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楚汉争雄》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楚汉争雄》的影评大全

2020-11-02 07: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楚汉争雄》的影评大全

  《楚汉争雄》是一部由陈家林执导,黄秋生 / 任程伟 / 柯蓝主演的一部动作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楚汉争雄》精选点评:

  ●当我看到张良白衣翩翩带着竹笛地出现在刺秦的现场然后行凶未遂被项羽英雄救美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再看下去了……但其实如果当架空剧看还可以一看的……

  ●刘邦在项羽墓前那段看哭了…

  ●秋生啊秋生,刘邦是痞子不是傻子啊,还是最喜欢郑少秋的刘邦和江华的项羽。

  ●

  ●前几集感觉很狗血,后面很紧凑。剧情着力构建了刘、项、韩的三雄并立,及几者的斗争,很有新意。以往电视剧多把韩信视为刘邦从属,该剧将韩信剥离出来,强调其独立性和能动性。该剧还别出新意的刻画韩信阵营的蒯、李之争。蒯彻要韩自立,李左车要韩一心向刘,韩心里充满斗争。该剧不足之处在于对项羽美化过多,我个人很喜欢任程伟,但我也知道影视剧中的项羽愈是深情、愈是充满天下关怀,愈是和范增融洽……对历史事实的偏离就愈越大。扣两星

  ●虽然和陈家林以前的剧差不多,但至少比高希希那个靠谱一点

  ●都是一帮老演员呀。

  ●为这部剧的项梁(李志饰演)特地买了一套盘来看,项梁演得真是太到位了。

  ●

  ●貌似不错。。。

  《楚汉争雄》影评(一):《楚汉争雄》:任程伟 给项羽来点儿浪漫

  任程伟的每个角色都带着一种“大英雄”的气势,但这次显然更理直气壮一些,从生活剧中脱身的任程伟披甲持戟引军布阵,直接杀进了楚汉争雄的战场,这次他不但要给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英雄项羽来点儿威风,还要给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一些浪漫。

  这就需要他在电视剧既有的大战阵里刻画小细节了。荧屏中的英雄塑造有着无穷的模式,一千个故事就有一千个项羽,如何让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传奇英雄更有味道,必然是件很费心思的事情,故事的趣味性必不可少,但尚不足以完成那些风发意气与浪漫雄心的表现,还需要演员气质层面的补充,举手投足眉梢眼色,大丈夫小心思,考究的都是功力。任程伟显然接住了这个角色,他有那种气压万夫之势,人物有气场才能有胜场,也有柔情内敛的演技功底,这是多年的话剧舞台以及数十部国剧历练带给他的底蕴。

  而电视剧的“传奇”特质也让任程伟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有了更加自由的空间,不用拘泥历史,也无须顾忌节奏,《楚汉争雄》以他为第一主角,从沛县到虞家村再到会稽,播出的这几集,他走到那里故事就跟到那里,刘邦、张良、季布、虞姬……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因为有他在场,他的威风恰恰来自于由他的视角重回那个烽火狼烟的时代,和黄秋生两人一文一武,一枭一痞,沿着各自的故事线,逶迤而行。

  走在楚汉之争路上的任程伟更像个侠客,千军万马当前面不改色,眉头轻皱杀敌于弹指之间,他的悍然让他声誉日隆,而伏击路旁的愤然三问,殷通帐里的雷霆一击,则让他的疑惑和决心都摆在了明面上,身有万人莫敌之勇,心有家国百姓,这是他踏上既定的轨道的势能和动因。任程伟此时的态度是郑重的,因为他要为最终走向既定结局的项羽攒人气,他钟爱这个角色,也希望观众能接受这个悲剧收场的英雄。

  而浪漫的表现来自于武侠化的情节设计,徒手降马的霸气在遇到虞姬的瞬间化成了绕指柔情,虞家村就是个英雄难过的美人关,电视剧也难得痛快这么一次,让注定相爱的两人早早相遇,还刻意安排他们在河滩的木桥上来了次比武,只是攻守间没有你死我活的凶险,递招犹如传情,即使编剧的归编剧,演员的归演员,此时也是谁都能看明白任程伟失足落水的心甘情愿。

  当然,每一场项羽的戏份,任程伟都是无条件的心甘情愿。

  电视剧开播时,任程伟在微博里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英雄,项羽无疑是我心中之重。每个人心中总有一个或多个梦想,饰演项羽无疑是个中首选,而实现它无疑让人满意到疯狂!机缘让我有机会与项羽重叠。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不需要任何语言描述,我能做的跟大家一样,坐在电视前,观看!

  很多时候,演员对一个角色付出全部感情,也是一种浪漫。

  《楚汉争雄》影评(二):最符合历史记载的楚汉题材电视剧,剧情却仍然令人相当不满

  这部剧刚开始看就知道它符合历史记载,接近历史史实(刘邦确实好色,并且爱吹牛,也经常赊账),只不过人物形象塑造与历史有些出入,是一部很不成功的历史的再创作。 刘邦为人在历史上出名的倨傲,但电视剧中却有些自知之明,刘邦在历史上泼皮无赖得紧,但剧中将这一点淡化,为何出入并不巨大仍然给低分(新用户不能给1星和5星)?原因就在于同一题材,其他剧的表现太过差劲,几乎所有剧都不符合历史,胡编乱造,虽然这部剧对于秦始皇的暴虐太过渲染过分夸张,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赵高和李斯的描写大体到位。然而这部剧中很多地方太过拖沓,而且雷人。 刘邦善于用人,本剧有所体现,但开头却有些不符合史实,项羽确实与刘邦早有交往,但张良没有。张良刺杀过秦始皇,但刘邦只是亭长,并不常在县衙里供职,与萧何曹参基本是私交很好,在沙丘之变前基本没机会见秦始皇,虽然史书记载张良刺杀过秦始皇,但地点在今河南,当时叫阳武县的地方,而非今江苏的沛县。

  因此电视剧与有一些出入,而且还相当大,对于打仗的描写,也太过神化项羽,项羽也就是身先士卒,力大无穷,并非什么武林高手。而对张良运筹帷幄的描写又不到位。很多战争都是没有兵法的战争,另外第一集就太雷人,刘邦难不成是算命的会知道他是项羽。刘邦用项羽的话问赵高吕雉就喜欢上刘邦也是雷人,难不成这吕后没脑子?

  但话又说回头,吕雉确实有言只嫁胸怀天下之人,只不过史书并没有证实吕雉他爹看上刘邦的原因。但剧中却填补这一空白,而这种填补是毫无意义的,逻辑问题太明显。

  对于秦始皇的历史形象,从暴虐变成嗜杀,真是奇哉怪也。秦始皇被历代史学家黑得已经够惨了,因为他使用严刑峻法是暴虐,但他的严刑峻法仅仅是对有罪的人,换句话说偷西瓜的小偷也得处死,并不是对无辜的百姓随意格杀。长城等工程并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大工程,与北击匈奴几乎同时,这是大工程连着大战争,确实是劳民伤财之举。然而这部剧压根没有体现出秦始皇暴虐,反而体现出秦始皇是个杀人狂。而且张良刺杀失败后紧接着秦始皇就咳血,也太过突兀。

  剧情大多围绕刘邦和张良、项羽等核心人物,忽视了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最后结果是张良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了,项羽也并非刚愎自用而失败。

  第一二集就有老百姓去见圣驾,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秦代秦始皇那么好见?秦始皇最擅长搞神秘主义,南巡路上也是禁止有地方低级官吏和平民见驾。另外沛县百姓就这么点人?刘邦全认识?这不是明显胡扯?另外没有什么世外桃源行不?作者是否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看多了?

  那么此剧为何得到那么多人的青睐?首先,这部剧确实是所有同样题材电视剧中唯一接近史实的。比较之下,自然会好评很多,然而,我以为这种比较法只会让这一题材的电视剧越拍越差。现在的剧,雷剧太多,而经典却越来越少,我想这与观众纵容这些电视剧的现实状况有关。如果观众能够要求严格,那么雷人的剧情将不会再出现。此外本剧对于焚书坑儒只字未提,而焚书坑儒这件事秦始皇在史学界基本已经被洗清冤屈,然而一些重要的术士却没有被提到,甚至我好像没有看到黄石公。纵容这些雷人剧情,实在不应该。我以为这部剧给分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剧太难找到播放源。事实上,此剧是历史再创作中又一失败的典型案例,因为其他题材的历史剧,至少没有如此雷人,而这一题材电视剧基本就是雷字当头,原本作为留侯张良粉丝的我大为失望,我以为还不如去看史记和汉书算了。

  《楚汉争雄》影评(三):唱一首千古悲歌 念一世西楚霸王

  唱一首千古悲歌 念一世西楚霸王

  一曲仿若游丝的绝唱,

  承载着悲怆,涵蓄着无奈,

  浮游在斑驳陆离的水纹里,

  为千年前的夜漆上了黑色的句点。

  ——题记

  【虞姬虞姬,奈若何】

  笛声响起,四面楚歌。

  轻纱帷帐内,庭中有女舞起曼妙,笑如靥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一世,她为君生,亦为君死。

  泪眼挥别,多愿能挥袖从容,暖笑无殇。然身处俗世,又怎能躲过悲欢离殇。

  梦回世俗之外,执手一生,白首不离。

  【昨夜之景,今犹在】

  汉军渐渐逼近。

  他跪朝乌江,耳边响起泗水亭长急切地催促声:“霸王,快让小老儿带你渡江去吧,江东父老都在等着霸王。”

  闻之者愕然:“江东未失?”

  得知江东犹在、楚地并未全为汉军所夺之后,他长叹一声:“我当与八千勇士魂留异乡”。

  不怒为人负,不恨战不胜,不怨业不成。   

  他仰天大笑,“这就是你我的命数,随他去吧。”

  剑从鞘出,寒光闪烁。

  那一袭战袍的男子紧皱的眉宇再未展开。

  带着嘴角最后一抹微笑,他将所有的不甘洒在了乌江边旁。

  --------------------------------------------------------------------------------------

  昨日凌晨两点三十六分,伴着窗外的绵绵蝉声,我看完了《楚汉争雄》的最后一幕——项羽乌江自刎,为这段恢弘四起的楚汉史画上了圆满句点。

  对于我挚爱的项羽而言,以“圆满”二字来比喻并不贴切。可对于饰演项羽的任程伟而言,用“圆满”二字来形容却是妙哉。

  翻看任程伟在拍摄项羽之时的微博时,看到他的朋友给他留下的一则评论,深得我心:

  “四个月的时间见证了全程,嘻笑与怒骂,奔波与无奈,为的就是一部好作品,常年混迹在娱乐圈什么样的腕都见过但在这部戏里想要出众拼的是气场。”  

  气场。

  “气场”这种东西对任程伟而言就是“天之所赐”——演过追查要案的刑警,扮过独闯关中的刀客;换上一身戎装英气逼人,披上破烂棉衣朴素清贫;他可以是略带痞气的军官,也可以是运途坎坷的商人;或许前一秒他还是道貌岸然的斯文小生,下一秒就是深入敌方的高能卧底;甚至有可能从家族企业中的“贵公子”摇身变为携款潜逃的逃犯……他演过太多的角色了,可唯独缺少一个真正具化“气场”的载体。而毫无疑问,“项羽”成全了他。

  于是,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人物,就这样鲜活的浮出了画面。

  项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曰:多面性者也。

  诚如钱锤书在《管锥编》第一卷中对项羽的评价:“‘言语呕呕’与‘暗恶叱咤’,‘恭敬慈爱’与‘ 剿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 而既具在项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理学,犁然有当。”同样予以佐证的还有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项本》之所以能成为《史记》中最具特色的名篇之一,其价值意义也就在于司马迁写出了项羽的性格的复杂性。怎奈现世中,很多人对于项羽的评价都太过于武断和片面。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无论是《楚汉争雄》这部史剧的导演、编剧还是主演任程伟,都对项羽的人物个性上做到了全面化处理,让他达到了一种质态的平衡,赋予了项羽更多的“人性化”——既不遮掩项羽在政治管理上的幼稚,也让项羽多了几分仁性和谦逊。

  剧中项羽性格转变的“分水岭”有两个:一为“定陶之战”,二为亚夫病逝。

  定陶之战战前,范增问项梁:何人能成大任?项梁答:亦小人亦君子。范增说项羽是“君子”,项梁却长叹一声道:“我倒不希望羽儿能做什么正人君子啊,要做正人君子,要有很多束缚,束缚一多,正人君子难成大事。”这番话一语成谶,预示了项羽的“君子末途”。项梁死于定陶之战后,悲痛欲绝的项羽决意要不计代价叔父报仇。范增劝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他战意已决,不听规劝。直到范增要撞死在柱上时,他才双膝下跪,向亚夫致歉——“亚夫息怒”。虽说以这段来辅证项羽的性情转变略显牵强,可较之他以往刚愎自用的状态而言,多少还是显出了他的改变。

  实际上,剧中项羽性格得到全面展现的事件体现在亚夫病逝后。楚军失掉了唯一的军师后,诸事不顺,屡屡败北。在龙且被韩信杀害后,一向被人认为是“有勇无谋”的项羽竟将计就计,骗住了刘邦,这倒是给了人一些惊喜。

  整部剧看下来,无论是身为主角儿的刘邦、项羽,还是剧中的其他人物形象都个性鲜明,人物丰满。可以看到《楚汉争雄》弘扬的主旋律其实还是“人性”。然私以为,若能弥补不足,则无憾矣。

  其一,若让黄秋生饰演的刘邦少些赖性、多些狡猾和无耻会让刘邦的人物性格更加全面;

  其次,尽管编剧不厌其烦地把“儿女情长”加入剧中来弥合厚重的历史感,可想要把一部史诗嵌入电视剧中,五十一集的剧情多少还是显得太过浓缩,部分片段的剪辑略显仓促。这给人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不利于展现完整的剧情构造和人物形象;

  最后,无可避免的就是剧本的“人性化”既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也让某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能得到完整展示。比如韩王、范增各自为何而死,龙且、韩信和秦娥何来情感纠葛,虞姬和刘邦妻妾怎能以姐妹相称,陈平对楚军几元大将使出的离间计并未体现………等等片段,不一而足。

  能和英雄搭配起的词语,大多是“顶天立地”“豪情满怀”“义薄云天”“叱咤风云”“英勇善战”。这历史长河中,英雄无数:刺秦不成的荆轲,败走麦城的关云长,水泊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将,满腔忠义却为奸佞所害的岳飞……英雄,是不以结果成败来的,而是交由后人,凭其品质、人格和影响而在做评判。按《史记》的体例,“本纪” 是记载帝王当国之事的,而司马迁仍把霸业未成的项羽编入帝王之列,这本身就是司马迁对项羽的高度评价, 也表明了项羽留在后人心中的英雄形象,无人可替。

  在这曲千古绝唱中,主角是项羽,可更让人难忘的是吟唱这首英雄史歌的扮演者任程伟。在长达四个月的拍摄时长内,他晨起而出、日落而归,穿戴着高达五十斤的道具装备,几乎是在马上完成了大部分的戏份。除了身体上的疲劳,任程伟还对细节进行了特别刻画,如骑马声声念着的是“哈”和不是人们常以为的“驾”。拍摄条件虽艰苦,天气状况虽恶劣,他却不曾叫苦。这一刻,他把自己的血汗精神和霸王的灵魂相融合,只为为影迷全力呈现出荧屏上的那个叱咤风云、矫勇善战的英雄。太辛苦,太不容易。

  最后,就用任程伟的一条微博来为英雄收尾吧:

  “我常凝望黄河,凝望已没有怒吼没有奔腾狭窄如溪几乎断流的黄河,一片悲凉与惨淡。项羽当年争战之地就在我的脚下,我似乎感觉到战马狂奔而来卷起黄沙如海,我似乎又回到那年那月挥剑持戟勇战无敌。我,不,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