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检查古诗词背诵
上周检查古诗词背诵,每个班仍旧有几个学生背不下来。这十首古诗,课内五首课上都细致讲过,背过,写过;课外的五首是学生自读篇目,也都分散地背过。并且,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我利用早读每次一两首也做了简要的赏析。但或许是因为学生对这几首诗理解、领会地不深入,或许是他们课业负担较重,无暇背诵;也或许是他们对此的怠慢,而我自己又督促得不够严格,总之,期中考试将至,即便是作为应考需要,也须突破一下。
上周五,楼道值班。下课时,我找来那几个背诵困难的学生紧盯着背诵。在我的督促和鼓励下,16班的几个最后都背下来了。15班的怡是个性情特别的女生,她自己不想做的事,谁说什么都没用。半天下来,课外古诗只背下一首。面对着这个浑身逆鳞的“骄傲公主”,我的心软了下来。
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我把她从教室叫出来。她以为又要检查古诗,嘴巴撅得老高,脸上现出很不情愿的表情。我把她带到邻班的教室(这个班的学生都去上体育课了),一起坐下。摊开书,带着她逐一品读那几首她说啥也背不会的古诗。透过诗句,我们一起理解《观刈麦》中农民的辛劳、贫妇命运的悲惨、白居易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愧疚;一起感受《商山早行》中那个在秋日的早晨耳闻鸡鸣、脚踏寒霜即将远行的征人内心的悲戚和对故乡的思念;一起默默地诵读,感悟《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寂寞、孤傲与坚强,就像那些坚守气节,誓死不屈的英雄伟人。例如岳飞、文天祥等;一起描绘晏殊的《破阵子》中美好的春日、如画的景致,温婉、俏皮的采桑女,品析诗中巧妙的对偶、生动简约的人物描写。我轻声细语地讲解,怡一面与我应和着,一面若有所思。多半节课的时间,我们就这么互相吟哦着,分享与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中不知不觉地走过。我再问怡:“现在看来,你觉得这些古诗还那么难背么?”“不难了,我今晚就能背下来。周一我去找老师背。”怡满怀信心地回答我。我完全相信她的话,一如我对诗歌的信任。临走,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即熟读,理解,品析,感悟与分享。
这周一早读下课,怡主动找到我,很流畅地背下了剩余的四首古诗词。昨天下午,学校统一期中检测。考完语文,怡很骄傲地告诉我:“老师,我的古诗默写没丢分儿!”我高兴地夸赞她:“真是好样儿的!”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困难与我们教师引导和启发的不够有很大关系。尤其对怡这样有个性的学生更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只有教师先付出足够的耐心与智慧,而后才会有学生的跟从和改变。语文那么美,学生不爱上语文,实在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