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苍白:“不差钱”的赵本山“捐助”的是寂寞?
不想看赵本山,却又要等赵本山。为什么呢?因为陪伴赵本山也都是些老面孔,实在看不出什么兴奋点。
可是看了赵本山,就和我当初预言那样,实在太失望了,整个节目,没有半点让我兴奋的地方,整个一“鸡肋”,整个一“英雄落寞”。不是我挑剔,不是我较真,实在是今年春晚的《捐助》太苍白了,太无力了!
至少有四点:一是立意苍白,悟不出什么“道”。没有什么新意,没有什么挖掘,走的还是老套路,走的还是他们自以为是的“质朴”、“原始”农民形象。这一套其实已经过时了,已经让人不用看完就知道是什么了。即使是逗一乐,也不要把观众当傻瓜,还是也要玩点深沉哟,玩的内涵哟!而最重要的是,《捐助》看完之后不知道能让人悟出什么,有什么感受!什么也没有!
二是表演苍白,演的都是“鸡肋”。整个小品当中的表演,倒是“白闹”王小利的傻气能逗人一乐,其他无论是语言,还是表演,都显得差强人意,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地方。而赵本山、小沈阳的表现实在太平平了,尤其是那个小沈阳,怎么看都是个多余,都是个“鸡肋”,我都替他干着急。
三是台词苍白,“不差钱”就差“词”。赵本山也许真是江郎才尽了,过去的那些经典台词已经用完了,在今年的《捐助》上实在捐不出什么了,实在没有半句可以经典、流行的台词,“太有才了”、“不差钱”、“毕佬爷”等等已经只是过去式了。所谓的什么“广告过后更精彩”不过是一种无聊的抄袭。
四是高潮苍白,就这样“完”了吧。对于艺术而言,必然有一个高潮阶段。对于《捐助》来说,到底哪部分是高潮呢?是孙丽荣的出场?不过就是磕了几个头,玩这套显然已经不行了;还是“白闹”的揭开真相,也不过是平铺直叙,似乎没有兴奋可言。所以在我看来,整个小品当中没有高潮,没有兴奋点,最后也只是小沈阳去追那个“话筒”师傅去了。
其实,央视不差钱,赵本山也不差钱,何苦非要硬撑着给观众玩个“现场直憋”,你们难受,我们大伙更难受。这一趟《捐助》下来,《捐助》的不是精彩,而是寂寞,多么苍白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