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戏剧性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论戏剧性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04 01:24: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论戏剧性的读后感大全

  《论戏剧性》是一本由谭霈生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25图书,本书定价:1.50元,页数:1984年,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戏剧性》精选点评:

  ●车轱辘话来回说……

  ●我是被逼的

  ●“人!”

  ●偏向的是以文本为中心的剧本,因着对于艺术的观念,将其作为慰藉心灵的方式,那么注重文学性,且需要着重人物性格的说法也就很合理了。读了两遍,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但还是要再读。

  ●蹦着考研书来的,但是一看就惊艳了,结合了国外的大量戏剧家的理论来讨论,好的专业书,是让你边看边赞,竟然这个理论是可以这样思考的,每个理论的提出都让人新奇,佩服,其实,好的专业书就应该这样读来一点都不枯燥无味。本书有点难度,但是要熟知话剧的话,读来可以收获很多,抛弃以往错误的思想,让人思考

  ●16年读不懂 20年读频频卧槽 牛逼了

  ●牛逼

  ●第二遍看了...总感觉好像没有吸收到什么新的东西,可能书里这些东西,也早潜移默化渗透进各类大专教学本身了吧

  ●真是老了啊,先生老了,书也老了

  ●书老,但挺有用,有道理。例子较老,但又参考性。

  《论戏剧性》读后感(一):转让

  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jhtml?item_id=03af69f52c984ed58d6c753a0f649ae2&x_id=0db1

  《论戏剧性》读后感(二):笔记

  1戏贵含蓄。语言不能直白,要有潜台词 2全剧动作的统一性。冲突与动作密不可分。 3戏剧是动作的艺术,小说是语言的艺术。 4冲突不是观点不同的辩论,而是人物情感内心的碰撞,可以是矛盾激发也可以是爱的火花。 5人物关系和性格刻画是写作剧本基础。(真实) 人与人之间的意志冲突是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错)是性格冲突。 通过人物图解社会历史和通过性格冲突反映社会历史,是两种不同创作方法。 冲突的突变,戏剧人物的激变要有原因(人物性格的依据) 讨论必须出于人物性格。讨论也要有理性感性前提条件。 戏在内心,剧作家处理戏剧冲突时不能忽视内心冲突(哪怕外在冲突并不激烈) 没有冲突,却也可以拥有强烈的戏剧性(有戏可看)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名言不能绝对化。 冲突双方不一定面对面。 有些作家写事件(激励事件)并不是着重写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而是重点在于它所引发的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塑造人物性格和心理。但另一些作家,只写事不写人并不可取。 写作时人物关系是基石,事件只是触发器。往往是让人感动的人物关系激发写作灵感。 文学是人学,戏剧文学还是要通过做什么来刻画怎么做的人物。(一些新人编剧常常写一些复杂离奇的故事,却没有人,而有些故事只写一件事很简单,但人物塑造好了,却往往让人印象深刻) 事件和人物关系越具体越有力。(性格与性格的交流撞击,是表现个性而非一般,要有特殊性才够生动丰富。) 反映立体的人物性格的丰富复杂需要塑造戏剧情境的复杂多变(具体尖锐)。 偶然性不可缺少,但也不能滥用(要用人物性格来主导。)。 展开冲突,指引读者解开悬念。(要总体布局 哪些留,哪些揭)故事悬念脆弱,人物内心悬念才让人想一再探究。 悬念拖延加强悬念。 要赋予悬念以有机联系。悬念的变换要让悬念增加。解开一个悬念要适时让新悬念吸引观众。悬念要有吸引力,难度。(如果很容易就能解开,观众会失去兴趣。) 悬念的交错并不会乱。 场面的转换不能忽视。(注意场面的主次之分与连接。) 场面选择:力求体现人的深度广度。不能被事件带着走,那样人就成了工具。 生活的真实性是判断优秀戏剧的首要条件。但艺术技巧和艺术形式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

  《论戏剧性》读后感(三):一直当小说的戏剧性来读

  一直把这本书当作如何写小说冲突来看。当然,戏剧和小说是有很大差别的,但就故事性而言,差别应该并不明显,毕竟,无论看小说看电影,看戏剧的人,大多数人看得都是故事。

  看完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创造出真实的人。这点在书中反复提及。这点相当重要,只要是说故事的人,都一定要明白,无论故事多曲折离奇,如果没有塑造出真实的人物,那么是没有人会愿意看的。

  塑造真实的人物,形成真实的性格,这点不用多说是极其重要的。若要看冲突,到菜场看妇人吵架就好了,若要看奇丽风光,看旅游宣传片就好了,若要看杀人暴力,大家直接去看今日说法就好了,人们之所以喜欢看小说,戏剧,电影,就是因为他们塑造出了活生生的人,你看得时候能投入进去,有代入,共情,所以,真实的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但人物如何变得真实呢?反过来又要通过事件来反映。人物和事件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初学写作的人,往往热于在事件人去想像,去虚构,自己也常犯这种毛病。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生活经验不足,自己都想像不出人物的性格,但生活阅历不是说有就有,也不是年龄到了就会来了(但活在世人多一天,的确见的事情也会多些),还是要靠常年累月的观察。所以,很自然的,你会看到,每一个成功的小说家,他的每一个小说,尽管故事千差万别,但质量一定相差不多,不会一个非常好,一个遭人唾弃。因为作家的内心情感和生活经验是稳定的,这才是决定小说好坏的根本,若是论故事,不免相差千里,褒贬不一。

  论戏剧性,是戏剧的重头戏。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戏剧性在小说中占的地位也是相当足量的。当然,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外,像村上春树式的作家,事件往往被推至幕后,戏剧性也不强,但对于如此大神,我还不法分析,而且他的成功很难复制(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的,这又归到真实性上去了)。更多的好小说,我们看到得还是戏剧性成分较足,冲突明显。

  戏剧性若抛开人物性格上去制造,较为简单,那就是怎么光奇陆离怎么来。但前面也说了,这样读者是不买帐的。戏剧性必定要结合人物性格,想像人物中情景中会有什么反应,而不是让人物变成事件发展的工具。但两者如何结何?恐怕就很难说清道明了,要是我能说的明白也早成了知名作家了,应该还是要多揣测,发散性思考,把自己代入小说情景中去体验,平时多加观察。这样说其实只是废话,谁不都是这样做的?但话说回来,这本一定是废话,多余的,教练什么都懂,为什么不亲自上场代替学员比赛?谭霈生写这本《论戏剧性》这么好,自己为什么没写出知名剧作?(他人我不了解,但在戏剧上的成就应该低与曹禺等人吧,我这么说完全没有贬义)

  因为道理谁都懂(当然不排除很多人不懂,懂的定义很难说),但懂不一定能做好,懂了要去做才是关键。

  额,没想到最后在这个话题上说了这么绕,绕得这么偏。不过,本就是一纸废话。

  《论戏剧性》读后感(四):再读《论戏剧性》笔记

  

如何处理对人物/人的理解的主观性?

在谈及“偶然性不可滥用”的章节中,作者反驳了列·托尔斯泰对《李尔王》中“李尔分国”一事的非难。列·托尔斯泰认为,李尔王的分国决定并非“本乎事件的自然进程,不是本乎性格,而是出自作者十分任意的安排”,即指责莎士比亚在此处借助偶然性推进了剧情。作者则认为李尔分国并非源自偶然,是恰恰是“本乎性格”的必然性:作者认为李尔分国是因为他“长期处于极位,盲目确信自己的绝对权威,甚至认为……抛弃这些仍然可以享有这一切”,所以才会决定分国。(内容均引自132页)

  前者认为李尔性格不会分国,后者认为李尔性格势必分国。这确实如作者所言:「这里争论的焦点不在于原则,而在于对“性格”本身的不同理解。」究竟应如何理解李尔分国的动机?如何分析李尔王的性格?原则上,只要能言之成理,任何性格-动机都是可能的,连莎士比亚本人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学术论证中的这些主观部分,又应如何理解、如何处理呢?

  本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作品中戏剧性的讨论。作者所梳理出的创作和鉴赏线索,可以说影响了中戏若干代的教育趋向。如书中多次强调对具体的、个性的“人”的关注:「如果说,剧作家的任务是写人,是展示人的生活道路、生活命运;那么,他就应该善于把任务安置在各种各样的性格关系中,让人物的每次出场,都能在与其他人物的交往之中,迸发出性格的火花。活着,并不是每个剧作者都能做到这一点。可是,要写出好的剧本,他就应该具备这样的才力。」p113

  「戏剧的基本任务并不在于把事件的过程描述清楚,而在于写人,在于塑造人物性格,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于展示人物独特的生活道路和生活命运。」p107

  在“人物-事件”的连锁创造中,不免会出现这样两个问题:(一),特定的人物性格可以被怎样的具体事件表现?(二),具体事件可以表现出怎样的特定人物性格?(一)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解决的,(二)则是观众与剧评人在作品中感受到的。此二者间似乎有一些微妙的不对等:个性吝啬者可以攒钱;而攒钱这一事件行为却不一定推到回唯一的吝啬动机/性格。这便是上文中作者与托尔斯泰对李尔王性格理解的差异。那么(二)这个环节,又有什么评判标准和处理方法呢?

  前文有一句似乎可以借鉴的,抄录在此:「我们检验某个剧本的社会意义,唯一正确的尺度是:它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是否真实生动,是否具有典型性。」p80

本体论与现代及后现代众主义之关系

  在谈及《琼斯皇》的表现主义技巧时,作者说:「我们并不完全赞成表现主义那一套。但是,奥尼尔等人在探索冲突的新的表现方式、通过内心冲突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方面的努力,都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p96

  《论戏剧性》读后感(五):论戏剧性读书笔记

  戏剧艺术的对象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的生活命运。

  一部伟大的剧作,必须具有深邃的思想,而这种深邃的思想正是寓于生活的真实性。

  检验剧作技巧的一切环节,都不能不首先考虑,这种技巧的运用是否有助于揭示生活的真实性,是否有助于塑造真是,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

  @Just 吐个槽@

  很腻害,受益匪浅,秒杀很多渣渣书

  5/2整一天时间看完,讲了200多页的戏剧性。最后看到结尾,谭老说,戏剧性不是决定一部剧作成败的唯一尺度。

  那什么是?????

  是生活的真实性!!!!!

  好的!最后的结论让我佛了。

  其实最后最应该学的是心理学和哲学,再加点社会学。我佛了

  一,关于戏剧动作

  1

  戏剧—动作的艺术

  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剧本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仅是依靠人物自身的台词,而不能像在小说中那样,可以由作者出面用叙述,议论的语言,暗示读者应该怎样理解人物,甚至给读者解释人物隐秘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动机。

  作家对人物形象的构思,只能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对白,独白,旁白)体现出来。

  第二,剧本的语言要富有动作性。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也应该有动作型。比较起来,对语言的这种要求在戏剧中要重要得多,可以说,它是戏剧语言首要得,基本得特征,这是关系到戏剧性得首要问题。

  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动作得艺术。而戏剧把动作作为表现人物性格得基本手段 ,值得则是人物自身得动作,是人物动作在舞台上的至关再现。

  2

  动作起源于心灵

  并非所有的外部动作都具有戏剧性,要使得外部动作富有戏剧性,至少有两个条件:

  其一,它应该是构成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部分,又推动剧情的发展。

  其二,观众能够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洞察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

  剧作家要赋予人物特定的外部动作,就应该弄清它的心理根据,并让观众通过它洞察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了解人物的意愿。这是使外部动作具有戏剧性的又一重要条件。

  3

  停顿也是动作

  在剧本中如何揭示人物隐藏的内心活动呢?方法之一是剧本舞台提示中所说的沉默,或曰停顿。人们往往用沉默不语去承受内心深处的狂风恶浪。

  在剧本中,人物的动作都不是孤立的,它是前面一系列动作的果,又是后面某些动作的因。停顿也正是一系列因果相承的动作中的一个环节。剧作家要使停顿具有真正的戏剧性,当然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在一系列动作中为它做好准备。

  4

  独白的力量

  有声的独白可以把人物内心的活动具体告诉观众。正因为如此,有些剧作家并不满足于沉默取得的效果,也喜欢运用有声的独白。剧本通过一段很长的独白,唱辞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例如哈姆雷特中都有很长的独白。)

  这个场面的戏剧性正在于独白体现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在这里,独白是动作,又是情节。

  5

  不要排斥旁白

  独白和旁白都是用以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手段。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后者则是某个人物在同其他人物交往时的自语。

  这些自白和自唱,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助于展开情节的进程。观众由于可以通过它洞察人物的内心隐秘,而这些内心隐秘活动又恰恰是剧中其他人物并不了解的,因此,可以从中获得艺术享受。

  把对话和旁白交错使用,借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如果从表现人物内心隐秘的角度来说,旁白的作用远远超出对话。

  6

  独白的发展

  电影剧作家可以在无限的空间中施展自己的才智,话剧作家却要受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的话剧应该从电影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借鉴某些有益的东西,丰富话剧的表现手段。(例如推销员之死的探索)

  7

  戏在话中

  剧本中的对话,当然要有动作型。戏剧性的对话和非戏剧性对话的界限,正在于对话本身是否具有动作性。

  “对话的动作性,指的正是让人物在对话中以个人的见解情操情感相互影响,断然决定他们的相互关系”,这段话表明,对话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方式,不仅应该体现人物潜在的意愿,而且应该对谈话的另一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真正具有戏剧性的对话,应该是两颗心灵的交往,对话的结果,必须使双方的关系有所变化,有所房展,因而成为剧情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认为只有具体体现冲突的对话才有动作性,那是片面的。两颗心灵的交往,可以是由意愿抵触而构成的内心冲突,也可以是意愿共同时内心情感的交流。

  8

  戏贵含蓄

  对话,独白,必须是具体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但并不是说,人物必须在台词中把内心活动无保留地通通讲出来,使观众一览无余。相反,真正具有戏剧性的语言,恰恰是寄予着丰富的潜在的内心活动的对话。露和浅也是一切文艺作品的大毛病。

  二,关于戏剧冲突

  1

  动作和冲突

  这些动作都有明确的目的,表现着人物明确的意向和愿望,如果观众并不了解这些动作都是为了什么,看不清它为何而起以及可能引起什么结果,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

  戏剧艺术要求集中,不仅是人物的集中,场景的集中,也要求揭示人物性格基本手段动作的高度集中。

  动作的延续和发展,不仅应该体现着事件和情节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每一个新的动作,都应该让观众感受到他或她是在沿着自己命运的阶梯向前走去。

  如果作家不能明确人物参与的冲突的特定内容,就无法为人物理出动作的线索。。在有些剧本中,人物的动作显得散漫,究其原因,往往是在于缺少明确集中的冲突。

  冲突使人物的动作具有明确的目的,集中统一,不断发展,动作使冲突及其发展进程具体直观地体现出来。

  2

  观众关注的是人

  对观众来说,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人,只有他们了解了冲突中的人物,关心人物的命运,才会真正了解了冲突中的人物,关心人物的命运,才会真正感受到冲突的尖锐程度,才能真正感受冲突的意义。

  戏剧冲突,指的是活生生的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要构成真正的性格冲突,首要的条件,是写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必须是具体的,个别的,独特的。在独特中寄寓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寓共性于个性之中,这条规律是一切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根基,也是戏剧性的根基。

  3

  医治雷同化的良药

  自觉意志促使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的而采取行动,而独特的行动方式是由人的性格中诸种复杂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共同的意志,但行动却会因个性而异。意志只是个性中的一个因素,个性的含义要比意志广泛得多丰富的多。

  性格冲突,不仅可以使冲突得内容及其展开形式具有独特性,只有这种由鲜明个性构成得矛盾关系,才是真正的戏剧冲突。

  例如《玩偶之家》,在创作中从人物的性格出发去处理戏剧冲突。

  5

  真正的动力是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应该把研究人,熟悉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创作过程中则应该从人物性格出发,善于在把握独特的人物性格的基点上提炼独特的戏剧冲突,把由意义的社会矛盾典型化为具有特色的性格冲突,在处理戏剧冲突时,既要重视能够导致冲突迅速展开的各种必要条件,更要重视冲突展开的内在的,基本的动力-特殊的人物性格。

  6

  怎样理解社会意义

  我们检验讴歌剧本的社会意义,唯一正确的尺度是,它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是否真实生动,是否具有典型性。

  7

  戏在内心

  悲剧的戏剧性一方面来自不同性格之间的冲突,也来自性格内部的冲突。

  剧本无论是悲剧还是正剧,如果缺少性格内部的冲突,往往会导致性格外部冲突的单薄和肤浅。

  那些非冲突的地方,是否无戏可写?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也只是就某个剧本的总体而言。我们主张真正的戏剧冲突是性格冲突,也并不是说,这种性格冲突在任何一个剧本中都是无处不在的

  9

  冲突并非只是正面交锋。

  在有些剧本中,冲突双方都是前场人物,可是在某些场面中,作家却不让他们正面交锋买同样有很强的戏剧性。例如群鬼中阿尔文和丈夫的冲突

  冲突独特的展开方式,内在的,根本的动力在于人物独特的性格,在于独特的人物关系。性格的丰富性赋予各种冲突展开方式的多样性。如何处理冲突,关键还在于把握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把握人物关系的独特性。从这一点出发,不仅那些冲突双方正面交锋的场面可以出戏,冲突双方不正面较量的场面也可以出戏。

  三,关于戏剧情境

  1

  戏剧情境是重要的

  戏剧情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特定的情况,环境和特定人物关系。这样的戏剧情境是使得冲突迅速爆发,迅速开展所必须的,也是充分展示人物性格所必须的,。

  一出戏的开端部分,要造成戏剧情境。开端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交代,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介绍主要人物的情况及相互关系,交代过去发生过什么事情,人物现在的处境等等。

  2

  事件的作用

  和戏剧性的关系最紧密的因素有二,一是事件,二是人物关系。

  事件是人物动作的来源,是激发人物产生某种思想和感情的条件,甚至往往成为人物一声中的转折点。

  剧作家对事件本身有不同的理解,这往往是构成巨作不同风格的因素之一。例如莎士比亚常常在开端部分安排一个严重的事件,引出一场悲剧性的冲突,把主人公置于严峻考验的关头。契诃夫喜欢把主人公放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场景之中,让他们相互交往,精心入微地刻画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很多剧本中,事件大都放生在开幕之后,剧作者把事件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情节的开端,像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等。可是在某些剧本中,情况却要复杂的多。

  戏剧的基本任务并不在于把事件的过程叙述清楚,而在于卸任,在于塑造人物性格,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于展示人物独特的生活道路和生活命运。

  3

  最有活力的因素

  人物在事件中究竟会有什么动作,出了决定于性格以外,还要取决于其他种种因素,而其中最有活力的,最能带来戏剧性的,则是他或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4

  越具体越有力

  在剧本中,人物面临的情况,环境越具体,对人物的影响也就越实在。作为戏剧情境中主要因素的人物关系,更要力求具体化。人物关系越具体,相互的影响也就越有活力。

  戏剧情境作为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该是独特的,而只有具体的东西,才会具有独特性。

  5

  要丰富多变

  正是由于情境制约着人物的动作,为了塑造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需要为人物安排不同的情境,使人物性格中的各种因素充分展现出来。

  曹禺戏剧创作才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安排戏剧情境颇见功力。他为人物安排的情境不仅是具体的,尖锐的,而且是丰富多变的,具体尖锐,丰富多变的情境,为展示复杂的人物性格提供了条件。

  6

  赋予动作以特殊的意义

  经验证明,观众只有了解动作产生的原因及其引起的后果,才能理解它的意义。一个无因无果的动作,在剧本中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能显示任何意义。剧作家要让我们了解某一动作的因和果,既不能靠注解和附加说明,也不能靠抽象的分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清楚地表现出动作产生的情境,特定的情境,不仅可以促使人物产生特有的动作,而且,它还能显示出动作产生的因并暗示出它将带来怎样的后果。g

  7

  不能排斥偶然性

  偶然性是任何艺术央视所共有的属性,戏剧艺术当然也不能例外。和小说,电影相比,戏剧艺术则具有更大的假定性。

  8

  当然

  不能滥用

  戏剧要把但乱的生活现象在舞台所允许的事件空间内生动地展现出来,把一个漫长的生活道路集中在几个场景中再现出来,把众多人物的内心隐秘一下子揭示出来,就更需要借助偶然性,发挥它的威力。

  偶然性事件不仅只是促使人物行动的外阴,如果一个偶然性事件是由剧中人物造成的,那么它本身就应该具有人物性格的依据。

  可是,如果滥用这类偶然性的因素,把人物的动作和冲突的展开,解决,完全归位为这种偶然性情况造成的结果,而摒弃人物性格的主导作用,抛开决定人物命运的更深刻的,内在的性格的原因,那就往往使冲突的展开,人物的动作失去真实性。

  四,关于戏剧悬念

  1

  期待,一种艺术享受

  所谓悬念,指的正是人们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的心情。

  悬念不仅是关系到戏剧性的一个基本技巧问题,也关系着剧本的思想意义,剧作家在造成悬念之后,在艺术上还要正确解决与此有关的很多问题

  2

  要对观众保密吗?

  要使读者和观众抱有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买就必须将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发生后事的征兆向他们交代清楚,如果连这些都不了解,他们就不会对后事如何抱有明确的期望。至于知道一点儿或是知道很多,那不过是量的区别。对于戏剧创作来说,任何定量配方都是毫无意义的。向观众予示多少,保留多少,让观众了解什么,期待什么。。剧作者在这方面必须掌握分寸,合理布局,这是运用艺术技巧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只有分寸得当,才能造成有力的悬念,只有布局合理,才能够把观众的期望一步步印象你所需要的地方。

  3

  不要指错了方向

  剧作家对于让观众了解什么,期待什么,要掌握分寸,合理布局,正是因为这种布局直接关系到全局冲突的明确,关系到冲突沿着什么方向开展,而冲突开展的方向,同剧本中提出的中心问题应该是统一的。如果两者不统一,那就会把观众的注意力引错了方向,方向一旦引错,是很难扭回的。

  悬念,指的是直接关系到全剧戏剧冲突的确立,关系到主要人物的命运,关系到剧作主题思想的全剧的总悬念。这个总悬念对全剧关系重大,自然要精心构思,慎重处理。悬念的含义是广泛的,除了全剧的总悬念以外,每一个场面的处理,重要台词的处理等等,也都涉及到运用悬念的技巧。

  4

  让观众期待什么

  只靠冲突的悬而未决造成悬念,吸引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短暂的,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引人力量则是更强大的,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剧作者要使自己的剧本吸引观众去一看再看,他就应该牢记文学是人学这句至理名言,把观众的兴趣集中于人物性格这个焦点,在这里去制造悬念,并满足观众的期待。

  5

  满足,还是失望

  不管是什么样的悬念,都不能是故弄玄虚捉弄观众。剧作家精心造成一个悬念,就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既不能搁置不顾,也不能轻易改弦更张。

  要赋予不同的悬念以有机的联系

  后一个悬念应该比前一个悬念更有力量

  在揭开一个悬念的时候,应该于是新的悬念的因素,把观众的注意力适时地引向新的悬念。

  一个悬念,如果只靠把剧中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重述一遍就可以解开,它十有八九不会具有真正的吸引力。

  五,关于戏剧场面

  1

  观众常常忽视,对作家却十分重要

  一场或一幕戏,既然是由若干场面构成的,这些场面就不能是互无关联的,他们应该是前后相接,因果相承,彼此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而且,通过场面的转换,应该使冲突向前发展,情节向前推进,人物关系有所变化。

  正因为如此,场面的转换和冲突开展,情节推进的关系,只能在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去发现。可是,这里的有些场面似乎并没有充分展开,而是由于新的人物出场中断了,这就使得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此隐彼现,时断时续,却又相互影响着,交错着向前推进的。

  2

  要慎重的选择

  戏剧被称为选择的艺术

  也就是说,应该选择什么场面,首先要考虑能不能充分展示你的人物性格,能不能吸引观众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明场和暗场

  话剧艺术的舞台法则,使剧作家选择场面要受舞台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就必须把很多东西推向暗场。因此,话剧作家对明场戏和暗场戏的选择就更为重要了。

  只要善于对明场戏,暗场戏合理布局,正确解决二者的关系,不仅可以把情节发展的复杂线索表现清楚,还可以大大增加剧本的容量。

  选择场面的不同标准,取决于作家的美学观,戏剧观,同时,这样选择场面,也正是构成他的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

  4

  一定要把戏写足

  场面,作为情节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只是情节发展链条上的一环。在剧本中,一个场面是由前面很多场面发展而来的,又将引出一系列新的场面,每个场面都是在全剧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假如剧作者把剧本中间的某一场面看成是孤立的,无因无果的东西,那将无法处理。场面既然是承前启后的,那么,对一个重点场面的开掘,就需要在前面的许多场面中做好准备。

  剧作家要深入开掘一个重要场面,除了应该为这个场面安排尖锐的情境之外,还要牢牢把握人物的性格,把人物在特定情境中必定会有的动作充分挖掘出来,力求取得最大的戏剧效果。

  5

  戏与抒情

  戏剧最忌讳的是理性的说教,思想必须饱含着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利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

  你要用动作去塑造性格,你就应该在动作中渗透这一性格内在的激情,这里就有了抒情性,你要让台词展示人物内心的隐秘,你就必须把人物秘密的思想,感情化为生动的语言动作,那么,这里又有了抒情性。

  六,关于结构的统一性

  1

  重要的是动作的统一性

  戏剧结构的基本任务,正是对戏剧动作的选择,提炼和组织,也就是说,选择不同人物的动作,把他们组织在一起,使它达到完整性和统一性。

  话剧的时空观念不同于小说,电影。在话剧舞台上,事件无论发生在几个世纪之前,还是在多少年后的,只要放在明场,就是把它想想为在观众眼前正在发生的,根据某种需要,把时间的某一部分放在幕前和幕间,让出场人物交代出来,这部分就成为已经发生过的了。

  剧中人物一进入具体的空间场景,他的动作就要连续进行下去,而人物动作进行的时间,也和观众看戏经历的时间大体一致。人物的动作要变换空间,只有换幕换景,如果时间变化很大,则需要中断动作,让他下场,或作暗处理,或者采取其他的办法。

  2

  一人一事?

  全剧中只有一个主人公,有一个中心事件,冲突容易集中。然而,一人一事绝不是唯一的结构。李渔的主张对于促进戏剧创作在结构上的集中,严紧,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本身就带有片面性。

  剧作家为剧本选取的生活题材是千差万别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结构的任务在于生动的体现出不同题材各自的内在联系方式。

  3

  体现和图解只有一步之差

  动作的统一和主题思想的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动作方向的集中,则是动作统一性的基本要求。

  全剧中人物的动作朝向一个明确的目的发展,这个目的把一系列动作贯穿起来,剧作的思想就渗透在朝向这个目的的贯穿动作之中。

  剧本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作家在反复研究,分析生活素材,包括各种人物,各种人物关系,人物在各种情况下产生的丰富的动作,等等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起来的。

  4

  看一看磁石的作用

  写一个剧本,把这些人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独特的生活世界,就必须为每个人物找到在这个生活世界里的适当位置,必须把他们的动作单独显示的社会意义联系起来,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揭示那个中心思想——剧作者写剧本的中心目的,中心意图。

  剧本的中心思想主要是从主要人物的动作线显示出来的,当然其他人物绝不是和主题无关的,也不是对体现中心思想没有独立价值的,他们也都是从不同角度体现主题,丰富主题,深化主题。

  6 时空观念是一成不变的吗

  戏剧构成的基本单位是舞台场面,而影片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画面(镜头)。对电影来说,场面的过于集中,场面过长是剧本结构的弱点,可是,在话剧中,场面的集中则是结构的长处,而场面过于零碎则是不可取的。

  如果场面转换过于频繁,而每一个场面本身都不能充分展开,当然会影响戏剧效果,而动作进展的时间一再被打断,又容易破坏舞台节奏和场面本身的情绪力量。

  7

  从高潮看统一性

  结构的统一性意味着动作和主题的结合,这种结合,当然应该在高潮场面中得到检验。一个剧本,应该有思想的中心,动作也应有个中心。

  结构,动作的组织,布局,动作体系的逻辑,必须是生活规律的反映。

  高潮看统一还意味着,在一个剧本的动作体系中,一切动作的作用是要在高潮场面得到检验。也就是说,动作的统一性包含着动作的前后连贯,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切都要通过高潮去检验。佛系公众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