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姚雪垠小说审美艺术的再“接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姚雪垠小说审美艺术的再“接受”

2020-09-22 18:53:46 作者:独星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姚雪垠小说审美艺术的再“接受”

  姚小说审美艺术的再“接受

  非英雄英雄传奇。中国既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之说,又有成王败寇之说,但从《春秋》以来,历史大多是英雄史。虽然成王败寇的英雄评定标准未免简单粗略,因其简便易行倒也无可垢病。前有《庄子·盗跖》所载先秦时代著名叛逆者盗跖,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作为唯物史观阶级矛盾斗争的代表,其叛逆者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先推翻了明王朝,后为讨伐吴三桂被乘机而入的清兵击败,历时近十六载直至其身死才结束。若以成败论,李自成算不得英雄,但其在潼关南原大战中被官兵全国之力围剿,终携一千精兵以少胜多冲出重围,虽连兵带将只剩十八人,但避免了全军覆没。其勇力何不英雄?带着仅剩的和收编退下来的兵将在商州以西的丛山中驻扎,一边练兵整饬一边开荒种地,同时只身前往谷城劝张献忠与他一同起义,使起义队伍打开新的局面。其智力又何不英雄?

  《人物志》论英雄时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刘劭:《人物志》【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p88]接着又说: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刘劭:《人物志》【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p90]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兼具英才和雄才的素质,就能够称雄于世,比如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作家姚雪垠刻画的是象楚霸王这样具有雄才武略的人物形象。他不仅注重刻画主人公李自成的胆量过人之处,也着意刻画他善于谋划考虑全局特点

  姚雪垠的小说对李自成的塑造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将他的优缺点展现出来,特别是第三卷及以后,他的缺点暴露得较多,按作说法此时已经埋下了日后失败因素。相反,第一、二卷特别是第一卷对李自成的形象多从优点着笔,写潼关南原大战、义送摇旗、谷城与献忠会晤、商洛潜伏等,着重刻画了李自成的“农民英雄”形象。

  从历史视界,从文学的历史传统来看,历史演义本是旧文学惯用的体式,靠着突出小说史笔的即时性、下性,便掩去了一部分回顾”的兴味新文化运动以来,佳作还是有的,叶小凤1914—1915年连载的《古戍寒笳记》,用明末来喻清,改造了一般历史演义的纵式结构,把二十年的抗清历史“横向”地压缩到数年时间展开。历史的回叙与个人身世经验两相融合,小说充满悲凉气度。从1916—1926年,蔡东藩以一人之力、十年时间,将前后汉到民国的史迹用通俗演义的形式写了一遍,总题《历朝通俗演义》,11种,计600万言,称得上宏伟。而所用多为正史材料客观记述,与《古戍寒笳记》的取材与叙述情调正好相反。这套书现在还有人当做历史辅助读物来用。包天笑1922年的《流芳记》等于是一部长篇民国开国演义,将刚失去的实践写成野史,用梅兰芳做贯穿人物,记录袁世凯称帝前后的内幕,夹杂了不少轶闻笔记材料。三种历史演义显示了各有短长的写法。[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p98]

  在潼关南原,以及此前此后的每一次与官兵的战斗中,这支农民军从高迎祥传到李自成手里,有一个传统,就是遇到重大问题时众将领一起商议,谁都可以畅所欲言。李自成总是召集大家商议,议事并不急着发表意见,只是先听大家说话。但即使如此,各将领都不坚持自己的意见,都要李自成决定。大家明白以农民军所处的情况,万全之策是没有的,谁也不敢自作主张。因为所有责任李自成都是一力承担,所以行军打仗众将领都非常信任他。不仅做决定时如此,真正打仗的时候,李自成也是时而冲锋在前,时而掩护在后,给众兵将树立榜样。

  北上潼关时,农民军与洪承畴的两员大将隔河对峙,前锋部队久未拿下对面河滩,他先叫张鼐射击敌方将官和旗手,趁官兵惊慌,他把宝剑一挥,镫子一磕,说了声“冲”!乌龙驹便像流星般飞过河滩,直冲入敌人中间,以不可抵挡的勇猛气势冲垮敌人阵线,一直向骑兵最多,竖着大旗的地方冲去。面对敌军不断有精兵增援士气大振,李自成赶快整顿人马,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在“活捉闯王”的包围圈的声浪中,李自成正与敌军大将决战,只听铿然一声,手中的宝剑折为两断,闯王抽出短剑迎敌,紧急关头张鼐送出自己的花马剑,李自成接过剑,大喝一声,连刺敌人。

  这时敌人且战且退,他才得知张鼐因把剑给他,混战中被官兵俘去。自成立即去救,被一老兵拦住,他用鞭子狠敲老兵,吼道:“怕死的都替我滚!”便率领一小队骑兵杀开一条路,直冲进官军阵中,打了对方个措手不及,趁机夺回了张鼐。后来,与孙传庭狭路相逢时,李自成因自己人马少,利用骑兵行动迅速,忽分忽合,忽而猛冲孙传庭的步兵,忽而直取其中军。混战中,有一次短暂夺得对方的大旗,他的“闯”字旗也一度被敌将夺去,双方相持的情急之时,李自成带着张鼐等十几人以闪电般的果决迅速夺回。

  潼关南原突围后遭遇追兵,追兵迫近,农民军静息等待闯王下令。李自成骑在乌龙驹上,张弓注视,等望见对方骑兵影子时,他一边下令:“起!”一边同时连发两箭分别射中敌阵中走在前边的两个骑兵,趁官兵惊慌之际,农民军向南方奔去,李自成亲自带着兵将断后。

  李自成既冲锋在前,也掩护在后,但他自己连轻伤也没有。他一心护佑着他的农民军队伍,就像一面旗帜,农民军只要看见这面旗帜就能心安,坚信他们还有希望一定不会败。空前困难的局面从没动摇李自成突围的信心,使他在情况危急时不仅能保持镇静,还能随时观察见机行事。

  除了以上正面描写李自成,姚雪垠还从侧面对他进行描摹。他写李自成的杀伐善断,通过敌将左光先的视角来表现。当时农民军后队与追兵相遇,李自成率领中军和标营增援,与左光先的精锐标营相迎。左光先第一次与李自成交手,他在心中佩服李自成是一条好汉,称赞他勇敢、沉着、机警、剑法熟练。

  如果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李自成久经沙场比一般人要勇猛,那么只身前往谷城,不说路途遥远还有官兵把守,就是众将领一致劝他不要去他非要一意孤行以身犯险,则可以说明其胆量谋略皆非一般人可比。 当时张献忠已经在谷城降了明朝,全国老十三家农民起义军败的败降的降,只剩他李自成继承的高迎祥这一家,还在不知死活与朝庭对抗,他凭什么认为张献忠不会将他绑了立功邀赏,或者以他是最有竞争力的对手杀之后快呢?张献忠为人狡诈,即使李自成心中有七分把握张献忠不会那样做,还有三分的惊恐谁又能避免得了呢? 重要的是他稍有闪失,在张献忠面前露怯或者行事不慎,一旦引起张的不快,一方面在张的地盘,另一方面张的军师串通朝庭力主杀害他,他随时面临不可预测的性命之忧。

  李自成见了张献忠以后,先肯定张献忠起义的决心,接着诚恳地以英雄气概、起义宗旨和请他树立榜样来感化和劝说他。张献忠知道李自成吃了败仗,急着找他闹事,仍然不信任他。“你不怕我黑你?”张献忠问这话时,李自成心中吃惊,却坐下去笑着说:“如果有丝毫害怕你落井下石,我就不会来谷城”。经过一番话里机锋暗暗较劲,张献忠终于暂时打开了心扉。趁着张献忠对绅粮大户义愤填膺之际,李自成看时机成熟突然再次问道:“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在谷城起事?”两人终于约定次年端阳节过后一两天动手后,李自成提防意外变故,决定即刻离开谷城。

  张献忠送给李自成一些人马四仗安排妥当,将李自成送过仙人渡浮桥,李自成正要同他告别,张献忠的军师携张的义子赶到。两边告别后,军师和张献忠的义子极力劝说张马上动手,以除后患,这让张的心头陡起一阵风暴。他甚至在心中看到李自成来不惊叫就被他收拾了的整个过程,可他一刻之前观察到李自成一行沿着天色大亮的襄江北岸大道缓缓向西北走去。他终于决定一切作罢。而李自成一直没有流露出惊恐不安的神色,一行人等转过小村庄后,快马加鞭迅疾离去。

  作协副主席张炯认为,河南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各有千秋:姚雪垠、二月河的精致来叙述历史,刘震云以现实眼光反映历史,秦俊以民间的眼光来解读历史。对于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审美趋势,姚雪垠站在阶级立场写闯王,二月河居丹陛之上写皇帝,秦俊以民间的角度写帝王,注重通俗性和大众化,成为新文学以来,河南文学的主旋律,甚至于上世纪40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得以增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