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2020-08-28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是一本由[美]苏珊·B·韩利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精选点评

  ●原来10年就出了中文版了!落伍了。

  ●嫁了个日本人很难不吹十一区啊

  ●一个杯子盛了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端赖人怎么描述。这是一本西方学者力图摆脱西方中心论的日本研究著作,很有别开生面可读性。很多不错的著作,往往不厚,这点很好。

  ●阅知日本系列之一。角度有意思啊,不是讲明治,而是走德川。人口构成饮食结构穿着理念对待排泄、居所理解。有些东西似乎还需要更多了解才能清楚一下。但基本观点是,德川不现代,但人民未必不幸福

  ●坂上之云 那时候的日本生活水平也非常低 但是身体都很好 充满干劲 - -

  ●: K313.4/4429

  ●精华卫生状况那章,多年来的未解之谜终于真相

  ●精巧清简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供水和排水系统,这一切并不开始于明治~作者敏锐地指出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等细节往往会左右一个文明进入现代化时的态度命运,过去史家过分关注技术经济等等硬指标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有所偏颇

  ●这本书解了一个惑,同时代的德川幕府和清王朝都是闭关锁国,为什么后来的走向完全不同,因为人民的意识形态完全不一样啊。

  ●美国的亲日派。建筑部分专业,看不懂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一):解惑

  有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就是同样锁国的德川幕府和清朝,为什么前者没有被殖民反而变成了列强。我觉得社会的精神型态以及由此而产生制度结构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本书看似从日常生活的小方面入手,但处处体现出的是一种意识形态,有些对于我们现在仍有启发意义,即使现在的日本人可能都不注重了。因为同样是外国人看日本,所以角度可能和我自己比较像,比较喜欢,未必是真相,各自解读吧。

  其实更早以前我就意识到,同属东亚,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意识形态方面完全不一样。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二):笔记疑问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1. 探索近世日本生活实况

  2. 比较日本和欧洲的生活水准,以身体健康水平标准

  3. 强调明治后的日本社会生活并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因此可以平稳过渡工业化社会

  衣食住,城市卫生,计划生育

  主要使用东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干货)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

  整本书有一种“前工业革命的日本不比工业化的欧洲差”的定论在前 。

  评判标准是如何选取的?要从从生活资料/习惯推论出“健康水平”,涉及体质人类学?健康学,但是没有更翔实的科学理论做基础,难以使人信服。

  逻辑上的问题:是精简的审美支撑了一个不需要过多资源的经济,还是贫穷导致了精简的审美?是简单营养的食谱保证穷人衣食足,还是贫穷导致了饮食简单?人在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活法,总会通过变通使自己生存。不只是德川日本,工业革命前的欧洲贫民肯定也在用自己的节俭方式维持至少是足以继续生存的健康水准,很难决断谁的生活方式比谁高明这一说。

  另外,作者说欧洲工业化后早期人民生活水准不增反降,似乎在暗示相对于东亚式生活,工业化及推动工业化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太多优势。然而时代的进步并不是以健康水准衡量的。欧洲方式虽然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也驱动了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东亚式的节俭(和封闭)反而导致停滞。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三):讀書有疑,暫且記下

  其實不是書評,讀完後幾個想法,寫在日記中,在這裡也留一筆期待回應。

  今天讀《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又見友鄰書評,有些疑惑想不清楚,暫且記下了。

  一是中日兩國近代都有閉關鎖國的歷史,但是被迫開國后對待新事物的態度與接納速度截然不同,這是為何。

  二是日本在閉關鎖國的江戶時期反而形成了獨具其民族特質的和風文化,而且這種文化綿延至今深入骨髓,故而這閉關鎖國的歷史不全是壞事。而中國在閉關鎖國中似乎無此受益,而傳統文化就現在看來似乎也是青黃不接不倫不類。

  三是看到西方人初來日本對日本建築乃至日本美學的態度。西方人難以接受徒有四壁的日式建築同時也排斥日本料理。而在這排斥之中又暗暗帶有一種鄙夷。我暗自思索這種鄙夷究竟是來自先進與落後的對話亦或是兩種不同文化傳統與審美方式的碰撞。日本如今尚存許多在使用中的古老建築,絕大多數庭中保存著和室,仿佛同時接受了古老與現代。而中國現在的城市建築似乎很難找到傳統的痕跡(可能是我孤陋寡聞),這又是爲什麽。

  讀的時候也在感歎,往往東亞或是儒家文明圈被作為一體被提及,然而被包含在這個圈子內的各個國家異質性遠比我想像中的大,尤其是經歷了近代以來的這段歷史,這種差異也愈加明顯了。

  日記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244090556/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四):筆記

  - 書是寫給英語世界的. 自已覺得亞洲的讀者大概對作者的諸多'發現'不會太驚訝.

  - 儘管如此, 讀到作者從衣食住的角度描述明治維新前日本的狀況, 還是十分的開眼界. 作者提出'非西方中心'的角度去評價日本的生活水準, 不失為我們今天藉得思考何謂好的生活.

  - 日本當時會收集城市人類糞便作農業肥料, 在作者或西方讀者看來好像十分'神奇', 但這在中國應該也是當時很正常的'城鄉關係'吧. 還有關於棉花的引入而大幅改善日本的生活, 在想如無意外棉花是從中國引入日本, 那這意義下中國的生活水平應該也不差. 不知有沒有一些工業花前的歐洲與中國比較的研究呢?

  - 書中一個十分有趣的'知識點'為, 日本當時並不崇尚大家族, 一般家庭大概只有兩三名子女. 這與日本關於財產分配的制度有關, 即家產不能平分給兒子而只能由其中一人繼承; 這安排確保了在世核家庭的生活水平, 亦讓家族會小心控制人口增長, 因為多出來的兒子等於要為他們另謀生計. 當時社會有很強的'計劃生育', 比如女性晚婚, 人工流產等。

  - 也非常配服日本的歷史研究, 細緻至廁所呀、下水道呀、醬油等都會有學者研究其歷史. 這種對歷史的尊重與細緻(甚至普及), 倒真與中國有很大的分別了.

  - 作者論及德川時代的日本社會已比較發達, 高的識字率等亦為明治維新打下基礎; 而日本的傳統生活還一直延續至二戰後(雖然從中國人的角度, 今天日本對歷史的傳承還是比我們要好很多....... 講真, 有哪個中國地方還會像京都般隨便都看見人穿傳統服飾如和服?). 有時中國普遍會看扁日本的歷史, 總覺得日本只是仰慕中國文化云云。歷史上當然有這樣的部份, 但也不應忽略了日本自己獨特的創造及社會地理條件, 亦不應忽視日本在菲律賓、台灣等這些'火山/地震帶'的地理歷史背景及關係等....... 反正就要放下民族主義的視角啦。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五):日本的人口与日本的精致

  初到日本的游客如我,总是很容易生出很多感慨。日本的整洁、有序、平和、精致等等,和中国大陆形成非常鲜明的差异。对于一个看惯各种“没素质”行为的人,日本社会简直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甚至相比欧美国家,日本在城市面貌和市民风气上领先甚多。

  见的多了,于是便会生出疑问:为什么日本人会演变成这样一种人?要知道,大部分日本人都是中国大陆移民的后代,而且这个移民的历史也不会超过五千年。为何五千年后,同样的祖先却演化成文化迥异的两种人?这种差异体现在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居住、穿着、语言、社会制度等等。读了《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我觉得可能的一个原因,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日本的高密度人口。

  日本地少人多。书中提到“到18世纪中期时,在这个国家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已达近3000万,而其中占地约五分之一的北海道尚且人烟稀少”。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0人,如果不算北海道,则要达到100人以上。与此同时法国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6人,英国时44人。中国在18世纪中期的人口大约是1.5亿,人口密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5人;即使经历了人口爆发,到19世纪中期达到4亿人,中国的人口密度也只有40人左右。

  在狩猎时代,平均一个人需要一平方公里的面积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食物来采集。在农业社会,土地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日本,虽然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养活高达80个人,但想必每个人能够获得的资源,包括粮食、木材、矿产等等,势必要比其他国家少很多,因此,日本就演变出了“资源有效型文化”。

  以住房为例,日本的一个带榻榻米的房间简直可以做各种用途。白天可以做书房客厅,晚上可以做卧室;而且可以做好几个人的卧室,只要多铺几张垫子就好了。书中讲到在德川幕府时代,很多日本家庭就挤在一个房间,因此就需要这个房间具有多种功能。而且到了冬天,取暖材料匮乏,大家挤在一起还可以保暖。日本的房间内部家具也非常少,一方面因为没有空间放家具,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没有木材来做家具。

  再以吃为例。日本的传统食物其实非常简单,普通人的一顿饭主要是大米、味增汤、泡菜,可能还会有豆腐、鸡蛋、煮蔬菜、和一些低档的鱼。日本人几乎不吃肉,“人们放弃吃肉的原因,与其说是佛教的禁忌,毋宁说是由于农作物种植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百姓的饮食口味和森林野地的保留就只好退居其次了”。日本人爱吃鱼,更多是因为鱼来自大海,不需要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穿。“日本人做一件衣服,不仅将一匹布料全部用上绝无遗漏,而且所用布料的绝对量也很少,尤其是女人的衣服”。而且日式服装对于尺寸要求也不高,同一件衣服不同身材的人几乎都可以穿。

  正是在这样一种客观的环境下,日本人的奢侈就不会表现在物品的大、多、繁、重,而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只需要少量的资源,但却可以做的非常精致唯美。比如他们的怀石料理、插花、包装、以及所有让人赞叹的物品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