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家》观后感100字

2020-11-04 06:27: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观后感100字

  《家》是一部由LEE Na-Bi / BAN Jooyoung / PARK 执导,Kim Kkobbi (김꽃비) / 朴恩惠 / Choi Jeong-ho (최정호)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精选点评:

  ●还可以

  ●泥塑和动画结合让人感觉很好。就是结局太现实了。

  ●2D+3D动画效果,“魔幻”+现实题材。拆迁是个沉重的话题,没想到韩国却用动画片的方式来展现。温暖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就这么结束了吗?一点改变的能力都没有。。

  ●家和房子还是两个概念的,所以把房子和家混为一谈也是醉了,家是因为人和对环境的记忆,房子就是房子,不过二维三维配合的玩法确实有趣

  ●家,永远都是我最富有的财产。爸爸,妈妈,哥哥,不管哥哥组成了新的家庭,有新的成员加入进去,还是未来我会组成新的家庭,我都希望我们的家庭永远都是快乐和谐的。不管贫穷,不管灾难,只要相信有一盏灯一直在为我亮着,只要知道永远有那么几个人永远在关心着我,等待着我,我觉得,这样就是幸福的吧

  ●有家的感觉就是好房子。

  ●没意思,拖沓,画面也不美。

  ●正巧我也在搬家,看到后来挺感动的,虽然画的真一般。

  ●居然有人说画的一般,还有人说他们在偷懒用实景。这种题材难道要搞出画风华丽的比较好么?实景?那些都是泥塑哎!超用心的好么,真实中带着幻想,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不就在这里。 我給5顆心,喜歡麥兜的人應該很愛看這個。

  《家》观后感(一):一个没有The End的影片。

  这个影片看到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那些屋神,最后该怎么办?面临被拆迁的命运,能怎么办?人类还可以离开,屋神们呢?

  我一开始是很疑惑的,影片中的矛盾根本就没有解决,这算什么结局呢?

  而后又理解了,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是人,旧房子,开发后的新房子之间的矛盾。

  现实中面临这种矛盾,我们在解决吗?并没有,我们不过是在拖延,逃避。

  又怎么能寄托影片中给出一个答案呢?

  我先整理一下思绪,把我思考的,想表达的,整理出来。

  《家》观后感(二):黄大叔和橙大婶儿屋神们

  2010年的一部韩国动画电影,今天看来,其实不咸不淡,也不能说有多好看,但看了觉得还不错,至少没有浪费时间的感觉。

  簇新的房子注定要代替老旧的老房子,林立的高楼注定要代替矮趴趴的平房,在哪座城市都一样。电影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让老房子有了灵魂,成了各种萌呆呆的屋神精灵——黄色大叔,橙色的大婶儿,还有个藕荷色的老婆婆,一个萌嫩嫩的小绿孩儿……女主角从一开始就羡慕上流社会,但是因为家境贫寒而不得不租住在老房子里,因为机缘巧合,她也结识了这些屋神们,而屋神们想方设法希望女孩帮忙,就是为了拯救它们的生命——不要被拆迁。看到这里,我还以为电影又是个励志故事,自己也边看边设想后面的情节——比如小姑娘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号召老房子的住户们修整并爱护自己的房子,最后这片平房区被保留成了商业街或者是旅游景点;要么就是小姑娘跟住户们一起跟开发商对抗,一直到电影结束,老房子还都好好的存在……但我最终都猜错了。

  虽然屋神们都很萌,但也改变不了自己将死亡的命运,女主角虽然想保护屋神们,但面对破败不堪的危房,她最终也只得选择转身离开。通灵的手链最终被踩碎,她再也看不见屋神们,更不知道屋神们最终的结局是如何,但是用猜也知道——旧房子拆除,屋神的死期也就到了。

  看完电影,有感触的倒不是那些屋神,而是觉得,每个旧房子里最宝贵的,是人的回忆。那种满满当当的充满了酸甜苦辣的回忆,才是最值得珍贵的地方。从小到大自己也搬家数次,每次搬家,都觉得若有所失,毕竟每一个房子都记录了一段生活轨迹,那里的故事很多也很珍贵。

  所以,至今,仍旧能清晰回忆起几个老房子里存留的物件:爷爷的老式挂钟、大红柜、住平房时用红色方砖铺成的地面,墙上的燕子窝,大学宿舍的上下铺,还有弥漫房间的潮湿的海风……也许,它们可以具象成为这部电影里可爱的屋神黄大叔和橙大婶儿它们,它们的消失,总会让人有不舍,但又很无奈——因为不得不离开。

  那个地方叫家,只是因为充满了一个人对家的全部回忆。

  《家》观后感(三):家的回忆

  想起了9岁前住的大院儿里的平房,想起在里面偷用妈妈的化妆品把自己画成大脸猫,想起大雪时全家上屋顶除雪到冒汗,小院儿前那棵爸爸种下的比我大一岁的树,爸爸妈妈都出差不在家时爷爷半夜特地过来轻声进屋看我有没有睡好时的装睡,当然也包括各种调皮被打的记忆… 虽然那间屋子也早已被拆除。

  中学时母亲到外地工作,我主动提出让爸爸也过去陪妈妈,于是没有监护人的我搬去了姨姨家,住进了在外念大学的姐姐的屋子,那些年正是最需要亲人关怀的青春期,我品尝到了孤独与寄人篱下,我总是喜欢反躺在床上戴上耳机打开walkman,透过窗外的树枝叶眯起眼睛看太阳,阳光刺眼时眼泪会止不住的流下,擦干以后就去乖乖的预习物理,它也让我学会了忍耐和貌合神离。

  大学宿舍要是说起来,大概需要一整天吧哈哈,可惜我的宿舍生活里没有罗曼蒂克。

  留学时不想被中介安排,又不想麻烦朋友太多,就随便找了间考试院落脚,虽然它加上洗手间一共只有5点多平米,楼体间半米的墙间距也导致窗户变成了摆设,不管怎样它也是我在异乡的第一个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甚至用它接待过好几位来玩儿的小伙伴,地暖一开,特别的舒适~

  后来和同学一起找到了一家半坡上的2room,房子里面除了硬装,只有一套餐桌椅。和房东爷爷签合同,跟中介大叔讨价还价中介费,和室友一起置办二手家具电器,再把它一点一点布置成一间朋友们来了都说羡慕的温馨小屋。房东爷爷奶奶住在楼上,经常会来给我们分泡菜,冬天大雪时,每天早上也能听到爷爷在门前扫雪的声音,中秋时奶奶还来给我们分年糕和송편,除夕时我们也会端上去的亲手包的饺子。虽然在这间屋子里我把自己吃成了猪,和室友最后分歧大到再也不相往来,但都不影响我对它的爱,一个用自己的双手置办起来的真真正正的家。

  回国后来到北京,从朋友手中接盘一套中档大三居,面对比泡菜高出两倍的房租,我选择了最小的但有独立阳台的屋子,阳台是落地窗,每天的光照特别充足,最喜欢在冬天穿着短袖坐在阳台上喝茶翻杂志,仿佛自己变成了一株拥有独立暖棚的植物,嗷嗷的汲取着阳光和水份,虽然对房子是一百个满意,小区的物业服务又好又客气,但是在房东一次不尊重的行为之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搬离了那里。

  现在的房子住了将近三个年头了,靠着大路有些吵,但是步行上班以及20分到机场的这种便利是什么都无法代替的,高楼层的光照会随着季节在下午5到7点不等透过阳台和卧室窗交汇映照出极其艺术的美感,总是忍不住早点回家抓住每天那一刻的美,仿佛自己也能在瞬间镀上一层夕阳金。

  仔细算来,曾经生活过的房子竟然有16个之多,国内的,国外的,和父母朋友一起的,也有自己一个人的。

  这么多年许多事情早已忘的一干二净,甚至和一些人面对面也想不起了名字,唯独对于住过的房子历历在目,或许就像宅神집신说的那样,我就是这个家啊~ 房子也许只是房子,人住进去了之后就变成了家,女主最后说문 열어 开门,门忽然间打开时,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也许我们看不见,但是宅神真的在守护着每一个住进去的人,它或许没有太大的力量,确在认真聆听着你的每一句话,关心着家中的一草一木,你走了,它也是会想念你的……好好对待每个你正在居住的家,因为它会成为你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存在。

  人和家之间的回忆是不会消失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家》观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