面怎么不得装一下啊,毕竟刚当皇上,毕竟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女人。把陈皇后吓死后,他就装不下去了。

  本来这里我写了很多,但我还是删了,我就当你们都看到了。

  总之,嘉靖后宫,越到后来越热闹,嘉靖自己活得也挺热闹。

  早安各位,我现在过得很好,希望你也是。

  欢迎阅读苏小旗其他文章

  宫心杀(一)

  宫心杀(二)

  宫心杀(三)

  宫心杀(四)

  宫心杀(五)

  宫心杀(六)

  宫心杀(七)

  宫心杀(八)

  好物推荐

  他刷了10遍《老友记》,总结出一套万能口语公式,请自取!

  不管结婚还是离婚,女人都需要底气

  感谢经历

  ,

  这一路的深意

  。

  姑小

  苏旗

  | 苏小旗。自媒体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三观不错。五官更好。善养猫。善自拍。善买衣服。比年轻时更美丽。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泥土之下。心在云与泥土之间。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愿你好。更愿我自己好。 |

  长按关注苏小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宫心杀(九)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