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至此曾经轰动一时堆金湾,民国时期再也没有恢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至此曾经轰动一时堆金湾,民国时期再也没有恢复

2020-04-23 17:22:28 作者:冬日原野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至此曾经轰动一时堆金湾,民国时期再也没有恢复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泸州合江县尧坝乡仙顶山垮岩,垮出一块野炭。这在从来不出炭的合江,自是奇事。于是由该地士绅任若臣出面集资,筹足三百两银子开矿。可惜是个贫矿,不多久就挖尽了。

  任若臣因事到泸县,在旅店中与人谈及开矿失败事,服务员便向任介绍泸县玉蟾煤炭,并把正住在店里的“煤炭王”潘四爷引荐给任。

  这个“煤炭王”就是后来堆金厂煤矿的“总厢”。两人相谈,非常投机。于是一同去玉蟾茶林湾观察

  任若臣一见那四五寸厚的碳层,高兴万分,就把茶林湾炭坑租佃下来,从事开采。其实,茶林湾交通不便,炭层质量不高,炭价虽是低廉,到底销路不广,结算收支,品迭无存,仅能糊口,大失任若臣所望。

  任若臣与潘总厢,在附近金银垭的堆金湾,发现许多石灰岩层。潘总厢告诉他,这里煤层厚,质量好,又顺河边,是一个大有作为之处,可惜压山很厚,非有相资本,不开办。

  任若臣说:“只要有把握,何愁没资本!”于是把这个地方从周吉安的父亲手中买了过来,这便是后来的堆金湾煤矿。

  堆金湾动工开采,因设备原始进展不大。适逢铜梁县秦石匠逃亡到此,任若臣便与他订立合同开拓巷道

  议定:石匠把每天所得工资的三分之一做生活费,三分之二做股本,又邀来两三个兄弟。一年多,就打穿了印子,挖出了一块又大又厚、质量又好的大炭。运到县城,搭上一块鲜红绸子,几个人抬着,沿街游运到县城,招徕围观。

  这一下,当年泸县合江两县士绅听说,纷纷入股,不久就筹集了五万元。股东一百余人,任若臣又开辟市场,在县城会津门后街佃了一个大院子,作驻泸营业部。又在胡市设了一个总销售站。在九曲河沿岸二十多处修建堤坎,以利水运。买了大小船只一百多艘,水路直抵堆金厂发行所。

  从发行所到厂的五里旱路,全铺上楼梯形木轨,轨厚一寸、宽四寸,木质坚硬,颇能负重。从此,堆金矿的原煤便源源不断地经木轨运到发行所,几百架车子不分昼夜地在木轨上推行。煤炭外运,财源涌进,不过数年,堆金厂便进入繁华时期,坑道作业工多达六、千,运轨工三、四千,驼炭的骡马也有四五百匹。堆金厂煤炭外销重庆,供应川江轮船燃料,乃至运销内江糖厂,自贡盐厂,真是供不应求。当时荣昌县的狐狸坡、大坪,无论规模、质量、销路都不能与媲美。

  这时的堆金湾,人烟稠密茅屋毗连,比几个乡场还要热闹。单是烟馆就有十多。至于饭馆、栈房、杂货店、布店、肉店、理发店药店茶馆酒馆小吃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逢年过节,热闹异常

  厂内发行流通卷,附近乡场,竟也通用。堆金厂的保商队,每十多天就要从泸州解回现银,每次万两以上。当时有匪首鄢九子,眼红此地巨大的财富,聚众二三千人,对堆金厂构成了严重威胁。加之川内军阀混战,民众苦不堪言。

  正在这时泸县清乡军要来进剿。土匪也愿做个顺水人情,收下五千元开始撤退。

  不久,堆金厂保商队的一个连与清乡军一同进剿,终于平息了土匪的骚扰,赵子明厂长保境安民,护厂有功。当地士绅为之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名日:“力保一方”。

  堆金厂最艰苦的,是水班工人。由于坑内岩层空虚,长年浸水。为了保证采掘,每天必须抽水。但抽水工作,人人害怕,不肯去干。为了有足够的劳力抽水,厂里派出一个招工班和几个管事,专门到外面招工,招来一些流差浪人,由保商队押进厂里,送进水班。

  水班住的房子,如同监狱。每隔几铺,就有个“看人匠”监视。吃饭、吸烟、睡眠、休息、解大小便、洗澡都在那一间屋里。

  吸大烟的,每天按当日的工资发给。要想出厂,得把老帐还清。这些流差浪人,精神萎靡,抽水无力,常被皮抽打,受尽了严重剥削压迫。无论白天黑夜进班、出班、坑外、路旁都有队丁、碾水匠、看人匠监视。

  有人逃跑过,便被抓了回来,系上铁链和苦工们一起,一行一拐地在监视中去劳动,在皮鞭下去抽水。一旦得病,无法医治,就抬到养病房去。

  “养病房”名虽美而用心毒,实际是个弃尸所。高粱杆夹壁,没有门窗,不蔽风雨,床上乱草,无被盖草席,呻吟通宵,无人过问。病人经不住两天折磨就僵硬了。

  工人搬来匣子,拾到荒山,埋葬了事。赵子明任第二届厂长,深感水班惨无人道,撤销水班,千方百计安装锅炉,用机械抽水。然而耗炭过多,马力不足,无济于事。

  其后,李文彬上台,更是庸碌无为,成天陪着女人吸大烟,坐吃山空。一九三三年左右,把厂的物资卖尽,堆金厂终于垮台。

  至此曾经轰动一时堆金湾,民国时期再也没有恢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