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课堂之美在哪里
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模式,课堂就是课堂,课堂不可能变成热闹非凡的集贸市场,也不可能变成的自由自在的运动场,甚至也不可能是静谧的图书管阅览室,课堂的要素中教师、学生、教室环境、教学材料一样不能少。
学生可以面对面的坐着,老师可以前前后后的穿梭,教学目标还是要落实,教学进度还是要赶着上。教学形式改变,换汤不换药;实质改变,那才叫真的变化。构成课堂的关键因素教师,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理念策略,不改变自己多年的认知习惯,不改变自己解读文本的视角,不能有自己的一点独立解读分析,从根本上讲,新课程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改变。
诗歌鉴赏课,还是诵读,还是根据注释疏通文意;也有的是从单元编排的目的入手,理出这一类词的共同特点。戏剧还是离不开背景、情节、人物分析,离不开冲突矛盾。普通学校和名校的教师,都是如此这般,只不过,名校比较好的是学生专心程度高一些,硬灌还是可以灌进去些。
课堂之美在哪里?
我觉得,教学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提前构想完备的课堂,才有可能出现生成的鲜活状。因为备课不光是知识,更要紧的是学生能力点的提升,要设想好,有目标才可能有行动的方向。
课堂的美在于课堂内容安排的疏密有致。
课堂的美在于节奏的舒缓和急促相得益彰。
课堂上看得见学生精神世界的饱满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课堂上学生学到了进来之前不知道的东西,进来之前认识不到的问题,课前预料不到的态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