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节日——立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又叫打春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芒神,又名句芒、木神、春神,是主宰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也是主宰农业生产之神。
《札记·月令》:“其帝大眸。其神勾芒。”郑玄注日:“句芒,少皞氏之子日重,为木官。”朱嘉注:“大白皋伏牺,木德之君。句芒,少眸氏之子。日重,木官之臣,圣神继天立极,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
《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郭璞注:“木神也,方面素服。”这就是芒神为鸟首人身、骑龙的形象。
最初的芒神似乎与鸟图腾有关,据有关专家推测,可能是一种区域性的氏族神。这种图腾既是该氏族的源头,也是他们的保护神,当然也主宰万物生长,农业丰收。
在古代,芒神的形象最初有明确的规定,首先,芒神的形象体现了中国的农历特点。
芒神身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芒神所站的位置也以阴阳年确定,阳年芒神站在春牛左边,阴年站在右边;立春日距正月初一之前五日之外,芒神站在牛前,距正月初一后五日之外,芒神站在牛后,如果立春日在正月初前、后五日内,芒神则与春牛并列。
当他没有穿鞋,而且裤管束得高时,就代表该年多雨水;裤管束得越高,则表示水灾越严重;相反,如果他双足都穿草鞋,则代表该年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