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何以?
轻轻小口茶,唤醒我依然沉睡的感觉。午后的慵懒,一直可以持续几日。而早晨我却一直没有太晚起。
总是有点骄傲,我微信里的朋友们会给我转来很多好文章,几乎在每个清晨我会阅读。有些人,你熟悉就会更加喜欢他的文字。最早读管建刚因为买了一套书,后来再度读也是继续喜欢他的个人成长,过程之中的那种真实。而在去年,又去聆听了他的课,更加喜欢他的真。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论是何种方式,反正我爱这样的接近,因为很多年之后,我终于发现文字给看我温暖的陪伴。成长的幸福只有回首时方知。记得有一次跟凌校聊天,说感谢 那些温暖的名字。他老人家呵呵一笑之后,来一句:“也要感谢自己。”
今早绍兴的吴芳 老师转来一篇管建刚老师的文章《爱自己,请不要溺爱自己》。之中很多文字给我们一种最大的震撼。我们有时候只是随口说的句子,其实自己从来没有研究它的深意。
当然我看他那身材以为只是他天生丽质,没有知道他天天坚持跳绳。我们看他上课行云流水,却不知道他也曾经彷徨失落地去寻找自己课堂的方向……为了书写某些文字,他所努力的一切最终可以为我们看见的文字和课堂。
当然看见的人喜欢了,于是就准备模仿。看他的教案,复制他的教学设计……可是他那么些年的潜伏你怎么可能得到呢?他的课堂顺其自然,因为前面已经尽力达到了,所以遇见不同的场合,他自己的公开课都看似简简单单。而我知道曾经一段时间他不去上公开课,最近研究方向开始转向阅读教学,终于可以把写作指导引人其中了。表面上一切做起来举重若轻。可是为了这个轻,曾经的那些重可能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也经常看见有些朋友或者家长跟孩子说,自己教育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其实不然,他们没有懂什么时候真正的可以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尽其当然,方能顺其自然。哦,原来如此啊。如同一个孩子要是连自己本来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就可以被允许打游戏,玩鞭炮之类,这时有些家长不愿管,常常也会来一句:孩子嘛,顺其自然好的,可是他们的做法常常只是随他去而已。
这句话我听我妹夫说得最多,他以前曾经把女儿的学习成绩挂在——随她去。于是女儿的初中学业也是一塌糊涂,就是现在上了中专,也不去关心她的专业。只是知道她素描还好。至于具体的情况,基本不知道。这我是知道的,小学几年,他连孩子老师都没有认全。考不出成绩,就发怒骂几句而已。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现在对于儿子的成长也是如此。我要是追问他孩子有些作业,从来没有搞清楚,当然还好意思经常去吹吹小牛,因为儿子成绩偶然可以为之增光。什么数学竞赛一等奖之类……其实他那样夸赞无意中是夸赞孩子聪明而已,却不知道最后的竞赛其实仅仅靠着聪明也不行,因为比你聪明的人已经努力了,而且人家的资源比你好很多。你拿什么跟别人孩子竞争呢?
这类家长常常以为别人孩子聪明所以出色,却不知道自己如何付出,当孩子成绩好时如何去对待,如何跟孩子交流,此类事情,他基本不想管。太多家长就是如此态度,把自己不想管孩子冠以顺其自然的美名。
其实,这是大谬。只有那些尽其当然的孩子,才能顺其自然,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了。其实世界上真的可以尽其当然的人也很少,孩子就更少了。
家长常常传说别人家孩子如何自觉,那都是传说,一个孩子没有约束就愿意开始就自己努力的,其实这样的人几乎真的很少,我教书已经近二十年,几乎很少看见。
说起这,我忽然想起婆婆家小妹的两个孩子现在女儿已经博士后毕业,儿子也是博士毕业了。当年孩子读书时一切规定:一年孩子只可以看六天电视,过年三天,暑假三天。
大学时,我记得一次孩子回家晚于七点,被老爸罚站,其实那时孩子已经高于老爸很多了,我们去做客,他依然站在门口不让进去。甚至有一年,媳妇跟儿子回家过年,他也不给力,骂:“明年不去考研,不要回家过年。”终于,第二年儿子媳妇双双考研成功。
而对于女儿他们家可能更宽容些,因为女儿的兴趣几乎完全在读书。研究生毕业直接还要去读博士,后来读博士后爸妈已经着急得不行,好歹劝说终于肯结婚,把孩子生了,就是现在还经常感慨:“要是男孩子就随便点,女孩子读那么高干啥呢。”当然她老公博士已经读得焦头烂额,延迟一年毕业,而终于再也不去读博士后了。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说话,自己说可能真的不知道最初的来路,就拿来一用,以为自己引经据典就可以了。
管老师说,于是那位老师改为随遇而安,管老师再次驳斥:你可知道什么人可以随遇而安?
终于,那是隐者,才能有资格说的。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是理想的状态,但是一旦没有了麻的扶持,那么蓬就会歪斜,所以做父母也罢,教师也罢,必然是辛苦的,并不断纠正,成全。
前一阵,一个朋友说她妹妹抱怨自己带孩子烦恼,天天要陪伴她,搞得很辛苦。“看见别的小妇女麻将室里经常去,随便玩玩也无所谓。”做姐姐的就说:“你看看我还真要一直忙到退休,你呢孩子大学不在家门口就可以放松点了。”
而最有趣的时候妹妹每次一开家长会就充电一般管一个星期,要是没有这样的电力 她又要抱怨。于是我就忍不住想到这也许就是现在家教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自己即使有能力真正愿意陪伴孩子度过这个漫长又艰难的求学阶段其实真的很少,只有坚持不懈的父母最终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付出相应的努力。
你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达到顺其自然的地步了?孩子呢,可能还远着呢。慢慢来,陪伴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的事情,且行且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