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理都懂,但执行能力差的人,普遍都有四个坏习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道理都懂,但执行能力差的人,普遍都有四个坏习惯

2020-06-21 02:00:20 作者:神奇小小 来源:第一心理 阅读:载入中…

道理都懂,但执行能力差的人,普遍都有四个坏习惯

  韩寒在《后会无期》中说:“听过很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一生。”

  这是一句鸡汤文,以为自己懂很多道理是你的错觉满足了你的自恋

  过不好这一生是你的想法,一个有问题的想法,至少你得想一下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会给自己这样的评价吗?那些说自己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人会有哪些坏习惯呢?

  一、 认知局限

  能力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能力,一类是执行能力。

  有些人听到“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会下意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他前提就是错的呢?

  知乎上很多提问也是这样的逻辑比如说新浪微博这么差为什么没有软件能够取代”,这个提问是直接建立在“新浪微博差、没有取代软件”的基础上的,可是在事实上成立

  因为新浪微博差是提问者的个人意见,他却认为这是普遍事实

  而从取代软件这个角度腾讯微博确实没有能够成功取代它,但是微信、QQ和微博同为社交软件,也并没有存在谁取代谁的完全竞争关系,像京东、淘宝也是两个互相竞争但是属于共存的软件。

  它们都是替代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因此取代也是一种预设前提。

  用例子证明他们前提错误是不足够的,在逻辑学上,一个推理和论证要得出真实结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从前提能够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小刘今年刚毕业,呆在不去找工作小王问他为什么不去找工作呢,小刘就说:“我也知道找工作很重要,我也知道应该找工作,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小王又问:你为什么做不到呢?小刘吞吞吐吐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小刘知道找工作很重要,可是他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害怕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这些他都不知道,反而认为自己执行力不行

  你觉得自己懂自控力吗?你知道自控力的最关键要素是做自己喜欢事情吗?

  你觉得你懂拖延症吗?你知道拖延症和焦虑以及不喜欢有关吗?

  你对一件事情的了解程度才能决定你的执行能力。

  就像辩论赛,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辩论技巧和不断的辩论赛场数中,但是他们对逻辑知识哲学知识的了解并没有加深

  意识到你对一件事恐惧,你不能强行说:我不应该恐惧。

  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去了解恐惧,去阅读相关书籍看看那些研究恐惧的人怎么看待恐惧。

  在你对恐惧的认知能力足够之后,你自然而然明白如何对付恐惧了。

  二、 时间管理差劲

  史蒂芬.柯维提出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

  该法则强调我们应该优先处理紧迫并且重要的事情,第二应该优先处理重要但是不急迫的事情,比如说记英语单词、每天阅读,这些都属于重要,但是不急迫的事情。

  除了处理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还应该有明确的计划。

  无论是长期计划,还是短期计划,都需要善用便签,将计划落到实处。

  值得强调的是,面对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事情,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倾向于喜欢做的事情。因此如果刚好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却又不得不做,便要想办法让自己不排斥它,每次做完计划的一部分,都建立正向的反馈。

  三、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和“我永远不够好”这种感觉有关,为了避免感受到失败带来的恐惧和挫败感,拥有完美主义心态的人会避免开始任务或者拖延任务。因此,这时候的道理都懂就成了完美主义者口中的借口。

  想要改善完美主义心态,首先要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办法做到事事完美,要思考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然后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然后,要学会体验自己的感受,识别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增加自己对负面情绪的忍受能力以及从负面情绪中恢复的能力。

  四、 短视

  现代社会获得感官刺激的门槛是很低的,像刷视频、购物、打游戏,这些都是可以立即带来快乐的事情,相比阅读、锻炼,这些是长期坚持才能带来快乐的事情。

  注重当下享乐、忽视对未来的事情做出投资的短视行为也会导致想得多,做得少。

  想要改变短视行为,就要增加延迟满足的能力,或者将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拆分成每天都要做的事,然后和快乐联结起来,建立正向反馈机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