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小说秘境游走读后感摘抄
《劲爆小说秘境游走》是一本由詹姆斯•N•弗雷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劲爆小说秘境游走》精选点评:
●内容不像名字这么浮夸。可以一读
●2017 - 68
●虽然提及的要点大部分都是作者之间的共识,或者从阅读别的文学作品就能感觉到的东西。但是这样被明确的提出来,一条一条的列出来举例和强调,仍然很有用。可以给新手作者列一个to do list 在心里面。
●没那么糟吧 分好低
●“有时候,重读自己写过的东西,你会觉得你养的狗都能比自己写的更好。”
●把一些共识整理了逐条强调,当作思维整理还是可以的。虽没到病急乱投医的地步,但还是挺迷茫的。
●通过解读一系列小说和例子来说明冲突、视角、叙述、高潮等因素对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性,还算不错。
●这个系列读了几本都不错,看了以后看小说看电影都更有意思了呢
●鸡肋,鸡肋
●【2019第58本】简洁有力。在冲突这一章,我认同他对“内心冲突”的看法:一个人可能因为偷了一毛钱而寝食难安,另一个人可能窃取了一百万美元而依然心安理得。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内在的戏剧性,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小丑》的冲突设置得用力过猛,相当于表现出一个人窃取了一百万美元而寝食难安,这一点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也就显示不出他的特别,从戏剧张力来说,甚至比不过上面提到的两种境遇。有个新知识点,戏剧性小说有三种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叙述”和“展示”两种表现形式各自的占比:戏剧化叙事模式(纯叙述)、场景叙事模式(纯展示)和半场景叙事模式(叙述+展示)。可以跟之前学到的“过渡”和“场景”二分法互相补充。
《劲爆小说秘境游走》读后感(一):笔记
人物
对人物的夸张是必须的,不夸张的人物会使故事非常平淡,因为读者仍然希望书中有秩序,没有真实生活中无效的挣扎。人物需要“有限的生存范围内竭尽所能”。
缩略、精简地采取场景,选取最能承载人物观念披露的场景。
人物动机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为他们的动机设置障碍。
读者对人物的阅读期待:矛盾冲突、惊奇又合情合理。人物的立体包括缺点的描绘,人物的负面习惯能被读者接受的较好解释之一是在改过自新。
冲突
冲突:反映观念的不同;冲突产生于不同的人物致力于对同一件事情实现不同的目标,双方的力量是可抗衡的才有观赏性。冲突保持于一种约束,人物在“熔炉”里挣扎,这里的熔炉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非实体的(情感,爱与恨)。
内心冲突的意义是读者的共鸣。虽然经常犹豫不决,仅仅描绘就可以足够“哀婉动人”了,读者期待这种秘径和对话。让读者感知内心冲突,(表现形式之一为)一方面是延续的习惯和经验,一方面是新事件造成的观念的冲击。
冲突结束于一种观念/信念的改变,对冲突的描绘需要渐进:他必须通过这个场景展示自己之前的观念,他必须合理地改变观念(达成克服障碍等目的),描绘必须融入性格和情绪,描绘还可以展示不为人知的一面(丰富性格)。
结构
前提与结尾的相互辉映:是一种验证结果。故事设置的前提(可能表现为前传、过去和历史),与故事本身有一种因果关系,故事本身是重复论证前提的过程,结局不能离开这个范畴。否则就会是一个没有道理的故事。
《劲爆小说秘境游走》读后感(二):没有废话的写作干货
要是前几个月看到这本书,我一定会认认真真记下繁多的笔记。 然而,同类书籍一旦多看了几本,就会发现部分内容的重叠了。比如,一个作家提到写作不能纯粹靠天赋,另外一个作家就会说天赋不是最重要的,那么,当你再看到弗雷也说,写作更需要“自我训练、顽强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等必要条件时,就不会感到特别新奇了。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天赋只会带来阻碍,因为如果拥有天赋,你就会认为写小说很容易,而事实绝非如此,不管你拥有多少天赋。” 《弗雷的小说写作坊:劲爆小说秘境游走》非常简明易懂,大量小标题的运用也让人读起来很轻松,精装书手感很舒适,值得一读。 因为作者在美国主持的写作工坊,成为众多出版社挖掘新锐作家的重要基地,因此书名里也加入了这一点,虽然原书的英文名How to Write a Damn Good Novel: A Step-by-step no Nonsense Guide to Dramatic Storytelling(怎样写一部劲爆小说:分步骤无废话指导戏剧性讲故事)与此毫无关联。当然,此书废话还真不多。只不过有些要点我们已经在前面提到过,就不再重点说了。没有看过这个文集其它文章的读者,可以按需要自己补上。 一、“在顶级的戏剧性小说里,冲突是循序渐进的。” 我们知道,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应该是充满戏剧性的。通过制造冲突和矛盾,使主人公身陷重围,背水一战,从而激发潜能,化解危机。但是什么样的戏剧性冲突才最好你知道吗? 弗雷把小说中的冲突细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并指出:跳跃型的冲突太突兀,缺少过渡;静止型的冲突缺少变化,一成不变。只有在渐进型冲突中,人物的性格才会被完全展现出来。 “创作戏剧性小说的艺术,就是在逐渐加剧的冲突中,抓住读者眼球的艺术。正如埃格里所说,渐进型冲突的秘密是从进攻和反击的角度来思考冲突,就如同主人公与其死对头就是指挥这一场战争的军事家。” 为此,本书作者特意引用了一段狄更斯大作《圣诞颂歌》的情节举例。碰巧这本书我是读过的,只是当时囫囵吞枣,并没有意识到原来还有如此多耐人寻味的玄机,直到弗雷举了很多来自《圣诞颂歌》中的实例。
《劲爆小说秘境游走》读后感(三):小说的要素以及恰到好处的鸡汤
这本书很棒的地方在于,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去构建小说中的世界。
第一章讲如何建立小说的人物,第二章讲情节中应该有冲突小说才有发展下去的内动力——这就是情节。第四章讲叙事的逻辑顺序——也就是情节推进。
完成了这几点,一部小说的主要框架就完成了。相比《写好前五页》,这本书更注重大方向上的掌握。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部分是讲人物塑造的时候,作者可以去和小说中的角色谈心,建立起人物的完整背景和心理特征。
和很多英文教材类似,这本书讲干货的部分不算多,没讲一段干活必定附上相应的例子。这样即使翻译有些问题,读者仍然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
这本书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最后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专职作家那部分。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有写作才华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但很多人并没成为作家,甚至连一部作品都没有完成过。成功完成小说的秘诀不是天赋,而是把写作当成工作,每天按时写作,像真正的工作那样完成每天的写作任务。
作者还鼓励了大家,即使是全职工作,每天花一些时间写上2000也还是都能做到的。这样即使每周只写6天,一年下来也有60万字的产出了。如果每天写1000字,一年下来也有30万字了。从30岁写到70岁,一个人也能写出40本书。世界上也没有多少作品超过40本的作家了(其实看到这里我想到写了四百多剧本,出了140+卫斯理故事的倪匡……)。
作者应该也遇到很多表示自己没时间写作的人。但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时间。大家每天用在刷抖音,刷微博,看电视的时间不止两小时。如果用这两小时来写作,写出1000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最后的鸡汤贴在下面了。共勉。
《劲爆小说秘境游走》读后感(四):七招秘笈教你写出精彩小说
最近,网上刚刚发布了12届网络作家榜,唐家三少和天蚕土豆分别以一亿三千万和一亿零五百万的版税名列第一、二名。写网络小说,成了许多热爱写作的人渴望获得成功与认可的法门。但是很多人费尽心力写出的作品无人问津,渐渐的失去了写作的信心。
写作可以带来声名与财富,也可以治疗心中的创伤。一个热爱写作的年轻人曾说,他的生活就是打一份工,赚到一笔钱,之后辞职进行全职写作。等到没有钱了,就再出门找工作,赚钱,辞职,写作。循环往复。
由此可见,很多人不乏对写作的热爱与激情,也乐于为写作奉献,但是由于缺少驾驭写作的能力与技巧,所以只能一直默默无闻。 如何能够掌握写作的方法,用一支笔写出精彩的小说,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劲爆小说秘境游走》告诉你。
书的作者詹姆斯·N·弗雷,著有多部畅销小说,曾获爱·伦坡奖提名。他受邀在美国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开始创意写作课程,教授“小说写作”和“悬疑写作”。其开设的写作工坊成为众多出版社挖掘新锐作家的重要基地。
《劲爆小说秘境游走》是来自弗雷写作工坊的一本教材,它主要讲如何为小说建立好的前提,如何描写人物、怎样设计冲突、用哪个视角写作最有利、怎样写出精彩的对白、如何讲故事、怎样修改,教你从不同方向出击,写出精彩好看的小说。
一、 前提
前提又称主题,是全篇的基点。
每个故事有且只有一个前提。
前提的三个要素:人物、冲突、结论
二、 人物
A 重要性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石,小说的构思就来源于此。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开篇明确指出,这是一块顽石下凡历劫的故事。经由这块幻化成人形的石头,贾宝玉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红楼梦》最大的成功,就是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令人津津乐道的风流人物。
类型
人物类型一般有两种:跑龙套和主要人物
跑龙套的人物较为扁平化,如《红楼梦》中贾府的婆子,没有长相没有性格,最多就是贾母评价的“两只体面眼,一颗富贵心”。婆子就是婆子,用不着多费力气。
主要人物塑造得都比较立体,性格复杂,个性鲜明。
比如黛玉家世好,祖上是列候,父亲是探花;才情佳,随手帮宝玉写首诗就能得到贵妃赞美;人长得更是美貌非凡,就连薛蟠见了她,都“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就是这么一个妥妥的白富美,却是“从会吃饭便会吃药”,爱哭,小性儿。优点一大堆,缺点也不少。优点让人爱,缺点也在让人接受的范围内。
这正好印证那句话:“人无完人”。古代有一种美人嘴角边有一颗痣称作“美人痣”。按理说这是一个缺点,但是有了它,美人似乎多了与众不同的韵味,更显迷人。
C 如何塑造
拉约什·埃格里在《编剧的艺术》中把立体人物描述为三维的:生理学维度、社会学维度、心理学维度
生理学维度包括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种族、健康状况等。比如曹雪芹在描写林黛玉时分别从宝玉眼中的黛玉、王熙凤眼中的黛玉、薛蟠眼中的黛玉、独自在花树下哭泣的黛玉,不同人眼中看到的黛玉描写黛玉的美。
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是: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儿!
薛蟠眼中的黛玉: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独自在花树下哭泣的黛玉:原来这黛玉秉绝世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愣愣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社会学维度:人在社会中生存,环境塑造我们的性格。人物所处的阶层、邻里环境、父母的三观、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像烙印一样深刻地打在一个人身上,成为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源头。
心理学维度:包括智商、天赋、习性、暴躁、敏感性、幻想等。了解人物言、行背后的成因并着力刻画,会成就精彩的小说。
动态性:人物要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
主角特点:主角的主要志趣,原因。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从小就被母亲教导“客人来了要接待客人,但不可要客人的东西。”当铁木真以她的性命要挟郭靖征宋时,她杀身成仁,以死教子。最终郭靖成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
正是这种志向,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为读者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小说。
设计人物时要有出人意料之处:
比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美丽、聪慧、安分守拙,会做人,堪称完美。但这么一个完美的人,在家母带着刘姥姥去她的蘅芜苑时,发现里面“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一个十几岁的少女,生于锦绣繁花中,却过着如同出家人的生活。
是什么让她有了一颗出世的心?很好地激起了读者的探究欲望。
D 准备工作
1、 为人物写传记
人物推动着整部小说的发展,所以人物的塑造要慎之又慎。写之前为每个主要角色做好功课,方法就是为主要人物写传记。
比如《福尔摩斯探案》从一开始描写福尔摩斯的自我封闭、神经质、对事物极其关注、有些偏执。相信是为人物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2、 与人物对话
与人物来一场对话,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把他当做你的挚友或死敌。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人物的全部,你便能自信地把它写出来。
三、 冲突
A 冲突是什么
冲突是人的欲望与遇到的阻力产生的碰撞。
人与社会、与其他人之间会不停产生碰撞,碰撞的缘由,无外乎是你的想法没法被别人接纳,被社会接纳。你最终要么改变社会,要么被社会改变。
人就是在这种矛盾中不断成长,不断改变。
制造冲突
弗雷说:“杰作生成的三大妙法,是制造冲突!制造冲突!制造冲突!”
在一部小说中,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物,人物通过不断地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带动着情节的发展。
雷蒙德·赫尔在《如何写剧本》中给出了冲突的公式:
主要人物+目标+对抗性因素=冲突
对抗性因素是要求敌我双方用旗鼓相当的力量和智谋对抗,产生冲突。因为只有这样才好看。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对手从来都是薛宝钗、史湘云,而非晴雯、袭人。
聚焦人物的具体环境 :人物要汇集在一起才会产生矛盾冲突。《红楼梦》中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园中众姐妹如何吟诗、作赋、听戏、吃喝玩乐。人物通过这些情节不断产生矛盾冲突,激起一个又一个浪花。
读者只置身情节之中是无法引起共鸣的。要引起读者的共鸣,必须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
宝玉正和黛玉拌嘴,被小厮谎称“老爷要见他”给急急忙忙诓走,黛玉等到晚上不见消息,心里惦记又不好意思问。曹公把小女儿的心思描写得百转千回,及至到了黛玉痛哭时,书前的读者恨不能陪黛玉一起落泪。
这就是共鸣的魅力。
冲突模式:渐进型:人物的改变是层层推进的,情节的发展是一环扣一环的,冲突是循序渐进的。渐进型冲突中,人会展露出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经历不同的情绪阶段,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C 冲突解决:高潮来临
高潮是核心冲突得到解决的时刻。
化解冲突的模式:
困境——斗争——危机——高潮
构成伟大高潮的要素:
(1) 寻找惊喜
(2) 激发强烈的感情
(3) 在诗意的正义法院宣布判决
(4) 发掘人物新的一面
(5) 解决要使小说完整
四、 视角
视角就是通过谁去讲这个故事。
第一视角是我,这个视角有局限性。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故事便无法讲述。
第三视角是最常用的。分两种,一种是全知视角,即“上帝视角”,讲述者可以看见一切人、事,这种写法在维多利亚时期用的很多,但是因为视角过于全能,就容易使读者丧失对书中人物的同理心。
另一种是有限的全知视角,叙述者在一个人的脑海里,但可以通过两三个人的视角去描述故事,读者可以体验人物,亲近人物。
如何选择视角?
(1) 谁最适合讲这个故事?
(2) 尝试用2~3个不同视角讲故事。最后选出最合适的一个。
五、 对白
对白是小说中很重要的一环。古龙巅峰时期的小说如《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几乎全靠人物对话拉动情节。
对白要花时间去想,去写。不断地修改,并把对话置于矛盾之中。
比如《桃花传奇》中一段对话:
楚留香道:“你……你怎么不认得我了?”艾青冷冷道:“我根本就从未见过你。”楚留香长叹一声,苦笑道:“我知道我亏负了你,可是……我也有我的苦衷。我也曾千方百计找过你。”艾青皱眉道:“你在说什么?我根本听不懂。”楚留香不由自主,又摸了摸鼻子,道:“你难道真忘了我?”艾青道:“我本就不认识你。”楚留香道:“但我却认得你,你是艾青。”艾青道:“我也不认识艾青,闪开。”她的手忽然向楚留香脸上挥了过去。艾青为什么不认识楚留香了?是真的不认识还是假装的?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古龙通过对话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六、 讲故事的顺序
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事件的叙述”
事件叙述要有趣,要描写得充满戏剧性,换而言之,就是要有冲突。在这中间,人物的斗争即是全篇的重点,也是读者关注的重点。
刚才我们讲了半天小说的各种要素,知道了设置前提,描写人物、冲突来带动情节发展最后把情节推向高潮,那么,我们的故事从哪里开始呢?我们需要事无巨细地把人物从小到大的经历统统都讲出来吗?还是一笔带过?
弗雷给我们的答案是:从故事开始前就开篇。
福尔摩斯一开始就是一个略微神经质的充满才华的高智商人才,楚留香一开始就是一个轻功独步天下的绝世高手。作者没有把精力放在他们如何成长上面,而是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了主题。
福尔摩斯的主题是杀人案,一个人被杀了,福尔摩斯去查案,直接揭示了核心冲突。
楚留香从机关重重中盗走稀世珍宝白玉美人,别人如何防备呢?核心矛盾从一开始就形成了。
七、 修改
列夫·托尔斯泰说:“好小说是改出来的。”
威廉·C·诺特在《小说的技艺》中说,“修改”就像一场与魔鬼的搏斗,只有这种能力才能使业余作家提升为专业作家。所以,学会修改。
一个作家的诞生需要无数本作品,无数次修改,无数个不眠之夜,愿真正热爱写作的人都希望能写出好看的小说,让自己的作品为广为流传。《劲爆小说秘境游走》就是这样一本帮助你写出精彩小说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