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木麻黄树》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木麻黄树》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4-26 23: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木麻黄树》经典读后感有感

  《木麻黄树》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木麻黄树》精选点评

  ●毛姆嘛,永远不会腻的甜点

  ●通俗生动的远东异闻录,正是我这样的二流读者所喜欢的二流作家的二流作品

  ●想去东南亚旅行了~

  ●毛姆很会讲故事

  ●一本殖民地风味短篇小说集,但还是写男男女女的故事。欧洲人殖民地也过得不是很愉快啊,远离家园,远离熟悉的人,难免以为寂寞,是吧。 《》是以前读过的,不记得在哪里。 这一册里的女人然,白人女人,都是特别隐忍的啊。里滔天巨浪表面风平浪静呢。能装也是苦了自己

  ●人性。。

  ●跨越了二瓶威士忌的流量

  ●毛姆的短篇太好看了~!

  ●六个颇具戏剧性的短篇,勾勒出英属殖民地的人生活,有东西方之间微妙制衡猜疑,也有白人之间的较量龃龉。最喜欢最后一篇,《信》。

  ●人性一直没变

  《木麻黄树》读后感(一):环境力量

  小说书名"木麻黄树"是常见于东南亚海边的一种树木,用以借代小说所描绘神秘原始的远东殖民地生活。文题中的环境并不是指马来亚,而是指其殖民国英国。英国的老派世故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久居马来亚的殖民者中留有长久持续的影响

  小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马来州,新加坡等地,还包含综合交错的河道变幻莫测海面空间跨度之广、人物来回穿梭之快这也是在其他小说中较为少见的。

  《木麻黄树》的人物都是英国人或者留着大不列颠血液的人,都带有英国老派的绅士作风强烈等级意识,甚至是种族歧视思想。他们有人渴望回到英国本土的上流社会,有人盼望颐养天年,有人则彻底上了马来亚这片土地。但是现实与由于久居安闲适的东南亚水乡,而产生理想化理想矛盾,使他们带上一些人性上的缺点

  小说的环境则是彻彻底底马来化的,"衣"的代表是马来纱笼,"食"的代表是久居马来的英国人带上的葡萄酒或是马来本地的亚力酒,‘‘住’’的代表则是简单随意的孟加拉平房,‘‘行’’的代表则是穿行于纵横河道上的独木舟。除了出色的人物描写不同篇章描绘的异域风土人情自成一体的东南亚生活的大环境,也令不少人钟情

  :这是一篇由于字数不够精炼而发的不严格的长评

  《木麻黄树》读后感(二):《木麻黄树》

  木麻黄树,据他们说,如果你带一根树枝上船的话,哪怕再短再小的一根,也必定会招来顶头的风,阻碍你的行程,或者招来狂风暴雨,危及你的性命。他们还说,圆月当空的时候,如果你站在它的荫头里,你会听见它用刻毒、阴险的话语,神秘地、低声地道出未来的秘密。这些事实,从来都没有人质疑过;但是他们还说,经过一段时期,河水退却,当海榄雌(mangrove),一种马鞭草属植物。在宽阔的河口拓垦出潮湿、松软的泥土,木麻黄树就会自行生长,并且逐渐使土地变得结实、坚固、肥沃,直到它成为熟土,适合更多种类、更加繁茂的植物;然后,当它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它就会逐渐消隐,最后被丛林中无数归化了的植物彻底吞没。

  毛姆的短篇小说真的是优于他的长篇,即使在当时英国本土评论家和作家都对他很轻视的时候,他的短篇《》依旧被所有人称赞,这部书是毛姆写关于驻守在马来的英国人的,六部短篇,每一篇都是精彩纷呈 《赴宴之前》中狠心杀死丈夫的米莉森特;《铁行轮船公司》中通过大家对他人生死的淡漠,而思想发生转变的哈姆林太太;《驻地分署》中两个性格出身完全不同的殖民者的无声对抗;《环境的力量》中得知真相的妻子前后心态的变化;《胆怯》中所透露出来的人性的弱点;《信》中那个“愚笨的”丈夫与“聪明的”妻子;每一个人物都细致入微,让我越发的喜欢毛姆的作品。

  很多评论都说毛姆不够伟大,毛姆之所以不够伟大,是因为他不追求伟大,人生要是不读几本毛姆,总觉得会少了几分乐趣。

  《木麻黄树》读后感(三):记录而已

  非常棒!第一次读完毛姆的作品。喜欢其中关于人物心理、关系的描写,还有故事的构造和表现出的张力。在某方面,可以说是鼻祖了。《赴宴之前》让我想到了《唐顿庄园》,但其中表现的家庭关系,不知道怎的让我想到了“资本主义人性的虚伪”这句话;《铁行轮船公司》其中女主人公的经历,不由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的一篇张爱玲故事中的表述,故事推翻了关于男人总喜欢年轻女人这一固有印象,但是女主人公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要基于双方的信仰来展开;《驻地分署》其中双方关系的对峙与折磨,太让我感同身受了,只不过自己的经历没有故事来的这么戏剧性罢了;《环境的力量》的结尾假如女主人公又回来了怎么破。但我觉得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因为故事当中已经有了拉扯;《胆怯》故事设置非常精彩,留给读者是不一定的个人选择;《信》读完估计会彻底颠覆一些人关于公平与正义的想法吧!其中关于华人的描写非常典型,不知道为什么黄律师在我脑海里约等于李光耀。如果说殖民地文学的话,除此之外,应还包括《情人》,论及大背景的话,更应当包括海明威的一些小说。关于这一点,补充了一点小知识。至于为什么说,毛姆是鼻祖,那就要从我多年阅文的经历说起了,除去一些经典小说,大部分小说都很复杂与讲究冲突,写着写着篇幅就很长。有人评论五四时期的文学,就说不如现在的,但要说明一点的是一件事物从无到有是一个奇迹,这就是你爷爷终究是你爷爷啦!前段时间,还看了电影《面纱》的片段,这让我写着写着就不由的把张恨水和毛姆联系到一起。不要问我为什么啊?张恨水我也只是看了《金粉世家》的一半都不到,而毛姆也只是看了这本短篇合集而已。但是在这本合集里关于背景的描写运用的最好的却是倒数第二篇。

  《木麻黄树》读后感(四):毛姆笔下的社会百态

  六个故事,每个故事的人物刻画、演变过程、阅读流畅度都是一流,相比毛姆的长篇,短篇更精彩且趣味性更强。故事圣手中国有鲁迅,英国有毛姆。

  赴宴之前、轮船公司、信的亮点在于故事情节的演变既荒诞但你又无法否认它发展的合理性,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又饱满;环境的力量和胆怯出彩在毛姆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到一丝丝的变化都不会放过的那种程度。其中,轮船公司、环境的力量和胆怯这三个故事过于真实,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你也许会批判里面人物的自私、冷漠、懦弱、狭隘,然而当你把自己代入其中,也许会发现你和故事人物竟不谋而合,我们都不是圣人,这只是人性,无法论是非对错。每读完一个故事,你或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或会拍手称赞其精彩、饱满。然而,第四个故事驻地分署相比其他,就略显单薄,虚荣的男一沃伯顿和性格暴躁不友善的男二库珀,加之单调的故事情节发展无法支撑起其成为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这是唯一一个我读完了,仍对里面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某些情景印象模糊的故事。

  前后看了五本毛姆,发现了他个人的一点小私心,就是在刻画女性人物时都隐约带有一些偏见。《月亮》、《刀锋》都有体现,《面纱》则展露无遗。本书中的赴宴之前、环境的力量和信,都刻画了女性的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男性都是受害者,这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就不去深究了。我想说的是,无论男女都会有缺陷和弱点,是受生活环境、原生家庭、个体性格、亲身经历的综合影响,这和性别无关。

  撇开以上,毛姆独树一帜的优秀是无可厚非的。与其他作家不同,他笔下的每个人物没有一个是完全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贴近现实、有代入感,毛姆笔下就是社会百态,我想这也许是他虽无法在文坛获什么大奖但却如此受大众欢迎的原因。2018年最后一本,完美收官。

  《木麻黄树》读后感(五):白人浮生录

  开始我并不喜欢毛姆,因为《面纱》让我困惑,我不太明白凯蒂的选择和内心想法,因此整本书也看得云里雾里,觉得平淡。直到看了《木麻黄树》,才算见识一下“故事圣手”的功力。

  木麻黄树是东南亚(马来亚、婆罗洲)的一种树,毛姆在自序中认为其可以概括东南亚的英国人,“(忆起故乡的植物时)他们发现这种在严峻环境中依然恪守自己职责的坚韧树木,正是自己流落他乡异国的生活的象征。”

  毛姆并不追求伟大,也自认“二流小说家中的一流作家”,不过在描写这些英国人的浮生像中,写出了“黑暗之心”。

  《赴宴之前》背景在英国,以“赴宴”这个有些无聊的中上层社交活动,抽丝剥茧般引出东南亚一出骇人的丑闻。叙述中的东南亚海风和湿热的气候吹入沉闷乏味的英国客厅,回忆中的帕兰刀也剖开了表面祥和的家庭。然而毛姆的毒并不止于冷静地揭开真相,还会让这家人如没事人般,继续赴宴,戴上假面周旋在社交场中——想想着也许是阿加莎会写的故事。

  《铁行轮船公司》则是在回乡的船上的故事。丈夫不忠的妻子巧遇准备回乡的种植园大户,引出一段异国故事:白手起家来异乡闯荡的爱尔兰汉子,梦想再吹上大西洋的海风,却被马来妻子诅咒,再也看不到陆地,在圣诞节落寞离世;而一等舱和二等舱的旅客却为能否一同欢庆而争论不休。不过毛姆此处并没有那么刻薄,不只是讽刺虚伪,又多了几分悲悯,如传教士引用的经文:“由女人所生的男子只享有短暂的生命,他的一生充满痛苦……”迷茫的妻子也有所成长,不再纠结于情感,而是决定乐观地生活。

  《驻地分署》才开始讲述马来亚的英国官员故事。爱慕虚荣的沃伯顿和出身一般的殖民地人库珀互相不顺眼;沃伯顿处事圆滑,左右逢源,因此能够笼络人心,并且不忘其绅士的体面;而库珀正相反。沃伯顿意识到库珀身处险境,却并没有阻止惨剧,而是期待能够借刀杀人。不长的篇幅将世故的旧日绅士心中的卑鄙写得淋漓尽致。

  《环境的力量》就像《铁》的另一面,看似合拍的夫妻间,却有丈夫的土人妻子的阴影;丈夫坦诚自己的懦弱和犹豫,妻子不愿意原谅,并不愿意维持表面的幸福;丈夫也选择接受不可挽回的现状,与妻子和平分手,与过去和解,在泪水中与土人妻子和孩子同居。伊夫林·沃评论地漂亮,“毛姆在拿捏人们对八卦信息的胃口方面,可谓大师。”这就是他眼中男人的软弱吧、

  《胆怯》则是有一次涌潮导致的翻船事故,引发混血儿的“胆怯”。他为自己那一半血统带来的棕色皮肤羞愧,遇上事故又本能般地先行逃离,为此深深内疚。在异国的环境下写出了混血儿的身份焦虑和,也写出了他内心更深层次的担忧和恐惧。

  《信》和阿加莎的作品更类似了,据说源自真实事件,以律师事务所遇到的案件,看到一位英国女子的自私和虚伪,侧面写出为求上进的华人贪财本色;与话题类似的《赴宴之前》相比,笔力可能要弱一点。

  哈特利盛赞到:“深刻地揭露了人物内心动机中更卑鄙的一面,而且分析透彻。”在异国他乡,白人未必是主导者,他们要忍受难以适应的气候,也要承担着种种罪。毛姆冷眼旁观,带着讥讽的语气书写种种浮生像,最终却回归悲悯,为白人遇到的悲剧、犯下的过错慨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