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会会在你犹豫的片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会会在你犹豫的片刻

2020-04-19 21:25:02 作者:时光的愿望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会会在你犹豫的片刻

  任安被处刑前坐牢时,收到了他的好朋友太史公司马迁的一封书信,便是大名鼎鼎的《报任安书》,这封倒是让他的名字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较重的笔墨

  任安,字少卿,荥阳人,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官最大也只做到了省长兼省军区司令员级别,虽说死在千古奇冤巫蛊之祸中,但他既不是首恶大罪,也没什么特别死法,在被牵连的四十万人中并不是很显眼

  汉武帝晚年时体弱多病,他总觉得这是身边有人在害他。

  征和二年,卫皇后外甥公孙敬声挪用军费被发现,他的父亲公孙丞相抓捕了大侠朱安世,以此为他的儿子将功抵过。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污蔑卫子夫女儿阳石公主和公孙敬声通奸并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

  此案导致丞相公孙贺父子,卫皇后的两个女儿、外孙侄儿长平侯均被处死。至此,卫太子在朝中的外戚势力彻底瓦解

  卫太子刘据仁慈温和,为政宽厚,平反了许多冤案,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奸佞小人,如今外朝失势,再加上又有深受宠的幼弟的母虎视眈眈,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开始了。

  武帝让宠臣江充调查巫蛊之事。江充得罪过卫太子,为了自保,让这把火终于烧到了卫太子头上。卫太子听了少傅石德的话,假传圣旨,杀了江充,担心武帝怪罪,拥兵自保。汉武帝任命丞相刘屈氂平双方在长安大战

  这时任安统领的禁卫军北军就成了关键,若有北军相助,卫太子未必会败。卫太子驱车赶到北军,召见任安,交予他符节,让他出兵。任安“诈受节而不发兵”,两不相帮,闭门不出。

  任安生微末年轻家贫,做过亭长,后被提拔县长。因故被罢免后,成为了卫青的舍人。后来皇帝下诏从卫青门客选侍中仆射(侍从官),任安得到了武帝青眼入朝为官。之后官运亨通,逐渐升迁到了北军监军。

  任安“诈受节而不发兵”这一举动看似明智,谁也不帮,谁也不得罪。坐观成败,最后谁快赢了,再倒向哪边。风险小,获利高,官场油条首选,却不知正是这一举动将他推向死路。

  任安既然接受了符节,就不该首鼠两端。出兵搏一搏,未尝不能成功当年,周亚夫就是凭借北军剿灭了外戚吕氏,还权宗室。汉武帝年事已高,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重负。还整日修仙问道,不问政事,常由太子监国。太子英明,若事成,便是从龙之功,封妻荫子。

  任安若是忠心于汉武帝,或者不想冒险出兵,就不该接受符节。军队只听命于皇帝,卫太子作为太子是没有调兵的权利的,不接受符节又如何?任安出身于卫青舍人,这一层政治色彩是如何也褪不掉的,卫氏又是太子母家,与太子有着千丝万缕关系,这种情况下还去接受太子的符节,武帝如何想?

  在武帝看来,就不是“诈受节”,而是“有贰”!从武帝杀伐果断、爱用酷吏就能看出来,武帝是眼里能揉进沙子里的人吗?不是。何况武帝查清事实之后,对这种摇摆不定、坐视太子兵败自杀的人,必然是恨的,又有之前心里的那根钉子在,于是任安就悲剧了。

  如果任安不接受符节,他这么做也是应的,谁也挑不出错来。他自以为聪明的做法,既使得汉武帝厌恶,又间接造成卫太子兵败,两边不讨好。还连累了家人,到头来是一场空。如今来看,实在是愚蠢。

  该做抉择时,就不要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曾国藩最落魄的两年,一次次战败,心灰意冷,李元度三次拯救了他。当李元度战败之时,曾国藩却为推卸责任,弹劾了他。李元度投奔王有龄,好不容易起复,曾国藩又接连两次弹劾他,把他往死里整。曾国藩一边弹劾,一遍写信给奉命调查李元度的左宗棠求情,一边又向朝庭密奏求情。他这样首鼠两端的行为实在是为人不齿,一代名臣在历史上留了洗不掉的污点。

  杨澜在事业的上升期感觉到自己到了瓶颈期,毅然选择去进修。放弃鲜花和掌声,用知识来强大自己,才有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位完美优雅的主持人。

  二战时期,美国国会对是否援助中国对抗日本始终举棋不定,间接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于是有了珍珠港的悲剧。

  该做出选择时,要当机立断,切勿拖泥带水。

  很多西方国家由于犹豫不决浪费了对抗疫情的黄金时期。如今,美国还在为如何抗疫犹豫不决,不愿意牺牲经济的发展。到今天,美国确诊人数已超过70万人,实在是难以想象。美国该采取一些有效的隔离措施了,想发展经济,也要先有人才行。

  歌德曾说过:“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会会在你犹豫的片刻失掉。即使在混乱中,也必须果断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