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精选

2020-08-09 23: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精选

  《夏目漱石回忆录》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1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一):伟大作家的平凡人生—读《夏目漱石回忆录》

  

夏目漱石,一个耳熟能详名字。但最早知道他,并不是从《我是猫》或者《哥儿》,而是从钞票认识的。

夏目漱石之所以能够被印在日元纸币上,是因为他是公认的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代表作之一,与森鸥外、芥川龙之介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三大文豪。日本中小学都选用他的作品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

从钞票而不是文学上知道夏目漱石的这一事实说明,其实夏目漱石在中国影响度没有像他在日本国内的地位,国内对他的关注不够。甚至他在中国的名声还不如诺贝尔文学奖多年候选人村上春树。然而,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国民大作家”,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完全等同于鲁迅先生

与鲁迅一样,夏目漱石也是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对国家人民有着强烈责任感作家,因此他一生坚持社会批判态度(《我的个人主义》是这种精神的完全体现)。其实,夏目漱石最早被介绍到中国,也是鲁迅先生。鲁迅称赞“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 …… 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主流世无与匹者。”

那么,为什么夏目漱石没有在中国获得类似于鲁迅先生的名声?我想,这应该与夏目漱石的背景和他的文字有关。首先,夏目漱石是个日本人,国人想要与他在精神上进行交流需要第三者-翻译的帮助。然而,在目前商业运作的出版市场上,没有商业价值的书是不受出版社欢迎的。其次,夏目漱石这样风格的人在中国已经有鲁迅先生了,而且本土的鲁迅先生的文字比夏目漱石更为贴近中国人,更了解和更能反映中国社会。

然而,所有感人的、流芳百世的文字都是可以启发人和激励人的,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夏目漱石回忆录》让我们也有了一次机会可以了解这个百年前的智慧老人人生、艺术、文学的思考,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夏目漱石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在《夏目漱石回忆录》中,夏目漱石这位文学大师静坐于幽幽岁月中,展开才华横溢的笔,发挥他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向读者表达作者人生观,是作者一生的思想总结

《夏目漱石回忆录》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包括夏目漱石少年时的求学经历和在伦敦的留学经历,于是向读者展示了他自身的悲惨遭遇以及事业艰辛自己承受苦痛不幸;第二部分则主要描述了作者的创作生活以及进行的反思。

个人感觉非常值得一读的是第三部分,作者在学习院辅仁会上的讲演稿。这篇讲演稿以“我的个人主义”为题,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述了自己对人生的认真思索,自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追求的认真审视,表达了当时日本现实社会的关,和对物欲横流、私心膨胀的厌恶。在今天“我的个人主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二):从夏目漱石的生平探讨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如果说川端康成为我打开了日本文学的大门,他让我感受到了日本文学的物哀之美、遗憾之美,一直以来深陷川端康成笔下纤细的美的世界。而夏目漱石则为我打开了日本文学的另一扇大门,那就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比如他的代表作《我是猫》语言辛辣幽默、荒诞现实、嘲笑和鞭挞了人类自身的弱点和金钱世界的社会弊端,读来令人在笑声中抑制不住惊叹。

01 作品大量引用中国古汉语,极具汉文学素养

夏目漱石的作品相比之下会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大概是因为他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典汉文学,他的作品常常大量引用中国古汉语中的作品语录,有汉文学的教养在里面,所以读他的作品不会有陌生的感觉,反而有种老熟人的味道。在这本《夏目漱石回忆录》中,其中在伦敦搬家的时候便引用了中国《论语·雍也》中的句子。不仅如此,他原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也是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流不能枕,石不能漱”,以“漱石”的典故自喻,极具汉学意涵,并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

他的作品除了极具汉文学的素养,因为有英国留学经验,在大学专修英美文学,他还擅长日本古典文学、和歌、俳句,因此,他的作品将这几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行文风格。

02 好作品是作者所处时代与自身经历碰撞冲突后的产物

这本《夏目漱石回忆录》写不少他少年学习期和留学伦敦时候的经历,还有一些随笔散文,把之前我对他断断续续的认知连串起来了,读完这本书对他的生平有了一个整体的解读。有人说文学是苦闷象征的,作家通常会把自身的遭遇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真实世界的不满融入到其作品中,倘若怀着这样的心情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那便如是了。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结合他的生平以及他在这本回忆录中提到的每个阶段的不同想法,再去看他的作品,此时理解的会更深刻,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少爷》、《三四郎》、《哥儿》此刻回忆起来,便觉得这几本小说都带有他个人的自传色彩,故事里的主人公和他的生平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经历。理解作品不但要理解作者本人有关,还要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更要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好作品是作者所处时代与自身经历碰撞冲突后的产物。

如果要问初读夏目漱石会推荐哪本书,那么便是这本《夏目漱石回忆录》无疑了,即使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依然不影响读他的回忆录。

03 写作不过是顺势而为,没有刻意、不是人为

这本书中他还谈到自己如何创作《我是猫》的,他说到:写作不过是顺势而为,没有刻意、不是人为。我认为这种写作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声音,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这本书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读的丰子恺《率真集》,夏目漱石正是如斯,不管是为人还是行文处处率真、谦逊、不做作,在逆境中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即使他的人生颠沛流离,几经沉浮、几度沧桑,见惯了人性的和世道,依旧保持一颗艺术的心。

夏目漱石就是这样一位即使“尝遍人间甘辛味,言外冷暖我自知”,也依然能说出:“今晚月色真美!”

  《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三):《夏目漱石回忆录》——生当如堇菜 渺小而伟大

  

前两天刚刚读到夏目漱石的《猫之墓》,夏目漱石黯然提笔,为家中一只猫儿写下“愿九泉之下再无闪电雷鸣”的墓志铭,短短的几页文字,就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温柔与细腻。

如今,手边这一本《夏目漱石回忆录》,带着我看着夏目漱石从少年走到中年,从顽皮的学生成长为杰出的作家,这一路伴随着迷茫、醒悟、奋发和执着,让人为之动容。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东西方的文化造诣高深,既是英文学者,又精通俳句、汉诗和书法,他门下弟子皆出类拔萃,各领风骚数十年。这位杰出的作家早已离我们远去,那夏目漱石眼中的自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本书选取了夏目漱石十一篇随笔、散文和讲稿,是一部回忆兼议论文集,内容根据时间分为“我的过去”、“文人的生活”,“我的个人主义”三个部分,从作者求学经历、文艺生活和事业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夏目漱石。

“落第”——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夏目漱石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中中途退学,基于学习英语的紧迫感辗转至二松学舍、成立学舍学习,再至预备学校和大学,其中在预备学校时因腹膜炎耽误考试,并主动申请留级重读一年。夏目漱石称之为“落第”,也许这正他是对自己“以自由散漫态度游戏度日”的学习状态的一种反讽,于是“决定痛改前非,认真对待学习”。我想这是夏目漱石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正如他在文中说的“人一旦改变想法,便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夏目漱石对学习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并在朋友的建议下,由建筑科转为攻读英国文学,这一系列的改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夏目漱石。

“单车日记”——伦敦留学生活的苦中作乐

学骑单车是夏目漱石在伦敦的留学经历里的一个剪影,夏目漱石对此的描写不同于他所创造的一些小说那种或犀利或深沉,这段记录虽然充满了反讽的意味,却非常诙谐幽默,文字中没有经营,也毫不刻意。英国留学的日子是辛苦的,蛰居城郊的公寓里,学习上方向的迷失也时常让他彷徨和苦闷,在这样的时候,他依旧可以写出这样的一场“自行车骚乱”,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为那段并不太称心如意的留学旅程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的个人主义”——要靠自己的力量无所顾忌地走出自己的路

《我的个人主义》是一篇夏目漱石在学习院辅仁会上的讲演稿,同样也是一篇作者审视自己的随笔,一篇作者的个人哲学反思,更是作为作者一生文艺追求的思想总结。夏目漱石也曾迷茫和痛苦过,当他挣脱了烦恼和空虚,要靠自己的力量无所顾忌地走出自己的路的时候,当他以坚不可摧的自信,从事热爱的事业,抱定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决心的时候,当他决心尊重他人存在的同时也尊重自己存在的时候,他已经获得的新生。37岁,夏目漱石写出了《我是猫》,并因此一炮而红,应读者要求,开始了连载,《我是猫》的成功,令漱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激情,此后10年,成为漱石创作的最高峰期。

当我合上这本《夏目漱石回忆录》,当我回顾完这位优秀作家将文学作为职业,投入的一生,我想到了他曾经写下的那一句“生当如堇菜,渺小而伟大”,渺小的个体有着大大的力量。

  《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四):毒舌鼻祖夏目漱石,原来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以往读过的日本文学作品,除了清本松张、东野圭吾这类的推理作品之外,别的我就没有读过,以至于我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学方向就是像太宰治一样充满衰颓的气息,看起来太沉重。后来读过的日本文学越来越多,我发现他们岂止有清本松张、东野圭吾等推理领域领军作家,更是有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和川端康成等温暖、温馨的“成熟”作家,是我孤陋寡闻了。

摄影师:须风

所以现在东野推理、川端小说、漱石日记,是我最喜欢的日本文学三大体。最近读的是《夏目漱石回忆录》,这本回忆录收录了漱石先生诸多还未在中国出版的随笔、散文、讲稿等内容,又让我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夏目漱石。

摄影师:须风

夏目漱石本名是夏目金之助(我第一次读到漱石的名字时,我脑海中突然间蹦出来金木、佐助的名字,是个资深老漫没错了),笔名漱石,是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而《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他研学中国古典文学,笔名能够取用于中国文学也是很正常的了。

摄影师:须风

深读《夏目漱石回忆录》,会发现他的日记随笔、讲稿等等,都透着一点点他过往生活的样子,你会发现,夏目漱石是一个非常正经的文艺青年。他的作品《我是猫》,风格有趣幽默,语言朴素、细腻,读起来如清泉流水,慢条斯理,舒服极了。比如他写妻子夏目镜子的鼻子时,就说:“当她说话时,你会觉得与其说是嘴在说话,不如说是鼻子在说话。为了向这个伟大的鼻子表示敬意,我以后打算称她为‘鼻子’”。读到的时候,我真的笑了,可能这也是夏目镜子被誉为是“日本五大恶妻”的原因吧~

(左:夏目镜子 右:《夏目漱石之妻》尾野真千子 饰 镜子)

以往不是很了解夏目漱石,但是读完陈修齐翻译的这本《夏目漱石回忆录》,我发现,漱石日记里的自己,是一个嘴巴毒但是内心柔软的人,也是我们俗称的“刀子嘴豆腐心”。这本回忆录里边,他的嘴巴依然很“毒到”,脾气依旧很“差劲”,但是读他的日记,你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他把感情隐藏得很深,但不经意间却能从文字间流露出真挚的感情、善意的关怀。这就好像资深文艺男青年,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表达情感一样。

(左:夏目漱石 右:《夏目漱石之妻》长谷川博己 饰 漱石)

而且我曾经读过夏目漱石的妻子夏目镜子写的《我的丈夫夏目漱石》中,也读到了镜子回忆自己和丈夫漱石一生中的艰辛与安适,心酸与释然,,了解镜子眼中的漱石其实是一个内心很温柔的人。

我觉得这本回忆录,翻译的很不错,至少说读起来,宛如在读夏目漱石的本稿一样,将夏目漱石的感情、文笔、写作方式均展现了出来,你会从这本回忆录里看到文学巨匠做为“普通人”的一面,喜欢夏目漱石,我觉得可以来读读这本吧,对于了解生平、性格、等等很有帮助哦~~

  《夏目漱石回忆录》读后感(五):《夏目漱石回忆录》:日版"鲁迅“你认识吗?

  

说起日本的书籍,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喜欢看东野圭吾,或者村上春树的书。而对于作家夏目漱石,可能很多人还比较陌生,

其实他在日本非常有名气,这位严肃的文学界高玩,据说他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咱们中国的鲁迅,就连东京大学有一个三四郎池,也是以他的一本小说《三四郎》命名的。

夏目漱石,本名金之助,是不是很像动漫里的名字!他出生于明治时期,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相当于中国洋务运动之后的晚清时期,跟谭嗣同梁启超他们是同一期的。

(夏目漱石和他的妻子,图片来自网络)

夏目漱石自幼就学习汉语,还是英文文学者,代表作有《我是猫》《少爷》《明暗等》等,在日本文学界有着一定的地位,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国民大作家”。

明治时期的日本,几乎是他推动文明国度的起点,打开国门,学习西方发展的趋势......

你可能不知道,1000日元纸币上的头像就是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出生于名门望族,因为父母感情不和睦,所以从出生就一直寄养在乡下,直到十岁才回到父母身边,或许是不寻常的童年经历,让他生性敏感偏执,

但他也有着不寻常人的洞察力,在他严肃的外表下,拥有一颗渴望亲情,温情,爱情的心,在他的作品中也不难读到他的心思细腻,情感丰富。

(明治时期的日本,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有幸读到这本《夏目漱石回忆录》,是夏目漱石的随笔,书里记录了很多他自己的一些成长历程以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趣事与琐事,他的过去,他的学生时代......

整本书阅读下来,我像看了一遍他的日记一样,很多事迹都写得很有记录感,文风轻松随意,翻开书就像在阅读一个老朋友的过去似的。

他在书中第二章《我度过的学生时代》写到:”回顾我的学生时代,几乎没有怎么像样地学习过,因此,这篇文章里既不存在有益于诸位读者新颖的学习方法,也没有什么有趣的素材,只是为了让我自身引以为戒。“

夏目漱石与许多人的学生时代一样,也时常喜欢玩乐,没有很认真的去学习过,初中中途还退学过,兜了很大一个圈子去上私塾后再读预科,数学与英语两科比较弱,跟我们大多数人有着类似的经历,喜欢在考试的前一晚临时抱佛脚,他以这种不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例子,让读者们引以为戒....

《夏目漱石回忆录》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值得细细去品读,夏目漱石轻松流畅的文笔,像在跟你细细聊那些他所经历的事情,而我们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在听他述说自己的经历.....

而这本回忆录的翻译还是挺有原稿的韵味,无论是写作方式,还是情感表述都以最舒适的模式展示给读者们,如果你对夏目漱石还不太熟悉,不妨先从《夏目漱石回忆录》这本书去了解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