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初开的日子
兰初开,一树洁白,只有枝没有叶。一束束伸展向上,天空也是难得一见的纯净,虽然还是不够蓝,却如画里的样子。走近,忍不住抬头,仰望的瞬间,神思飞翔到天空。抬头看天空,只有那一瞬间停留也是好的。
芳草如碧。即使在路边的地上也是那般可爱。忍不住看她们,犹如春水般涌出来的青春的少年和奔跑的孩童。
母亲的眼睛里有慈祥的微笑,因为再次见到了更加清晰的世界。世界有时候因为一个人而对。
早上依然看晨刊,有刘志健的一篇文章《露小的春天》 。孩子眼里有很多开心和感动。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更多是需要我们不断提醒改善,注意生活的细节。拍照时,他留下了一个搞怪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学校门口看见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在看我们小学小记者发表的文章展板。 只听见一个家长说:“我跟你讲了吧,要多看作文书。以后要多看点。”
此话大概是很多家长的感觉,他们常常以为作文就是只在作文里找到办法,其实不然。只有随时关注生活中每个细节变化,也注意到我们生活的变化才能发现写作不是对着生活照镜子而是进行艺术加工。
我们班现在很多孩子会自觉地把自己的稿子打好给我,最厉害的霍宇阳经常会把自己的文章直接写好当天就会发给我,其实虽然他发表不多,却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打字。
明早有孩子去参加优秀小记者颁奖活动,下午给那几个孩子通知他们很开心。我想着一年一度的这个活动也是满怀期待。
给孩子更大的舞台,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希望我们的政府学校能够及时把各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那么孩子有更多机会走进真正的成长,有时候成长真的不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之中。每次走进小记者的颁奖现场我们都是收获颇多。感动,激动都是有的。下晚准备好照相机,明早一定要给孩子拍下难忘的快乐时光。
作为小记者的指导老师,自己在阅读他们文章之时我也获得了很多成长。阅读无数稿子,获得很多感悟也由此成长起来也是一种幸运。
由此机会,我获得了跟更多孩子一起相处的机会。每次早上进门似乎孩子喊我的声音都多一些,也响亮一些。每每此刻,我心间不由得感觉到自豪。
下午去听课,是《品德社会》,总体感觉还是有点闭门造车,没有很好结合孩子生活实际也没有抓住课堂生成的浪花。课堂是沉闷的,孩子没有积极参与的热情,重要原因还在于设计的时候对于孩子参与程度没有进行预设。精彩的课堂不是来自学生的聪明,而是来自聪明设计。
所以一节课往往不仅仅看你花多少时间在备课上还有你的背景——书读了多少,有多少可以信手拈来的评价语言,有多少可以激发美丽浪花的细节。
教师的成长必须是走在不断修炼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