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男友5分钟不回消息,我已经想好了分手的台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男友5分钟不回消息,我已经想好了分手的台词

2020-04-30 12:15:15 作者:无限延伸的三角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载入中…

男友5分钟不回消息,我已经想好了分手的台词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费曾奇峰&武志红1小时对谈

  罗志祥出轨:没有女人能从老公手机中笑着出来(点击

  在新西兰旅行时,我曾经小镇Hamilton尝试开小型直升飞机

  为了体冲上云霄(装b)的滋味,我提前看视频预习了直升飞机的打开方式。但我走进驾驶舱,绑好安全带,看着仪表盘上气压、升降速、海拔这些密密麻麻陌生指标时,我仍然怂得浑身发抖。

  但我已经花了“巨资”,自己约的飞机,就算跪着也要开完。因为是新手教练在旁协助我起飞。等到整座小镇在脚下缩小成方格棋盘时,教练将手中的操纵杆交给了我。那一刻,我的小心脏几乎要跳出了喉咙,“妈呀,这可是万米高空”。

  我的手指抓的很紧,仿佛那就是救命稻草,生怕一个不小心松手,就把飞机带沟里去。身旁的教练很nice地对我说,“放松点,不要抓的这么紧”。可是,我没有办法。在这万里高空、我觉得只有紧紧抓住可以掌控东西才能获得安全

  1.

  控制,常常是我们不安全时的第一反应

  控制和抓紧,常常是我们感到不安全时的第一反应。而这样的现象,在人际关系中也是常见的。

  闺蜜水晶曾跟我说起过她的一段恋情。在那段关系里,只要男票5分钟不回信息,她就觉得这男人在乎自己了;没有及时接到电话,她就觉得对方已经有小三了;连偶尔不小迟到的约会,她都会想好分手台词

  这么“作”的水晶,我还是头一次见。要知道她可是我们朋友圈里,有口皆碑贴心姑娘。每年我过生日,她都记得给我准备礼物。可是,咋朋友心目中的体贴姑娘谈了恋,就变成了作天作地的“玻璃心”了呢?

  水晶跟我说,“我那会也不是作啊,就是真的伤心啊,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毫不夸张地连饭都吃不下。吵完架后,就会与他冷战,挂掉他所有打来的电话,扔掉他送来的玫瑰,还会独自跑去酒吧喝酒,一边喝一边哭着给朋友打电话。”

  当然故事结局,就是那个男人终于受不了她的折腾选择了分手。

  水晶后来说,“刚开始真是恨透了这个男人,可是后来才发现这段感情里,自己的问题也很大。内心缺乏安全感了,一点小事就嗅到“不爱”的气息,以为只要紧紧抓住那个男人,就能填补内心的不安。可事实上,这是行不通的。”

  我懂她的意思。就像佛教里的那个故事,小沙弥抓起一把沙子疑惑着问禅师,“为什么我抓的越紧,沙子漏的越快”?

  那是因为,牢牢控制的手指,抓不住真实的安全感。

  2.

  回到安全感的源头

  心理学家马斯洛构建人类需求理论时,将我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放在呼吸、水、空气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可见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于是,我们一路往前,向外寻找安全感。可是,当我们收着情人节的玫瑰,听着“我再也不可能像爱你一样的爱别人”的情话,却在午夜梦回,仍觉得内心有一个空洞,不曾被填满。这才发现,安全感原来是要向内去寻找的。

  安全感与婴儿依恋有关。英国精神分析师Bowlby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是天使宝宝,任别人,长大后也容易建立亲密关系。还有两类是回避型与矛盾型的孩子。

  比如朋友的大宝9个月大,特别的粘人。有一次,她趁孩子睡着出门去剪头发,走到半路家人来电话,孩子醒来找不到她,撕心裂肺地哭,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安抚。她只好作罢回家,可等她抱起孩子,却发现孩子根本不要她。这便是矛盾型依恋的宝宝,在亲密关系中呈现出更多不安、退缩与疑虑。

  安全感还与人格的成长有关。有些成年人的人格中,仍然保留着一些婴儿的心理残余。当他们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内心会退行成一个小婴儿,视另一半为母亲,渴望有一段母婴般高度融合、共生的关系。他们将安全感完全置放在另一个人身上,无法忍受分离。

  如同闺蜜水晶没有办法接受,迟回的信息也许只是手机一时的搁置,未接的电话也许是因为开会不能接,而迟到的约会只是因为遇上了大堵车。在情绪层面,她只知道,她渴望与所爱的这个男人,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的距离,心念一转就会得到及时的回应。

  亦舒小说里说,“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帖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若那人一直不来,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婴儿,没有母亲的乳汁和照料,我们会面临死亡的恐惧。但是一个成年人,我们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若那人不来,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收藏自己,安放自己。

  因此,要获取安全感,我们要回到源头,去看到早年的依恋关系,学会接纳自己的恐惧,安抚自己的内心;同时,我们要对内在的“婴儿”保持一种觉醒,去真正地“看到”作为成年人的自己,身上所具备的能力。让内心不断成长,去获得人格的解放和真实的安全感。

  就像黄磊和孙莉夫妇曾经在访谈中说,“我们两人在一起很好,但是离开对方,我们也能生活的很好。”

  控制,从深层来讲,是我们面对这个无序世界的反应。

  电影《黑天鹅》里,芭蕾舞演员妮娜的母亲,便是这样“控制”女儿的。从小母亲就告诉妮娜,为了生下她,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舞事业。妮娜内疚而顺从,虽然成年了,仍然听话地接受母亲为她换衣服、剪指甲,哪怕身体不舒服,也无法拒绝母亲递过来的蛋糕。

  这种母女关系里的控制充满了吞没性,令人窒息。

  这个世界,万物都有它的进程,星辰自有它们的运转轨道,爱情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周期,孩子的成长与分离,更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就像电影里,妮娜渴望蜕变成黑天鹅,离开母亲,拥有独立的意志和自己的人生。

  与其自欺欺人地忽视和抗拒这些变化,不如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的行为,松开控制的双手,像阿里的文化一样,去拥抱变化。

  当身处感情和婚姻中,面对伴侣的未及时回复或迟到,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觉察内心“被抛弃”的恐惧感,放开控制,选择信任,将“警察式的盘问”变成“我需要你,你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表达。

  当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觉察分离带来的恐惧,放开“非要听妈妈话”的控制,尊重他们的独立意愿,接受他们的自然成长,目送他们的背影离开,让他们像一只黑天鹅一样,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当你感到不安时,你做点什么可以让自己好一点?

  ①体验悲伤

  当我们感到失序和不安时,去松开牢牢控制的手指,与当下的感觉在一起,与那些高空、“被抛弃”、分离的恐惧在一起。

  如此,那些我们体验到的情绪,就不是分裂出来的怪物;那些我们紧抓住的人,也不是填补内心不安的工具。不是它物,而是真正的相遇在一起。

  克里希那穆提说,“当你悲伤时,你最要做的就是和悲伤融为一体。”而我们不安时,要做的就是去体验不安,和不安融为一体。

  ②创造“第三只眼”,观察愤怒的自己

  我曾有一位来访者,因人际相处问题来接受咨询。半年了,每一次我都听着她机关枪一样地诉说这个世界对她的敌意。可是有一次,她坐在我面前,细细地去感受愤怒,感受身体。

  “愤怒就像一座冰雪覆盖的火山,外表是冰冷的白色,内心是火红的炽热,灼烧着她的心,让她的呼吸急促,肌肉绷紧,连鼻翼周边的空气,都上升了不少温度。”

  这一刻她对内心的愤怒喊了停,我第一次从她的声音里听到平静和放松。

  当你处于高空,或者伴侣电话未接时,我们可以抽离出来,去观照自己的愤怒与恐惧,去看它们在胸腔里起伏,在鼻孔里进出。我们可以去观看愤怒的颜色,生气的形状;去触摸不安的温度,恐惧的质地。

  曾经,每一片早年分离经历的伤痕,每一个需求被忽视的褶皱,每一寸自我被碾压的痕迹。

  在泪花中,我仿佛看到了,马丁.布伯在《我与你》里所说,“我当以我的整个存在,我的全部生命,我的真本自性来接近“你”的美好关系。

  作者:无限延伸的三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新西兰间隔年实践者,痴迷心理学16年,曾花两年结合精神分析写下十万字作品《打工旅行与心理学》。

  团购优惠倒计时五天

  从荣格观点探索童话系列

  UM心理 | 全国首发

  扫描海报中的即可参与拼团

  当女性的内在有一种尚被救赎而带有魔力的一面时,所有和丈夫与小孩的爱欲关系相关的活动,都会以一种造作的方式来表现。——冯·法兰兹

  RECOMMEND

  推荐阅读

  4.高情商的何炅,却在46岁生日之际“翻车”了?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