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经典影评有感

2022-04-11 03:32: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经典影评有感

  《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是一部由Tonya S. Holly执导,希拉里·达芙 / 凯文·席格斯主演的一部动作 / 传记 / 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影评(一):【邦妮与克莱德】

  本片作为叙事性影片,各情节单元均具有独立性,沿贯穿线呈散点分布,根据从贯穿线看统一性原则,本片以雌雄大盗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的亡命天涯史,勾画青年一代的悲哀。在新浪潮影响下,将30年代叙事背景注入60年代反抗情绪,最终呈现出一部骨子里反抗国家权威的新好莱坞电影。

  平光,鲜艳色彩,精准构图,亦如黄金时期歌舞片。胶片下本片尽显怀旧气质,邦尼见母一戏更在柔光雾镜烘托下,是为全片最浪漫一笔,亦由母亲台词道出人物命运。

  人物价值观摇摆,身份背景模糊,冷开场人物局部特写,邦尼决定与克莱德亡命天涯,人物行为突如其来。

  大量生活碎片,不断出现加入新人物,旧人物退场,叙事总体呈现松散布局,抢劫行为作为激励事件构成本片关节点,串联整部叙事,公路强盗片,受新浪潮影响,明显类型杂糅;

  本片打破了强盗片依靠情节冲突推进叙事,人物成为贯穿线推进叙事,显现出好莱坞对欧洲电影美学的挪用。

  与骑警亲吻,性冷淡,相机拍照,车追车追车,人物玩世不恭亦添加诙谐生活流状态。

  好莱坞结束单一类型片桎梏,自觉借鉴欧洲美学,开启新好莱坞时期,亦如托马斯·沙兹谈美国类型电影保持活力的原因时认为的“是来自一种与它公众保持美妙的和谐一致的艺术演变。本片作为发轫之作,也许只是以反抗精神袒露青年的激烈情绪,更深层次的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迎来更宽广的叙事,开启了另一个辉煌时期与制片策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直至今日今天好莱坞出口影片,力求影像与民族情绪无缝对接,完成输出。全球化背景下电影符码愈发"国际范儿"一脉下来也就不奇怪了。

  《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影评(二):邦尼说:我不要有钱人

  故事

  整部影片是由克莱德一次又一次抢劫银行、以及警察对邦尼和克莱德的追捕串联而成。而在这些紧张刺激的间隙,我们窥探到这伙人彼此之间的爱情、友情、争吵与安慰。

  主人公

  故事的主人公邦尼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冒险精神与勇气的独立女性,当她拿着机关枪与克莱德并肩作战,扫射着这个世界时,我认为这与她端着机枪在摄影机前摆出一副瞄准克莱德的姿态并无二致。一个在心里拥有一把机枪的女人,又能够真诚的爱上一个男人,并且在这个男人面前承认自己的软弱,能够接受对方的爱。在我心中,她已经无限接近于理想化的完美女性。

  故事结构

  影片前半部分的节奏是快速而流畅的,后半部CW与父亲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形成一个“桌底”的炸弹,给观众带来危机感。因而显得拖沓。

  最佳镜头

  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倒不是大家经常称赞的结尾处从芦苇丛中惊叫着飞向悠蓝天空的一群白鸽,而是克莱尔和邦尼睡在床上的那场戏。

  邦尼问克莱德:你为什么要娶我?

  克莱德说:为了让你变成一个好女人。

  听到这句话的邦尼正躺在克莱德身边,她的嘴巴在被角下面,嗤嗤的笑着。那一种情境,是我见过的最动人的爱情相处的镜头,他们像两个小孩子,两个同伴,两个好友,像极了亚当与夏娃。他们给我们展示了爱情洗净梦幻的辞藻后,真正动人的模样。

  影片结局

  说实话,克莱德和邦尼的行为算不上什么正义的防抗。他们抢劫银行后除了自我挥霍并没有真正的救济穷人的举动。因此当他们被代表银行利益的警察追捕射杀时,可以说是死的并不冤枉。

  然而,我却对CW的父亲,克莱德的嫂子耿耿于怀。因为他们都是告密者,都是置邦尼于死亡之境的刽子手。

  这种仇恨无法站得住脚,邦尼和克莱德的死亡是他们启程之日就铸就下的永恒结局。而那个忍受着生活苦难,护卫者自己的儿子CW的老人,以及那个不曾染指罪恶世界的牧师的女儿的惊慌、幼稚的习气也并非十恶不赦,不可原谅。

  最终,如同影片植根的真实事件一样,善良与罪恶交织在一起,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座深渊,而所有卷进这个故事的人们,便是这座深渊里的浪花,是残酷世界里的美好祭礼。

  《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影评(三):邦尼和克莱得影评

  《邦尼和克莱德》作为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美国电影从传统好莱坞过度到新好莱坞,尽管从影片类型上划分来说,它可能勉强算作一部强盗片,导演阿瑟,佩恩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打破了传统强盗片的套路模式,开起一种新的乡村强盗片类型的形式。使得《邦尼和克莱德》成为一种新的强盗片的形式。邦尼和克莱德的故事发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百无聊赖和死气沉沉的社会环境,赋予邦尼和克莱得强行的合理性。在影片中,邦尼和克莱德是两个滑稽色彩的反社会的英雄,他们的所为所谓都不符合社会正常的时序的,比如克莱德为了逃兵役竟切掉了自己的两个脚趾,而这一切却让邦尼赞叹不已,邦尼明知克莱德要偷她母亲的车却对克莱得产生好感,从影片来看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强盗。也就是传统强盗片中杀人如麻的强盗变成了两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们忍受着生活中的种种无聊和失意。

  影片着力突克莱德的幼稚可笑,使影片具有了强烈的喜剧色彩。克莱德第一次蹩脚的抢劫让人们认识到这个毛头小伙子的田振宇可爱。当克莱德异常紧张地冲进一家银行举起手枪抢劫时,却被柜台内的银行职员赶到门外,让他亲口对邦尼解释,这一可笑场景让邦尼忍不住哈哈大笑。抢劫杂货店时,克莱德险些被店主用斧头砍死,他茫然地问邦尼:“他为什么想要砍死我呢?我可没有想伤害他呀。”一个强盗竟提出这么幼稚的问题,实在让人忍俊不禁。邦尼则视抢劫为游戏,对它抱有狂热的幻想,以此来抗拒其无聊的工作和生活。逃亡途中她几次歇斯底里发作,及想回家找母亲的情节都让人产生一种恻隐之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