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人生道理,女人越早知道越好
提起《红楼梦》,我脑海里能浮现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三角恋,能依稀感受到“黛玉葬花”的凄楚唯美,能把没见过世面的场景比作“刘姥姥进大观园”。
向我推荐《蒋勋说红楼梦》的,是我的一位领导,一米八多的物理教授。能列在理工科“严谨派”科研人员的推荐清单上,一定有足够强大的理由。
蒋勋的声音淳厚而富有磁性,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博古通今的学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一本最难读下去的书。
长久以来,“红学”研究卷帙浩繁,《红楼梦》仿佛被供奉在神坛,让读者陷入诸如考据和论证派的迷阵。“红学”的严谨考据固然是读红楼的一种形式,然而,蒋勋对人性的细致解说也是读红楼的一种形式。
蒋勋让《红楼梦》走下神坛,里面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让我们阅尽人生百态,从而找到共鸣。跟着蒋勋游遍《红楼梦》的每个角落,会发现,原来你也在其中。
有时候是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当然也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贾瑞,看到薛蟠,看到自己堕落或沉沦的另外一面。
蒋勋认为王熙凤如果活在当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女企业家,一个人把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的“家族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分析调戏王熙凤的贾瑞,其性格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老祖父对他管得越严,不是打就是骂,贾瑞反而越叛逆,看到这里我对自己的亲子关系更加警醒。
他认为薛宝钗是一个做人面面俱到、谁都不得罪的性格,在世俗中游刃有余,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比智商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
蒋勋的红楼梦,做饭时可以听,运动时可以听,失眠时可以听……这样的《红楼梦》,更有生命力。
“不老的传奇”林青霞唯一的偶像就是蒋勋老师,她说:“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爱听蒋勋讲文学的,不止是大学生和文化人,也不仅是大明星、企业家和贵妇,就连高雄菜市场卖腌菜的小贩,都在结束了上午的生意后,赶着去参加他的巡回讲座。
他把文学还原到我们生活最可爱的部分,让大家从文学中找回人性的温度与生活的智慧。他对红楼梦的解读,简明易懂、妙趣横生。
蒋勋自己作为大学教授,走的也是亲民路线,他一定是学校里的“网红”老师,学生失恋会找他倾诉,想去酒吧泡吧会邀约他一起。
蒋勋曾获得台湾广播界主持人最高奖——金钟奖,他的声音完美地契合了他的性格,儒雅,低沉,动情,很有感染力。
蒋勋也是一部百科全书,他旁征博引,偶尔会蹦出一些英文单词,很多涉及到的园林、美学、戏曲知识都会详细分析,很长知识。他的各种故事信手拈来,各种感悟连绵不断,再用他绝妙的声音加以阐述,真的是一种温暖的享受。
不难理解,80回的小说,他讲了200个小时,长达4年多的时间。
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我总以为《红楼梦》里的主角们,年龄大约都在十七八岁上下,邓婕扮演的王熙凤年龄就更大一些。
但实际上呢?小说里面,王熙凤本人也才十七八岁,林黛玉和贾宝玉更小,也就十二三岁。这样不难理解,黛玉为什么这么任性,宝玉为什么一会儿吃女孩子的胭脂,一会儿和秦钟、薛蟠这些死党打成一片。
蒋勋认为,《红楼梦》就是一部“青春的赞曲和挽歌”,大观园就是一个“青春王国”。他用青少年的心理的单纯、叛逆和疑惑来解读文本,而不是成人世界的非黑即白和充满功利。
宝玉碰见一个唱戏的女孩,因为暗恋贾家公子贾蔷,就偷偷在蔷薇花架下用一根树枝写了几十个“蔷”字。是不是和当代谈恋爱的学生很像?学生们用花瓣摆出自己心仪对象的名字、在海边沙滩上写字表达情感,这就是青春。
当我们无法理解黛玉的哭泣,无法理解她为什么总是对宝玉充满试探和怄气,更没有办法理解青春时期女孩子间那种微妙的敌对关系,那是青春已离我们远去。
蒋勋从曹雪芹不带贬褒的文笔背后,以最大的包容心,挖掘每一个角色的性情与命运。
他不给任何一个人贴标签,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没有好坏,只有悲剧和无奈。
他将《红楼梦》里卑微者,例如赵姨娘、薛蟠、贾瑞等分析得很到位,结合了他们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经历,说明了万事皆有因果。你会发现,全面了解之后竟几乎无人面目可憎,大多是可悲。
蒋勋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完成方式,不同的精彩。
我们认为薛蟠性格顽劣,蒋勋说他就是个被“惯坏的富二代”,从小没人教育他对错是非,说到底也是个可怜的小孩。
我们觉得宝钗性格温顺,通情达理,蒋勋却说她工于心计,而且不显山露水,如果选上妃子,一定是下一个武则天。
我们觉得黛玉敏感善妒,蒋勋却说她是大观园里活得很明白的人,所以才从不讲场面话,爱恨从不掩饰。
我们觉得贾琏背叛凤姐搞外遇,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蒋勋却认为他偷情不完全是欲望,有时候甚至演变成了对强势的王熙凤的挑战和暂时解脱。
我们只知道晴雯性格凌厉、爱打扮,袭人平和又乖巧。而蒋勋说,她们就像截然不同的两种女生,家长们一般都喜欢袭人,却不知晴雯的善良和真诚。
蒋勋对《红楼梦》的解读,从上流社会到底层百姓,他剖析人性和众生百态;他的解读是一部“职场+爱情+教育”的宝典;他带我们穿越时空,细细聆听大观园里妙趣横生的故事。
当然,有人会揶揄蒋勋在解说过程中的一些理解或者发音错误,但是瑕不掩瑜,跳过不同意见的,去发现和欣赏其有价值的部分吧,蒋勋对卑微者都如此有悲悯之心,何况我们对一个海峡对岸的教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