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事事本无碍》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事事本无碍》读后感精选

2020-09-29 20: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事事本无碍》读后感精选

  《事事本无碍》是一本由肯恩.威爾伯著作,光啟文化事業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NT$190,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事事本无碍》精选点评

  ●虽然没懂。。

  ●对下这一刻重要性论述直接秒杀所谓的《当下的力量》。同时兼有对为什么冥想及冥想的描述,5个层次可以生活更轻松

  ●fucking brilliant!

  ●一体&二元法则|||需要一定的辨识力

  ●超强的自我体验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刷新我三观,让我能以超脱境来看待众生相界限,都是人为设定的。只取一半,是人们烦恼根源我们想得到好的,而不想要坏的,只想安不想苦难。可是实际上事事本无碍,大自然有告诉你什么是好坏对错善恶是非吗?即使是矛盾对立的都是相对的会转化的。逐渐跳出对立的二元论来看世界和他人吧。

  ●对意识障碍,界限的一个浅显解读

  ●不斷嘅界限,只會加害于自身。認清PERSONAL與SHADOW。

  ●比意识光谱好理解

  ●万物皆空,事事无碍,宇宙万物原是没有界限的。

  《事事本无碍》读后感(一):事事本无碍

  还没看完 看的时候倒是很有味 字字在理 回想一下 就是诸多迷惑可能善根太薄。对于那“一体的”很是好奇 稍有追求之念 就有了未来 就弄丢了契机。但是作者解释还是很好的 令人感动的 因为他是如此的尽力。我可能会读一两遍 还要点时间消化消化。要回到“原来的”得先把善恶果 吐出来。不明的是动物有时间观念 生死观念 可能也没有自我的观念 为何也未 “见”那个“道”。。。植物呢。。。。。

  《事事本无碍》读后感(二):no boundary

  书名:no boundary,意指:事事本无碍。

  这本书同力克的《人生不设限》不同,那本书是从个人的生活经历谈起的,可算是励志书籍。而这本书,却是从构架了一个完整理论,然后,对这个理论层层解析,以得出自己结论,可谓是学术书籍。

  前五章:可以帮助了解语言哲学部分概念。对于时间的此在性讲解很是清晰。后五章,进入灵修”,就是超心理学部分的修持啥的,个人觉得无趣。

  这么说来,有点像是谁是谁的婢女了。

  有时间,整理出他的时间观念以及人生二分限制这两部分精华笔记来。

  《事事本无碍》读后感(三):心无疆界事事无碍

  一本充满着整合能量的书,将人的身心发展分层次来论述,令人意识清晰,即使对更高层次的境界还无法理解和领略,但逐渐明白了人的潜能是无穷,关键在于意识的超越,冲破现有心灵格局的重重束缚,来到与世相融的一体状,如此大觉大慧的荣光自然散发。

  每一意识层次都有其泾渭分明分界线水火不容的,使得造成人内在的矛盾冲突和相应的心理病症,其对治法门来自于识破其层次中的对抗心理,那是矛盾的根源所在,层层剥离,心理症结得到医治的同时,一种慧觉之光也会随之笼罩。如此这般。

  角色层次,自我像一个貌似强大的铜墙铁壁保卫着自我领土,同时丝毫不松懈地自束着与外界世界发生的交互式反应。当我们存有压力、从他人那里寻找借口、有怒火爆发时,行经锐利的洞穿,这一切竟然来自我们内在的阴影部分,也就是潜意识部分,被我们强行压制和隔离的部分,是自己不愿接受的自己不喜欢的那一部分,当我们有所反应时,我们会变换了模样将其投射出去,使其变成了与己无关的外在因素。因此人会抗拒发火抱怨厌恶。“揪出败类”,其实就是还原我们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当认清了我们情绪反应的阴影投射性时,我与非我之间的割裂感便自然瓦解,这也就从角色层次提升到自我层次,对“我”将有个完整的描述,平衡的自我形象得以建立。

  再继续往深处走,“自我意识”又有相当的束缚性,狭隘片面。身心相融的“人马座”层次,乃为自我的进一步发展。从存在的深处重新认识自己,放松自我感,令身体的深处觉受浮现。凭借着深度呼吸的松弛内视性来觉察身体的阻塞不通畅处,面对疼痛肌肉下的那股情绪,那为淤积长久的情绪症结所在。身心融合,人的内在将涌现出源源不断的能量,自我将有个根植无限的深度,人格上的分裂自然消弥。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与意义感是紧密相连的。”随着身心相融的自我拓展,“超人格”的我便应运而生,其缩影于我们意识的更深处,那来自于我们祖先从史至今的绵延不断的进化,一种常被遗失的人类共性中的神性,其涵盖了整体性的存在,一种完全的正视,大我的毕现,“我”无法成为被观之物式的客体,一种无法明确界定的存在,乃超然的光芒四射。

  意识的终极境界,便是至高无上大涵大容的一体感,无可修之境,完全的觉悟,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每一刹那的全然融合,全然的意识开启,不是造作,也不再不做,与世界没有了界分,完全地融在此时此刻。

  “当感到自我时,就已囿限于自我了。”悟道中,人将我与非我弥合,身与心融合,人与世界相融,无时间之念之界,完全地活在每一刻,而此刻即成永恒。“当前的经验就是一切,无始无终,无前无后。”

  人的存有自是一种浩瀚无边的实存,然应对之道又完全地受缚于意识上蒙昧状界分状,静观修持当是为了协助人意识的觉醒,层次上的划分只不过为了明确意识的沉潜层面,而终极境界的达成也会存有初级层次的表现,仅为某一时的,整体的局部,而人仅在局部生活时,一切充满着局限和冲突矛盾。化解之道实为超越之道,终极境界就是全然地放下,每一时刻成为永恒的现在。整体的能量潜能远远大于局部能量的相加集合。

  《事事本无碍》读后感(四):肯威尔伯带你整合佛陀与弗洛伊德

  有宗教修行习惯的人,很多并不重视心理问题,在他们看来,宗教是终极之路,最终一定能带你走向开悟。当一个人开悟了,那任何的心理问题也就不再成为问题。我一直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宗教才是终极解决问题之道,直到我接触了肯威尔伯(以下简称肯)以后,回想自己的经验,才发现,其实如果不很好地整合佛陀与弗洛伊德,哪怕我们持续坚持走修行之路,依然很难修成正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修行人花了那么大的功夫,最终没有太多成就的原因。

  在肯看来,我们人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到我们的修行,或者说会成为我们修行过程中的阻碍,如果一个修行人能更好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相当于疏通了这些阻碍我们成长的障碍物,能让我们的灵性成长速度更快,能让我们选择一条更加有效的道路达到终极目标。

  由于肯的思想过于宏大,本文仅就心理治疗及宗教修行这块进行分析,也就是如何整合佛陀与弗洛伊德。

  在我看来,肯其中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整合了所有心理理疗及宗教修行体系的东西,他在1977年23岁时发表的《意识光谱》一书,震撼了整个意识领域,他将各不同治疗领域的理论结合到一起,解决了这些领域之间的冲突问题。甚至将宗教也纳入了其意识光谱。

  在肯看来,整合西方心理学及心理治疗学包括三个基本层面:

  自我的层面(包括认识、行为心理学以及佛洛依德的自我心理学)

  人性的层面 (例如生理心能学以及完形心理学)

  超人格的层面(例如人格整合心理学,荣格的深度心理学以及一般神秘玄学)

  通过这样的整合,原来看似凌乱的各个学科及系统,突然间各就各位,回归到了其应有的位置,我们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同样优秀的心理治疗者,有些问题解决得很好,有些问题却毫无办法;为什么有些人修行到了很高的层次,但依然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心理问题,总是难成正果。

  我们看看下图,这是肯威尔伯整理的意识层次图,在肯看来,人类是经过一次次分裂,最终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第一次分裂,来自于与宇宙的分离,西方传统把亚当分化一切的错误,称之为原罪,我们都步着亚当的后尘。这一次的分裂,让我们脱离了宇宙(或者说大我、法界、神性或任何一种宗教中的提法)。我们从此落入到超个人的层面。我们忘记了我们是神性的一部分。但很多有修行体验的人,偶尔会产生过万物合一的感觉,我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高峰体验,但因为我们与这种神性已经分离,哪怕偶尔有那么一瞥,但并无用处,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长期处于那种状态,回归神性相信是绝大多数修行人的一种终极目标。

  第二次分裂,我们从超个人层面分离,我们将我们与环境分离开来,我们不认为我们与环境是一体的,我们认同我们的身体。因此我们为所欲为,任意破坏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甚至认为我们可以征服整个大自然,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其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就像人体的手,开始不再认同这个身体,认为自己是单独的一部分,并不属于这个身体,希望脱离出来。

  第三次分裂,我们又将自己的肉体与自我进行了分离,我们认同我们的自我,分离了肉体,不去认同它,这就造成了很多身心的问题。我们不清楚我们是身心一体的,当我们的身体发出求解信号的时候,我们不去理会,我们任意的使用我们的身体,熬夜、纵欲,仿佛那是一个机器。

  第四次分裂,我们在我们的自我中又分出了不同的角色,同时分出好坏,比如我们接受我们优秀的一面,对于那些我们不接受的,比如懦弱、自卑、不适当的性欲等(还有一些我们甚至都已经忘记的部分),我们将其丢入阴影,我们对其视而不见,认为那不是我。于是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心理毛病,我们不去感受自己的情绪,我们抗拒体验负面的情绪及感受,我们拒绝我们不好的一面,对外充分展现我们那美好的一面。

  可惜,每一次的分裂,都会在他们之间画出一条鸿沟,而这条鸿沟就是引起冲突肇因,那些被我们分裂出去的部分会不断想回归,与我们合而为一,这种冲突不断发生,就产生了各种心理疾病。

  因此,在肯看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将我们分裂出去的部分重新整合回来,我们才能获得圆满。而注重修行的人,只在努力解决最后一个层面的问题,他们忽略了其他层面的分裂,而这些问题依然会困扰着他,问题没有解决,最终都将成为障碍,阻碍其发展。

  以上是根据肯威尔伯《事事本无碍》中部分内容总结,了解这些,对每一个心理咨询师、修行者乃至处于心理问题困扰的人都有极大帮助。

  《事事本无碍》读后感(五):【摘录】意识四层次

  我们常把当下的生活经验,分解的支离破碎,还划定各种界限,不仅离间自我,也离间他人,甚至世界。

  “我是谁?”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潜伏着某种相当原始的心理作用。就在你形容、解释、或者只是体会到自我时,你正在自己的经验领域中划分心理的界限。无论你意识到与否,在界限之内,你感到的是“我”,而界限之外,则是“非我”。

  你的自我认识完全根据自己所设的界限。

  意识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角色层次

  即大部分人所处之境。角色层次是相当扭曲而狭义的,因为个人有意抹煞自己的某些气质倾向,例如愤怒、武断、性欲、快乐、怨气、勇气、冲动、嗜好等;他否认它们与他的关系,自欺欺人的相信这些气质均属于“非我”,乃外来之力,为此不惜缩小自己的领域,非我的部分驱逐界限之外。被驱逐的气质便压抑于阴影之中或投射为外在心象。

  当代人的消沉、焦虑、无聊、畏惧、抑郁等等症状,都源自情绪投射。

  第二层次,自我层次

  自我常感到被困在陋质顽躯之中,受尽折磨。难怪他会开始渴望挣脱肉体,不是现在还是死后的将来希望灵魂能掌管一切,不再受脆弱的肉体所束缚,最好能羽化登仙,这也难怪人们常把肉体与罪恶联想到一块。

  当心理与身体,随意与不随意,意志或自由之间的裂痕弥合之后,人们对自我及外界的看法便大为改观。你会感到不由你做主的那一部分身体也是你自己,从此对于你无法操纵的人事,也较能顺其自然。因此你对更深的自我的信心,不在肤浅的意识中任自我作祟,对于非操之于我的种种,愈来愈随缘自在。你还会发现,接受自己并不需要先把自己控制住,那更深的自我,也就是人马座的自我,本来就不是你所控制的。它是半随意又半不随意,两者都能完美地表达出你自己来。

  第三层次,有机生命整体层次

  我有一个身体,可是我并不是我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我的身体,可是凡看得到的及感觉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却与内在的我毫不相干。我有一个身体,可是我并不是身体。

  我有欲望,可是我并不是我的欲望。我能够认出我的欲望,可是凡认得出的,并不是真的知者。欲望在我的意识中起伏不定,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可是我并不是欲望。

  我有情绪,可是我并不是我的情绪。我能察觉出我的情绪,可是凡察觉得出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可是我并不是情绪。

  我有思想,可是我并不是我的思想。我可以直觉得出我的思想,可是凡直觉得出的,却非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可是我并不是思想。

  也许你会在心灵深处体会到某种自由,轻松,解脱,安稳的感觉,即使痛苦与焦虑的惊涛骇浪仍在周遭肆虐,这中心点却始终保持清明宁静。安处在这觉识的中心点上,就好像由惊涛骇浪的海

  65

  面,潜入安全而宁静的海底。起初,你也许只能潜入情绪的风浪下几尺的深度,只要契而不舍,必能潜入心灵的深度,自由地伸展,对周遭的骚动不安,虽保持极度灵敏,却不受感染。

  第四层次,一体意识【超人格层次】

  正如厄卡特所说,没有任何方法,技巧,途径能够抵达绝对之境,因为它在本质上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我们正和那穿梭在浪涛中,想办法找出湿性本质的人一样,无法静止片刻认为近在眼前的真相。我们总是东奔西走,离答案越来越远,如果我们仅知引颈眺望未来,哪能真正看见当前的现状。我们的寻求及愿望本身遮蔽了我们的眼光。总而言之,当下的这个经验本是我们寻求的捷径,我们却想尽办法逃避它。我们并不真想找到答案,我们是在逃避答案。

  每一意识层次实际上就是靠某一形式的抗拒否认心态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想由角色层次深入自我层次,首应化解的,便是对阴影的抗拒。难怪弗洛依德说:〔心理分析的整个理论都是建在认出患者对自己潜意识时所生出的抗拒心理上。〕当我们深入自己的阴影时,便会看到抗拒心理俯拾即是。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排斥角色形象难以接受的想法或冲动,于是这被抗拒的东西便转为阴影,在这身上留下某种伤痕或症状,使得此人不得不与焦虑或恐惧挣扎不已。直到他把这阴影投射出去,被投射之人便成了问题症结,冲突的根源。

  最奇怪的是此人丝毫不觉得自己在抗拒。表面上他会想,如果一切都按他的意思去做,他便不至于受苦或惹上麻烦。这想法只对了一半,因为陌生的另一半(阴影)乐于修理他一顿,他不自觉地伤自己。正因他不觉,因而不知该如何解决,他根本不承认问题在于他自己,还会反过来为自己的受苦而辩护。除非他肯面对自己对阴影的排斥心理,成长几乎不可能,因为抗拒耗尽了他成长的精力。

  随着根本抗拒的消失,个人的自我也随之化解。先前,你是以一个独立的自我,冷静观察你的抗拒行为。当你逐渐体会出,你所有的活动都是抗拒时,便顿时明白,连你内在感到的那个独立自我原来也不过是种抗拒的表达而已。你所感到的自我,不过是内在的一股紧张,一边招惹,一边逃脱的把戏而已。自我的感觉和脱身的感觉本是一个。但是,一旦它明朗化,经验者与所经验之抗拒感,便浑然而为一体。你不再感到抗拒,因你就是那股抗拒,于是凝固的自我感便融入抗拒感,最后一起化解。

  这根本的抗拒心理化解后,你与世界的隔阂也随之消失。你会自然地放下一切抗拒,不再避不正视当前的一切现象。于是,内心与外境的界限也不复存在。你即不再抗拒当前的经验,就不会费尽心机地与它划分界限,于是世界与自我融为同一个经验,我们不再为逐浪而疲于奔命,因为真正的海浪只有一个,而且无所不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