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何食为天》读后感100字
《民以何食为天》是一本由周勍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以何食为天》精选点评:
●令人乍舌。
●本来只想该三颗星,念笔者确是花了时间去做了一定的调查~
●太无趣了,几乎不耐烦
●以后尽量吃素,直到素食主义
●觉得作者很负责得告诉我们周围食物的安全状况。以后要更加注意了。
●因为作者和我的不一般关系。我关心了我本来不关心的问题。。
●?? 大众通俗,但是并不足够科学...规范..索性它仅仅是通俗语言告知大众的说法,而非科学
●内容是早就知道的种种现象,只有无奈。
●没法吃了
●良心.麻痹……
《民以何食为天》读后感(一):当利润达到了100%,有些人就敢于挺而走险,不择手段
对于很少看新闻的我来说,这边书无疑是把很多食品新闻集中在一起,讲述给我看。 一个个的案例,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在读书中往往都一种如浮在空中的感觉。
感触最多的不是国外列强的高端的检查技术,对我们实施的经济贸易差额的压制。更多的感觉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想让我们中一大部分人能好好的吃。原因,就是利润。
利润让有些人,忘记了良心和社会责任。倘若吃了,成人们只是偶尔的“发烧”“颤抖”也就罢,如书中有些人所说“城里人有社保,死不了”。
但是,对于我们的婴儿呢。。我们那些身体羸弱的人民呢?他们就活该受利润的牺牲者吗。我不能理解这个世界了。
只是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控制我们食品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的。。所谓老百姓的生活的保障都是得依靠国家的。
看到了一半,有感而发。算是以不平为主吧。 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在心中默默祈祷,这种利润至上的事件少一些为好。。。
《民以何食为天》读后感(二):民以何食为天
《民以何食为天》获得了国际唯一的纪实文学奖——尤利西斯奖。其实这类题材的书在中国已经算不上是热点。我们现在都知道我们身边的食品危机重重!我们没有可以完全相信的食品可以吃了!这就是中国食品的现状!
哪这是为什么?其实中央领导更关心食品安全,更怕出现吃死人的事件。但是中国社会太复杂,食品不仅仅是食品,也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中国的食品加工业也是世界最大的,最大的火腿肠加工厂,最大的方便面加工厂……都在中国,为了发展食品工业,发展经济,很多问题被忽视了,三鹿奶粉出问题,和冠生园使用陈陷做月饼不一样,如果他们知道能喝死人,他们肯定不敢这样做,但是出问题以前,谁也不知道三聚氰胺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这个东西其实在工业上很常见,但是谁也想不到要吃下去,所以没有过动物实验,结果那么多孩子就成为了实验品。
中国的食品企业胆子这么那么大?一个是赔偿太轻了,一个是责任太小了。阜阳奶粉吃出来的大头娃娃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赔偿更是遥遥无期。如果是在西方如果吃死了人,从生产厂家,到监管单位会有一篇人进监狱,而且刑期会很可怕,所以不要说吃死人,就是出现一点食品安全问题,厂家老板自杀的事情屡见不鲜。
那么我们把法律制定得严格一些可以吗?也不行啊,我们抓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从蒙牛光明就能够看出来,其实绝大多数食品厂家,都很难做到食品安全!被抓的不是太倒霉了吗?难道都抓起来?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民以何食为天》读后感(三):吃了吗?
一句简单的问候语道出了一个民族的悲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竟然连最基本的食物安全问题都无法解决。
以前是吃不饱,现在是不敢吃。
10:而生长在这快土地上真正意义上的厐然大物北极熊的死亡,却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些许的示警:可能是造物主的厚爱吧,皮糙肉厚的北极熊在北极圈里几乎是不可能有什么天几敌的,不要说其同类的其他动物,就是持有钢枪的打猎能手,往往都是在快枪连发时被它活活吞噬的——因为它厚而糙的皮毛快根本很难打透,再加上其反应的神速,从表面看它基本上就成为北极生物圈内无法撼动的霸主了。可在这种情况下其却频频被猎杀:猎人事先杀死一只海豹,再将其血和一把锋利的双刃刀放到桶中,候其结成一个大冰棒后放在北极熊的必经之途,嗜血如命的北极熊遇此美味便越舔越上瘾,最终,深藏其中的双刃刀便割破它的舌头,北极熊便在吞噬自己的鲜血中不知不觉中死去……
148:说的是过去有钱人家想要吃更香的猴子肉,先把活蹦乱跳的猴子清洗干净,找一个可以放到火上烧且能盛下猴子的器物,再把洗干净的活猴子放进这个盛着能漫过猴子脚脖子上的酒水的器物中,然后盖上盖子在器皿下面烧起文火。
这只猴子渴了就要喝器物里的水,而水里所含有的酒精会慢慢麻醉猴子的神经,猴子便渐渐地会失去疼痛的感觉,人们再把器物中的酒水逐暂换成调料水不断地加火,猴子渴了就接着喝这些含有五香大料的水,经过几天几夜的文火慢攻,猴子便会去喝着这些富含调料的水死去。据说这种猴肉从内到外都非常的有滋味。
《民以何食为天》读后感(四):题材还成,作者写糟蹋了
那晚上去三联买书,前面的架子上,我一本一本的指着说,这本我有,这本我也有。假如那里摆着一百本书的话,似乎十分之一的书我都有,或者是读过。
当时我暗自心惊。我的阅读太过于流行。这是个毛病。以这本《民以何食为天》为例,这书我周末刚从《南方周末》上读到。结果在牛奶问题的大背景之下,我又跟风读了起来。
这书叻口充满了作者写作过的文字。我当时一看书名号,以为都是书,仔细一看,题材涉及之广泛,又都不像是专著。加之作者的报告文学作者身份 ,我只能以为,这些都是些报告文学作品。我当年一直特反感自己的书中列满作品的做法。写一百本不好的书,似乎不如写一本叫座的书来得有意义。
三联也是跟风,要是不出奶粉的事情,这本出版与07年的著作,我看不出有任何的理由有可能放在三联书店入门的第一排架子上被隆重推荐。
《南方周末》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题材。假如真的好好写,会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没有达到成为这一领域的写作范本的要求。硬伤很多。试着据出一例,作者在前言部分提到后面将对方便面问题做出更多的探讨,结果全书我在一晚上都读完之后,再也没出现过与之相关的文字。
书中文字拖沓,例子重复颇多。类似的事件和问题被多次的在各章中使用,可是你并不知道这里的出现和前面有什么不同。全书的逻辑肯定谈不上清晰,也谈不上逻辑的深入,整个就是一本在一个平面上的大杂烩。
你可以看到作者十分希望能够对这一问题给出评论,可惜作者的思想水平也许并没有逃脱出那一代人的古旧,激情有余,而深度和建设性则欠奉。
你只能对作者的诚意和可能经历过的调查中的种种危险致敬。但要提到这本书到底在这一个题材的写作领域中开拓了多么具备标杆意义上的道路的话,则是说不上的。
很好的一个题材,不知为什么,作者并没有写好。写作能力,精力,个人修养,时间,也许都有关。
也需比较刻薄了。呵呵。
《民以何食为天》读后感(五):再吃,还是东亚病夫
买这本书也很偶然,今天逛书店的时候,居然在畅销书台上看到了这本书。而之前在香港听Cowoo说过,还有因为封面上让我触目惊心的一句话,于是购买了:
食品安全日趋严重,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钟南山
老钟自己在广州,而且SARS之后名望很高,相信这句话的分量。
本书为内容主要如目录中描写的内容相类似。
本书内容简介:
前言部分,由9.11事件后的恐怖分子食品投毒和古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事件说起,对食物的关注和食物的重要性,然后简单的列举了各地食品中毒现象,下到学生,上到军队。
第一部分:讲述了中国食物的不合格,导致的全球范围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世贸的“软标准”和导致的重大经济损失。该部分从鸦片战争说起,终述与现代贸易战争的策略
第二部分:讲述了瘦肉精的发展和危害,还有一家什么中德大地公司用科学的手段检验。其中介绍了,中国的农业部分,质检部门的不同态度。农产要数量,质检要质量的矛盾。
第三部分:是介绍中国的食品是怎么变糟糕的,而且变糟糕的范围。说实在的,似乎中国已经什么都不可以吃了。鸡肉有激素,牛肉有口蹄疫,猪肉有瘦肉精,蔬菜有过度的DDT,腌菜有敌敌畏,鱼肉含有避孕药,海鲜有氯酶素,大米还有陈化米……在中国,质检条件低下,过度的利益驱使,合格产品,免检产品,呜呼。三鹿告诉我们,你们上当了。据书中介绍,如今,大人痛苦,小孩也宿命难逃,6岁的男孩有胡须,而十岁的女孩有了“例假”。
中国的环境恶劣,别的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美国也有牛奶超标(2004年6月23日美联社),不过是航天工业和军事工业带来的污染,导致河水出了问题,进一步影响了牛奶。欧洲有口蹄疫和陈腐肉事件,日本把中国当菜园,中国加工食品还在世界流通着。香港从大陆进的海鲜和蔬菜水果,在后来海关同学口中知道,其实检查,就是口头检查。量太大了,根本无法检查。(据Jade说,从上次水污染后,哈尔滨的水还没有恢复达标)似乎,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不安全了。
第四部分,官方的介绍了现在政府的一些工作和进展。
我想说的话:
当看到中国的食品对世界的影响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中国确实已经不是一个停留在只考虑自己发展的国家了。现在我们做事,不能只考虑自己,公司和身边的几个亲人朋友。还需要对世界和下一代负点责任了,毕竟,你的产品,设计,都已经开始有意无意的成为世界的产品了。
1/3之一的癌症是吃出来的,中国继续发展,还是东亚病夫,而且对外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