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读后感1000字

2020-10-31 04:1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读后感1000字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是一本由王立群著作,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精选点评:

  ●初中很喜欢他的书,现在没什么感觉了,易中天看多了受不了更严格的?

  ●太宗是名副其实的搞笑担当哈哈哈哈哈哈,心里住了个小别扭使自己随时处于竞赛模式,跟去世的哥哥较劲,吃自己儿子的醋嫉妒儿子……最搞笑的是每次吹牛都被王教授无情揭穿,每次装比周围大臣都极其不配合,一放大话必打脸帅不过三秒,死后还被儿子无意间拆台……最好面子却总是最狼狈,真的是让人又尴尬又心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完宋太祖看宋太宗, 有点审美疲劳

  ●赵光义也是个狠角色~~每次读王立群老师的书觉得生动有趣之余又获益匪浅.

  ●又是一位神秘炫酷boy 2.0版。太宗那么多阴谋阳谋,必有严重的神经衰弱。优秀的政治才能配上半吊子军事水平活生生整出个西夏来,再唱一曲三国鼎立。王老师写历史真严谨。赞!

  ●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值得一读。

  ●和《百家讲坛》节目里讲的内容一样,只是部分章节顺序有所调整。同一人物在不同章节里出现时还要介绍一边显得有些啰嗦。其实史书本身并不十分可信,王老师也是参考《辽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各种文献资料最终得出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

  ●宋太宗的一生勤勤恳恳!他想努力当个好皇帝,他努力了!有过功,也有过错!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仅此一点足以让我敬佩!

  ●此人不知兵,不择手段,急于上位。志大才梳,是一个贪权的阴谋家。也勤政爱民,好学多才。王力群的讲述引人入胜,下册我一天读完。

  ●我曾经看过一幅画,对宋太宗的印象无异于一个拿着酒杯在阴暗的角落里转过身去谋划毒杀左一个右一个的阴谋小人。而今才发现,太宗是个那样急于证明自己的人。他是太祖的影子,太祖未竟之事,他做到了,然而赖于太祖庇荫。他一生活在极度自卑,又自信,又自卑之下,总是怕别人对自己的皇位传承有所猜忌。宋重文抑武因他而起,他也一生在致力于“去太祖化”,影子,不折不扣的影子,是他的可悲。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读后感(一):真真假假

  王立群教授是专业历史学者,作品严谨,尊重史实,同时又是百家讲坛著名的三驾马车之一,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因此讲史很注重学术和通俗的统一。《宋太宗》既不同于正史的严肃晦涩,也不同于演义、影视作品的杜撰戏说、漫无边际;它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做到了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读后感(二):作为历史读本,比较不错

  比起通俗读本,将历史当做小说的作品。这本书可谓是雅俗共存。读得不如正史般枯燥,措辞也是相当,不失冷笑话。令我大欣,到底是教授,那份观察,考究,比起他人,底子十足。

  但我觉得,有一点,就是王教授似乎确定了宋太宗杀害宋太祖,虽然从资料上看,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这一切的考究,都是确立在”谋害“两字上。我看不然,如果宋太宗没有呢?

  所以,研究历史,最好不要将自己的世界观代入进去。造成他人误解。哪怕宋太宗真实杀害了宋太祖,也不要百分之百地说,是这么回事。

  但,作为一本政治读物,的确十分不错。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读后感(三):志大才疏,功过参半

  王立群读宋史-宋太宗

  王立群老师在末尾对宋太宗的批评是比较尖锐的,很少见到王老师这样评价历史人物。宋太宗志大而才疏,一心想超过太祖皇帝,给宋朝后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现在主流观念说宋朝积贫积弱,这道不尽然,若只因为宋朝被外族所灭,对外军事不利就下若此结论倒是有失偏颇了。王老师看待历史人物,即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又考虑历史潮流的发展。还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就是祸国则必殃民。-2017年10月11日于北京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读后感(四):文人天子--赵光义

  由于哥哥宋太祖的光芒太过耀眼,宋太宗赵光义在史书上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教员曾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毅然把宋太祖列为中华5000年最伟大的帝皇之一,却在读《宋史》时给与了宋太宗“但无能”的评价。 普通人当然是没有资格以“但无能”评价宋太宗的,因为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他是合格的。我们可以从赵光义在宋太祖死后的一系列安排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政治手腕极其高明的皇帝:赵廷美任开封府尹并加封亲王;宋太祖的两个儿子加封亲王;所有府僚加官进爵;就连牢狱中的犯人也能享受到无罪释放的福利。虽然宋太宗继承皇位的手段并不光彩,但他仍然巧妙地安抚住了所有可能反对他的人,稳定住了局面,这样一个善于以利益团结大多数人的皇帝绝非许多人口中所不屑的一无是处的草包。 初步稳定政局以后,宋太宗还采取了以下措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首先,迅速改元,走进新时代。通常上一任帝王驾崩以后,继任者为了表示对已故皇帝的尊敬,这一年的年号仍会采用旧元,直到新的一年才启用新年号。宋太宗却一反常态,直接将宋太祖死去的这一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提前进入了新时代。其目的就是希望人们尽可能早早地忘记宋太祖,安心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第二,大幅度提升文人的地位。为了笼络读书人给自己效力,宋太宗在太平兴国二年的科举考试中一次性录用180多人,而在宋太祖时代,一次录用的人数也不过二三十人。他还将这批登上龙虎榜的读书人收入到自己的门下,并给予优厚的待遇,直接安排到地方任职,提拔的速度也远高于其他官员。如太平兴国二年的状元吕蒙正, 12年就被火箭式地提拔为了宰相。 第三,重建崇文院。宋太宗登基不久就命人修缮崇文院,将以前的老破小改为高大上,并把太祖朝以及灭亡的南唐、后蜀等国的文官集中到里面。一则让他们编纂书籍,帮助太宗实现文治的理想;二来安排好这批文人,给于优渥的待遇,防止他们在社会中乱说乱讲,给宋太宗的统治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削弱武人地位。宋太宗生活在五代十国的纷乱时代,参加过宋太祖发动的陈桥兵变,自然清楚武人的危险之处,所以宋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削弱武人的地位和权力:禁止开展贸易、禁止任命官员、所辖部分州县直属中央、节度使的子弟统一在京安置、选择性地罢免一批可能对自己有直接威胁的节度使。这些措施地实行使太宗强干弱枝的国策得到了彻底地贯彻,进一步维护了统治。 刚登基时,由于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存疑,朝廷中暗流涌动。不管是以前的太祖帮成员,又或是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心存不满,宋太宗巧妙地用上面四项措施打了一套组合拳,实现了朝政局稳定。从这一方面来说,宋太宗绝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 作为政客,宋太宗赵光义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皇帝--国家最高统治者、领头雁,和宋太祖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太平兴国时期,宋朝与辽国打了三次战争。宋太宗企图通过完成宋太祖未竟事业超越宋太祖,稳定暗流涌动的朝政。但事与愿违,宋太宗分别经历了高粱河之战、瓦桥关之战、雍熙北伐的惨败,腿上受了箭伤,宋朝的战略战线一再收缩,从此宋朝在于辽国的斗争中始终处于下风,甚至卑躬屈膝以纳贡求和平。而处理党项内部斗争时,宋太宗采取的方法失当,致使李继迁叛宋建立西夏,西北五州也脱离了大宋的版图。 看结果,我们为宋太宗壮志未酬感到惋惜。若深入研究,竟会觉得宋太宗有几分可笑。 我们来看一看征伐北汉后,在与辽国第一次交锋中宋太宗的表现吧。 宋太宗完成了宋太祖三次想做却又没有做成的事情—收复北汉。此刻他的内心是激动的、澎湃的,北汉投降以后,就急匆匆命令军队继续前进,攻打燕云16州。征讨北汉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将士们都期盼着能够得到休整、封赏表彰。宋太宗此时命令部队向前进发,自然引起了将士们私下的怨声载道。况且前期只做了讨伐北汉的计划和准备,现在再与强大的辽国交战,不仅对接下来要面临的情况不熟悉,后勤物资也难以为继。宋太宗做出这样的决定就显得十分得仓促和鲁莽了。 结果不出所料,宋军在幽州城下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失过半。宋太宗也差点被俘,腿上还中了一箭。从此以后,宋太宗心里有了阴影,再也不敢御驾亲征了。 在后来与辽国的交战中,宋太宗还滑稽地提前给前线指挥官拟定作战方案、画好阵型图,以庙堂既定方案应对战场的瞬息万变,不仅使大宋失去了一位传奇将领--杨业,更使宋朝的战略战线一再后退,边界永不安宁。 宋太宗在军事上犯的一系列错误,与他的文人性格有莫大的关系:眼高手低、逆商不足、固执偏颇、刚愎自用。所以战略眼光缺乏,讨伐北汉后在没有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强行征讨燕云;死板僵化,不赋予前线将领丝毫自主行动的余地;缺乏魅力,只能通过钳制他人利益达到驭人的目的…… 作为政治家,宋太宗无疑是优秀的,但作为战略家,宋太宗是失败者。这样一个文人,若为人臣,可安抚一方百姓;若成为了需要开拓进取的国家的帝王,无疑是一场灾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