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楼万事足》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有楼万事足》经典影评有感

2020-06-16 22: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楼万事足》经典影评有感

  《有万事足》是一部由岑应执导,秀文 / 吴业坤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有楼万事足》影评(一):活法一样,无分错对

  道尽人生百态,有人觉得青春易逝,享乐为重;有人觉得年轻艰苦,只为获得一个瓦遮头。有人选自己努力,有人想通过选择伴侣改变。有人有情宁可住工厦,有人无楼宁愿不结婚。选择不一,是每个人的活法。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是“搬出去,别跟父母一起住,你回到自己的住处发现这么小的时候,就会发奋想买大屋了”。

  《有楼万事足》影评(二):困在香港了

  这阵子买楼的新闻又好多了…以前只到香港繁华一面,从来没有看到最真实生活化的一面。现在渐渐了解了。

  虽然香港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很好,但是在享受这些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住。香港太小,人太多,而且人都无处可走,再怎么走,都离不开香港这个地方。反观我们内地的,北上广深混不下去了,是有其他很多选择的,比如就离广州深圳不远的东莞惠州佛山,好多好多。可是香港人是没有选择的,他们出不去,他们被困在香港了。

  《有楼万事足》影评(三):对楼房进一步的认识

  透过这节目颠覆了我的固有观念

  1 原来买楼是两岸人共同的执念。说好的香港女生独立自主只嫁爱情不嫁房共同奋斗呢?说好的文化层次精神境界呢?

  2 感觉咱们国内年轻人真的很厉害,同样都需要买房奋斗20年,大陆男生埋头苦干,香港男生竟然盼SARS!而且在大陆奋斗20年买来的房明显没有香港的房子附加值高!

  3 隐约看出香港男生似乎是普遍配不上香港女生?但是很多北上找女友的,又不会好好对待大陆女友,能玩弄则玩弄,也是作孽。搞到口碑越来越差选择空间越来越小。

  得出结论:这个世界弱者对弱者尚且如此薄情,更不要说面对强势的香港女生和财团了!

  《有楼万事足》影评(四):第五集的美女亲妈妈Whitney

  25岁的美女单亲妈妈Whitney,身材巨好,胸大,脸美。可惜遇人不淑,因为前夫输光了买楼定金60万,一人抚养两个小baby。这个姑娘,4年前参加过TVB的恋真人秀《求爱大作战》,简直就是女神范儿。如果这是真人真事,不是TVB的剧本,Whitney真是红颜薄命啊。

  25岁的美女单亲妈妈Whitney,身材巨好,胸大,脸美。可惜遇人不淑,因为前夫输光了买楼定金60万,一人抚养两个小baby。这个姑娘,4年前参加过TVB的恋爱真人秀《求爱大作战》,简直就是女神范儿。如果这是真人真事,不是TVB的剧本,Whitney真是红颜薄命啊!

  《有楼万事足》影评(五):每一个被房价逼疯的中国人,都该看看这部片子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流量君],ID:dotammm

  有一种东西,中国人谈之色变:

  房!价!

  《有楼万事足》影评(六):有楼万事足

  最近我们这个属于一线城市中的二线县镇,因为房市新政策+一片区域被征收+地铁快开通,楼价也开始疯涨,涨得常人不能接受。以前我也算是一个信奉租房的人,后来在人的催促下,在楼价疯涨前,也买了一个小屋居,装修得很是大方得体。众人甚是羡慕,毕竟仅仅在楼价上,因为觉得我现在抛出去,也大赚一笔了。其实只有我知道自己背负了多少的代价:变得不敢外出吃饭怕花钱了。也变得换季都不敢上某宝上购买新衣服。更变得不再提什么出市出省出国旅游蜜月游了。幸好的是,唯独在学习上,这一点我是没有省钱。…

  所以甚是明白“有楼万事足”这一句的深深含义,那隐含在最底层的嘲讽味道。所以也变得些微理解剧中香港人的行为。深刻记得一句话:“全球有华人的地方,楼价都是不正常的”,可能是中国人传统思想,归根。那什么是根?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这一间屋。

  可是呀,为了这一间屋,又摧毁了多少。

  看完这剧,只能感叹,别人有别人的三观,我有我的三观。不以我的三观来衡量别人的三观是否正常。

  仅自省罢了。

  《有楼万事足》影评(七):时代悲歌:有楼万事足

  “房价有多高,人性就有多疯狂”。在这片子里,里面的人或多或少都被高不可及的房价扭曲了人性。

  大家都在追逐着一辆叫房子的列车,拼了命想上车。而那些成功上车的人,则笑嘻嘻地看着车下的人追得头破血流。

  香港是一面镜子,在这座魔幻现实主义的城市里,折射着又何尝不是大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现实。

  吴晓波有一篇谈论中国未来房价走向的文章我印象深刻,他说到论经济总量,中国的房价趋势应该是像美国。论人口结构,中国的房价趋势应该是像日本。可是若是论土地政策,中国的房价趋势那只能是像香港。

  除了他说的这些因素外,中国的房子是还和户籍、上学等息息相关,那意味又比香港复杂的多了。香港的人均工资远高于大陆,一个建筑工人月薪三四万港币,而首付还有一成起的。而大陆的各种限购,越限制越恐慌,越限越涨,则更是权力和资本的游戏了。

  被房价捆绑的人生,理想又是多么的奢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痛苦,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吧。

  《有楼万事足》影评(八):房子代表了很多事

  5个故事不同人的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去过香港,街上人很多,又很窄。香港的楼价代表着人们的生存压力,爱情事业幸福指数,自身的智商水平,学习能力。

  在一个人口资源密集的地方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房价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排名你的能力,你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它的大小也可以被他压榨着苟活。

  房价这么高某些时候会受到经济影响,很多人想着等它跌倒可接受的范围,但有些人通过精密的规划,生活一切活动经过精打细算省出一栋豪宅,我有些人通过自身学习能力去炒股票,让别人养自已成功在几年内买到好房成功上车。你在一个行业越早醒悟优势越大,当时银行借钱不断买,从被身边人嘲讽到赚这些人的钱,原来钱是非常实际的,别人的眼光都是些灰尘拍拍身子一点事都没有。不会想的人总是听信他人或者自己不主动去了解这件事情,没有做出任何调查,这些都不用钱,可是却非常有用。

  我刚毕业,投入工作,也打算自己去买房,看了后知道自己缺乏很多知识少了很多功课,时间没有个规划。执业上车,我来也

  《有楼万事足》影评(九):年度最佳纪录片,全球范围

  观后感就是震撼。 海豚湾、家园之类的真没啥好看,因为若不是那些玩意儿和你没多大关系,就是你看不太懂。tvb拍的这种,才真与我们息息相关。比如这部,讲的就是目前全民最常挂在嘴边的商品——房子。 房产真是现代绝大部分社会的阶层分水岭,尤其是在东方明珠这块弹丸之地。记忆中香港人每赚的第一桶金,第一项投资或者说是“大型购物”,都必定是房子。

  本片的旁白特别有意思,其实全片并没有多少对房价的批判,充其量也就是“不合理”“无奈”。然而旁白就始终一副调侃、戏谑甚至不屑的态度来反衬出这些有关买房的各种怪现状的黑色幽默之处。这说明导演是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思考的。

  回想小时候的香港,是个高大上的社会,稀奇的港剧、港货让我们羡慕那边先进的生活,如今真是风水轮流转。剧中透露一些专业人士,收入也就一两万,估摸还没内地一线城市高,然而房价却是数倍之巨。这种每况愈下的趋势,是香港这片特别的土地特有,抑或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终态?内地会步其后尘吗? tvb的电视剧已物似人非,然而其类纪录片依旧保持着高水准,甚至在这部片子中,旁白精妙、选题精彩、结构合理,似有更上层楼之相。

  《有楼万事足》影评(十):Option

  从最近某个讨论北京房价是否透支年轻人青春的热门话题里看到这个剧,在A站找到来看。这剧尽管是个真人秀综艺节目,但仍然是建议港人上车的,节目是某信贷公司特约播出,里边每集都出现了一个叫类似置业顾问的人,并不是中介,是教你怎么选楼,流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之类的。

  然后这几个案例,有几个真的还挺让人感动的。想买楼,没有钱,那就使劲攒,可以一天只花50块,可以不去做白领去做建筑工人,可以住要出去洗澡的工厦,甚至可以住货柜,都是大都市的年轻人,他们的这种吃苦同时又很乐观的精神真的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的。如果真的觉得辛苦一辈子供楼没有意义,那也可以不做房奴,像那对小夫妻,但同时你自然要付出其他的代价,比如他们现在甚至都没法住在一起。

  回过头来再看那个知乎话题,其实他们之所以可以抱怨,无非是因为他们还有option 3,他们还可以逃离北上广,可以回到还不错的二线城市谋得比在北京更加体面的生活。所谓的抱怨,其实也是说服自己逃离的理由吧。而对于很多北上广土著,对于这些香港本土的年轻人,他们其实大都无法逃离。如果你无法逃离,你也无法改变,你就只有这两个选择了,要么入市供楼,要么活得超脱些。

  你将长期生活于此,抱怨没有任何作用,那就只能自己选择了。你总归是有选择的。

  这么说不代表我觉得这现象合理。我希望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和北欧一样平等的社会中,这才是最合理的,可是合理不代表能实现啊……Sign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