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宇宙与生命的奥秘尽在《楞严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宇宙与生命的奥秘尽在《楞严经》

2020-11-02 08:36:25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宇宙与生命的奥秘尽在《楞严经》

  宇宙与生命的奥秘尽在《楞严经》

  《楞严经》一开始就要我们知道两个“根本”——妄心、真心。只有知道两个“根本”,才能破妄显真,正确修行!

  不知道两个“根本”的结局是什么呢?世尊在《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迷失了真实的本心,从而产生了种种颠倒妄见,以至起惑造业,终招苦果,循环不息;又有一些修行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就菩提道果,而另成为声闻、缘觉和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都是由于不知二种根本的原因,而错乱修习,就像煮沙成饭一样,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原文】“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云何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妄心)。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真心)。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即攀缘不到得)。由诸众生,遗此本明(真心),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认假为真,出现“种种颠倒”。“种种颠倒”,归纳为八种颠倒。指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盘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即:

  一、常颠倒:于无常起常见。二、乐颠倒:世间五欲之乐皆是招苦之因,凡夫不明此理,以苦为乐。三、我颠倒:此身皆因四大假合而成,本无有我,凡夫不明此理,于自身中妄计为我。四、净颠倒:身有五种不净,凡夫不明此理,执以为净。

  五,无常颠倒:于如来常住法身,妄计有生灭变异之相。六、无乐颠倒:于涅盘清净之乐而计无乐。七、无我颠倒:于佛性真我之中,妄计无我。八、无净颠倒:如来常住之身,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缠裹之身,二乘不明此理,计为不净。

  有了这些颠倒错误知见,就会远离真常、真乐、真我、真净,造种种业,形成业因果报,因熟为果、果熟为因,因果交织,反复滋生,业种自然,如“恶叉聚”(“恶叉”:译为綖贯珠、金刚子;树名,其果实皆三粒同一蒂,并蒂而生,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比喻“迷惑、业因、苦果”三者之间,互相关连集结。经论中多用来比喻众多之意。此处用“恶叉聚”比喻业力相同的众生聚集在一个世界)。

  佛说:诸多的修行人因以上八种颠倒,而不能证得或成就无上“菩提”:“菩提”指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称为菩提。佛所得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无上菩提。 佛说:一切众生由于种种颠倒,不能得成无上菩提,而成为以下五大类:声闻、缘觉、外道、诸天、魔。

  一、“声闻”:闻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修证小乘道的行者,名声闻。成就有四个果位,即:1、初果须陀洹:译为“预流”。意为逆凡夫生死流、入无生灭之圣流。证此果后只须天上人间生死往返七次,即可证得无生灭之四果阿罗汉位。2、二果斯陀含:译为“一来”。只须天上人间生死往返一次,即可证得无生灭之四果阿罗汉位。3、三果阿那含:译为“不来”。不需要再到人间受生死了,直接在四禅五不还天里起四加行,证入阿罗汉果位。4、四果阿罗汉:译为“不生”。已了分段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名不生,是修小乘声闻法的极果。阿罗汉虽然出了三界,但非究竟,若不回小向大,不能成无上正觉。

  二、“缘觉”:听佛说十二因缘法而证道者、称为缘觉;无佛出世或无师自通,自悟十二因缘法而得道者,称为独觉。所修十二因缘法证得的果位名辟支佛。阿罗汉从“苦谛法”起修、辟支佛从“集谛法”起修,起修点要高一级,果位也就要高一点。阿罗汉和辟支佛只是断“分段生死”,不再到三界内来受生死,但“变异生死”未断,尘沙无明和根本无明未破,不究竟,所以佛一再告诫,不要以此为足,要跨向大乘道,才能得真实涅盘。

  三、“外道”:外道不能了脱生死,了脱生死的只有阿罗汉、辟支佛、大乘菩萨,佛。称为四圣道。除此四圣道,其他不论修什么法,都在生死轮迴中,因其背离四圣道,在涅盘门外,故称为“外道”。古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不究竟法为究竟,在三界内立五涅盘论、无想涅盘论、四空涅盘论、冥谛论、神我论等,这些都不能解脱生死,故名“外道”。

  四、“诸天”:“诸天”一指虚空宇宙;二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指二十位天神。天神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隋代天台智者大师依据《金光明经•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忏法》后代据此简略成《斋天科仪》,为寺庙中祭天的仪轨,依《金光明经•鬼神品》等所说,选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则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紧那罗、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东岳大帝、二十四,雷神。后三位是道教神明,这显示了明以后佛道二教出现了二教合一的发展趋势。具以上三义,名“诸天”。

  五、“魔”:魔有四类。1、天魔:魔王是波旬,专门破坏佛法,断人慧命。2、死魔:夺人生命的魔。3、烦恼魔:给人制造重重逆境,使人生种种烦恼的魔。4、五阴魔:五阴指色、受、想、行、识,包括整个身心世界,五阴魔在此身心世界里,处处扰乱,令人无时不烦恼,这些是烦恼魔。

  修行人因种种颠倒错乱修习,不能证得无上菩提,自然就容易走入声闻、缘觉、外道、诸天、魔或魔眷属的非正觉路上去。这些都是因为不知道两种根本(真心和妄心),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成饭,纵然经过无量劫长的时间,得到的只能是热沙,而决不是佳肴,这就是错乱修习、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的结果。

  两种根本是什么?

  一、生死根本(妄心):就是攀缘心,攀缘心是六识依六根于六尘中所生发的分别心、爱恨心、善恶心、妄想心,等等心,将这些攀缘心认为是真心。迷惑不知,随业流转。

  二、菩提根本(真心):“菩提涅盘”就是清净体,此清净体为无生灭之觉性,此觉性元本就是现在的“识精元明”:“识精元明”指“如来藏”。识精元明这个能生诸缘、能生万有的觉明心体,它有产生一切尘境的功能,但攀缘不到这个心体(如来藏),所以说“缘所遗者”。“缘所遗者”亦即攀缘不到:意为众生用攀缘心不能到达觉明本体,即如来藏,而将攀缘心误认为是真心。

  如果不懂真假两个根本,一切精进努力的修行,本想解脱生死,但最后仍然掉入生死轮迴的诸趣中。“诸趣”:意为趣向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此六道随善恶二业所趣入,故称“诸趣”。

  《楞严经》两个“根本”,是大乘区别于声闻、缘觉,和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的标志!

  通过《楞严经》的学习,我们知道和理解什么是“妄”,什么是“真”,这两个“根本”,就能“ 销我亿劫颠倒想”;牢记这两个“根本”,并且时刻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那就是“不历僧祗获法身”!

  我们不要辜负《楞严经》中世尊的殷切教导,我们学习《楞严经》也可以像阿难一样,先觉悟后修行,一定要转凡成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