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摘抄

2020-10-14 16: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摘抄

  《点亮自性之光》是一本由克里希那穆提著作,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143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7-12-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亮自性之光》精选点评:

  ●克氏真的谦虚

  ●看他的书 心里安静

  ●让人心安的书。

  ●这本书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看进去

  ●善恶

  ●这份光明是别人无法点亮的,不论那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无论在天上或地上,都没有人可以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来将它点燃。

  ●克克~

  ●悟不是靠文字讲清楚的。个人以为,不如读老庄。

  ●治愈系藏书。

  ●觉者:以你之眼,以你之身,以你之心。

  《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一):用另外一个头脑来看待这个世界

  一本薄薄的小书来引导我们去如何的冥想,如何内观自己,如何的放下现在我们的思想,能够把时间感停下,打开内心的空间,达到那种空寂的感觉,去真正的看到自己内心的追求,去探视我们现在所存在的爱恨情仇,焦虑,害怕,嫉妒,忧伤。

  《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二):好

  克里希那穆提说:“人生是如此的虚妄不实,如此的不确定,所以,我们渴望拥有深刻的满足感,爱和某个可以永恒不灭的东西。”在我的理解中,这个“永恒不灭的东西”,便是“自性之光”,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依赖别人,不崇拜权威的自觉意识。这份光明是潜伏在每个人身体里的能量,你必须完完全全的认识自己,必须用冥想和思考来接近真理,保持“心的寂静”,忘却焦虑、嫉妒和纷争,才能发现身体里的这份光明,让它释放,永恒不灭。“有了这份光明,你就不必再仰赖任何人,那时,你就会获得彻底的自由。”

  《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三):囫囵吞枣的感悟

  首先这本书看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我好想没有什么感悟,只是明白了一点点:

  1. 看地图的时候,如果你有想去的目的地,自然就看不到整个地图本来的样子,而是你的目的地在这张地图的样子。

  2.批判、中断、停止、压抑、对抗、等等这些行为去处理脑子的杂念是不对的,这代表着新的念头在创造。应该有追随你的念头,观察他,停止任何的评论,让它在脑海里游走,增长,扩散,直到消失。身心寂静无为。

  3.不要想从冥想中获得什么,寂静的时候自然明了。

  4.不必刻意的运用它,世界的美与好本来就在这里,去看就好了。

  《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四):笔记

  对大脑说:只储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其他的东西一概不储存。

  你必须拥有彻底的秩序,你必须把心理上累积的一切的东西全部止息,让你的心清明而不扭曲,能够如实地见到内在及外在世界的真相。

  24

  你一直活在思想中,你赋予了思想太多的重要性。但思想总是陈旧的,它永远不可能是新颖的,它只是记忆的延续罢了。譬如你曾在某处生活过,显然你对那个地方保有某些记忆,但这些记忆已经是逝去的结束的东西。它是一种老旧的产物,然而只有当这些老旧的记忆终结之后,新的东西才能产生,因此,死亡变成一件非常需要了解的事。…

  《点亮自性之光》读后感(五):自性之光一直亮着

  很好的书,简单,字又大,读起来不吃力,利用两个睡前阅读时光就看完了。

  以前一直不理解"所观之物即为观者本身",明明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怎么混为一谈呢?其实我误解了,这里说的“观”说的是形而上层面的观察,比如,我觉得我很孤独,我觉得很快乐等想法。如果不理解"所观之物即观者本身",实际上就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执著"自我"是恐惧、嫉妒、不安等负面情绪的源泉。

  放广义说,精神分裂者就是在观者和所观之物中间人为设置一道墙,其实这些人是被自己逼疯了,他们看到的,只是自身思想的投影。按照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念,是鼓励人们精神分裂的,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理想”存在,其实,为什么要符合社会标准呢,比如:就像现在人们追求新的东西,为什么看了NOKIA新机型的广告一定要买,如果你心里要自己如何,或者自己想如何,这时候,“自我”就已经被挟持了。但是,社会是欢迎这样的挟持的,后面有巨大的利益,不认同的被社会封为“弱者”或者“不入流者”。

  所以在外在的合谋面前,没有真实的认识自己,就会自作枷锁,锁住自我,陷入“轮回”,周而复始,没有止歇。其实人不必折磨自己,被所谓的“理想”驱动,承受着种种压力,终身在奔波。

  放下很简单,但理解为什么放下,很难。按照书中所说,其实自性之光一直亮着,只是没有去看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