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天性经典读后感有感
《学习天性》是一本由【日】小沼势矢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习天性》精选点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受益非浅
●读起来轻松畅快、受益良多,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坚持努力去做,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才能事半功倍……
●非常差,谁买谁后悔。
●类似知乎、quora等问答平台的答案拼凑
●世界上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吗?和叶子一样,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学再多别人的方法,不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学习天性》读后感(一):好的方法是成功的關鍵
《學習天性》作者小沼勢矢是日本腦科學的專家,將大腦分為視覺型、聽覺型與觸覺型,認為善用自己的感官優勢,必能更好地學習。
全書共分五章,僅七萬字。前兩章以腦科學知識建立對學習的認知,並幫助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第三章強調「學前準備」的重要性。第四章介紹學習小技巧,比如專注的方法、每九十分鐘休息一下、結構化學習。第五章提供能夠提高回憶能力的反覆學習法。
雖然這本書的看法沒有很多「新發明」,但系統化且有理論基礎地講出來,對學習掌握不到竅門的人還是挺有幫助的吧!
《学习天性》读后感(二):学习方法与天性
书虽然叫做学习天性,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不太一样应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作者觉得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型、触觉型、听觉型。大家应该根据自己所属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对作者那几个关于学习方法分型的题目,我做完了之后发现每一个类型都不到40分。估计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有,所以就应该综合各这种学习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适合才是最好的。
根据我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可能触觉和听觉都有,所以看完书之后,我觉得我的学习方法是:比较整块的时间,运用触觉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边做笔记。但稍微零碎的时间用视觉学习法,平时最好能够念出声音,也可以自问自答,可集中我自己的注意力。
关于复习,作者的内容结合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是常识。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复习笔记的制作可能还是有所裨益的,方便在睡觉之前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睡前复习确实可以加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认识。另外通过复述一种二次重建,重建过程中必然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无论是复述还是复习笔记,都一种输出方式,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今年看了两本关于将神经外科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学习实践相结合的书,都是日本的专家学者写的。从我对管理类书籍的了解当中,看资本的学者对于如何提高管理技能,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普遍的情况是篇幅不长,有限的篇幅中可以提炼出来的要点比较简明,风格使然乎?相反,欧美一些相关的书籍篇幅就会长很多,这类现象也挺有意思。
《学习天性》读后感(三):认知天性的解读版!?
“学习”是从我们降生起,知道人生最后一刻都持续着的、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的终身任务。真正会学习的人终身受益。
起初是在逛当当时,意外看到封面写着《认知天性》的解读版,才去入手去看的。看完《认知天性》里面的观点十分认同,但还是云里雾里不知道该如何实践。但说是《认知天性》的解读版,个人觉得还算不上。但本书最厉害的就是,能让你看完之后立马改变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且让你在一天之内运用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本书总共分为五章,总结概括的话,也就是分为三个部分
1.学习好的人是如何学习的
2.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学前,学中,学后
记忆是学习的关键之一,只有将所学的清楚的记住并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
学习效果=内容×学习方法×合脑性
经过30题的小测试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经过测试之后,为主,触觉为辅的学习者。测试完完全全符合我以往的学习习惯。
每次学习在很大的桌子上学习时会让我特别的专注,桌子上只能出现此时在学习的学习书籍。之前不懂为什么在厕所看书,会让我特别专注,每次看到脚麻才出去,甚至起过以后看书就在厕所里看的想法。现在才明白原来自己是视觉型学习者,只要学习周围没什么干扰,就能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思维导图一直是我非常爱用的一个学习工具。经常用它来总结一些复杂的学习内容。或是用一些图表来是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明了一些。
学习中保持专注之前也是让我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首先会排除视觉上的干扰,然后进行10分钟的冥想排除大脑中的干扰。有时候能让我学习忘记时间学习整整两个小时,过程的不断迸发新的灵感,学完后感到一阵轻松。
学习后,在这天结束之前将所有的内容进行复述,复述不出的第二继续学习,直到懂为止。再将每一天的学习内容填在复习表格上,依次复习防止遗忘。定期做检索巩固所学,查找薄弱区域。
学习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的3个障碍
1无法理解语意。
理解是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理解能力不够学习也无法继续推进。这个时候应该顺藤摸瓜找到事情的根源。我们至今一切的所见,所闻,所学,都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在大脑当中。当你的数据库足够大时,你所能理解的东西也会更加的广泛和深刻。
2瓶颈阶段
在无法突破自己现有水平时,回到已经掌握的章节内容,进行细致的学习。把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不断地细化和拓展,以突破现有水平。
3没有榜样
寻找榜样并吸取其经验(与前辈交流从网上寻找合格者的经验等)
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掌握的已知的同时要不断地去更新已知,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让所学成为自身的能力。
《学习天性》读后感(四):好好睡觉,天天向上
书评《学习天性》
先说两句,人是趋利避害的,是有惰性的,所以,学习这个事儿,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天生爱学习?不存在。
说说书中的内容。
1.学习方法
学习有所成效之人会确立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套方法,所以他们能够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果。而越是埋头努力却无法获得学习成效的人,越容易一味模仿并反复尝试他人推荐的方法或技巧。
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学习效果一般由两大要素相乘而得,即“反复×冲击”。
2.神经突触
在正式场合会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针对重要场合的模拟预演不足”。
被反复使用的突触会变大,从而提高大脑信息再现的能力。
3.多巴胺
学习热情,受我们大脑中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介质所影响。人在分泌多巴胺的时候,会感觉到喜悦和快乐,从而达到充满干劲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保持分泌多巴胺的状态是维持学习热情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持续分泌多巴胺,便可以更长时间地处于学习热情高涨的状态。
怎么过得多巴胺?
需要不断获得小成就感,俗话说一路小屁走向胜利。
4.不擅长学科
我们的弱势科目是在“他人的批评和评价等反馈”中产生的。
举例,一旦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擅长数学,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为人就是一种习惯性回避自己不擅长领域和讨厌事物的生物。
5.海马体
海马体越发达,短期记忆便越容易转化为长期记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忆力好。
书中说,睡的越长海马体体积越大,这点我个人存疑,这个我认为是正相关,但是说线性相关有点不严谨。
6.学习障碍
理解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如果看不懂词汇,那么就不能理解问题真正的意思。
数学问题,很多都是语文问题,看不懂题,怎么解!?
三大学习障碍中,第一个是无法理解语意,看不懂学习内容。
第二个学习障碍是“瓶颈阶段”。所谓瓶颈阶段,简而言之,指的是“突然挑战过于困难的内容”这种状态。
第三个学习障碍是没有榜样。这也是很多人陷入学习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7.学习目标
目标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两种。所谓定量目标,就是能够用数字量化的目标。比如,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这就属于定量目标。定性目标则指的是无法用数字量化的,譬如,身心状态、自身状况以及环境等因素。
8.学习的全局观
为了帮助大家树立全局观,我首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先购买5~10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书”。购买后,找到这些书的共同点,比如,书中相同的主题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内容。
这个方法我用过,挺好,以前买书这么做成本高,现在都是电子书,特方便。
9.制定学习表
包括三大块:缓冲时间,短期目标,回顾机制。
10.碎片时间
现在总说时间碎片化,而且,大家收到手机各种app,各种弹出的影响很多,很难保持专注。
有专门研究专注的方法,这里就说如何利用好碎片时间。
若想在学习之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最开始的5分钟”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能在学习之初的5分钟内创造一个能够集中精力的环境,之后大脑就会自动进入兴奋状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如果没有事先决定要在碎片时间内做什么,那么工作记忆就会下达“寻找碎片时间内要做的事情”这一指令。这对于工作记忆而言是一种资源浪费。
还有一点没细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强项,比如视觉,听觉等等,找到自己的特点,这样学习效率高。
总之,学习这种反人性的事儿想要弄好,就得花时间,把这个原理研究透。生理的,心理的。
可以实践的地方有,利用好碎片时间,全局观学习法,制定计划的规划法,经常性的回顾。以上都做不到,您就多睡觉,也能养精蓄锐,得,我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