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凡神树》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超凡神树》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2-04-11 03:33: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凡神树》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超凡神树》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役所广司 / 池内博之 / 风吹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凡神树》精选点评:

  ●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末世哲思。生命力和毁灭力也许是同一种力量,生命不意味着美好,毁灭也不意味着丑恶!唯有慈悲和爱是超越一切的力量!这部片子让我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思辨黑洞,生命力与毁灭力,普通与独特,强者与弱者,自然世界与有情世界,层次与角度错综,也唯有信仰可以解决!

  ●你不知是在哪一步踩上了那只捕兽夹,此后染上疾病,无药可医

  ●看的是一个极差的DVD版本,画面声音都惨不忍睹...远不如《救赎》。

  ●就我看懂的部分来说 像是一个拿神树来作喻的电车难题 一棵会杀死周边植物的树和一整片树林//支持世界运行的法则如果一直是弱肉强食的话 人类会不会反而停止了进步或倒退//“自由只是一种疾病,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只需要顺从就行了。”

  ●我爱你,世界末日。

  ●神木的隐喻极富多样化,可以是武士道,可以是法西斯,也可以是共产主义,役所广司最终从法则中超脱出来,以人而非“道”作为考量。而最后的混乱者既是毫无法则的暴力者们,为事件的另一种可能,一言两表,独具特色。

  ●渾然天成的社會學式+神秘主義寓言,黑澤清看到目前最優的一部~

  ●很实验。很先锋。

  ●7/10。[超凡神树]恐怕是[X圣治]的续作,两部都讲述了最初不愿意的警察精神脱变,引向了恶魔的行列并继承其遗志,片中围着平原倒伏的枯树、森林里长青苔的尸体和私猎者布置的金属夹,说明人类也像植物一样被神木侵蚀,而男主吃毒蘑菇产生幻觉更加混淆虚实,最后遭受爆破命运的巨树吐出新芽使超凡显现。

  《超凡神树》影评(一):超凡神树与它的符号性死亡

  如果用象征去解读这部电影的话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再说说围绕着神树的人:守树人是军国主义的守墓人,他认为自由是一种病,歇斯底里般地保护神树和宣扬他的思想。精神分析会认为这是强迫症的表现,神树形状上就像是强力父亲的阳物,父亲一直”凝视“着他,所以他的生活不得不屈服于他的意志,要”装死一样活着“,即使在他的垂死之际,也要强迫性地否认他的死亡并维护他的尊严。

  植物博士信奉功利主义,认为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就必须不择手段不惜牺牲。树是象征着社会形态的话,植物博士就无疑象征着知识分子了,她也像一些知识分子一样被认为是疯了,因为她的理论把她带进了非理性的虚无。

  她的妹妹是”崇洋媚外“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日本向往东京的乡镇少年,那些幻想着外面的世界能给与自己平凡的人生救赎的人(也可以联想到一些以为外国可以帮自己的国家走出困境的人),最后的下场是被日本刀刺死了,意味着什么也不用多说了。

  最后还有象征着”秩序“和“审判者”的前警察,他最初是个优柔寡断软心肠的人,怀着对宁静的自然的幻想(城市人对自然的”凝视“)来到了这地方,被以上多种势力所拉扯,因为他们都想获得”官方意识形态“的承认。他一度倒向军国主义,并想把它”复活“,但最终意识到它已经不能给民众任何希望,在群众眼中它只是一棵能换点钱的老树,和其他树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不像今天日本的状况吗?)。所以到最后他杀死了一个卖树人,他象征着盲目追求利益无任何信仰的群众,选择把未来(树苗)留给知识分子。在这之后,他也复职了,大概是因为他学会了选择,成为一个合格的”审判者“了吧。

  以上解读略显简单,也许是我领悟得不够吧,牵强的部分敬请原谅。

  《超凡神树》影评(二):杰作《神树》,爱上黑泽清

  再看过《Cure》,《Bright Future》之后,终于拿到了这个黑泽清的杰作《Charisma》,也叫做《神树》。但是从影片的名子和内容来看,应该翻译为“领袖”。这是一部充满了玄奥和神秘的电影,但是对于“神树”来说并没有任何的魔幻情节和怪诞气氛。故事讲述了所谓的“精神领袖”的神树和森林的对立关系,并表现了各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生命境遇。

  村里人,他们都是些世俗的居民,他们看到自己的森林被神树破坏,就像除掉它,后来有人出高价买这颗树,他们就为了金钱出卖神树。他们不考虑什么生态或者事物存在和生存的本质,不在乎任何与自己现世的生活无关的哲学话题。

  看树人,他是一个崇尚精神领袖的青年,渴望的生活是充满了尊重和服从,信念那种所谓“强人”理论,认为世界就是适者生存,人要为自己的生存不断抗争,失败就是死亡。他更多的是看中了“树”,而不是“森林”。这些可以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他有一把日本军刀,也象征了他身上的武士道精神。影片中有个情节,看树人照料的队长的妻子起身跟役所广司说,看树人没有过自己的自由生活。

  植物学家,她是一个悲观的人,她对役所广司起到了启导的作用,但是自己却困在自己的悲观的人生观之中。她认为生命的存在终是一种虚无,想要重新繁荣就要先全部灭亡,因此她在水中下毒杀死森林,同时又破坏所谓的神树。她以为如果是为了“森林”,那么就要否定所有个人的行为。

  植物学家的妹妹,总是憧憬着森林外面的世界,试图冲破自己生活的范围,到达更加美丽的外部世界。从某种角度来说,她是对于现实不满的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世俗的人,一个享乐主义者,最终为了钱财,为了自己的花花世界,死在了看树人的刀下。

  役所广司所饰演的警察,总是在两个极端的对抗中,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两全其美的方法。而在这个充满了“生存和破坏”的神秘森林中,他找到了这种超然一切的人生观。对于他来说,每棵树都是“神树”,不存在什么树和森林的对峙,只有该死的树和该生的树。由于他的到来,他改变了围绕在神树周围的人的生活和想法。电影的最终,就像电影的开始所说“精神领袖,重组世界法则”,而役所广司则是这个精神领袖,也就是所谓的神树。

  《超凡神树》影评(三):神奇黑泽清

  黑泽清千禧年之作,看了两遍甚是困顿,首先在于结构的缜密细致,是的,这部片子并不像别的片子不好解读是因为其松散流化的结构,相反和很久以前的好莱坞特技手法一样严谨到你根本意识不到严谨的存在。情节和人物带着自己的谜样去解谜,片中很多谜题没有正面直接的答案从而拥有了佛家思想的样貌。

  刚开始与绑匪谈判的段落就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逻辑,薮池警官突然的拔枪与劫匪下意识的躲避已经试探出了对于议员安全来说的绝对性机会,如果这是一部寻常的警匪片劫匪已经死了,我们在突然的兴奋快感间顶多皱皱眉撇撇嘴,但在这之前,劫匪给了我们和薮池一个看似终极似的既是谜题又是答案的纸条,上面清楚的写道:恢复世界法则。那么问题来了,动机在哪里,为什么要恢复世界法则(现在是什么法则什么状况),世界法则是什么样的以及怎样恢复。薮池将纸条塞进衣兜,以日本人特有的客气说了句“我会帮你转达的”,至此嫌犯受到了一种类似于羞辱和激励的双重肯定,遂即开枪。镜头给到薮池的上司,他问薮池为什么不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杀死劫匪,薮池感慨的表达了想要帮他想要两者都救下的心念。他的上司接着问道“是为了恢复世界法则所以才帮他的吗”,影片开始5分钟就交代了这个问题和世界法则的问题,答案目前不得而知。薮池也被放假了,他选择了度假地点——一片森林。

  这里汇集了三方势力,神秘教派的教员桐山及教主的遗孀,多名林木研究人员(后来受委托人委托来买树的办事员),女植物学家美津子及其妹妹千鹤。这些人物的出现都没什么因由,突然的就与薮池产生了关系,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人物间的关系变成了绞在一起的链条,而人物和剧情在这种关系中想要往前推进势必会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令人惊奇的是除去剧情本身的诸多疑点这种复杂的联系却是一点不让人觉得难受,这种去头去尾的通透性恰巧保证了影片特有的性质,众多符号化的意向首先让我想到金基德的《一对一》,同样是处理巨量不断滚动的信息,到最后一刻仍然能达到信息的顶点,同样富有寓言性质的影像之下《一对一》的连贯性留下的是观者思考的空间,而黑泽清的片子中生活化的诗意方向造就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看过《X圣治》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黑泽清为电影带来的那种幻想的不确定性,《超凡神树》也沿用或者说肯定了黑泽清一贯的风格,影片前半部分观众只能看到神树的下半部分看不到上半部及枝叶,即使是眨眼即过的泛着光的树顶瞬间也迎合了观众对神树中神字的既定概念,直到薮池从美津子那得到了听诊器,贴着树干诊断神树的善恶,美津子后来对薮池先行发难,她告诉薮池神树不断分泌毒液造成森林一片消亡景象,只有消灭神树才能挽救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薮池反问美津子有没有两者都能拯救的办法,美津子毅然的否定了薮池的问题,到这里也就与前面薮池想要两人同救的段落呼应起来,表明了取舍之间的抉择一定要做不然会什么也解决不了,更重要的是,后来我们还知道美津子因为无法接近神树而向森林中唯一的水源投毒,用彻底毁灭现有森林的方法使得濒临崩溃的生态圈获得新生,美津子走火入魔了,这时的薮池已经有了对树的信仰,已经相信神树的神奇,然而就像研究员们想要强行拆除神树时所问“请告诉我这是什么,这真的那么重要?”他们现在还不能知道,这份神奇正来源于片中所有人物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的认可。

  蘑菇是又一个问题,即使不按照美津子对神树的说法,森林依然已经满是毒味,薮池却在这里找到了可以直接食用的蘑菇,如果像后面薮池直言的那样,神树其实只是普通的树,那不受毒害的蘑菇又代表了什么,还有三次出现的向同一方向倒下的树(难道要我理解成被军国主义毒害的右倾。。。),加上研究人员们在夜晚受到感召后所做的事,薮池对千鹤说的那句“你是不是为了以防万一也在着火的车那设了一个陷阱?”真是毫无头绪。看来只能从悬疑的角度出发,如果确实森林一切诡异的意向都来自美津子的投毒,是不是会更简单些。

  本来我是没看出什么对战争的控诉问题的,幸而发现了那张二战风采的海报,再看看桐山的短发还有他所认为的健康的人只需要顺从只需要守护神树的观点,再想想最后堪称伟大的笼罩在山谷中的绯红色和直升机的镜头,军国主义还真是让人入目三分。

  影片最后半小时神奇的镜头不断冲击我们的眼睛,那应该是从第二颗神树的出现开始(脑补了下三峡好人),信仰的发扬者保护者正式完成了交接仪式,所有的人都不认为这是一颗神树,当然,除了被未知性包裹的受委托人员,薮池也像桐山说的那样成为了神,而薮池在通往神的路上亲手毁灭了自己守护的神树,迎来的是一株新芽,一旁的美津子才像是被彻底毁灭掉了信念的枯树。

  总结看来黑泽清要告诉我们的不是信与不信,不是控诉与否,甚至不是悬疑之情,最多的恐怕就是那抹充斥片中的神奇的感觉。

  《超凡神树》影评(四):一则末世预言

  比起同时期的日本导演,黑泽清更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作品里带上隐喻,他毕业于日本立教大学社会学系,从影后拍了多年的情色电影,社会悲苦多有体会。后来拍严肃电影便习惯刁钻,甚至不惜抛弃正常电影技法,故事性的修饰极少,隐喻赤裸、深刻、毫无保留的展现给观众,所有思想均有着原始的血腥和野蛮。

  《超凡神树》的故事是晦涩的,并非黑泽清叙事高明,而是他作为导演态度上的懒散。故事的内里重人世而轻人事,电影中人物除了薮井和守树青年,其余人皆无背景介绍。守树人背景尚且能说与神木有关,薮井的背景故事,只在一次通话中轻描一笔,大抵能猜测出一个常年忙于工作疏于家庭事务的警察形象,与电影剧情关系不大。

  影视编剧常识中有,无背景的人物则不饱满,戏剧冲突便立不起来,黑泽清的人物从某种方面完全摒弃背景,既是一种懒惰,又是一种张狂。

  电影开场原本极风格化,薮井介进入森林前的三个场景,警局、绑匪现场和前往森林的汽车内景,三处之间没有任何转场,转换粗暴令人莫名其妙,这种不着头尾的做法其实是将转场视为切镜,三个场景实为一场,是故事的“起”,是戏剧的开幕。

  到之后,大概黑泽清自己也觉得手法过分,抑或是懒意又起,神木被烧毁之后,森林中升起蘑菇云状的巨树,睡梦中的护林工人们行尸走肉一样站起,聚于一处聆听广播,这是最直接的表现原子弹和天皇的战败广播。

  故事上的懒散更是明显,抽象的视觉表现非常明白的告诉观众,《超凡神树》重点在其隐喻,但一思及所喻为何,黑泽清又不再多提。日本历史你我耳熟能详,懂的地方我便不说,不懂的地方我也点到即止,细一琢磨虽然也能能联想,无此常识的人会莫名其妙。

  电影中剧情的转折点,即情绪爆发点,黑泽清更光明正大的使用大全镜,既非上帝视角也非“窥探”视角,而是场景中的观望者视角,将本该酝酿的情绪刻意淡化处理,旁观者(也是我们)无法产生同理心,只有冷漠与麻木。

  以上几处唯一可行的解释,就是黑泽清的刻意为之,刻意减少人物及故事的着墨,重点还是在电影的内核。

  电影的主题为“法则”,但法则的解读非常多样,天、道、义理,守树人的“适者生存”是法则,植物学教授的“为总体牺牲少数”的思想也是法则。而电影里的神木,根部会释放毒素杀死其他植物,但是森林里的植物却被神木吸引,不由自主向之靠近。神木的解读,可以是日本上世纪的军国主义、法西斯,甚至可以是共产主义、民主观念,森林,即为鸿蒙未开的民众。

  电影中的最重要媒介设置为树,其实也颇有意思,日本本土宗教为神道教,崇尚万物有灵,不但蛇虫走兽有神怪,连日常使用的什物都有神灵护佑,号称“八百万天神”。这其实是原始人类对世界观察有限,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自然力还是自然现象,都当做与自己有相同的生命,这种原始思维进而产生了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神木便带有了宗教色彩,电影中的各角色困境,就成了信仰困境。当然,仅以“愚众”的角度看,各种主义与宗教之间,也不过是异曲同工。

  有趣的是,如果将森林与城市相对立,森林的意义又大了一层,城市代表规矩森严的文明社会,森林中是无法则无文明的混沌状态,二者互为表里。

  男主角薮井曾经也相信着某种法则,他面对机会而没有杀死绑匪,是因为想连绑匪也一起解救。但薮井的法则并不被接受,在被上司强制休假后,薮井的信念开始动摇,进入森林之后更开始痴傻,行食如野人。

  初看时觉得薮井的性格带有侠气,侠客故事里,常有对自己信仰产生困惑,从而隐姓埋名的剧情,古龙笔下的三少爷,张彻镜头里的独臂刀都不外如是。不同的是,他们在后面剧情里受到外力弹压,被逼无奈使出绝世武功,读者观众有了复仇的快感。

  而薮井之后遇到的围绕着神木的各色人士,都代表不同的法则和信仰,薮井在不同法则间犹豫,神木被毁之后终于开悟,得出个人重于法则,最后离开森林走向城市。

  修行渐悟,出世又入世,薮井身上不是侠气,是佛心。

  守树青年在电影中,本该是信仰最决绝者,为了守护神木,守护法则,意欲组织军队实现理想,守树青年代表的就是武士道,手执武士刀喻便在此。

  可惜武士道终归是侍奉和服从,神木一毁,守树人就没了主心骨,也第一个背叛自己的法则,杀死植物教授的妹妹,抢得钱财欲逃往城市。武士阶层看似高高在上,但平时是兵,战时就是匪,守树人杀人,毫无征兆,这是电影里唯一一处杀人带来的冲击力。

  之后逃向城市时,遇到同样逃走的护林员们,守树人请求搭车同行,却被护林员的枪口拒绝。

  信念薄弱,心内如匪,刀败于枪,黑泽清的讽刺高级。

  同样讲守树,阿城小说《树王》里的肖疙瘩,面对文革时代洪流,也不能保全树的存在。表现社会和时代,这两个作品真的是绝笔。

  神木被毁之后,众生百相,最有趣的却是那群护林员。他们初是种树,再又要抢走神木,计划未果之后抢走枪支,开车回到城市。薮井最后面对城市时,火光点点,军用飞机飞过,可猜测正是护林员们引发了骚乱。

  法则尚在时,他们便无信仰,法则崩坏后,最容易陷入暴力的就是他们。这大概就是黑泽清的末世预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