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15 16: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是一本由陈权著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读后感(一):在航班上协助救人,帮老婆调理身体等

  书写的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有实际操作指导作用,很好!特别是在航班上协助抢救急性心梗病人,这样的容易学会的手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到自己和身边的年纪大些的人。帮老婆调理受寒感冒过程,写的很详细,各种可能出现的身体情况都写了上来,以及如何应对,非常有实践指导作用。非常好!这这本书值得大家学习和实践参考。

  《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读后感(二):遇见中医,遇见幸福!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作者中年学医,上有老下有小,勤力工作之余还要顾家学习,实属不易。书中有三十余篇著作,应该都是作者数年学习苦思所得,实在令人敬佩!而且学好中医,受益最大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人亲属吧,希望有缘人阅读此书后,把书中的中医知识都能普惠到周围认识的人身上。感谢作者,笔耕不辍,祝愿作者多出佳作,回馈社会!

  《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读后感(三):遇见中医!弘扬中医!

  

今天,把陈权老师的著作《遇见中医》拜读完,对陈权老师学习中医的初心、执着以及成就,真的由衷的敬佩![强]。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很荣幸参与这次“共读活动”,在杨教授、陈权老师以及各位同学的分享后,结合自己自学中医的经历,对我来说,这次共读活动,更加坚定了自学也能学好中医的信念,也对我自学中医的方法方式有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让我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恩在这里与大家相遇!

  《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路》读后感(四):【《遇见中医》读后感】

  《遇见中医》探微 一、走师承和读中医院校,晚辈觉得,从几个方面考量吧: 【一、职业规划】: 1、读中医院校,更有机会和容易进中医院工作,因为现在进中医院都要求全日制中医院校毕业。 局限:实操经验不足,很多中医院校出来的学生,没多少真正进中医院干的。 2、师承出来的,主要针对开医馆或者在中医诊所坐诊。 职业方向明确,实操经验丰富,另外还可以边学边出去找相关的工作去实践。 还有一点,师出有名,走师承的更容易集百家之所长,积累丰富的名老中医人脉。 【二、学费】: 师承和中医院校的学费,是否符合自己的承受范围。 【三、所能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 1、证书的含金量,发证书的机构是:国家级、还是省级。 2、证书的适用范围 3、个人的职业规划 【四】、是否考虑未来二次转型。 【五】、学校更多的是:学研产 师承更多的是:产学研。 【六、师承会留一手吗?】 1、看师徒缘份 2、看师徒认知水平 3、看投其所好是否到位 【七】、师承吗相当于:职业技能院校; 中医药院校吗:相当于中医药的普及教育。 二战之后的德国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是因为加大力度培养技能、技术人才。 中医师承未来的机构职能会不会走这条思路,这样的思路会不会更有利于中医的复兴? 【八】、 1、再好的医术,都要被传播,都要进行包装。 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师承和正规院校出来的,有一些依旧这样… 2、走到最后,你会发现: 初心、医术、医德、运营包装推广的综合较量。 初心:决定你能走多久 医术:决定你能走多远 医德:决定你能做多做大 运营包装推广:决定你能影响多少人。 3、假大师为什么流行:背后有团队运营包装推广,才能做到劣医驱逐良医。 二、读经取道 【一、医书浩瀚如烟,现在趁着有人带一下:】 从该读什么书、/ 读那个版本的书、 3、到用什么样读书的方法 这些都是基本功,小白有人这样一带,会走少很多弯路。 【二、何谓中医思维:】 1、立足中国文化 2、中医经典的辩证诊治思路 3、历代用方、验方的医案归纳学习、以及思考。 【三、读完陈权师兄《遇见中医》,晚辈思考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习那些经典?怎样去学?学习经典的意义在那里?在此晚辈分享一些想法,如下:】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典?) 1、经典是古今流传最广和应用最多的并集中医经验于大成的医书。 2、学习经典,有益于大家正品清源,找到学习中医的源头。 3、鉴于经典太多,但源头不多,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有中医四大经典和四小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 中医四小经典: 《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 (二、怎样去学经典?) 陈权师兄《遇见中医》里,提供了一些学习的方法,整理如下: 1、证方合一。 这是书里引用最多, 什么症状—辩证诊治—引经据典—用什么方。 2、善于归纳。 方子很多,方子里那些药是一样? 方子里药的组成有那些?1味、2味、还是3味? 《遇见中医》P297页,最后一段,原文列举如下: 仲景281首经方中,1味药的有15方,2味药的有40方,3味药的有45味,4味药的有30方,5味药的有28方,5味及5味药以下的方剂合计160余,占全书的处方的一半有余。 3、发散思维。 《遇见中医》里很多案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证状—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家庭关系—致病原因—调理方法—药调—外调(生活习惯的改善) 三、中医展望: (一、新闻访谈摘录): 1、【陈权:中小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重在运用】 2019年05月30日11:50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广东中医师承广州同学会执行理事长陈权。   人民网广州5月29日电(李语)5月29日,广东中医师承广州同学会执行理事长陈权做客人民网《界别圆桌汇》时表示,中小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重在学以致用。   陈权举例,中医提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学习中医药文化,有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怎么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饿肚子;怎么睡觉?肯定不能熬夜玩手机。”   陈权还提到,中小学生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时,也可以把学到的中医药文化加以应用。“现在是夏天,多雨,湿气比较重,我们就要用木棉花、五指毛桃、赤小豆等,煲祛湿汤。” “假如说能从小教育他们,把这些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才是真正地学以致用。”陈权说。 (责编:陈育柱、牛攀) 2、【中医药教育何时进入广东中小学?】 人民网吕绍刚胡苇杭李语 2019年05月30日08:55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杨宏志(右二)、陈权(中)、陈志锋(左一)做客人民网《界别圆桌汇》。   中医药事业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教育的支撑。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2030年前,推动中医药进校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2017年,浙江省率先推出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分上、下两册,共36课时,供全省小学五年级学生使用。此后,北京、河北等省市也相继开展相关工作。 而作为中医岭南流派发源地的广东,迟迟未有相关动作,这让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宏志甚是着急。 “我们不仅要急起直追,推动这个举措,还希望能进行创新,突出岭南中医药特色。”在2019年广东省“两会”上,杨宏志提交提案,建议积极推动“中医药教育进入全省中小学”。 中医药教育为何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广东中医药教材要如何编写,师资力量如何配齐,何时进入广东中小学?5月29日,人民网《界别圆桌汇》邀请杨宏志、广东中医师承广州同学会执行理事长陈权、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学术部部长陈志锋,就该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中医药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中医药教育就应该像足球训练一样,从娃娃抓起。”杨宏志说,在西医成为现代医学主流的当下,中医药进入中小学课堂,可以向学生普及中医知识。 同时,杨宏志认为,学习中医药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保持健康的方法。“从这个角度看,中医药进校园,有助于提高整体社会的健康水平。” “孩子们学习中医,可以塑造人文精神根基。”陈权表示,中医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的思想,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和国学、历史等都有关系。 对于中医药教育是否要进中小学校园,社会上仍存在质疑声。对此,杨宏志给予了回应。 “不少人觉得大学教育才能包含中医药文化教育。其实自古以来,包括现在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就是很小的娃娃接受中医药教育,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杨宏志举例,在北京的一些医馆,就有几岁的孩子开始背方歌、学医书。 杨宏志还以自己外孙女为例。“她就几岁,对中医很感兴趣。你教他,她一下就记住了,非常快,会看舌头,还会把脉。”   教材突出广东特色,学以致用   中医药文化课程能否在中小学开办,关键在于教材如何编写和师资来源。 “广东版教材的编写,可以参考浙江省,再补充一些具有岭南特色的内容。”杨宏志说,自古以来,岭南大地就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区域,古有葛洪,近有邓铁涛,此外,还有远近闻名的阳春砂仁、化州橘红等南药。   师资方面,杨宏志建议:“可以先在中医院、医学院中选聘兼职的老师,同时对学校的语文、生理等老师进行培训。” “假如这件事情真的落地了,我愿意作为一个志愿者,到学校里面给他们去讲课。”陈权给予明确支持。 除了在中小学教授中医药文化,嘉宾们还指出,要让中小学生对中医药知识学以致用,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强健自身体魄。 陈权举例,中医提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学习中医药文化,有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怎么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饿肚子;怎么睡觉?肯定不能熬夜玩手机。” 陈志峰认为,在教授的中医知识中,应包含有治感冒、发热的小常识。“这样一来,小孩子可以将这些知识告诉父母,如果起到了缓解病痛的作用,孩子的荣誉感会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强。”   培养中医药人才,建设中医药强省   “中医药教育进入中小学,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在落后浙江的情况下,还不急起直追,那我们就会比较被动。”对于广东推动中小学中医药教育的缓慢进展,杨宏志表示忧心。 2014年3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和文化,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 “中医药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无疑对中医药人才培养起到推进作用,进而助力建设中医药强省。”杨宏志说,中医药文化教育可以在青少年心里种下种子,壮大中医药人才后备力量。“小时候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了,将来就有可能选择相关职业。” 杨宏志表示,还要大力推动“师带徒”形式的中医师承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中医师承人才。“目前已有如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这样的中医师承教育机构,如果能够给予更多的扶持,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 陈权说,推动中医药教育进中小学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希望广东社会各界全力推动这件事情,让我们的中医药教育早日走进我们的中小学。”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不难。”陈志峰认为,广东在中医药强省的建设中,确实会遇上困难,但只要踏踏实实,逐步推进,从类似中医药教材进入广东中小学课堂的事做起,将有效帮助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 (责编:陈育柱、牛攀) 二、中医的觉醒和复兴,是验方效果+互联网大数据,传播所产生的放大效应。 当中医验方效果的数据日益庞大时,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才会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 但前提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三、普及中风预防和急救的方法,并结合心肺复苏课程体系进行急救培训。 具体参考陈权师兄《遇见中医》P247~256页,<何为孝>章节内容,提及的中风急救方法。 晚辈本身是户外协会的,也是拿了急救员证的,连续4年的佛山徒步50公里的领队,有一些是从参加户外活动中的经验引申的。 中风猝死,如果可以把中医的急救方法也引入进去,把户外急救体系更加完善,这是社会的一种福音,一旦普及将会功德无量。把户外急救的药品同时备一些:安宫牛黄丸、三菱针,这样从:应急培训——应急物资——应急处置,就可以更加完善啦。 而且中医的中风急救体系,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更容易操作,尤其适合社区和养老机构、疗养院、户外活动急救。AED器械,成本特别高…配有的地方不多。 另外这些年,高大中小学生各级军训、体育课、户外活动猝死也屡有发生。 中医素有:江湖郎中之称,行走的医生,中医本身就有救死扶伤的天职和能力,而且中医的各种疾病急救体系从古到今也很完善,如果我们可以把当下社会发生最多的急救病症,对应的中医急救方法,整理出来,对广大民众进行普及、传播,做到群防群治,这也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和壮大。 中医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民间基础雄厚。 各学校、培训机构,应该把中医的急救体系引入校医培训中。 五、引用经方,指导食疗搭配,真正做到药食同源,药食同疗。 鉴于水平有限,望诸位老师、师兄、师姐,不吝赐教,共同进步,祝大家:阖家安康!顺心如意!谢谢。 ——中医渣:陈伟权 【2020年8月29日,下午,整理近段时间读陈权师兄新作《遇见中医》的读后感,于广州南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