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缘何成为“鸡肋”
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说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专家”。也有人这样说:“班主任队伍状况的优略,决定了一个学校发展的走势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可见,作为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为党和人民赋予班主任的神圣职责而自豪不已。这样说来,班主任应该是个抢手的角差,众人追捧的对象,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昨天我便接待了一位前来辞职的老班主任,与其交流,才探得其中的苦衷。
说起班主任工作,怎一个“累”字了得。班主任是维系学校和学生的中枢纽带,既担负着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任务,又要注重各学科教学和教师之间协调和管理,同时还要分身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谓身兼数职,付出比一般教师近十倍的工作量,可谓劳苦而功高。
正因为班主任在学校和儿童教育阶段上所处的特殊地位及所赋予的特殊职责,使其涉及的工作范围越广,责任也会相应越大,不说别的,仅学生安全工作一项就让人感觉到“泰山压顶”之势,着实让人喘不过气来。因为学校对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班主任为该班第一安全责任人,“安全责任书”明确规定的14个班主任 “要”怎么样,足以让班主任心惊胆寒,对班主任的岗位望而却步,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要真是出了事,谁又付得起责任呢?
班主任的第三个压力来自于部分不韵世事的学生家长。再看看我们所面对的一部分似乎法律意识足以精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孩子的不端和不作为稍加训斥,他们便冠以体罚变相体罚、冷落嘲讽和挖苦之类的罪状,找到学校和上级兴师问罪,讨个说法。班主任呢?只能望孩兴叹,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只能做到婉转再婉转、苦口婆心、小心谨慎地循循善诱,如果收效甚微或得不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也就干脆挣一只眼闭一支眼,满嘴“真是好孩子”之类的夸耀之词,装装好人算了。也许国民素质提高的原因,全民皆专家,谁都可以对教育和班主任指手画脚,就是没有教师说好话的份,如果得不到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那他们真着实成为“夹缝中生存的人”了。
班主任的第四个压力来自于所谓的“太忙”,许多班主任属于保姆型,将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干涉多、灌输多、管束多,学生自我表现空间狭小有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潜能完全被束缚局限,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班主任只‘管’不去‘理’,没有‘调理’意识,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滞后,一天到晚盯着学生,老想着办法‘管’学生”,不会用民主和智慧去管理班级,不注重培养和发挥班级集体能量和学生的个人潜质,以至于自己负累重重而归罪于工作的繁忙。
相对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就小了很多,在某些情况下,多数任课教师只要尽到教学的义务就可以了,至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习惯教育、一日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既然班主任拿着补助,那理所当然就是他们的事了。对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漠视与疏远,不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甚至阻碍和影响班级工作,是造成一部分勉强接受班主任岗位但心理不平衡另一个不便明讲的原因。
当然,老师们不愿担任班主任的理由还有很多,补助较少也算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班主任工作辛苦、琐碎,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且精神压力很大,也许我们不能完全用钱来衡量或弥补一个人在学校的作用和得失,但我们在鼓励班主任发扬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能清醒的看到部分学校的班主任补助与其承担的责任确实有点不成正比,1992年班主任人均每月补助15元,相当于我当年参加工作时工资的1/8,试想现在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工资至少一千多元,按正比例关系套算,现在班主任补助也应在300元以上,如若没有达到这一补助标准,也算是班主任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