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里,其实一直把母亲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甚至高于家里的父亲。实际上,维系家庭的灵魂人物就是母亲。母亲历来在家庭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古来皆主张男主外女主内,主内就是主导家庭。包括家里所有成员的衣食住行、养育教育等。就连现在,好多家庭看着孩子写作业,辅导孩子功课这样重要的任务都是伟大的母亲在默默的奉献着。虽说有时也免不了鸡飞狗跳。男人在家,甩手掌柜的比较多。
为什么说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呢?这都是从在生活中,无意形成的许多个微小细节窥探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女孩子出嫁后,原来的家叫做娘家,出嫁后丈夫那边的家叫做婆家。这娘家、婆家都是用家里的母亲称呼的。娘家不能叫做爹家,婆家不能叫做公家。还有,我们从小时候开始,一进门先喊妈,即使看见爸在眼前,也会问一声,我妈呢?根本不管你当爹的有多扎心。这是事实的存在。
我们中国有一本专门传扬孝子的古籍叫《二十四孝》,这里面记载的都是孝子,二十四个小故事,而这二十个小故事基本歌颂的都是母亲,有时间你可以看看,不管是亲母还是后母。在我国的古代王朝,有一个制度。一个人如果做了大官,朝廷会封这个人的母亲为诰命夫人,或者封这个人的妻子为诰命夫人。你肯定没听说过封哪个大官的爹为诰命相公的。在古代,一个做官的人,可以让儿子沾光,世袭,可以让母亲、妻子沾光,没有让父亲沾光的制度。
从我国古代到现代的文学艺术作品里,歌颂母亲的作品耳熟能详。从最出名的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老人、小孩都会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歌颂的都是母亲,都是母爱。即使连“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也不错”这样的话都没有。在我印象中,歌颂爸爸的文学作品只有一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过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读得越多,感觉他写的越像母亲。他写的父爱是一种慈爱,像母爱一样的慈爱。就这么一篇还是别样的父爱。所以现在的社火,都提倡慈父。本来的严父也让慈母的慈给慈化了。
还有,在要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的时候,表达的对像一定是母亲。比如:祖国啊!母亲!黄河啊!母亲!长江啊!母亲!还有我们曾经学习的学校,叫做母校。没有说祖国啊!父亲的,也没有说父校的。
再看《四大名著》,在《水浒传》里,李逵碰上李鬼,要杀李鬼,李鬼哀求说,我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娘。李逵一听是老娘,就放了李鬼。如果当时李鬼说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爹,就黑旋风那脾气,没准连他老爹一起杀了。再看《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了要徐庶归自己麾下,为自己效力,于是派人把徐庶的老母亲骗到了曹营。徐庶一听老母亲去了曹营,即使他千般万般的愿意待在刘备身边,最后还是投了曹营。还有姜维的母亲。当时诸葛村夫看上了姜维的能力,想要招降姜维,就派人先把姜维的母亲弄到蜀营,姜维没办法也就跟了刘备。说到这,有人会问,中国这么长的战争史,就没有用父亲来要挟儿子的。你还别说,真有。在楚汉相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项羽曾经用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来要挟刘邦。要把刘邦的父亲煮了吃。刘邦听了,他说,你煮熟了,记得分我一杯羹。你看结果怎么样,真没有母亲那么管用。这父亲和母亲差点不是一点半点呀!谁知道多年以后这样的刘邦有那样的刘备一个后人。
在我们这个传统的社会里,当一个人没有教养时,我们一般会这么表达我们的不满:狗娘养的、或者没娘养的。从这话中,很容易看出做母亲的有多重要。还有杨家将中的佘赛花、佘太君。可以说,没有佘太君就没有杨家将,就没有大宋的半壁江山。可见一个好母亲能改变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
正因为以上的种种,母亲在家里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她们为儿女不计回报的付出,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赞美。所以我们必须要孝敬我们的母亲。因为真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