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红与黑》是一本由司汤达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5,页数:6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与黑》精选点评:
●除了我以外,还有谁时时回想当年“闲闲书话”那篇《怀念那些声名狼藉的爱人》吗?
●忘记了,应该重读一遍的。
●“我崇拜您!”。。。。。
●竖版繁体,宝书
●阅马场的旧书店买的,当时还没搬到湖北省图书馆正对面。
●把情人的头颅放在手边,永远永远
●其实我读的那本是港版,怎么找也找不到了
●川大购书,厕所上看完,其中于连关于登峰之后继续前行不满足的话记忆很深。
●繁体字-0-
●去年五月購於上海街頭。如今終於讀完了。現實主義的作家,筆下的愛情仍能我心旌蕩漾,為其歡笑哭泣驚慌忿怒。德瑞娜夫人值得被敬重,大概是所有男孩子的完美幻想;德拉木爾姑娘那樣嬌矜,時而覺得於連的冷酷是正確之選,時而為其盲目的勇敢心疼不已。不過於連最愛的確實是自己,他也是那樣可愛,那樣讓他的情人為其欲罷不能。
《红与黑》读后感(一):荐
最初推动我去看《红与黑》的是某部《萌芽》上连载小说,现在已记不起它的作者和标题,只记得文中提到“爱人的头颅”。乍一看,很血粼粼。但又有点变态地认为这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于是就去看了《红与黑》。刚看完的时候写过评论,现在已经褪色,只留下每想到它的时候,温温的那种荡气回肠。
《红与黑》读后感(二):喜欢
哇哈哈....
我喜欢旧书...
希望将学校图书馆里面的旧书全部都搬到我家里 ^_^
去了古玩城(就是传说中 卖盗版和假货的地方)
大大的让我失望.只淘到了这本和 傅雷家书
以前看的是 电影....男主角的欲望与野心让我心悸....
怦怦....
内心中时不时也渴望着 无法做出的 事情?无法了解....
《红与黑》读后感(三):真的是爱情吗
其实 于连最爱的人是他自己吧 他更喜欢德瑞纳夫人是因为她是从头到尾崇拜他的 征服这个在他眼里是仇人阵营的女人给他 一个乡下的年轻人前所未有的虚荣心。 而对于玛特尔也是同样 这个看起来高高在上永远骄傲的头颅低下才能满足他的野心 最后去刺杀德瑞纳夫人也是因为那封信直接拆穿了他内心极度自卑 并且打破了他美好的未来前景 而死刑的选择也是为了满足他的英雄主义 亦或是试图保持尊严的方式
《红与黑》读后感(四):这个世界不适合于连
当时读的时候这本书的情节并没有那么引人入胜,看完这本书之后也并不是很明白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作者想说什么。后来过了很久才恍然大悟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适合于连的活法:他可以像他爸爸那样做木匠,但明显屈才;做家庭教师,虽然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但这种关系不能长久;去修道院,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混得很好,但他并不是真心喜欢这种生活,也看不惯周围的人;与侯爵小姐结婚也是走上巅峰的一种方式,但他并不真心爱侯爵小姐,他们的婚姻也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无论走哪一条路从世俗的角度看上去都不错,但都需要隐忍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些人觉得于连是一个野心家,我觉得世界上并没有适合于连的活法,他一直真心爱着市长夫人,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根本无法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不能做到忠于自己,同时又事业有成。然而对于于连这么聪明的人来说,他值得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与自己才智相匹配的生活、值得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死前他认识到了真实的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局限,死反而对他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红与黑》读后感(五):是与否
为啥这是本世界名著呢?
就自己的欣赏角度而言,世界名著至少应经得起时空的检验,表达的主题应该能在漫长的人类岁月中引发世界各地大多数人在命运、情感等思考上的共鸣,让人产生“一个几百年前的老外,怎么写的人、事、命运、情感都像在写地球另一端的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呢!怪不得是世界名著啊”的感叹;其次它应该能通过故事里善恶角色的对比,让人在不自觉地痛恨丑恶卑鄙和为善良高尚落泪的时候,完成自己弃恶从善的洗礼,达到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又或者,笔者的构思、写法之独到和精妙,常为后世各地作者纷纷效仿。
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它要表达的是“社会阶层不可改变,所以顶好各自为安,对那些一不小心混进上流社会的平民,也最好安心为奴,若有非份之想,便叫你不得好死”吗? 或是“何必去攀上流社会的高枝呢,应该去推翻它!”?这一点是我一个睿智的朋友说的,我还没体会到这一层。朋友同时提到这本书是毛泽东先生推荐的两本书之一。如果它要表达的主题是这个,那么推翻一个阶层之后,就从此人人平等了吗?那个新变成上流社会的阶层会不会又被新的底层所推翻呢?每一个推翻都是极少数政客鼓动最广大的普通人民牺牲生命去推翻的,而享受特权的却永远是那极少数政客。谁要去推翻,请自己上前线。因此,这两个主题,哪个也不能引起我的丝毫共鸣。
又说人物,作者想说那个代表底层的主人翁于连很可怜可悲吗?一个原本吃苦受罪的乡下人因着上流社会的赏识而进入上流社会,他一边不断得着来自上流阶层的物质和精神的好处,一边自己那敏感脆弱的自尊就转变为轻狂自大、简单粗暴的打击报复,甚至于蓄意谋杀。这样的人有何可怜可悲之处?其他那些角色,用脑残来形容也未尝不可吧,还能给人什么触动?
再说构思、情节、写法。有任何可圈可点的吗?都没有,倒是有满篇的冗长和乏味。
好吧,强忍着“实在都不想去看豆瓣里其他人是怎么看这本书”的心情,再看看豆瓣里其他人是怎么来看这本书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