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猎场札撒》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猎场札撒》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11-17 07:11: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猎场札撒》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猎场札撒》是一部由田壮壮执导,敖特根巴雅尔 / 巴雅尔图 / 拉喜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猎场札撒》精选点评:

  ●唯一的缺点是情节上的煽情,请结合环境,以及参考查建英对他的访谈来看.

  ●强烈求配音较好的版本

  ●30年后的观看与当时的观看有着天壤之别,片中能够始终打动人的是从镜头的移动和概括中草原的壮观和生活的淳朴。围猎的场面触目惊心,但这确实是草原生活的缩影,如今我们被城市化包围,本性逐渐丧失,杂乱无章的想象甚嚣尘上,充斥本质上被割裂的生活,所以回顾这部影片,是遥远的世界,也是想象的呼唤

  ●目前看过的田爷最好的一部,于大沉默中爆发,但国配是哪个混球配的,男女老少都一个人?您这么跟山寨配音社一样念台词我也不知道这片子除了结尾还有无其他音乐桥段,要不就原声字幕呗,这国产片也得配得令人发指,情何以堪

  ●“札撒"意即“准则”。在草原牧民文化的滋养下,于遵守规训与崇尚情义之间求索边沿和界限。粗野与文明模糊难断,但以情与义作解,流露真善。动物死亡时刻的强迫凝视、无实义的劳作/驯化镜头插叙,把内蒙草原最为原初的实景生动呈现。与现代商业片为追求剧情、精致画面所打造的失真时空相较,高下立判。

  ●

  ●没有好的版本,可惜了

  ●由于脸盲,完全没闹清前半段的剧情......在狼窝救人那一段,狼群追逐奔马和两个男人的一组镜头突然让我想起了巴赞所说的“要相信画面所固有的原始力量”。电影与文学、戏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画面本身就有故事,有戏剧张力,并不一定要依靠语言和刻意的情节。从这个意义上讲,《猎场扎撒》确实是一部现代电影,与中国先前的少数民族电影迥然不同。

  ●

  ●

  《猎场札撒》观后感(一):很喜欢这个电影

  实话实说,田壮壮是个很烂的讲故事的人,好故事到他手里就变得没什么冲突了。但是他的魅力在于,他很大程度发挥了镜头的力量,他的镜头深入的地方别人都没有注意到,《盗马贼》的西藏,《德拉姆》的云南,《猎场札撒》的蒙古。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地方,他的镜头本身就充满了张力,里面就有种原生态的情怀。

  从这个角度来说,田壮壮是不可多得的导演,我们不缺会讲故事的导演,但很缺乏用镜头独立思考的导演。

  《猎场札撒》让我时常想起《狼图腾》这本书来,里面的氛围,就是我心目中这本书的感觉,我心理想,《狼图腾》让田壮壮拍才好。

  《猎场札撒》观后感(二):蒙古牧民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在蒙古族制定了一系列法令,铸在一个生铁板上,这个铁板就叫“札撒”。

  蒙古人围猎,将动物轰到洼地,然后捕杀。札撒明确,谁先发现猎物属于谁,同时发现各人一半,对幼儿类的动物,不准射杀。家里没有劳动力的,不能来参加狩猎的,猎物也有他们一分。

  电影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真实自然地再现大草原蒙古牧民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恩怨分明,简单纯粹,严格遵守着多少年来沿袭的协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看这些老电影,总有些感慨。从前的导演们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百姓日常,其中包涵着他们的思想和社会关怀。而现在的中国大约是爱情泛滥的年代,也是缺失爱情的年代。电影如果不表现男欢女爱,似乎就很难拍成电影了。

  《猎场札撒》观后感(三):田壮壮的好,很少有人知道

  作为第五代导演曾经的旗帜性人物,田壮壮一直生活在矛盾中。我们大多数人知道的田壮壮,他就是一个禁片导演,除去这个身份,你很难再说出来其他的身份。而在今天,田壮壮或许还多了一些别的身份,比如说著名演员。这是大家近几年看到的田壮壮的别的身份。而这个身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也显示出了第五代导演的多面性。就如同张艺谋曾经在吴天明的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拿到过东京电影节的影帝一样。

  田壮壮最知名的身份或许除了演员以外,那就是导演了。而说起这位导演,《蓝风筝》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田壮壮本身并不仅仅一部《蓝风筝》。而且真正就艺术水准而言,它仅仅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某种故事而做的妥协而已,并没有更多的意义。但是除了《蓝风筝》之外,田壮壮别的很知名的作品大都被人冠以“看不懂”。故事看不懂,寓意看不懂。当然,最基本的还是语言看不懂。

  有人说田壮壮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这个很多人可能会发出疑问。一个在国内第五代导演中载誉很高的人物,怎么能不会讲故事呢?胡说八道。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把《蓝风筝》丢掉,然后换一部作品,比如收《盗马贼》,然后他就彻底的闭嘴了。当然,这也不算是最难理解的,因为你只要多看几遍,就会明白导演到底在说什么事情,即使是你不明白语言,相信你也能通过整个画面来理解。这就是田壮壮导演的作品的魅力。

  当然,今天推荐的这部作品,同样是不友好。不仅仅是内容方面不友好,就连语言方面也是不友好。众所周知,一部电影的灵魂就是台词,但是台词你听不懂的话,这部电影一定意义上就会大打折扣。而本片很遗憾,蒙语你听不懂,这是其一,其二就是糟糕的配音以及没有字幕。这两样基本上剥夺了这部作品的一半的灵魂。剩下的一半,还是在你认认真真看完之后有一定的概率才会明白的。

  《猎场札撒》是田壮壮在拍摄《盗马贼》前两年的作品。本片很有意思的是,1984年的作品,1999年才在台湾上映,而且上映之前依旧是面临着听不明白,看不懂的危机。好在有人看懂了,然后才促成这部作品得以跟观众们见面。同《盗马贼》一样,本片甚至更甚。听着糟糕的配音,我大概能明白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情。这还是有《盗马贼》作为预警之下的。可想而知,对于一般观众而言,本片有多尴尬。

  本片讲述的是草原上的牧民之间的恩怨仇恨,以及他们对待仇恨的方式。两家人因为围猎结怨,最终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一家人以德报怨。而使得这几家人重归于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这个大概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1984年田壮壮的迷茫。

  田壮壮大概是第五代导演中的异类。陈凯歌的作品大都具有文艺气息,一般人可以从中嗅出很多种味道,张艺谋的作品(早期的国师)会给你一种色彩上的冲击,即使是故事没有多么的精彩,但你还是会明白其中的寓意。因为色彩会冲击你的视觉,给你留有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为整部电影加分。而田壮壮两者都不是。他既没有鲜明的色彩,也没有浓重的艺术气息。如果非要给他留有一些特色的话,那无疑是画面感了。

  《蓝风筝》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但是本片跟之后的《盗马贼》一样,故事本身并不出彩,精彩的部分则是那种摄影风格。略微带一点“大漠孤烟直”的豪迈。但是这种豪迈却是收着的,他不会给人一种很雄壮的感觉。因此,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接地气但同时又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就如同草原一样,大多数人对于草原的印象是“风吹草低见牛羊”。但是田壮壮能看到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弱肉强食。

  具体体现在本片当中,就是对于牲畜的宰杀,对于猎物的捕获,对于野生动物的围猎等等。如果这样的电影放在当今社会。那田壮壮一定会被保护动物组织用口水淹死。人们见不得这样赤裸裸的杀戮。但是这些杀戮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着的。我们不能避免,只能选择性让自己视而不见。但田壮壮看见了,他也说了,最终用影像为我们呈现出来。

  我们看到的牧民是好客善良的,但是对这部作品而言,牧民中也有着勾心斗角,也有着嫉贤妒能。虽然有着种种不足,但危急关头的大家,还是会摒弃前嫌,团结一致的去做很多事情的。就如同一面双刃剑。大家只看到某些事情的一面,就匆忙下了定义。但是对于田壮壮而言,一定要将两个不同的面给你说清楚才算完。

  1984年的田壮壮,让人看不懂。但正是这样的看不懂,才能催生出不一样的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