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Richard Burton: In from the Cold》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Richard Burton: In from the Cold》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10-28 06:07: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Richard Burton: In from the Cold》经典观后感有感

  《Richard Burton: In from the Cold》是一部由Tony Palmer执导,Kate Burton / Richard Burton / John Gielgud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Richard Burton: In from the Cold》观后感(一):最是人间留不住

  当影片进入尾声时,亲人的泪水中,他的葬礼结束了。镜头切换到他在塞利尼的家,阁楼上的书房里。金子般的阳光洒进室内,落在他的书桌和座椅上。让我想到,他死前三天,正是在这里给他爱了一生的女人写下最后一封信的,“有你的地方才是家,我想回家。”

  一只漂浮在他家屋后那片一望无际的日内瓦湖上的白天鹅,抖了抖羽翼。也许,它即将朝着夕阳坠落的天边游去。

  导演显然是将他比成一只不容于尘世的白天鹅,最终还是优雅轻盈,洁白无垢地离去了。再美不胜收的大湖,再繁花似锦的人间,也留不住他归去的渴望。

  在歌剧的咏叹调里,他年轻英俊时的照片和他晚年衰败后的照片交替出现,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美丽的易逝。对他来说,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容易过去,而难过的日子却总是无穷无尽。

  他是上帝赐给人间的礼物,却并不从此属于人间,当他厌倦人间时,人间是留不住他的。没有人能够复制他的传奇,他的美丽,没有。

  《Richard Burton: In from the Cold》观后感(二):这一次他是真的离开了

  唉,看得我流泪,枕头都弄湿了。纪录片快结束的时候,那只孤独地浮在湖面上的天鹅,优雅地抖动着洁白的羽毛,向着夕阳的方向缓缓游去时,我知道他这一次是真的不会再回来了。明知道那时候的离开对他来说是件好事,可我还是难受。

  虽然他还是那个看上去风趣开朗的他,可实际上每一天他都在战斗,都在与这个让他绝望的世界斗争。看他在82年时下车走路的样子都明显地吃力了,明明只有56岁的人,怎么被摧残成那个样子呢?

  当伯顿对着化妆镜里的自己轻描淡写地说着“我讨厌我的一切,从来都没有喜欢过我自己”的时候,眼神里真是充满了厌倦啊。

  菲利普后来对记者说,“我开始明白,死亡是上帝对他最后的仁慈。”真的没错。

  本来还对泰勒有些怨怼的,但看到《私人生活》的舞台上,泰勒挨了他的耳光后叫起来,他那震惊于自己的粗暴时的样子,还有他抱住泰勒缓缓亲吻她的时候,明知道他们这是在舞台上表演,可我还是感到他对她的真情。

  她已经又老又胖了,他还是把她当成他的姑娘;他已经又老又残了,她仍然爱他想要夺回他。

  爱也罢恨也罢,这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啊。

  《Richard Burton: In from the Cold》观后感(三):如果伯顿现在还活着

  每当我在首页看到伯顿的那些朋友,女人,熟人在八十年代以后仍然看起来很健康,脸也不甚衰老,甚至到现在还活着的视频和照片时,我心里就会猛然一酸。忍不住在想,如果他现在还活着呢?

  想想他已经死掉了三十多年了。他真的被人们遗忘了吗?并没有。在外网上,现在仍然能看到他那些几十年来一直忠心耿耿的粉丝在夸赞他,回忆他,尤其是一些亲眼看到过他的幸运儿。

  有人讲述70年时看到他在伦敦拍摄《恶人》,有人讲述65年时看到他带着泰勒回威尔士家乡,有人讲述在64年专门飞去纽约看他的《哈姆雷特》……甚至还有在53年在老维克剧院看过他的粉丝,不但仍然健在,甚至还能上网讲述对他的倾慕之情。

  在大多数时候,我不愿意讲伯顿晚年的故事,虽然也收集了很多他晚年的照片,但我很少贴出来。我更不忍心看他晚年接受采访时的视频,他的状态总是起伏不定。

  有时候好像有气无力,精神恹恹,反应迟钝,话也讲不清楚,像是醉到有些茫然的样子。

  有时候脸色苍白,消瘦佝偻,眼睛虽然还是亮亮的,却像脆弱易碎的琉璃。

  有时候又恢复了眼睛里的神采,语言活泼跳脱,言行举止仍然和我所熟悉的60年代的那个他没有什么两样。只是那张脸,真是给人一种风烛残年的感觉。 尤其是79年以后,很多人见到他时都被他的苍老憔悴惊呆了,他瘦得连皮草或者西服都有些撑不起来了,不再是人穿衣服,变成了衣服穿人。

  后来我才知道,身高180的他在81年之后体重已经消减到了120斤,看着能不瘦吗? 如果说他曾经一度退出影坛,销声匿迹几年再复出的话,变老了许多倒也可以理解。可他从未退出过。

  他一辈子的职业生涯都是持续连贯的,最长时间的休息不过是六七个月,是因为他在81年的大手术和后来的频繁进出医院,实在是没办法坚持了。

  所以,一个每年都会出现在银幕或者舞台上的人,以这样惊人的,肉眼可见的速度衰残下去,真是不可思议。

  意外吗?其实也不应该意外,早就有迹象了。

  65年拍摄《柏林谍影》时,勒卡雷先是在拍摄中期陪伴他了一段时间,后来一度分开了。

  在拍摄最后一场戏时,勒卡雷去了荷兰,再在海滩上和他重逢时,就被他突然的衰败惊讶到了。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天功夫,他好像一下子老了好几岁。

  那是他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起点,之后就一路下滑,不可逆转了。

  72年拍摄《蓝胡子》期间,伯顿的哥哥死了,葬礼结束重回片场之后他变本加厉地酗酒。

  导演看到他的脸在以一周比一周见老的速度衰败下去,以至于前后对不上,不得不用技术手段处理,让他的容貌维持前后一致。 虽然在七八十年代,他的健康情况确实很差了,他百病缠身,甚至得了肝硬化,但按照他对朋友的说法,“在他们为我书写墓志铭之前,我应该还能再活一段时间。”

  可他的外表真的看起来太糟了,完全不是那种正常老去的样子。《一九八四》的导演在片场看到他时,就感觉五十八岁的他其实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感觉呢?就算他的外表看上去像六七十岁的老人,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不会有这样行将就木的苍凉。何况他是个一直以来养尊处优的人,是不应如此的。

  应该是精神气的问题吧,虽然他在最后两年的照片里还经常是笑着的,在83年的最后那部分日记里也比从前宁静平和了许多,那个“一旦感到沮丧就会大发雷霆”的伯顿好像消失了。

  很显然,他折腾不动了。 他娶萨莉,也是希望这个温柔的小女人能够照料打理他的晚年生活。

  他同样回报以他的温情,虽然他不爱她,但他可以做到相敬如宾。他知道她还年轻,希望她在他死后得到一大笔钱然后改嫁给别人,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他不知道,他死后她一直没有改嫁,一直在为他守寡。直到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她的身份仍然是他的遗孀。

  记者问她为什么没有改嫁。

  没错,这也是我感到疑惑的问题。毕竟,她只和他相识两年,婚姻一年,根本不值得为他搭上自己的后半生。

  何况媒体在他死后也一直宣传他和泰勒的爱情故事,这让她的守节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人人都知道她的亡夫爱的是另外一个举世闻名的女人。

  她回答说,她也曾经谈过两次恋爱,但都很快结束了。因为她发现,经历过理查德伯顿这样的男人之后,她永远无法再对第二个男人动心了。 伯顿应该想不到,他的死会给那些爱他的人带来多么大,多么持久的伤痛。无论是他的亲人,爱人,友人,还是微不足道的万千粉丝。几十年了,这些人想到他仍然无法释怀,仍然会感到伤痛。

  这是时光所无法完全洗去的,尽管可以稀释,却无法让它湮灭于世。

  爱他的人都希望他能继续活着,就像他的绝大部分同行和亲友那样,活到七老八十,甚至活到九十,一百。

  他当然知道活着很好,但他实在撑不下去了。每一天都在战斗,需要用酒来遏止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疼痛,放弃,对他来说才是正确的选择。一辈子对自己都很残忍的他,最后对自己仁慈一下,也是应该的。

  萨莉在日内瓦国立医院的停尸房里抱着他,一连七个小时。她后来说,她当时想的是,他已经抛弃了这具旧躯壳,开始他新的冒险旅程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