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版图的读后感大全
《思维版图》是一本由理查德·尼斯贝特著作,中信出版的188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你之间最大的区别。 就是世界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圆,而在你的眼里却是一条直线。
●书名和内容完全不符,作者提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却用老驴转磨的方式碾出了个序言提出的结论…东西方思维模式本没太多可生发的,但联想到美剧、教育和民主,就有多处启发。有些疑惑不是因为社会差异,而是我们的认知方式使然?这才是真正的巴别塔啊。12.8读毕
●西方人求真,东方人重道。形式逻辑VS辩证关系,个人主义VS集体依赖,物体论VS物质论,这就是思维差异。有事实,有道理,有历史,还有科学实验,是比较深入且广泛的分析。
●原来我们的思维如此的奇特,东方人更多地受到环境的影响,西方人更多地独立而分离地看待问题。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详细分析,让你更清晰的理解东方的圆形思维和西方的直线思维,优化思维结构
●读了一半,实在是没法继续。学术味太浓,用词专业且晦涩。等以后层级深了再看吧。
●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个怪胎,心理学的产出很可疑。看到封底说作者是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心理学家,我笑得通体舒畅,原来美国也是不太认同这门伪科学的。书还是不错,算是有所建树并且严谨谦逊。
●观点有待斟酌
《思维版图》读后感(一):直线和圆圈的世界
如果把这三个分为两类,你要怎么分?
为什么西方人善于分类,长于逻辑,而东方人完成了易经?这个世界到底是一条直线还是一个圆圈?
就这样吧,这就是世界
《思维版图》读后感(二):东西结合
东方和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没有谁好与谁不好。历史发展至今,各自都出现了辉煌和灿烂的文明。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敞开胸怀,敢于接受两种思维分析事物,问题的能力。从全新的角度考虑问题。思维有版图,可思想没有。书中引用大量例证说明区别。阅读稍微比较困难,不过观点很明确。
《思维版图》读后感(三):很值得一看,但不算好书
章节的标题是问题的形式,但是内容却并没有给出答案,甚至毫无联系
比如“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诺贝尔奖”这一章,我没有看出任何跟诺奖有关的信息。
但是,这都无所谓,标题什么只是形式而已,作者的观点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建议认真看下前三章,后面几章的结论你自己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我这样总结此书:西方人求真,东方人求善。
《思维版图》读后感(四):标题不对,内容可以一读
标题很老火,内容是讲东西方思维差异的。
以往也有过这样的说,不过统统是一些主观的判断,作者在这个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中有很多实验性质的内容。估计不是很多人看得下去,这也是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吧。
其实改一个平实的名字,这书应该能有更多人看。
有意者,可以写一个《思维版图》批判,因为从东方人看,这本书还是一个西方式的书籍。
《思维版图》读后感(五):东西方思维特征总结(一一对比)
【东方人】
1.注重整体,环境;
2.对矛盾有更大的偏好,在看待矛盾时采用辩证的方式,解决矛盾时采用中庸之道,调和矛盾为主;
3.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看到"物质";
4.倾向于做出"变化"的判断,未来是非线性发展的;
5.更容易自谦自省;
6.对他人情感很敏感;
7.委婉;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倾向于归因于背景 【西方人】
1.注重个体,独特性;
2.对矛盾没有偏好,看待矛盾时采用逻辑思维,解决矛盾时更倾向于证明一方是正确的;
3.将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看到"物体";
4.倾向于做出"静止"的判断,未来是线性发展的;
5.非常自信;
6.对他人情感不敏感;
7.直率;
8.检查普遍适用规则;
9.倾向于归因于个人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