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暗宇宙》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黑暗宇宙》经典影评集

2020-08-22 20:05: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暗宇宙》经典影评集

  《黑暗宇宙》是一部由安德烈·祖拉斯基执导,萨宾·阿泽玛 / 让-弗朗索瓦·巴尔梅 / Jonathan Genet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宇宙》影评(一):被空虚吞噬

  昨天这部电影,从开始五分钟后一直到结尾,都处在莫名癫狂状态。被导演设置巨大空虚感充气了内,几乎爆掉。这是一部伟大戏剧,但也许只有神经病才能看懂。如果你和我一样,就尝试一下吧。让我们成为志同道合神经病。btw烧叔儿也被该片抖动了,深井冰的黑暗宇宙在欲哭无泪中干嚎至死去。

  《黑暗宇宙》影评(二):文艺范十足,看着很是暗黑。

  文艺范十足,看着很是暗黑。

  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是今最具个人风格化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电影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极度强烈情绪和后现代主义戏剧结构毁誉参半。祖拉维斯基1940年生于前苏联乌克兰城市利沃夫,一年后德国进攻苏联,利沃诺被占领,这段痛苦残酷童年战争经历极度影响到他后来的电影风格--极端猛烈的情绪影像和死亡遍及其所有的作品之中。进入90年代后,祖拉维斯基的电影拍摄逐年减少,因为他感到很难筹集资金继续自己的电影生涯,于是他花更多的注意力在其文学创作和导演戏剧上,少有新作问世。

  《黑暗宇宙》影评(三):既让人迷惑又让人着迷

  祖拉斯基的遗作让我迷惑不解,却又令我深深着迷其中。全赖有动情的配乐,撩拨观众情绪的主题音乐在毫无防备响起突然画面情节仿佛变得深邃起来。跟导演之前的黑暗题材比较,这部算积极乐观得多,尽管还是有歇斯底里角色和令人抓狂的摄影机运动。由于主角作家关系影片中弥漫着浓郁的文学色彩托尔斯泰司汤达、《红与黑》,还有帕索里尼斯皮尔伯格等几位导演的名字不时浮现,致敬和讽刺意味层出不穷。最精彩部分要数对法国新浪潮风格的运用人物面对镜头说话、推拉头、突兀的配乐,以及最后场景跳跃剪辑。也正是最后这个场景令我若有所思,之前所有故事和人物会否只是男主小说中的虚构呢?

  《黑暗宇宙》影评(四):豆瓣上的大师好多啊 你们的评论都好高深

  没看过这电影的 知道了这部电影的 先去看看豆瓣上这些人给这部电影的评论和影评 还有一个用英文写的大师(大巴拉巴拉一大堆 好像个个都是大师)好多人都能在电影手法 思想表达上叨叨一番 然后赞叹老祖(导演名字:安德烈 祖什么什么玩意)遗作真好啊” 怎样怎样。。好像这个所谓老祖就是他们隔壁大爷或者老王一样 但也就到这了 说了也好像没说 像这部电影 。。。。想知道这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吗?。。。。。(不知道我看的字幕对不对)借用 电影里面房东老头说了一段话“。。。巴拉巴拉。。什么也没有 巴拉巴拉。。什么也没做。。。。巴拉巴拉”再看看这电影名字吧——黑暗宇宙 。。。啥也没有

  。。。。。接地气无脑观众的感慨啊 致敬豆瓣里的大师们

  。。。。。力荐看看其他评论 别评 要脸

  《黑暗宇宙》影评(五):分,打给的是改编的配乐。

  分,打给的是改编的配乐。

  黑暗宇宙(Cosmos)片头和背景音乐为Richard Clayderman(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说下我找这个曲子的过程吧,只是听着耳熟,但怎么也找不到,毕竟我是个没有音乐素养的人。

  A方案:我先是搜遍整个Bing和百度,没找到。

  方案:百度翻译片头片尾,没找到。

  C方案:网易云、猎曲奇兵各种音乐软件,听歌识曲,没找到。

  最后,没法了,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施行D方案。

  先是网易云搜索“世界钢琴曲”“钢琴名曲”等关键字,找歌单,挨个听。先从法语钢琴大师入手,然后就是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等等。

  最后听到一个十分相似的,Richard Clayderman的《秋日的思语》,反复对比下,排除,只是相似。( 都说啦我是个没有音乐素养的人 -,-)

  突然,我一个激灵,这个作曲风格非常抒情,和这个片子的背景音乐很像啊!果断点开Richard Clayderman的歌曲列表,挨个试听,当听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激灵!就是这首!么么哒!半个小时时间没有白费!(ps:这首曲子小时候就听歌,但怎么也记不得名字)

  《黑暗宇宙》影评(六):回敬那些困惑看不懂就骂电影烂的,艺术需要你纯粹的体验,看懂是个颇具侮辱性的词

  This year has been a punishing one in terms of creative heroes checking out from the planet – Andrzej Zulawski among them. If any consolation is to be had after the February loss of this beloved Polish director, we’ll always have Cosmos. His first film in 15 years, it also turned out to be his swansong. Its irreverent, sensual playfulness, full of feverishly bizarre antics, is a wonderful outpouring from his surrealist spirit, which remains to be celebrated. Adapted from the novel by Witold Gombrowicz, it sees two French students staying at a family boarding-house in Portugal subjected to a string of mysterious discoveries. It makes its much-anticipated UK debut this week. So to get you in the mood, we present five more of our favourite films embracing the outlandish vivacity of surrealism.

  -digest from AnOther

  公众号 TidesEnd (ID: tides_end)

  《黑暗宇宙》影评(七):黑暗宇宙

  要怎么能爱上一个戴面具的人呢?你要怎么能判断那副面具背后的那个人,她的真实样貌呢?女人善于伪装,男人同样也可以。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的烟,那双手,就快要显形了。他那样骨瘦,条条网格状的静脉曲张就快要显形。在尼古丁的白色烟雾中,他在伪装,做奥黛丽赫本,做晚间街道两旁,红色蓝色玻璃门窗店里的碟鸡。一边是高雅,一边是下贱。而他怎么能忍受得了。

  长条的餐桌上,食物很快被哄抢一空,盈满的茶壶也是,它只剩三分之一,留下瓷质的碗碟,在人们抖动的膝盖腿的带动下,乒乒乓乓。有一扇门正对着桌子的短边,门的两侧是木头和被山林的雾气熏模糊了的玻璃做成的窗户。真像极了候车厅,他们在等列车,谁也不知道屋外的风景,也许雨篷早已披上一层绒被,远处蓝皮的火车,车头灯最先突破隧道口的黑暗。在这最后的,已是无人乘坐的车站,铁道员照例举着一面棋子,吹着哨子,恭候地笔直地站立着,车上,仍旧响起汽笛。他会忍受得了,全靠了其他那些其貌不扬的人。他们的面具苍老,他们的面具粗粝,他们的面具过于平凡。

  在那双手面前,就不能平静。他就快显形,他不做赫本,不做《摩登时代》里的人物。静脉曲张发作了,手有力地张开,无力地合上。上半身之上,从来没有平静过。下半身,在没有桌布遮盖的桌底的翻花之下,A和C,他们却要的是一个安静的场所,一个能让暴风雨尽情挥洒的场所,也许只需要片刻地等待,会心地留下来收拾残羹冷炙。但我真不明白,暴风雨就在眼前,胡子大叔和围裙大娘讲得口沫横飞。说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说结婚之后发生过的种种趣闻。是话太笨了吗?大叔深深地抽了一口雪茄,“哈哈哈!你们可曾见过两个蛋黄的鸡蛋。”“我怎么也不能够忘记那一天的早餐。”是话太聪明了吗?“一般要上千颗鸡蛋中才有那么一颗,而且鸡蛋会比较大,比平常的蛋大至少一点五倍。。。”

  可往往,只有笨拙的话才能勾起一些平常无其的暴风雨,才能让人不至于迷恋他,又维持一种井然有序的规则,好让所有人去遵循,去参与。聪明的话,会让人沉思,忙于思考,就像浏览一句,一段,一篇难懂的文字。你得从中间又回去重读,你眉头紧锁,你天马行空,你感慨万千。

  你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读得懂它,认识它。原来你也会爱上他,崇拜他。先是用耳朵和脑袋瓜子去爱他,再用眼睛。而非得在公开的礼仪上,顺序就会颠倒过来。不过,总的来说,从来就不曾出现过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考验。

  《黑暗宇宙》影评(八):《黑暗宇宙》——75岁祖拉斯基的内心写照

  今天是2016年10月27日上午,小雨,没去健身,打开电脑,看了一部影片,决定写篇影评。

  这部电影是75岁的导演祖拉斯基的遗作,简单介绍一下他:他被誉为最具创新意识、最具个人风格、最具争议性的电影大师,1940年出生于乌克兰,童年饱受战乱的颠沛流离,他大部分的作品充斥着极端强烈的情绪和死亡影像,使他毁誉参半。他的经历很复杂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需要的时候会略做介绍。

  《黑暗宇宙》是根据波兰作家维托尔德·格姆布洛维茨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祖拉斯基凭借这部电影在瑞士的第68届洛迦诺电影节上拿到了最佳导演奖,除此之外,影片的配乐大赞,风景美到窒息,导演非常擅长实物的抓拍特写。但很多人说影片晦涩难懂,显得非常无聊,主要是由于导演90年代后很少拍电影,主要精力用在了文学和戏剧上,而影片也处处采用法式新浪潮的表现形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多变,很多都是即兴演出,爱情与性随处可见。

  影片到底讲了什么,很多人看完后不知所云,尤其是结尾,更懵圈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因为爱而带来的一系列的谋杀行为。演员的表演近乎疯癫,很有戏剧的感觉。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是导演内心的写照,祖拉斯基的很多作品都因为太反动太黑暗而禁止上映,有的作品甚至禁映15年,名作《银色星球》几进完成却被当局者永久封存,最后声名狼藉的当局者飞机失事,他时隔多年找到胶片并公之于众,这部影片造成了轰动,被国际影坛认为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品。祖拉斯基很想受到世人认可,而不是饱受争议,他的电影主角大部分是癫狂、神经质、表情特别夸张的,影片中男主角为了吸引女主注意,吊死了猫,还做了一系列怪异行为,这可能是暗射祖拉斯基自己为了获得世人认可而采取的非常具有个性化的电影风格的原因吧。

  结尾两种结局的互相剪辑,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很多人说这是平行宇宙,为了照应电影的名字《黑暗宇宙》,有这层意思,但不仅仅是这层简单的意思,我觉得导演更想表达的是内心的孤寂与渴望被理解:①自己期待同性好友吻自己,但另一个结局好友没这么做,只是普通告别。②一个人回家,另一个结局女主和他一起回家,女主问,你能让我成为演员吗?男主说不能,然后镜头慢慢转到风中摇摆的树枝,树叶发出阵阵窸窣的声音,我的心却无平静。从结局来看,75岁的祖拉斯基性格温和了很多,虽然整部电影还是那么疯癫,那么放荡不羁,但最后这两种结局,我觉得暗示了导演内心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极端猛烈的情绪,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是让你自己做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导演老了,累了,不再那么狂妄,认为世界能改变,而是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并不能帮助任何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没有能力帮助女主成为出色的演员,或者不敢去爱,或者这一切都是男主自己所幻想出来的。

  有位哲人说得好:“在混乱的时期,艺术创作寻求秩序和章法,渴望拨乱反正;而在有秩序的时期,混乱也应成为一种被寻求的艺术创作元素。”祖拉斯基的一生极其作品很好的阐释了这句话,再见,祖拉斯基!

  《黑暗宇宙》影评(九):好事都与我无缘

  根据波兰作家维托尔德·格姆布洛维兹小说改编的电影《黑暗宇宙》(法国2015),是波兰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1940—2016、2、17)的遗作。坦诚说,他的《爱是最重要的事》《着魔》等片都极为怪诞,对于人性乖戾之处,达至另一极的夸张解构,犹如野马难驯,总让人有脱僵之觉,失去了原有本真的意味。失控是因为他还嫌引爆的不够过瘾。也许他就是要影不惊人死不休。

  这部《黑暗宇宙》可谓他影像风格的集大成,各色人物,行为怪异,疯言疯语,甚至乏味生涩,于颓废荒诞中声嘶力竭的消费人生,产生了舞台剧表演程式的诡谲之效。但影片的表达注定是不清晰的,甚至是晦暗的。本身这片名,也的确是广大而无际,足显导演创作的浩瀚野心。

  大三法律系学生吉内特·维托尔德,父亲是法官,母亲是家庭妇女,跟同样来小镇散心度假的富二代约翰,同住于家庭旅馆。维托尔德对他说想写一部《闹鬼》的小说,他每天不是自话自说,就是边打字边絮叨个不停。影片一开始,就是他对着镜头说我讨厌森林,我在森林中迷路了。看到有人吊死了一只麻雀,便纠结其中,让他一直伤心不已。

  之后,看到有人吊死了一只鸡,一块厚木板,直至吊死了女佣卡丝莱特最为钟爱的名叫查理的猫(其实之后他向约翰坦白乃自己所为),这让他身陷其中,迷离左右。约翰的父母是在巴黎做时装的生意人,他每天津津有味地听着维托尔德跟他嚷嚷萨特、加缪、马克斯·奥菲尔斯、司汤达、帕索里尼……偶然冒出一句托尔斯泰的话“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混淆是非”。约翰说我喜欢帕索里尼的《定理》。

  他们所住旅馆主人的这家子就更奇葩了。男主人莱昂神经兮兮地喜欢拿着树枝,到处乱晃。他似乎很满意继女莉娜与马斯特·吕西恩的婚姻生活,但作为乳制品专家的沃蒂斯夫人,虽尽力加以迎合,有时却不以为然,甚至突然嘶叫,跟莱昂的吼叫形成不可调和的对决。

  结婚才两个月的莉娜,生父在一起公交车的事故中去世。她的眼睛游离而犀利,这与她夫君吕西恩充满犹疑不定,甚至些许惶恐的眼神,形成了有趣又不谐和的比照。兔唇的女佣卡丝莱特,无疑是被他们取笑的对象,唯有约翰似乎对她独有情愫,但那也只是过眼云烟。她唯一的所爱就是查理。她说看过《星球大战》过后,这只猫能带她一起睡觉。

  导演通过这些角色的说话,显现了自己的喜好,也不忘了恶心卢卡斯或好莱坞一把。影片无序的怪力乱神,不免有些苍白。细细品咂,还是能感觉导演本人对于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及不定,及而解剖人性所制造的不良事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诡异之风,其实贯穿了导演一生的影像风格。这可能也是他的矛盾之处。

  且不说与陈英雄、阿彼察邦电影中的简约、静镜、形而上的散文诗意,跟他过于遥远。哪怕如罗伊·安德森、布鲁诺·杜蒙影像中的诗意荒诞也跟他十分相左。但他能让罗密·施奈德在《爱是最重要的事》,以及伊莎贝尔·阿佳妮这样的女演员在《迷恋》《着魔》中发挥到极致,甚至有融入角色之感。这是他的厉害之处。

  如《黑暗宇宙》中所言“我很荒谬,好事都与我无缘”。这些演员未必理解各自饰演的角色,或者说他的电影到底要表现什么,可能也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知所云。如同片中维托尔德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小说。他的怜悯同样也是廉价的,虚饰的。

  只有约翰的豪车是确实的,至少他能想到哪就能到哪。但莉娜勾魂的眼神却是真实的,莉娜母亲的魂不守舍也是真实的,继父莱昂的歇斯底里也是真实的,卡莱丝特缺损的唇角同样是真实的。其实什么也没有,只剩下心理疾患下的变异与乏味。

  莱昂引用列宁的语录说“思考才拥有未来”。影片最后,当维托尔德、约翰跟随这一家来到海边,似乎继续寻找着什么,又不确定,如同莱昂疯癫地拿着树枝在林中狂泻一通。结果,维托尔德如意爱上了莉娜,吕西恩却上吊于林中的一颗大树上。

  维托尔德说“人类总是有一种愚蠢的野蛮力量”。无疑,上吊同样是愚蠢野蛮力量的一种。影片中的上吊,便成了生命无疾而终的唯一主题。这同样也暗示世间万事万物的黯然结局。这是否也是导演生前对于生命迷思的一部分。至少他如此用心。

  我们无从得知这二人如何萌发了爱意,仅仅是因为莉娜喜欢触摸光滑锋芒的餐具,或是二人曾有过的对视,抑或维托尔德上树对于她的偷窥。但一切似乎不言自明。当维托尔德携着莉纳返回家门口时,莉娜说,我相信你能成为优秀的作家,但你能帮我成为真正优秀的演员吗(这是否有再现当年18岁苏菲·玛索跟他拍摄《狂野的爱人》及之后,即跟他结为连理之嫌,当然后来拜拜了)。

  莉娜却因他的不置可否,似乎要分道扬镳,但影片并未给我们一个确切的交待。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可供阐释的却是如此的凌乱和驳杂。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好坏所能界定的。这需要时间的浸泡加以验证。可见他对于这个世界的困惑之处。但这注定专属于祖拉斯基的影像风格。

  片尾特意引用一句“今天我们有鸡肉晚餐了”(1904—1969),如同片中这些角色呓语癫狂,也找不出蛛丝马迹一样。宇宙、银河系及小小地球之间,看起来没有一个便捷的通道,确能让人类产生探求的勇气。归结于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也没有一个绝对的通道。

  因而,如何打通这个通道,及而产生默契与谐和,这便有了人类自身解析人性与灵魂的无穷无尽。或许,这便是黑暗宇宙不可开解的缘由,同样也是宇宙黑暗不可救药的真相。这个世界总是无法完美的,缺损到处都是,宇宙或者说上苍绝对掌控着人世间的命运,犹如我们决定一只蚁的前行或者倒退。

  2016、6、2

  《黑暗宇宙》影评(十):我从这里出发,然后坠入你的黑暗宇宙

  这是2016年个人观影十佳里写的一篇影评,大家凑合着看:

  这部电影确切的来说应该是2015年底的作品,但是由于它参加的电影节大都在2016年,而且电影资源也是在2016年才出来的,所以我把它算作2016年的作品。

  这部电影同时也是一位电影大师的遗作,这位电影大师叫做:安德烈·祖拉斯基,一位波兰裔的导演。

  祖拉斯基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导演,因为他的电影不光是没有完整剧情可言,而且极度情绪化,非常极度,有人说他是个疯子,然后拍戏会把演员也变成疯子。。。

  是的,就是这样,而且毫不夸张,在《着魔》里,他就把大美女演员阿佳妮在电影里变成了一个不疯活不成魔的疯子

  好在阿佳妮悟性还算上道,凭借这部电影还拿了个戛纳影后,这部电影里,阿佳妮同时也贡献了影史上首屈一指的极度癫疯的长达4分钟的长镜头表演,这段4分钟长镜头表演堪称后无来者之笔。

  不喜欢祖拉斯基的人大有人在,说他拍的东西都是装逼之作,完全不顾及观众,说他是一文不值的伪大师。

  但是,祖拉斯基的影迷更是多,而且都是死忠追随者,这里面还包括很多大导演和大明星

  大导演粉丝里,最有腕儿的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的没错,塔可夫斯基,今年的十佳文章里,这是我第二次提到了我最爱的导演=.=第一次提及是在第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回看回看去~)

  这俩哥们儿还都是一个姓,有时候一起用餐,发型还都比较类似,果然是好基友呢=.=

  塔可夫斯基甚至想过让祖拉斯基在他的电影里扮演耶稣,这种膜拜程度简直了,老塔你别忘了你也是被别封神了的人物啊。。。

  说回祖拉斯基,在他身上,完美的诠释出了一句话:天才都是深井冰,而深井冰不一定都是天才。

  好了,接下来进入主题:

  这部电影依旧延续了祖拉斯基一贯的电影风格,即:情绪怪异如疯子,个别片段还夹带着舞台剧风格。

  电影改编自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的同名小说《黑暗宇宙》

  这位来自波兰的托尔德·贡布罗维奇大概是中欧文学里最伟大的荒诞主义大师了,他的作品荒诞而晦涩,同时通过荒诞滑稽的语言映射真实世界里种种的可笑现象

  他的作品由于太过晦涩和荒诞以至于被认为无法改编成电影的小说

  然鹅,他遇到了波兰老乡祖拉斯基,两人又有着近乎相同的荒诞与疯狂完美结合的基因

  所以,这部电影就随之诞生了,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讲述着一场戏谑至极的荒诞世界。

  男主维尔托德是一个法国大学生,刚挂了课不久,烦恼之余,想找几个偏僻之地继续自己的写作

  于是他找到了一户公寓,公寓里在葡萄牙,住着一家法国人。

  前往这户人家的路上,他要穿过一片树林,走在树林里的他

  突然就莫名的焦躁起来,口中念叨的是但丁神曲名为“森林”的一段诗

  然后神神叨叨地穿越森林,也就是说影片一开始就已经为整个电影氛围奠定了基调。

  他在穿越森林到时候,在一个窄路上碰到了一只死了的麻雀,这只麻雀被绳子吊在了斜着的电线上,一根绿线,紧紧的勒在了麻雀的脖子上。

  这是全片非常诡怪的一幕,还有这只死的诡异的麻雀成了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幕,这只麻雀同时带着一种未知可怕的延伸,后来反复的出现在影片中。

  比如他会好几次的回来再看看依然吊着的麻雀,然后絮叨几句又回去,再比如当看到了吊死的麻雀以后,他们在公寓里又看见了吊死的猫咪

  接着又会看见远处电线杆上吊着的被剥了皮了的鸡

  在第一次看见麻雀以后,男主短暂的在麻雀跟前呆了几秒钟就小跑着出了森林

  他更加焦虑了,他不知道是谁弄死了这只麻雀,更不知道把麻雀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还用了一根绿绳子。。

  男主到了这个小家庭以后,发现这家人都非常的荒唐,让他不可置信

  房东是一对荒唐的法国老夫妇,没日没夜的吵,像是小丑一样地做着不可理喻的事情

  公寓里还有房东夫妇的女儿莱娜以及她的未婚夫

  说道女主莱娜,这里我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事情

  《黑暗宇宙》莱娜的扮演者是维罗利亚·盖拉,《着魔》里的女主扮演者是伊莎贝尔·阿佳妮

  绝美就不说了,外形和气质还有眼神都极其相似

  老祖的欣赏水平很专业,也很专一,他影片里的女主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的,啧啧。。。

  造孽啊,是有多少人买票看电影是为了看女主去了?=.=

  好了,说回影片《黑暗宇宙》

  影片里,莱娜是一个有着天使般面容的女孩儿

  她不爱说话,就是爱笑,你也不知道她在笑什么,在男主面前会有很多奇怪的动作 她在餐桌上会模仿男主做一些小动作

  在书桌前,会看男主写作,然后突然跑掉,会钻进桌子去一粒粒地捡绿豆,捡绿豆时露出的裙摆下的大腿让男主差点岔气

  女佣嘉莱特是个裂唇,每天也都是神神叨叨~而且经常会突然出现然后突然又消失不见

  有时候,男主起床一睁眼,发现嘉莱特在笑眯眯地盯着他看。。。

  送早餐的时候殷勤地恨不得把早餐直接直接一把塞给男主。。。

  唯一正常点儿的就算是莱娜的未婚夫了,可正常的人在电影里全都是打酱油的=.=

  这可让观众情何以堪啊啊,唯一看到的正常的角色竟然那么的没有存在感,就像影片之外的自己。。。

  《黑暗宇宙》像是一场荒诞有喜剧感十足的小游戏,故事一会儿充满喜悦,下一秒又会突然充满怒气

  祖拉斯基在影片里以快速的情绪转折,充满矛盾的对话和奇思妙想的剧情对峙统统融入电影之内,然后带着失了控的演员们共同走向绝望的未知之地

  影片后半段,公寓里的所有人达成共识,他们决定出去游玩儿,以缓和各个之间乱七八糟的关系以及种种不可理喻的怪事情

  先是到了海滩,后来又去了森林踏青 结果就是遇到了更荒谬的事情,所以事情和关系继续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最终的最终,一切都是错乱的,没有焦点,时空错乱,故事线索错乱,人物关系错乱,甚至连镜头的移动和剪辑都错乱的无可理喻

  但是,这其实就是另一种平衡了,因为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小细节和线索都会联系到一起然后导致结尾的画面并不是那么唐突

  所有碎碎念的理解不通的对白其实也是有着微妙的联系

  很多的镜头都在很明显的暗示一些东西,比如下面这个剧照(仔细看看墙壁,你会发现一个图案。ps:别问我那是啥,我脸皮薄0_0)

  接着,我想说一个我认为极其重要的点,这个点就是配乐

  影片里唯一不凌乱的其实是配乐,对,是配乐,

  当你沉迷于剧情上的天马行空,当你沉迷于女主的美颜,当你以为影片除了这些以为其他都毫无意义没有任何章法的时候

  最不引起人注意的配乐反而成了串联影片线索的最佳工具

  所以,要看懂这部电影,你首先就要把配乐仔细听

  不同的场景下,配乐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而且在一些场景突然地切换下,听到配乐的衔接才会发现这种看似无意义的切换其实都是导演所刻意的,是通过这个来表达自己的构思。

  最后,我想说说我对《黑暗宇宙》这个片名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小说一级影片会起这个名字。

  其一,我觉得当男主走进森林也就意味着其实他马上就要进入一个黑暗的世界了,打开这个大门的钥匙就是那一只吊在电线上的麻雀......

  其二,是莱娜,对,莱娜就是黑暗宇宙,当然,这是对于男主来说了

  在男主看来,女主就是一个黑暗宇宙,慢慢吞噬着他,可谁叫他沉迷于她,

  影片结尾,当男主看着莱娜,她由笑渐渐地张开了嘴,越张越大,像是一个黑洞,要将男主渐渐吞噬

  是的,当你无限沉迷一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最终将吞噬你,像黑洞一般吞噬你。

  好了,文章结束,最后贴两张最爱的剧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