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叶落长安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叶落长安读后感摘抄

2020-11-30 02:47: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叶落长安读后感摘抄

  《叶落长安》是一本由吴文莉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60元,页数:2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落长安》精选点评:

  ●读书多了,便挑了。就像老一辈子的人,白馍吃习惯了,包谷粒就不再去想了。选书的层次高了,觉得也难伺候了。读这本书时,总觉得内心难得的激动,读完,突然长吁一声,终于痛快了。

  ●吴文莉花了8年时间的作品,里面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是真实,生动的。最有印象的还是小吃,“凉皮,油糕,浆水鱼,羊肉丁胡辣汤,羊肉泡馍,花生豆沫,八宝甜饭,炸蛋包。。。。。。”

  ●命若蜉蝣,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一辈子很长。真的很长,长到可以从活得猪狗不如,到弃掷逦迤。人生很长,想要什么都别急,但是一步错,真的可能就满盘输了。心疼我的莲花,到最后恨极了长安!!!

  ●为什么我看了开头最各应的是作者把女人挨打不停生娃当成理所应当的了...

  ●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会让人内心充实, 作者写出这样细腻的文字让人物都是鲜活的。个人才疏学浅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语言准确表达带给我的感受o(╯□╰)o

  ●看此书起初不为故事,因当时就住在西大街,心喜的曲艺园子在尚勤路,特地早起尝胡辣汤,去德懋恭买过水晶饼,步行环绕骡马市…书中棋盘似的街巷都在记忆里,然而故事是极能打动人的,具有回顾性和预想性,平淡又强烈。

  ●书比电视差远了,电视里里每个人物性格非常鲜明,书里的人物大部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模糊不清。很难得有电视比原著更好的

  ●大一时候读的这本书,只觉得感动。 后来读懂了里面的生活,和人生。

  ●好书

  ●在图书馆偶然看到的书,看着名字才借回来读。讲述从有到无再到有的时候。细节描写让人感觉特别的真实,让人一点一滴地了解过去的苦难,正因为之前受到的蔑视、贫苦,才让男主角长安在为了尊严拼起,但也是为了尊严,让他最后失去一切。

  《叶落长安》读后感(一):书是很不错的

  找了很久在书店都买不到,最后在网上买的,书倒是不贵,仅仅7块钱,但是邮费10元,书和电视剧差距很大,电视剧内存在更多的人性和政治因素,时效性和可看性很强,但是降低了书中人物的坚韧性,感觉书更朴实一些,电视剧多了一些世俗.

  《叶落长安》读后感(二):感动《叶落长安》

  感动《叶落长安》;感动吴文莉的创作里程,她八年的执着,创作出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从郝玉兰身上看到河南人的善良、坚毅与不怕逆境的个性。小说的结尾,梁长安的命运过于悲惨,感觉作者有些残忍,但静下来,却觉得又合乎情理,梁长安的苦难,就是一个人生的轮回,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肉体的残缺使灵魂得以升华,残酷的现实造成他生命轨迹的曲折离奇,他命运的写照应该是那个时期一代人的命运写真,也是时代交替、变革的产物。吴文莉用她的方式爱西安;也是用她的方式爱河南、爱河南人,《叶落长安》值得每一个河南人去阅读,值得所有的人去读,因为就像《序》中所说:他们经受的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经受的,他们用以抗争命运的,也正是我们民族共有的道德力量。

  高尔基说: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我感觉吴文莉就是这样的人,她用她的方式爱西安,爱着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八年的写写改改,就像背负着责任和使命,真诚的心呈现在她的作品里,为她而感动,为《叶落长安》而感动!

  《叶落长安》读后感(三):长相思,在长安

  有一种小说,你读下去的动力源于你想不断印证自己对后续情节的猜测。老梁头会在长安未长大时死、玉兰会收留长安、长安会和莲花相爱、方xx和江小小的纠缠、长安和莲花婚姻的破裂,真不知道那个碎了的碗除了剧透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牡丹叛逆、玉兰晚景可喜、江小小和长安的重逢。。。这些都很好猜,作者也都让我们猜到了。

  但我不反感这样安排,我们容易猜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情节老套烂俗,另一方面其实生活的轨迹也都差不多。玉兰和长安是两条对照着的线。玉兰拥有女性宽厚善良坚韧无私的性格;男性的长安出身同样贫困(当然,本书每个人都是苦过来的,但作者着重描写对粗砺生活的成长的只有玉兰和长安)面对命运更主动,承受能力却远不如玉兰。这既是两者性别的不同也是年龄的不同。该书很有线性的历史感,从建国初、大跃进、文革、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历史氛围几乎全部点到为止,毕竟对普通人来说前进的浪潮只能溅到他们一点。玉兰的买卖婚姻、莲花的失学和后来的串联、亲笔信风波都是印迹,但刻画的都是角色的成长而不是叩问历史的装深沉。

  书的名字很有涵义。第一层:叶落——长安。本书是以主角长安的一生为主线,“叶落”暗对他最后悲情的结局。第二层:叶——落——长安。“叶”隐喻整本书的所有重要人物,他们都是从河南或其他地方迁居到古城长安的。叶落归根,但这群人再也不能归根了,他们早已把根深深扎在西安。飘零的身世像离枝的枯叶一样单薄无依,要花当地人几倍的气力才能做出一番成就。地缘的保守可以使中国人寸步难行也可以使我们把羁绊化到血脉里。

  长安和玉兰的爱情很动人,作者把初恋描写的即有时代感又隽永。笔法细腻深沉绝没有大多数男作家(gay除外)描写爱情时的轻浮之感。人物的成长亦有理有据,长安后来一系列的变化出他小时候对老吕家俩儿子勇于反抗、失亲后非常自尊看出。过于自尊源于自卑,当他成功后便容易迷失自我。玉兰晚年的大气也不是凭空而降的,磨难可以赐予你从容开阔的气度,只要你没被打倒。

  这不是本多么好的小说,但有一处几乎让人哽咽。就是长安寄宿在玉兰家做工回来吃馒头被牡丹数落时的心虚和无助。物质上的难处狠狠心肠就过了,面对天真无邪的小孩的质疑你如何还能说服自己?我记得上次看书看到鼻子发酸是读到盖茨比小时候的那一条条计划。

  《叶落长安》最可贵的是作者朴实诚恳的态度。她把对西安的爱融入书的每一个字中。在小说沦为炫技炫性格的后现代,这本书有情怀。

  《叶落长安》读后感(四):安好,长安

  在几年前读过,现在还只记得一些情节,如果写错了怪我→_→ 我是在回家过春节回老家时从图书馆借来看的,那段时间真无聊,而且让我这00后看这本书更无聊,因为它不只是得要问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了解,还有我们的老家离西安离河南一千八百里远,开始看时完全不懂啊T^T

  问我为什么找虐借来看?因为正当青春年华的我去看了桐华的小言,就爱屋及乌地想知道她小时及少时所居住的西安发生的事。而且我从来没借过这些过去的历史书籍来看,看到是小说,便以为会有趣一点。再说春节在老家真的好无聊啊,死马也可以当活马医。十分耐心看完后我才知道,以后死马骨灰我都可以当活马医。

  我只是缅怀一下看时的心情,再说吧,身旁的同龄人都完全不看这种书,我也感觉特别别扭。

  一开始我是很喜欢长安的,因为他的家境和好爷爷。还有郝玉兰,最先是介绍他们一家的事,从河南来到西安,住在城墙下的洞窑里,和一群和自己一样的难民妇女在河里洗衣服。这种我是无法想象的,无论时代还是场景,就把它们看了又看。其中的对话啊和环境描写啊,尽量代入那年那景,加上我又没看过这电视剧,我妈也不看,我爸只看热血沸腾的战争片和打鬼子。

  所以说很多在现代无法理解的情节我都费脑筋地去想,这本书也让我深深意识到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封闭扭曲。

  长安既无人看管又年龄小,很多小孩都欺负他,他只好回家跟爷爷一起说说话看他做木工。所以我都挺可怜长安的,不像郝玉兰的儿女有爸爸有妈妈工作至少没那么多负担。他只能小小年纪担风箱和其他做好的木器出去卖,待到他饿了吃的饭我还很记得,买一碗饭后倒开水下酱油捏盐,小说就是这么介绍,我心想:还不咸死他,但好像说他还吃的津津有味,因为那一天担来卖的木器都卖完了,我顿时特别心疼他了。

  但长大后没多久爷爷死了,记得在这之前有说他妈还来看过他,但他不肯离开爷爷。爷爷从病情加重到病死的那段我看得心如刀割,长安才10、11岁吧,还在上学。他会做些木工但也挣不了多少钱,他发疯地给爷爷买昂贵的葡萄糖也挽救不了爷爷。在爷爷死后他似乎挨家挨户地给救济他和爷爷的人道谢,还来不及安慰关心自己一下。

  长安就是这么个孩子。

  他在爷爷死后郝家坚持接济他,让他来吃饭和睡觉,尽管他们的口已经够多了。说实话我都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天天吵架打架又生娃,可能他们骨子里觉得传宗接代理所当然吧。

  白愧花(我不造是不是这个愧)出生后,一天夜里,出外飘荡很久后的长安回到村子里,回到郝家,饿得饥肠辘辘的他想吃点东西,白愧花下来了,长安见这是个新脸,便很好意地打招呼,而白愧花只看到他那掀开的布下面的白膜骂他。长安反而不吭声地走了,露宿街头。我想把白莲花抓起来吊打的心都有了。

  成年娶妻后开了公司、名利双收的长安我都感觉不是长安了,他那善良友好的本心不见了,他为获得名利丢失了很多珍贵东西,而他却认为这些都是没用的,带不来什么。如果他成长的路上有好人可以教导他该多好啊,他能有个好家庭 好好上学就足够了,而他什么都没有,尽管他娶妻生子后获得名利后我也感觉他是孤独的。

  内心孤独到不被人理解封闭到无动于衷

  愿每个时代如长安的人物都能安好

  《叶落长安》读后感(五):情回年少,叶落长安

  也许人们不会因为这样的文字,这样一本书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但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书,这不仅是为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更是为了我们的将来。

  在书的最后一页,我夹上了书签。

  这是在图书馆随手拾得一本书,《叶落长安》,很有诗意的名字。没有想到一读起来便欲罢不能。因为整天忙起来,留给它的时间不多,可是当我拿起来时,便会忘记了时间,直到闹铃响起,才会不舍得加上书签,去干计划的事。

  读书多了,便挑了。就像老一辈子的人,白馍吃习惯了,包谷粒就不再去想了。选书的层次高了,觉得也难伺候了。读这本书时,总觉得内心难得的激动,读完,突然长吁一声,终于痛快了。

  因为《叶落长安》是从上世纪写起的,从梁长安童年写起的,很容易让人回味起童年。那种童年的味道,沉浸在脑中久久不退。一切都好像变得很干净,就像置身寺院,整个人都清净了,充满了禅意。

  记得小时候,经常被爷爷拿小车推着和姐姐去村南的野地,那时,村庄还有很浓的村庄的味道,垃圾很少,房子很旧,水坑很深,荒地很广,那时感觉就像天堂一样,很开心,很干净的开心,爷爷,总是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两角钱给我们,那时两角还能买好多东西。小卖部里没有抽烟打牌的男人,自然也没有被逼的连哭带嚷的女人们。有的是许多对小孩们极具诱惑的小吃和玩具。

  也不知自己怎么喜欢上的收集卡片,各种卡片,只要有钱就买了它,直到现在它们还在我百宝箱里占有很大的空间了。

  也许对于小孩来说,高处的东西总是充满诱惑,奶奶家有个小篮,挂在一个我伸手刚刚能够到的地方,所以聪明的我总是拿一个小凳子去够,那里总会有好吃的,总是有新鲜的好吃的。

  那时有个干瘦的爆米花老头,坐在路边,灰头土脸像烧炭一样正拉开压力锅很大的袋子里爆米花。“嘣!”的一声,甜滋滋的包米香味在浓烟火灼的雾气里迅速漫了过来,小孩们尖叫着捡拾地上零落的爆米花塞进嘴里,口袋里。

  每逢过节,妈妈都会带自己去姥姥家,最喜欢的就是姥姥家,姥姥家不像自己家,村后是一片无际的田野,姥姥门前的一片空地是我们的乐园。

  记忆中只跟着姥爷坐过一次马车,后来姥爷在炕上一病就是十几年。最喜欢闻姥姥家的味道,尤其是下雨,泥土的芳香杂着雨香,让人心爽。

  很多新奇的动物在姥姥家都能看到。那时最怕大牛,却又想靠的很近,然后听到牛一叫,先是吓得退几步,然后咯咯地傻乐个不停。

  姥姥家的时候是自己最富的时候,拿着钱去小卖部和表哥买好多吃的玩的,然后我们编造故事情节,拿玩具当道具,发展各自的部落。姥姥家门前的车斗总是被孩子们玩出花来,一群孩子从这头一齐跑到那头,把车斗压过来,觉得好刺激。

  记忆最深的一次收麦子是自己捡到钱的那次。场地好大,可以供我们肆无忌惮的翻跟头。麦子装在袋子里,堆的好高,总是会玩欢了我们,也总会挨大人说。每回拖拉机开动的时候,我们总会先跳上去,那时站在车斗上觉得好拉风。

  书中的好多那时小孩们玩的,吃的,都像极了我们那时,所以很有感觉。我也一直有个梦想,抽时间把从小记得日记备份成电子版的,作为一个时代的典藏。有一天,看到弟弟他们一群小孩在做游戏,突然有种想加入的感觉。却只能痴笑自己已经渐渐成熟了。小时候,家后面是一块空地,小孩们一放学都会聚在那,大人们找孩子都会来这,吃饭后人们也都喜欢来这乘凉,有时候他们兴起也会和我们玩丢沙包,跳绳。很热闹。

  现在很少了。

  郝玉兰说,人小时候是按天过的,满月啊,百天啊,往下是按年活的哩,一晃就是十年八年,三十年五十年,到老就又开始按天活了——谁知道今儿睡下,明儿能不能起来哩。人死后日子就又过的快了。

  梁长安发迹后,被钱冲昏了头脑,把之前对头挤兑的很难看,做假账,脾气大,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可是想想,白莲花,郝玉兰说的,也许是需要经历过后才能有的幡然悔悟。

  “你只看赚钱了,有没有想过为啥赚钱!钱多了说话声就大了?”

  “你看过没,先出头的椽子他先烂!人活在世上还不是活个人情?”

  “人心里过得舒坦比啥都强。”

  长安的爷爷也说:“人活着,不就是图个嘴里有个嚼的,死了有个地方躺吗。”

  “你坑人家一回,你的心就坏了,哪坏不能心坏。”郝仁义也本分一生。

  人活一世长耿直,死后自会留青史。

  “人活个钱字还有啥意思。”

  可梁长安直到最后遇难,狐朋狗友叛离,落井下石,才明白人情冷暖,才明白活着为啥。

  患难见真情,这是没错的。

  最羡慕的就是郝玉兰这一家。永远真心相待,和睦美满。家和万事兴,这也是没错的。

  这部书花了吴文莉八年,却需要我们花一辈子去经历。

  读的不是文字,而是人生。也许,人到中年,我会重读。书中的人生远比我们活的坚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