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级的读后感大全
《新阶级》是一本由密洛凡·德热拉斯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78元,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对新现象的细致表述,但由于水平问题,没能找对更深层的根源。
●这书60年代能译成中文就够惊奇的,因为它是彻底的批判,搁今天早就删帖封号了。理论朴实不艰深,来自作者的细致观察真切体验。所谓新阶级指的是无阶级社会中的官僚集团。他屡次提到工业化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性,不是为了技术经济,而是为了统治,重点是摧毁所有权关系
●德热拉斯有点普列汉诺夫的感觉:得到了权力时候依然保持了对权力的敬畏
●小农小资阴晴不定喜怒无常患得患失,要命的是这种人还有操刀执笔的大权,一不留神就要骂你,唯一的价值是复辟复的早的水平相对来说就是高一点。吸方人自己都说没什么新东西,就是因为是南斯拉夫第三号人物写的才这么有名。
●需要感叹的是这本书出版的时间,单纯观点看,大部分在当代已经较为了然。但强调职业革命家作为一个阶级这点,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把共产主义政府的现实与马克思理论的脱节,从这个发自理论本身的角度进行了良好诠释。
●大拙若巧,马列主义本就是看似机巧实则浅薄而又不持久的理论,所以它才会在带来了短时间内的疾风暴雨之后迅速地衰落下去。所谓阶级,根本就是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外在的形式或许会改变,但内在的实质却不可能发生变化。资产阶级被消灭了,可这并不代表阶级被消灭了。阶级还在,矛盾也就还在。矛盾一激化,社会就必定自然而然的产生革命进而瓦解,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阶级。道分阴阳,易有乾坤,此为定数。人类社会,说到底不过是反反复复瞎折腾而已。无趣得紧。
●从体制内部看共产主义的本质才是最致命和清楚的。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个少年与恶龙的故事。剧本早已写好,几十年来无非是换了一堆二流亦或末流的演员罢了。
●本书可与《大宋提刑官》同步阅览,效果更佳。
●16在意识形态上,这样一个政党必须凭借两点,即近代工业化必定会产生而且是有用的,以及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信条。这种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它的革命的一面。
●无比伟大的预言之书……句句与眼下情形相对应……不可能被允许之书……
《新阶级》读后感(一):惊人的分析和预言,还能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不到200页,可以很快看完。作者的观点很简单,但是……不能説。
(发布时竟然提醒少于140字。但还是不能说。这本书可以跟《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统治阶级》《权力精英》等结合在一起看,对社会的理解框架会很快建立。不知道当年杨小凯是否看过这本书,当年其长文的观点,与这本1950年代出版的书相比,应该逊色不少。)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吧。
《新阶级》读后感(二):可在这里找到https://ebook.chongbuluo.com/,感觉与当下的生活挺像的。
可在这里找到https://ebook.chongbuluo.com/,感觉与当下的生活挺像的。个人行动的一致性却存在于这个长期不断奋斗的过程中。
目 录
第一章 起源 ·6
第二章 革命的性质··16
第三章 新阶级··31
第四章 党的国家·53
第五章 经济上的教条主义··75
第六章 对思想的专制统治··89
第七章 目的与手段··107
第八章 本质·119
第九章 民族共产主义·126第十章 今日世界·137
《新阶级》读后感(三):开端也即末路
或许本质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在那里已经不存在,现在直矗立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是游荡在共产主义的民主门外的那个幽灵。一个新阶级已然现身。巴枯宁的设想竟然在这里一语成谶——动物们反抗人类暴政,而动物中的领导着却又制造了新的暴政。 可笑的是南斯拉夫的密洛夫和苏联的托洛茨基竟然有着相似的经历,而铁托与斯大林也如出一辙。好像是历史向这两个已成为历史的国度开的一个调皮的玩笑。苏式共产主义只有在空想家的脑袋中才有辉煌的未来。 仿佛看见这个幽灵在墙角偷笑。 从苏式社会主义的信徒,到他成为一个孤独而又热切的反叛者,从无比狂热的拥护,到冷静下来痛苦的反思,无法想象一个毕生追寻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者承受了多大程度信仰崩塌的冲击。这些苏式社会主义的“异教徒”们,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存于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一地鸡血,一地鸡毛。 苏式社会主义告诉我们,警惕历史虚无主义,警惕朱门后躲藏的幽灵,警惕历史因果律,更要警惕的是我们自己。不能忘记也不值得忘记,我们或多或少也曾走过这条通向迷途的道路。
《新阶级》读后感(四):历史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看过这本书我想到一个非常讽刺的笑话:一美国记者在苏联时代询问一位苏联人:你狠哪国人?美国人吗?答曰:德国人,他们撰写了社会主义,自己却不实行,而让我们在来承受。
一种主义被政治化以后,在打着对其继承与发展,并力图宣传本土化、特色化以后,其本来面目早已面目全非。勿用质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革命中起到过凝聚人民力量的巨大历史作用。一位在亲身经历的背景下发现自身苦苦追求的东西最终离自己的初衷是差之千里,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挺身而出。
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固然社会发展中一些矛盾无法避免,但是有些人为因素却深刻的值得我们反思。当今的中国,一些人为因素使得生活在权力之下的人民背负巨大的负担,固然一些因素是自己出身以及能力所造成的困境,但是整个社会制度构建方面存在的剥削,却是其根源。在这社会矛盾越积越深的社会,我们寄希望于强人政治,但是西方百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强人政治固然带来一时繁荣,但却不能保证其长久的繁荣。一种制度的构架是社会运行的保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作者既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新阶级》读后感(五):一篇寓言
德热拉斯说,在苏联、东欧国家,共产主义者在取得政权后,并没有消灭阶级分化,而是建立了一个由权势控制的“新阶级”。德热拉斯指出,“这个阶级也正和以前的那些阶级一样,相信它的权力的建立,将可为所有人类带来快乐和自由,这一点是易于了解的。新阶级和其他阶级间的唯一区别是,新阶级对于其幻想之迟迟未能实现,都以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它的权力较历史上以前所有任何其他阶级更为完备,它的阶级幻想和成见也因之更大。这个新阶级就是官僚,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政治官僚,它除了具有其本身的若干新特点之外,还具有以前旧阶级的所有特点。”“新阶级视全国的资产为己有,甚至认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或‘国家的’财产等名词,不过是法律上的空洞字眼而已。新阶级认为,凡对其绝对权威稍有冒犯,即是破坏其所有权。因此,新阶级反对任何形式的自由,目的就在保障其‘社会主义的’所有主之地位。批评新阶级对财产的独占,足以使新阶级发生失去权势的恐慌,新阶级对于批评与要求之敏感,是他们的统治与行使权力的态度造成的。”“当新阶级在革命中大获全胜时,其控制手段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最可耻的一页。人们一面会为其成功感到惊异,一面又会为其使用的手段感到羞耻。”最终,德热拉斯甚至断言,“新阶级终有一日会被历史所淘汰,是时,人们将不致为它的凋落而有丝毫伤感。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它是命中注定要失败与遭受可耻的毁灭的”。
整体来看,德热拉斯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仍然可能出现阶级的异化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马列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本来是没有什么新的阶级分化的。但是,由于这个社会里长期形成了这么一种制度结构上的分化,所以分化出了一个“新阶级”。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阶级。
我同意这个观点。从苏联来说,最后给予其致命一击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经济利益的垄断”所造成的。到了最后关头,叶利钦振臂一挥的时候,别说苏联人民,就是广大苏联共产党员,也没有几个人站出来真正拥护苏联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