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去哪儿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妈妈去哪儿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26 01:59: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去哪儿经典读后感有感

  《妈妈去哪儿》是一本由田世虹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去哪儿》精选点评:

  ●关于亲子教育的一本好书

  ●与其说这是一本亲子类书目,我更偏向于将它看作一本现实版的母女历险记更为贴切。看这本书的时候,恰巧看了BBC的中式教育PK英式教育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最后你会发现,本书作者中国传统教育出身,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使得她把中西教育完美的融合,在整个旅程中渗透给孩子。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小小的kami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凸显出旅行所赋予她的与众不同吧。如果本书要是能以kami的角度来述说也许更是别有一番味道。

  ●挺好的!文静喜欢。

  ●不错

  ●很受启发,新世纪的社会环境下怎样与孩子交流及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已经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个皮实扛造的宝宝,从不会走路开始,跟着妈妈,行走多国,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 一个稀里糊涂的呆萌妈妈和一个鬼灵精怪的宝宝,旅途中的糗事、囧事、好玩事。这不是一本亲子教育书籍,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妈妈,在一个全民焦虑的大时代背景下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些现象。这也不是一本游记,没有将我所到之处的美丽景致、风土人情一一展现,它只是记录了一大一小两个普通行者在路上的那些并不引人注目的点滴和当时的种种心境。 透过每一个文字,你可以看到一个妈妈“不走心”的简单爱,你可以期许一个孩子波澜壮阔的大生活。 你会惊叹,原来教育孩子可以这样!

  ●来着宝宝看世界是给宝宝最好的教科书

  ●作者是北外保加利亚语毕业的,以及,这书竟然有些好看!

  ●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行走在路上生活在旅途,教育是从感受与体会开始的。

  ●力荐啊,已经看了一半了,可以看出作者很用心的带着宝宝的旅行同时,也是在传输自己的亲子教育的方式,寓教于乐,希望以后也可以这样待着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妈妈去哪儿》读后感(一):像这位妈妈致敬

  在旅途中成长的孩子比别人多了一份视野,多了一份成长,多了一份智慧……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成长,而不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中国式的教育该改进了。在旅途中成长的孩子比别人多了一份视野,多了一份成长,多了一份智慧……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成长,而不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中国式的教育该改进了。

  《妈妈去哪儿》读后感(二):【雨枫试读】旅行的意义

  生命是脆弱的......

  生命是无常的......

  生命是最美好的......

  人们总以为活着是必然的,因此不停地在追逐一些外在的物质与享受,殊不知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一不小心,失去健康,又或无常的来临,就再也没有追逐的最底层资本。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保护好孩子不受侵犯是父母最应该做到的。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有安全感,就是因为父母总嫌弃自己不够优秀,从而打骂孩子,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还给予否定,这样就使得孩子害怕回家,从而增加了离家出走的概率,同时也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连孩子的安全都无法保障的家庭不是一个合格的家庭,而孩子也是最想得到保护的,他把家庭当做一个可以容纳过错和眼泪、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他渴望父慈母善,渴望宽容友好的家庭环境,希望父母别让孩子失望。

  那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该如何保护好孩子呢?当然对于男孩和女孩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保证能让他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并且能让孩子在这些保护措施之下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个人都心漪涟动,飘过一丝不一样的感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古人告诉我们的旅行的意义。

  旅行就是从一个你呆腻了的地方走到别人呆腻地方去,有人如是无稽嘲讽过。

  行走,不停歇的行走,意义就在脚下,有人其实就是在边旅行边探寻人生的意义。

  旅行,是为了逃避,躲开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故事,一些思绪,有人这样说。  18岁读大学,问你理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也没有去。

  旅行是一种病。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无法摆脱。它还是一种传染病,最后你可能把这种病传染给其他人而你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同意就能飞!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有限的精力,去看无限风景~ 

  对孩子而言最大的期许不是多成功,而是多健康成长。

  《妈妈去哪儿》读后感(三):【雨枫试读】世界这么大,你不去看看?

  中学的课文里,许达然的那篇《远方》:“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这句话概括了人们与生俱来的对旅行的渴望,这种欲望埋生在骨子里,挥之不去,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在某个时刻它忽然迸发,让你放下手头工作,打包几件行李,登车远游。

  然而现实生活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么洒脱,我们被太多事情羁绊住了:工作,学习,家庭,老公,孩子……总有一万个理由在等着你去使用,去拒绝每一个可行的旅行契机,就像《妈妈去哪儿》这本书里说的,大象为什么被拴在小小的木桩上,却不肯挣脱?因为从小时候就被铁链拴在木桩上,它也曾挣脱过,发现自己的力气不足以胜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观点:木桩是挣脱不了的。以至于长大后也觉得那根木桩是不可逾越的藩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逃避自己的理想,扼杀自己的情趣,是因为浸泡在习惯和规律中太久太久了,我们害怕打破日常的节奏,害怕改变,害怕采取行动后要面临的一切未知,很多人到老也没能完成年轻时游遍世界的梦想,不是因为现实因素的羁绊,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脑和心拴住了自己。

  这本书里的妈妈是一个敢做敢想的妈妈,她并不属于高薪阶层,每个月也是固定的几千块,但是她懂得如何利用手头不多的余额,带着自己的女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懂得教育的方法,知道孩子不能一直被培养在温室里面,不能被一直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面,要走出去,呼吸外面的阳光,感受大千世界的风情,吸取雨露和风霜,历练成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这本书里的Kami是一个古灵精怪惹人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带领下,她去过韩国,到过菲律宾,在伦敦过过圣诞,也品尝过伊斯坦布尔的美食……太多太多丰富的经历,难忘的场面,相信这些都是她人生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旅行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其实并不为过,在旅行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会比一直宅在家里的孩子在面对意外时更加波澜不惊,在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时更加淡定,因为眼界开阔了,心胸自然就广博了。

  我也读过一些关于亲子的书籍,很多亲子书之所以无趣乏味,是因为作者总是加入大量的关于自己孩子的故事和照片,可问题是,为什么你就觉得别人一定会对你的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田世虹的这本《妈妈去哪儿》就大大避免了这个问题,令读者产生好感。晒孩子不是不可以,人家点缀性地晒一下,有目的,有主题,有核心思想,到最后给你升华一下,突出一下“旅行的意义”,这样的“晒”才是恰如其分、画龙点睛地晒,如果一本书都是你孩子的照片和冗长乏味的故事,我何不自己生一个孩子自己玩呢?

  除去关于Kami的有趣温情小故事,这本书也算得上是一本优秀的旅行指南书,它教你怎么订机票酒店,规划旅行线路,准备途中用品,怎么吃到地道的美食,怎么买景点门票最划算,真是非常贴心和实用的一本书!很多书看过一遍之后就不再看,这本书值得你在出行前随手拿出来翻一翻,因为里面都是作者总结的很实用的旅行经验,前人种树,我们乘凉,既能省钱又能省事,何乐而不为呢?

  书里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闪光点,就是琳琅满目的各色异国风情了,我喜欢阅读别人去旅游的照片和文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彼时的情景,田世虹在书里给孩子的寄语中有一句:如果不能远行,让书籍带你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法,田老师是北外保加利亚语毕业,算起来还是我的校友。作为北外人,我们的共同点是都热爱旅行,喜欢去体验新鲜的事物,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因为,既然人生的长度不能由自己操纵,那我们就无限地将其宽度扩展吧!

  《妈妈去哪儿》读后感(四):【雨枫试读】别想了,去做吧!

  某天在回家的公车上,我听到了两位中年阿姨的对话。阿姨们总有自来熟的天赋,几句之后,就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然后她们聊起了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其中一个阿姨说:“我们家的孩子照顾的可周到了,每天的牛奶瓶都要消毒好几回,在地板上走路会给孩子穿上袜子,孩子每天要抱着才肯睡觉……”

  当我读完田世虹老师的《妈妈去哪儿——在旅途中长大的孩子》之后,我又回想起那位阿姨说自己孩子时,那表面埋怨实则自豪的口气。可是将这位阿姨所言与书中一张张田老师和她的女儿Kami笑脸的照片,瞬间让人看出,什么叫差距。

  《妈妈去哪儿》虽然与湖南台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有相似的名字,但却比《爸爸去哪儿》更妙趣横生,也更让人深省。田世虹老师曾经是前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外交官,她大喇喇的性格之中,又因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而带上了特有的果决和勇敢。与开始时那位阿姨的孙子不同的是,她的女儿Kami从8个月开始,就被田老师带着,踏上了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这对母女的旅途,并不是跟着旅行团到处购物,也没有大队的摄制组一路跟随,玩一些设定好的游戏。对他们而言,旅途是冒险,是去经历未知,更是去拓展自己的世界!

  我相信有过独自旅行经历的人一定清楚,旅行,并不是一件像说起来那么美好的事。旅行中,你必须面对很多事情:或许要自己安排行程,或许要拖着行李追车,更有可能会遭逢完全出乎你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有一种说法,如果要测试一对情侣是否适合在一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旅行吧。因为在异乡的旅途中,没有任何倚靠的你往往会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也会让你不经意就剥落你平时掩藏的面具,赤裸裸又仓皇地面对真实的那个你。

  对于这些一说起“旅行”就冒出来的恐惧,好多人选择了放弃。他们用自我说服的方式构建起一座安全的城堡,然后选择在里面“安逸”的生活。

  但是在城堡里的人,并不满足于自己呆在城堡里,他们反而对着那些走出去的人,发出各种声音。他们嘲讽那些旅途中的风霜,庆幸自己呆在玻璃房里,如此安逸。

  田世虹老师也用这本《妈妈去哪儿》,则是对这些人,对这些声音做了一次漂亮的回击。

  你说没有假期外出旅行,田老师以身示范告诉你如何用掐头去尾的妙招节省旅行时间,同时还让你反思亲欲养而子不待中的“待”字的真正含义;你说没有金钱,田老师用各种实例证明了花在旅行上的钱对Kami将来所产生的巨大意义,同时还让你反思金钱的意义;你说你害怕孩子在旅行中不安全不适应,田老师将她的压箱底旅行小撇步全都告诉了你,还让你反思你为孩子打造的安全帝国,是否真是他(她)一辈子可以安逸生活的王国!

  在我看来,《妈妈去哪儿》就是这样一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鲜活的实例不断破除迷思,又让你不断反思的书。它不仅适合很多当父母的家长读,其实也适合所有不敢走出去的人一读。整本书其实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个理念——

  别想了,去做吧!

  但是,仍有很多人并不明白“去做吧”这件事的真正意义!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有安稳的生活,却总觉得人生少了一些什么。他总是想做一点事来证明自己,却往往又在做之前,又被自己过多的想法困住自己,以至于一直固步自封。与他交谈后,我发现他对未知的未来,总是充满了不安感,因此他往往通过沉在自己舒服的生活里,来躲避这种不安感的侵袭。

  不由想起田世虹老师在书中说的一件事,如果一个家长因为看到一条菜青虫而尖叫地跳开,“她们这种夸张的行为会让孩子认为那些东西是非常可怕的,从而也跟着害怕起来,即便孩子并没有被那些小动物伤害过。”看到这里,你是否突然发现,像我那个朋友一样的很多人,很多时候自我禁锢的理由,往往是他人的观点,甚至可能仅仅是一条从哪条朋友圈里看来的荒谬理念。

  如以未验证过的观点和理念拿来做你人生的边界,甚至因此限制了你迈出去的脚步,你不觉得很荒谬、很可笑吗!

  《妈妈去哪儿》用很多的篇章,描述了一个辣妈和她那鬼灵精怪的女儿的旅途记忆。田世虹老师并未用优越感去批判那些自己“囚禁”住自己的人,她只是将这些故事铺展开,让你自己去反思小世界与大世界的差距,也让你去看世故与纯真的对比,更让你看到,你一步步迈出踏下的脚印,会以何种方式转化为日后人生中珍贵的记忆!

  所以,别想了,去做吧。那些在脑海里百转千回的事,只有变成事实才有意义。如果一辈子困在小小的家里,日后你能回想起的,也许只有窗帘被晨光和夕阳晕染的时光,而你同时也将失去遇见波澜壮阔或云淡风轻的别样人生的可能!

  这一切,只有在而你跨出那一步之后,才能得到改变。而那之后的你,也一定能在更阔达的世界里,在遇见更多人之后,真正获得面对自己,行走天涯的勇气和力量!

  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kivo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