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光辉
即便是最黑暗的时刻,依然有月光悠悠洒下。在最冷最暗的地方生根发芽,死亡的结局已经注定。但是又有什么在悄然的变化着,是那丝丝人性的光辉,在挣扎中升华!那月光,就叫悲悯!
如果要给这本《偷书贼》定一个色调的话,可以是灰色,也可以是彩色的、亮色的。因为书中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是灰色的,而因为战争却又让人性的光辉在不断的闪烁着,这便是是彩色的,亮色的。像书中的黄星之路体现出来的阴暗而绝望。阴霾的色彩下,再动听的风琴声也会黯然失色的:再飞扬的足球赛也会失去激情的:再激烈的运动会也是无声的掌声:再活泼坚韧的生命也会让人生变得黯淡无光的。
因为《偷书贼》是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所以必定是伴随死亡的色调。再一次撕开战争的旧创口,人性的麻木与残暴散发着丑陋的脓疮,再一次让你我战栗,也生出悲悯的同情心。在每一个的短暂的人生里,都有一个逃不过的事实,便是总有一天,你会死去。我劝人们,不要因为这样的事实而焦虑不安,也不要害怕。因为总有一天,人们会议最友善的姿态来到你的身旁,伸出那双有爱的手,在困难时刻,帮你一把,让你看到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那是彩色的爱。人们的灵魂会躺在那爱你之人的臂弯里,享受那一刻的温暖。一道彩色轻轻地落在我们的肩头,人们会轻柔地带着你走进温和的世界里。到了那个时候,你我会不会躺着(因为很少有人能站着)你会不会将自己困在自己的身躯里,不愿意被人们所拯救。也许会被什么发现,心中出现一种声音。在那以后,我们便也只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气味的声音、脚步的声音。其它一切的颜色再也照不进你的心里呢?
我们习惯只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欣赏天色。书中的我说:“每时每刻,我都能看见天空无数种色彩的变化。”也许那便是人性中光辉在闪烁靓丽的光,使我们更懂得人与人相处的美好。莉泽尔在被母亲给往养父母家时,那种冷落、无助的环境,让她总是在晚上做着不同的噩梦。养父总是在床边,呵护备至的关爱,直到把莉泽尔像雪一样寒冷的心暖化了。用爱心呵护出来的人性,自然散发最暖和的阳光,照进心底最深处!虽生活不易、艰难,但只要努力生存,终究是有希望的。
我们像往常一样满世界奔波,把灵魂放到去往永恒之地的传送带上,看着他们顺从这个世界的人性被送往哪里。那是灰色的地带,还是那彩色的空间。有时候看到自己的心在浑浊不堪的世界里,裂成碎片,在纯白的天色下灼烧,却依旧在跳动。我们会不会也怀疑自己那淳厚温雅的灵魂,也被着浑浊之气熏染成自己都不愿看见的颜色。就像书中的小汉斯责怪自己的父亲一样:“你从来不关心这个国家,至少是不够关心。”以这样的理由责怪父亲对清理犹太“人渣”的袖手旁观。我们悲叹人性的自私、无知、短浅、轻而易举将悲悯的天性遗弃,却还浑然不知。在感叹人性太过摇摆不定的同时,似乎悲悯的心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慢慢地苏醒过来,重新闪烁着爱的光辉。
在书中体现出的悲悯之心,如灿烂的暖阳一般,照亮着那个灰色的、黑暗的、残忍的世界。悲悯如他们,宁可少吃一点也要分给犹太逃犯马克斯一杯羹——汉斯夫妇:就算饿着肚子也会偷偷把面包送给走向死亡集中营的犹太人——鲁迪。也许他们不能改变世界的颜色,但最起码守着天性没有完全失守。就如莉泽尔说的那样,这样不美好的世界是配不上他们的。他们如此美好、如此温暖,在又黑又冷的时空。死神的生命无始无终,它的世界只能是迎接着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从不婉拒。她理解不了,为何人性的残暴在人群里闪着莹莹的光,为何光明会与黑暗同在,美丽会与丑恶同行。我想还是因为人性中有一份天性——悲悯。
即便在黑夜里,人们是沉睡着的,但仍然会有人在黑夜里苏醒过来,在书籍中发现美好,看着眼前的灰色抽打着敏感的心灵。因为悲悯的人性,并不需要更多颜色的渲染,它自然而然,由心出发。也许因为一段快乐的风琴声,一扇特意为你打开的窗户,一只美丽的泰迪熊,一片不足以解饥的面包,一封来自内心的对不起,一个害羞不已的吻,便能支撑人们穿越灰暗的夜晚来到明亮的白天。人类的生命是这般的脆弱,如不存有一颗悲悯的心。如何在死忙逼近时,还显得悲壮、勇敢呢!所以我们要珍惜一切,要把握心灵的真善美。如果我们注定要在巨大的悲怆中蹒跚前行,因人间有美丽的画面,能够勇敢地走下去。
在《偷书贼》中,还隐藏另一份巨大的力量——文字。当世界已然是黑暗的,尽管现实想要把灰色延伸到每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时候。书籍,便是最有力量的东西。让一个人在黑暗里能找到光明,莉泽尔就是在纳粹焚烧书籍时,救下一本书。纳粹的精神统治可以囚禁平庸、无知的大人,却无法约束孩子纯真的心灵。她们更渴望自由的灵魂,便在《采字人》、《掘墓人手册》、《灯塔》、《吹口哨的人》中找到真实的自我,从而散发出悲悯的人性,拾起了人们面对孤独的力量,握紧穿越黑暗的光明,一路向往美好。文字能编织阳光的色彩,友谊能跨越种族间的桥梁,希望在心灵的对话中被放大。
虽在书的结局里,在汉密尔街上的人,整个纳粹德国下的人尝到愚忠与放任带来的苦果。虽然站在刑事的角他们没有亲手杀过人,站在国家的角度捍卫过节也没有错,站在道德的角度他们也没做什么大义不道的事。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没办法原谅自己。就像霍茨佩菲尔在求生的渴望与人性的自我审判中绝望地自杀。悲悯如月光,弹着哀伤的调子,却没办法拯救那个灰色的世界。无论怎样,人性有那份悲悯在,事情不是那么的糟糕。因为你总能在黑暗中看到月光,在丑陋中邂逅美好!
文字的世界里,告诉你我白色代表寂静和安宁:红色代表是尖叫和鲜血:银色代表的是永不磨灭的两只:蓝色是纯正直至愚昧:黑色是颠覆的痛苦记忆:灰色是无边的绝望和死亡。它们在色彩的世界里,碰撞、呻吟、挤兑着,终究是以一抹彩色的光照进了人的心灵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不容许抛弃的。《偷书贼》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宗教的冲突、因为嫉妒、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战争是不能够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死亡、伤痛、绝望,更会成为历史上的污点。本书引发我们对生命、人性、战争的思考,我们应该热爱生命,不应有仇恨嫉妒,要有希望、信心,去追求光明。让那一份悲悯的心,随着你的心跳在搏动。一呼一吸间,那人性的光吞吐着生命的营养。
月亮被缝进了天空的纹理,周围还缀着几朵云。月亮已经挣脱束缚,正在空中自由的穿行。头顶的天空中,夜幕已经一如往常地降临,但是远方还有一道隐隐约约的光。夜晚柔和又宁静,万物都在倾听来自心灵脆弱的声音。人们坐在世界某一个角落里,蜷缩成一团,尽管一脸的迷茫,既为他人的善意和生存的磨难而困惑,更为着温暖的火光而困惑。沉默既不安静也不冷静,沉默让人不得安宁。我们看见更多人的灵魂在黑夜里做起来,与你我想见。时光不停的流逝,我们总会想起自己阅读过书,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依旧在明亮地闪烁着。
这光如灯,像一缕云彩飞进你的人生,是那般灿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