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攻击与人性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攻击与人性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05 02:59: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攻击与人性的读后感大全

  《攻击与人性》是一本由(奥)康罗·洛伦兹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317图书,本书定价:1.95,页数:1987年,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攻击与人性》精选点评:

  ●劳伦兹的书都是那么赞。

  ●本人一直都为劳仑兹的观察之仔细而感叹,本书中也可以体现这一特点。只是感觉内容有些散,在我这么不专心看的情况下,有些混乱,不过内容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与人性相关的部分,值得深思。

  ●由动物推知人,有些地方有些牵强吧

  ●没看完,翻译太烂了,一句话总结,就是人类现在很多行为都是动物攻击性本能的转化和替代,人与人之间是充满攻击性的

  ●1987年后居然没有再版,真是非常好的书!

  ●翻译比较差

  ●性本恶

  ●前半本好。后半本晕。是因为作者是个奥地利人吗……

  ●很有意思,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

  ●有点启发,只是说理还不够透,总有种抓不着的感觉

  《攻击与人性》读后感(一):鼓励创业

  没读完。已读部分让我更清晰的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竞争是同类竞争。资源对于某个种群永远是匮乏的,而天敌也不存在毁灭性的威胁。作为个体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攫取、占据有利资源,把火坑留给别人。

  这让我想到人头济济的招聘会。

  人的真正天敌是人。

  《攻击与人性》读后感(二):少年时代最迷恋的书

  洛伦兹,充满童心的诗人,鸟语者,兽语者,大自然的歌者。

  人类作为掠食动物,天性或受基因控制的攻击性。

  攻击性的社会功能:

  之一是在性冲动时的攻击性增强,脑电反应。

  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灵长目人乎人种,与其它动物的共性。

  人类的微表情,狗的微表情,马的微表情,表情与情绪的沟通。

  来自左派文科的反驳。

  出于立场而非事实。

  例证:弗洛姆专门写过一本类似的论攻击性行为的书,辟出一章反驳洛伦兹。

  但弗洛姆并不具备海量原始数据,也不具备理性的分析力。

  来自同一阵营的异见

  洛伦兹的攻击性理论,对应人类黯淡的未来,

  而威尔逊则以欣喜的顽童,提出对大自然的爱。

  《攻击与人性》读后感(三):少年时代最迷恋的书

  洛伦兹,充满童心的诗人,鸟语者,兽语者,大自然的歌者。

  人类作为掠食动物,天性或受基因控制的攻击性。

  攻击性的社会功能:

  之一是在性冲动时的攻击性增强,脑电反应。

  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灵长目人乎人种,与其它动物的共性。

  人类的微表情,狗的微表情,马的微表情,表情与情绪的沟通。

  来自左派文科的反驳。

  出于立场而非事实。

  例证:弗洛姆专门写过一本类似的论攻击性行为的书,辟出一章反驳洛伦兹。

  但弗洛姆并不具备海量原始数据,也不具备理性的分析力。

  来自同一阵营的异见

  洛伦兹的攻击性理论,对应人类黯淡的未来,

  而威尔逊则以欣喜的顽童,提出对大自然的爱。

  《攻击与人性》读后感(四):攻击与人性

  作者是著名的动物学家,不过显然不止是如何,至少在此书中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人就是动物”。   作品以动物之间的攻击为研究对象,并且不仅仅是达尔文的不同物种间的生存竞争,事实上更多倾向于同种竞争。书中有几个解释了人性的某些原则,比如说雌性可以攻击雄性,但雄性一般不会攻击雌性,除非是“精神错乱”,这到有力的证明了“女士优先”的绅士原则,以前还认为这是文明的标志,现在想来不是。   还有传统观念中认为动物中弱肉强食,那么在同种类老迈的必将淘汰,但似乎在高等灵长目中不是如此,老迈的动物往往反倒拥有高等地位,当遇上未知时,老迈的做法往往会得到同族之间的模仿,这似乎也与人类初期的元老治国类似。   本书前几章阐述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后几章则联系到了人类,以动物的行为模式去理解人类的行为,最终达到进步的目的。有些意思的作品。

  《攻击与人性》读后感(五):关于爱的思索

  就像一首歌曲,由平缓到激越,让人沉醉且振奋。

  以研究支撑自己的理论,以动物的本能行为沿着《进化论》的轨迹进行推演,最终得到犹如预言一般的结论。

  易被煽动的青年时代,成为阴谋者的棋子与炮灰,并且难以改变(HK);种族之间的隔阂,预言出了激发战斗意志的言论所带来的危险性(弗洛伊德之死),以及利用黑人所创造的音乐来消解攻击性(无法融入西方文明之尴尬,表层的政治正确);国际运动的重要性(乒乓外交、奥运会的重要性);艺术、科技、医药在消解攻击性上的重要地位(侧面反映毁灭艺术、封锁科技、垄断医药所可能引发的可怕后果);读到了与《现代性与大屠杀》相类似的分析,关于"奥斯维辛"的一切(机械化屠杀,屠杀流程上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负罪感)。

  对人性的透彻,实际上人只是在动物性基础上增加了掩饰的内容,以语言、动作、神情、文字去修饰所传达出的信息。这种社会化的语言是在一定情境的磨练之下才得以达成一致,这或许也是婚姻中"门当户对"相对合适的另一种原因,即是尽可能避免跨越不同智识的长久亲密关系,以防止因为表达信息所产生的误解而引发的攻击行为。毕竟"至亲至疏夫妻",诗句有着朴素的道理。

  从本质来看,人是一种动物,道德只能作为抑制攻击性的补充,所以才体现出法律的重要作用。可是回想一下,如果能从开始避免社会语言所产生的误会,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在这一点上,少量的亲密朋友可以作为极其重要的婚姻选择对照组。

  书的最后,也提到了人类的未来或许能够彼此相爱,就当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