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生活所必须
杜威的教育观里,永远离不开生活。反观我们当下的生活,哪一样和教育脱得了干系?生老病死,福祸官禄,无所不含教育的元素,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荣辱。正因此,我很赞成“教育是生活所必须”这个观点。
随着文明的发展,未成熟的人本来的能力和年长者的标准和习惯之间的距离扩大,仅仅身体的成长,仅仅掌握极少生存的必需品,还不能使群体的生活绵延下去。需要审慎的努力和周到的耐心。人生来不仅不了解、而且十分不关心社会群体的目的和习惯,必须使他们认识它们,主动地感兴趣。教育,只有教育能弥补这个缺陷。人类要获得身体所需的能力,必须通过教导才能得到。人类要获得一切技术的、美的、科学的和道德的成就,该要经过多少的教导啊!
每天早晨,天还未大亮,看见一群群孩子走向幼儿园,小学,中学,背着书包的孩童,被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牵着手,有的还在哭泣,有的好像还未从梦里清醒,但他们都有一个目标,去上学,去学习,去快乐成长。试想一下,他们在家,不是更舒服吗,大人也未必教授不了哪一点常识性的东西,可千辛万苦也要让孩子们到学校,究竟是为什么选择学校呢?有的一边还在诅咒学校,一边将自家的孩子送去。
“人生来十分不关心社会群体的目的和习惯,必须使他们认识它们,主动地感兴趣。教育,只有教育能弥补这个缺陷”我想,这个是人们自觉送孩子到学校的根本目的。不论是幼儿还是学龄期的孩子,都得过上集体生活,才能具备社会交往的基本素养。
幼儿园以及小学的老师,一日里的所有行为,都直接刻印在孩子们纯洁无暇的心灵底版上。在我国目前的体制里,小学教师准入门槛逐步提高,这个是硬性指标,听李政涛老师说,他的研究生也有进入小学的。软的素养,大多还亟待提升。以我目前的观感:越是幼小的孩子,越是需要素养高的人去教导(去传递)。科学的、美的、道德的、技术的素养传递,在幼儿园里获得的,就是终生难以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