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线人》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线人》的观后感大全

2020-11-20 06:01: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线人》的观后感大全

  《线人》是一部由彼得·叶茨执导,罗伯特·米彻姆 / 彼得·博伊尔 / 理查德·乔丹主演的一部犯罪 / 惊悚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线人》精选点评:

  ●我觉得一般,也没看出推理成分。老电影看的比较多,所以不会对老电影都感冒。

  ●犯罪片写实风格独特;故事讲得太闷

  ●20191022周二19:51 线人是件苦差事,奸诈条子永远不可信,没想到Eddie会被这种情况给干掉了

  ●沒懂...

  ●有两场故意拍得非常详尽的抢劫银行的戏,劫匪反而给人训练有素井井有条的感觉。而现实世界却是混乱不堪,警察是这里最猥琐的道德败类,那个杀死线人的秃头,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牺牲的线人。

  ●这里面的Mitchum真孤独可怜。冰冷残酷的纽约,势力冷血的军火商和警察,混口饭吃难于上青天,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不那么坏甚至有点憨的人被坑害,如果他反杀起来倒是更爽(?哪个逼又把cc封面换掉了)

  ●米契飾演這個年華老去、只求安穩脫身的黑道人物,滄桑啊…2016.05.19

  ●好看 准备去看原著小说

  ●夜景还是很喜欢的。但是没有什么推理成分。。Peter Boyle一看上去就是演科学怪人的料

  ●filmspotting 推荐。浓浓的70年代警匪片风格不是我的菜。。没有朋友只有利益,出卖被出卖,这就是江湖。。老柯挺惨的。

  《线人》观后感(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电影的片名其实应该直译为Eddie Coyle的朋友们,看完整部电影,我才感受到这个片名本身有多讽刺!因为那些 Eddie Coyle的朋友们,不是被他出卖,就是出卖了他。但每个人似乎都有苦衷,总结下来就是那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实,我很喜欢影片本身,似乎是自然流露出的那种将惊险与悬念溶于平静与典雅之中的那种典型的英伦范儿。对,就是那种急死你不偿命的味道!(笑)

  我不喜欢它的结尾,作为观众的我,眼睁睁的看着Eddie Coyle走向一段看似漫长的,其实也是无可挽回的死亡旅程,那真是一段让我感伤的的旅程。

  是的,我同情男主角,虽然它是一个坏蛋,一个本不值得一提的黑社会小混混。

  《线人》观后感(二):冷漠又迷人的70S(观后小感)

  大秃头在电影的最后跟帅哥警察说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他说他在电视节目里看到有人对白鸽非常不满,因为白鸽就像会飞的老鼠,繁衍快,一吓即飞,还到处拉屎,那个讨厌白鸽的人一定是因为他那身昂贵的西装被鸽子拉了一坨屎在上面。这个比喻太有趣了...《线人》并不像大多数犯罪电影单纯在正邪两方角力,而是线人之间生存空间的排挤和争夺,一场名副其实的灰吃灰游戏。

  印象中,70-80年代产生了一批优质的警匪及犯罪类型电影,凭记忆回忆起的例如《肮脏的哈里系列》、《骑劫地下铁》、《小偷》、《漫长美好的星期五》等。提起70-80年代电影,印入脑海的是暧昧的霓虹灯和写实冷漠的犯罪。不知是否因为70-80年代所迸发的,诸如嬉皮士运动,能源危机,失业率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在文化上呈现出空前的纷呈和碰撞,而这些思想矛头,都体现在了《线人》中那位年轻,敏感,入世未深卖枪小哥轻飘飘喊出的那句“生活不易!”,并最终指向暴力。

  Eddie是一个务实,老练,游走在黑白两道的多面手,挨过牢狱之灾的他少了几分江湖锐气,更像一只惊弓之鸟。黑色电影专业户Robert Mitchum内敛,收放自如的演技很好地融入这个角色。

  尽管《线人》标榜由“史上100部伟大推理小说”改编,但电影本身却不烧脑,写实的剧情设计非常具有70年代的特点,例如人与人之间不可靠的关系,被多次劫持,已经验丰富的银行主,对嬉皮士情侣开小玩笑,混乱的冰球赛和疯狂的观众,70年代剥夺了生活的体面和积极,将其还原至赤裸裸的生存,导演peter yates文质彬彬品格相继融入其中,最终呈现平坦而不平淡的《线人》。扎实的剧情推进,过早的人物交代,反倒让观众更在意Eddie最后的命运。老练的Eddie在这场灰吃灰游戏中,莫名其妙地倒在了友情和一杯一杯的酒精里,正如生活本身。

  《线人》观后感(三):百大经典悬疑,你永远不知道,到底是谁出卖了谁。

彼得叶茨的1973年的这部作为百大经典悬疑片的《线人》一点也不刺激和诡异。相反,整个的调性居然是带有些深重的禅意,你会觉得这是个发生在深秋的故事,当然有悬而未知的谜团,但总体上情节的推进是平铺直叙的,主要人物两两的对话,为叙事的发展埋下线索。最后主人公艾迪的被杀,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却也是在情理之内。

影片的英文名字直译过来应该是“艾迪科伊的朋友们”,但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老混混艾迪做黑道牵线搭桥生意的上下游人脉以及和他常打交道的警察而已,所以称作是“线人”其实更加独到,一边艾迪为了给自己脱罪卖情报给警察,一边又不能断了自己的财路,而他能够交心的那位酒保朋友实际又是警察的线人。

整部影片的结构布局和人物表现实际上是一个从安排精密的、自信的、有把握的基调逐渐下滑到不知所措的、慌张的、松散的状态,同时带动黑白势力角逐的力量转变。导演用平行剪辑表现上游的买卖枪支到下游抢劫银行的几桩不法事件,前期艾迪在其中作为中间人还带有游刃有余的傲慢,一直持续到艾迪跟警察的第一次对话。这个对话的场景非常经典,导演首先用长镜头表现两人的汇合,寒暄后移位换为景深镜头,并同时保持三分法构图。进而是两人的半身近景镜头,表明双方的谈话开始切入正题,然后是对切镜头展示警匪之间的讨价还价,最后镜头伴随人物移动,并在后期保持在平行构图的状态下,这时彼此尚有利可图。因为将被检察长起诉,艾迪需要卖给警察点情报来让他在检察长面前美言几句,但这警察可并不满足于艾迪“朝阳群众”似的消息,艾迪倒是跟抢劫银行案有关,但是他不能说,只能把倒卖枪支的小混混给卖了。

警察当然抓了倒卖枪支的小混混,但是“作为对等”,他也只是给检察长打了个电话,简单地说明艾迪有提供线索的用处,根本没有艾迪期待的“挽救”式的保护。他们第二次的对话后,艾迪开始表现出失望和慌张,第三次的对话则是在警察抓了抢劫团伙之后,这也正是艾迪准备供出的最大筹码,但显然已经无济于事。

最后酒吧的定调,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艾迪接下来的被害,从平稳克制、成竹在胸到底线逐渐失守,与其说这是一部悬疑警匪片,倒不如说是一个遭遇中年危机混子的哀歌。

影片中并没有直接表现到底是谁出卖了艾迪,也没有交代警察是怎么抓到抢劫团伙的,除了艾迪,谁都有嫌疑,但也有可能是艾迪自己在前往头目家中领钱的路上遭到了跟踪。艾迪用皮毛小利作为交换让警察为他美言是错误的一棋,之后暴露行踪也很草率,一个中年混混老套又不带有诚意的做事方式让警察们早就不耐烦了吧。抢劫团伙被抓捕,艾迪也自然免不了危险。

不得不说,《线人》中抢劫团伙的打扮应该算是电影史上最整洁考究的了吧,包括他们指导人质配合抢劫银行的设计,和精心地把监控器贴上封条,算是高度精细化流程。案发时候的特写镜头也没有什么面部表情,只能通过整体氛围感受到隐匿的克制和紧张感。其实警匪悬疑片并非都得是粗野和热血的,也可以聪明、体面、含蓄的表现,《线人》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