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神箭》观后感精选
《五彩神箭》是一部由万玛才旦执导,仁青顿珠 / 索郎尼马 / 多布杰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彩神箭》精选点评:
●万玛才旦程式化的命题作文,演员表演痕迹略重。大段落的配乐和丰富的镜头语言,几乎遮盖了他过往的风格。而流畅的叙事和圆满的结局,使其尚算一部商业合格的藏区风光片。但当电影的目的变成文化输出和民俗展示,便缺乏了「故乡三部曲」中最宝贵的东西——对藏人生活环境和精神状况的思考。
●民俗MV,风景展示会。
●呵呵
●挺失望的,摄影没有像《老狗》的镜韵和张力,音乐一直满满的在轰在轰,而且味也不太对,相比《太阳总在左边》的音乐更是记忆深刻,和楼下皮革业同感,国际民族宣传片。
●身为作家的万玛才旦并不适合这种文学性不够强的电影。
●我说至于连张报还都没有么,虽说海报确实制作得一般般。而电影本质上并无多少新意或者深刻意义,放在西藏背景下的套用故事。新加坡作曲家的配乐很有气势,但过满。出品方是某某旅游发展局,额。
●很多劇情的小細節設置得挺好的~傳統的弓箭的比賽中也有傳統和現代的分歧。挺美好的,像迪士尼電影
●县委宣传部的宣传任务,就当宣传片看嘛,至少能让尖扎县的乡亲们乐呵一下
●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水草丰茂的青海藏区在罗攀的技术加持下足够美!藏族的史诗故事在藏民心中依然能够迸发出生命力:扎东受到壁画的感化能够退去“心魔”,技术上的自信换来了灵魂纯净.四次比箭穿插了尼玛和徳吉的真挚爱情,淳朴的民风夹杂着雄性的好斗,以及面临现代性入侵的危险,但至纯至美的人性本质还是落点!五彩神箭的神话内核置换为人性纯真,也算是史诗在当代的重新演绎!
●正规的励志 正规的藏族片。
《五彩神箭》观后感(一):传统与现代之争并没有好好地展开
较之常见的小成本主旋律,这个至少原汁原味,用少数民族语言拍摄。
其实是很套路的少数民族风情片。之所以上海电影节看重,就是因为这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主题,少数民族题材本来就是国产片最喜欢用来去世界各地参赛拿奖用的,外国人就是图看个新奇,但中国人看这个有什么意思呢?来来回回都是那些套路。你要拍得深刻拍出了味道那还能接受,就像《图雅的婚事》。
但这部片子依然是在展示民族风情习俗,关于现代对传统的冲击流于泛泛。我觉得你拍一个少数民族地方受到现代的冲击,倒不如拍旅游开发,这种冲击才是最致命的,不但把环境改变,直接把人也改变了,把当地人都变成了被金钱腐化的奴隶。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震撼?
《五彩神箭》观后感(二):论文摘录
以青海省尖扎县的“神箭”祭祀活动、传统射箭活动和箭崇拜及禁忌为内容编演的故事。其中的“神箭”传说是由于“吐蕃末期,赞普朗达玛继位后,在西藏境内发起了信苯灭佛运动,当时的佛教在西藏进入了‘黑暗时期’。这一消息传到曲卧日(今西藏曲水县)的山上修行的三位高僧(藏·绕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那里时,他们便立刻用骡子驮着戒律、论书,向西逃往阿里,后来又北逃至回鹘,几经辗转,最后到达安多地区今尖扎县阿琼南宗、多洛杰扎和今化隆县的丹斗寺一带,燃佛教星星之火于多麦地区。”“朗达玛在西藏境内展开灭佛运动时,有一位名叫拉隆·贝吉多杰的僧人听闻此事后,便寻找机会准备刺杀朗达玛,最終在大昭寺前手持弓箭杀害了朗达玛,之后一路逃命,最终逃到了尖扎的智合寺附近,把杀害朗达玛的弓箭藏在这里,当听闻三贤者也在此处时,便与他们汇合,之后一直潜心修佛,在这里度过余生。”
山神信仰中的“插箭”习俗,即将“箭”作为贡品来祭祀山神,把箭作为祖先灵魂的“依止物”,祈求祖先灵魂附着其上,并借助“箭”的威力来满足信众不同的夙愿。把箭作为男人的生命或生殖力象征。
"拉"为"山顶","则"是象雄语,意为"器皿"或"宫殿",合起来就是"山顶宫殿",意为位于山顶上的神宫。因为"拉则"的主体是由"箭"组成,有人也将其译为"箭丛"、"箭操"、"插箭台"等。
《五彩神箭》观后感(三):苍穹之巅的梦
文/梦里诗书
西藏—这片与天为邻的圣洁之地,灿烂而又神秘的古老文化正被新一辈的青年藏人们所传承,但同时他们又有别于老一辈的藏人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洗礼,电影《五彩神箭》正是以尖扎藏族的传统射箭项目为点,将镜头聚焦新一代藏人青年他们在这苍穹之巅的故事,光影的映画使这时隔千里之遥来自不同文化的青春梦想变的仿若触手可及。
谈西藏题材电影,最为人熟知的其或就仅是冯小宁的《红河谷》,除此之外真正的西藏电影一直都处于一种小众化的常态,即便有西藏元素的大片如《2012》也仅是作为了一种猎奇的噱头,难以得见深沉次的积淀,而评《五彩神箭》不得不提的便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他的电影作品一直坚持全藏语对白,这是一位真正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西藏脉搏的导演,其代表作《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等电影虽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皆为真正着点西藏的精髓佳作,有着极高的电影人文艺术价值,而这次的《五彩神箭》万玛才旦不仅对西藏传统人文的展现上已是有着轻车熟路的老道,影像呈现与电影音乐的善用亦使得《五彩神箭》有着更高的完成度。
电影中在这片土地上的尖扎藏族他们的梦是简单的,取得文化节“五彩神箭”射箭比赛的胜者便是两位主人公扎东和尼玛的梦想,但这梦又是不凡的,因为这场射箭并不仅仅只是一场比赛,开篇便就着点比赛的起源与传说,两位神射手代表的是互相敌对的村子,将“五彩神箭”留在自已的村落便能使村子获得荣耀,这便是生长于斯两位藏族青年眼中最大的梦想,而信仰求助神灵的尼玛总是技高一筹,这让屡战屡败的扎东不仅坚决反对妹妹与尼玛之间的婚事,甚至不惜违规使用现代弓箭从而被取消资格,现代文明的入侵,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导演万玛才旦在这部电影里留给观众的人文思考。
《五彩神箭》剧情上可能远未能与当下诸多大格局的电影一概而论,它的剧情简单明了,时长也仅有88分钟,却演绎了一场藏族青年关乎梦想若诗般的故事,予人心灵的洗涤是震撼的,这不仅源于摄影上对西藏得天独厚壮美的呈现,也不单是那古老的传说和藏民传统的生活习俗,更多的是关乎电影本身对梦想的感悟,在我们眼中不过仅是一场传统习俗比赛项目的“五彩神箭”,但在万玛才旦的镜头下却演化成了对自然与传统的敬畏,那种扎根于当地藏民心中的信仰,使影像中这苍穹之巅藏族青年的梦绝非一种对利益的角逐,而是一种对荣耀对信仰对文化传承纯粹的藏民之梦。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青春的梦想在《五彩神箭》的光影映像中是如此的契合,这苍穹之巅的梦,以电影为媒介塑造了最纯粹质朴的形态,予人了了以最直击心灵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